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讲义 文言文阅读

  • 格式:doc
  • 大小:2.92 MB
  • 文档页数:17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文言文阅读

文言传记文高效读文的2个诀窍

文言传记文是高考全国卷考查文言文阅读的主要选文,一般选自“二十四史”正史。从历年高考选文来看,唐宋元明的传记文出现得比较多,传主或为文臣,或为武将,大部分位居高官,有过不凡的业绩,而又贤良方正,道德品质堪称表率,是历史上具有正能量的人物。

阅读文言传记类文本时,根据文言文选项的命制特点以及写人记事的特点,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读文。

诀窍1依选项,借题读文更快捷

题目为什么要“借题读文” (理由阐释) 如何“借题读文” (方法介

绍)

文言断句题4个选项大部分断句是一致的,只是

个别2~3处断句不一致。断句一致

的地方利于我们理解文意,而断句

不一致的地方则提示我们读文时要

重点思考和关注。

对比4个选项,将选项断句一

致的地方在原文相应处标注

出来,这有利于我们读到此处

时理解文意。

概括分析题(1)4个选项是按照行文的先后顺序

分层来设置的。

(2)4个选项3对1错,1错也是局部

小错。

(3)每个选项的内容一般是对文中关

键人物形象和主要事件的概括分析

与评价,个别词句甚至是对原文的

翻译。

因此,借助概括分析题有助于大体

揣摩文中人物的性格、身份、品质、

事件等,使我们对文意有了初步的

感知。

将选项中的相关信息逐一回

归原文,特别是要将选项中的

一些词语回归到相应词语处,

因为选项中个别词句是对原

文词句的翻译。

诀窍2定时间,脉络大意更清晰

写作正史人物传记有基本的规范:文章开头对传主基本信息做简单介绍,如传主姓名、字号、籍贯等,有时还交代其祖上的情况;中间是人物生平履历和主要事迹,一般从其读书、习武、进入仕途写起,围绕官职变迁介绍其相应的功业事迹,反映人物的道德品质;结尾交代人物的结局,有的还介绍其死后的影响。

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大意,抓住表示时间节点的词语比较关键,此类词语主要有以下三种:

[读文示例]

1.依选项,借题读文更快捷

[说明]

文中波浪线处所画“/”及文中标注释义分别由右栏第1题和第3题提供信息。

2.

(1)时间(憙年十五)——为兄报仇,却不乘人之危。

(2)时间(憙年未二十)——担任郎中,代理偏将军,成功招降舞阴李氏。

(3)时间(光武破寻、邑)——征战受伤,屡有战功,回朝受奖。

(4)时间(邓奉反于南阳)——斥责谋反,忠于朝廷。

(5)时间(后拜怀令……憙下车)——严格执法,依法处置李子春事件。

(6)时间(其年,迁憙平原太守)——斩杀盗贼,执法谨慎,上书建言。

(7)时间(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为边事作长久计。

(8)时间(建初五年)——患病去世,深受皇恩。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B.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C.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D.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新任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憙耿直磊落,为人光明正大。他有节操,从兄被害,为给从兄报仇,他

有备而往,但知道仇家后,不愿乘人之困,因而仇家。

B.赵憙忠于朝廷,除恶得到支持。他虽与邓奉,但邓谋反,最终受到皇上赞赏。担任怀令时,坚持诛杀李子春,皇上也拒绝了赵王求情。

C.赵憙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他担任平原太守时,诛杀盗贼,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

D.赵憙忠于职守,身后深享哀荣。他官拜太尉时,南单于称臣,乌桓等来朝,于

是受命对边事。他患病去世期间,皇上亲自前往慰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5分)

译文:

(2)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5分)

译文:

[附1~4题“解析答案”]

1.解析:选A解答客观型文言断句题,要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辨析断句正误。具体作答时可先排除选项中完全相同的断句点,然后对有区别的断句点进行对比分析。如“不肯云”与“不肯/云”,“不肯”是说李氏不愿意投降,“云”是说话的标志,下文是李氏的话,显然“不肯云”的断法不合情理,由此排除B、C两项;“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与“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憙”即“赵憙”,从意思上来看,赵憙是赵氏的孤孙,“孤孙憙”中间不应断开,由此排除D项。

2.解析:选B B项,“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错,这是对“考”字的误解。这里的“收考”指拘捕拷问。“考”通“拷”,是“拷问”之意。

3.解析:选C解答本题,可采用题文对照的方式,将选项内容与原文内容相对照,以发现不对应的地方。C项,根据原文中“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可知,将盗贼余党迁往异地的不是赵憙,而是皇上,选项张冠李戴;并且“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