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硅质量控制及检验标准

  • 格式:docx
  • 大小:23.83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原材料质量控制

1.1原材料名称

绿碳化硅段砂

1.2原材料性能指标

GC

料源青海

绿碳化硅段砂

物理指标化学指标

D3< 15 um, D50

< 9.0-9.8 um , D94>

5.0 um

SiC ≥98.50%,

F.c ≤0.6%, Fe2O3

≤0.6%

1.3物理指标执行标准为98标准和日本标准

GB/T2481.2—1998

日标JISR—6001

化学指标执行标准为根据GB/T3045—2003标准进行检验①C游的测定——灼烧减量法。

要点试样在650℃高温下灼烧,其表面的C游被氧化成CO2,失去的重量,即为C游的质量。

②SiC的测定——表面介质法。

要点试样经HF—H2SO4—HNO3加热处理,Si游和SiO2生成挥发性的SiF4逸出,残渣以热盐酸浸取,使其表面杂质铁溶解于其中,过滤、洗涤,残渣经灼烧后即为SiC含量,温度控制在750℃.

③Fe2O3的测定——络合滴定法

要点在PH值1.5—2.0酸性溶液中Fe3+与磺基水杨酸根(SSal2- )作用生成紫红色络合物.

Fe3++3SSal2-←→ [Fe(SSal)3]3-

但此络合物不及EDTA与Fe3+形成的络合物稳定

Fe3++H2γ2–→ Feγ–+2H+

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时,磺基水杨酸中的Fe3+被EDTA所夺取,游离出磺基水杨酸,紫红色褪去,溶液呈黄色或无色。

[Fe(SSal)3]3-+H2γ2–→ Feγ–+3SSal2-+2H+

以此表示终点,求出试样中Fe2O3的含量。

二、酸洗工序质量控制

除碳至每罐无碳为止,F.c<0.18%

然后除铁 Fe2O3<0.20% 为合格

三、溢流工序质量控制

3.1检验项目

溢流分级粒度组成

①溢流分级

目前我公司产品分为

GC#6000 GC#4000 GC#3000 GC#2500 GC#2000 GC#1500 GC#1200 GC#1000 GC#800

(共9个号段)

其原理是不同粒径的微粉颗粒的沉降速度不同。即通过调整给水速度,改变微粉的下沉速度,给水的速度超过微粉下降的速度,微粉就从分流槽流出,微粉颗粒越大下降速度越快,颗粒越小下降速度越慢。在一定时间内持续稳定给水,使水位形成一定的上升速度,当水位上升速度大于微粉颗粒的沉降速度,这部分颗粒从溢流槽溢出,检测工通过显微镜观察,根据日标进行分级。分级标准如下:

料号

日本标准换号标准流量D0D3D50D94UM L/H

6000-0﹥1.340-60

#6000

﹤8.0

(﹤3.2)

﹤5.0

(﹤2.0)

1.6-

2.4

(0.6-1.0)

﹥0.8

2.3-2.4

(0.9-1.0)

60-80

#4000﹤10 ﹤8.0 2.6-3.4 ﹥1.3 3.3-3.4 120-160

(﹤4.4)(﹤3.2)(1.0-1.4)(1.3-1.4)

#3000

﹤13

(﹤5.2)

﹤11

(﹤4.4)

3.5-

4.5

(1.4-1.8)

﹥2.0

4.4-4.5

(1.8)

200-300

#2500

﹤16

(﹤6.4)

﹤14

(﹤5.6)

5.0-

6.0

(2.0-2.4)

﹥3.0

5.8-

6.0

(2.3-2.4)

360-460

#2000

﹤19

(﹤7.6)

﹤17

(﹤6.8)

6.1-

7.3

(2.4-2.9)

﹥4.0

6.8-

7.0

(2.7-2.8)

500-600

料号

日本标准换号标准流量D0D3D50D94UM L/H

2000-0 >5.5

>2.2

160-260

#2000 <19

7.6

<17

6.8

6.1-

7.3

(2.4-2.9)

>4.0

1.6

6.8-

7.1

2.8

300-360

#1500 <23

9.2

<20

8.0

7.4-8.6

(3.0-3.4)

>4.5

1.8

8.6-8.7

3.5

400-600

#1200 <27

10.8

<23

9.2

8.7-10.3

(3.5-4.1)

>5.5

2.2

11.2-11.3

4.6

700-1100

#1000 <32

12.8

<27

10.8

10.5-12.5

(4.2-5.0)

>7.0

2.8

12.5-12.6

5.0

1200-1400

#800 <38

15.2

<31

12.4

13.0-15.0

(5.4-6.0)

>9.0

3.6

16.6-16.8

6.7

3.2检验规程根据溢流制定操作规程

①工作前佩戴好劳动保护用品,认真核对记录与流量及溢流管料

号是否相符进行交接班。

②严格按照质检中心下发的流量标准范围及颗粒检测标准进行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