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古树名木资源调查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76.50 KB
- 文档页数:11
武汉市城市绿化条例(2021修正)【发文字号】武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14届〕第44号【发布部门】武汉市人大(含常委会)【公布日期】2021.02.25【实施日期】2021.02.25【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武汉市城市绿化条例(2013年11月27日武汉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2014年1月9日湖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批准根据2020年11月18日武汉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2021年1月22日湖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批准的《武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集中修改和废止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城市绿化事业的发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彰显山水园林特色,根据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城市绿化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
法律、法规对森林资源、城市公园、古树名木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第三条市、区人民政府(包括开发区、风景区、化工区管委会,下同)应当加强对本辖区内城市绿化工作的领导,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绿化建设和养护,实行绿化目标责任制,促进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的协调增长,保障城市绿化均衡发展。
第四条市园林和林业部门是本市绿化工作的主管部门,按照市人民政府规定的职权范围,负责本市城市绿化工作。
区人民政府确定的绿化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城市绿化工作。
城管执法部门负责对违反城市绿化建设和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
第五条城市绿化应当遵循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节约资源、优化植物配置的原则,注重生态保护、休闲游憩、文化传承、科普教育、防灾避险等功能的协调。
第六条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和群众性绿化工作。
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履行植树和其他绿化义务,绿化主管部门应当提供指导和服务。
木兰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的分类、调查与评价陈方明;张立明;徐星星【摘要】Tourism resource is the material base of tourism development. Mulanshan is rich in tourism resources, and they have wide exploiting prospects. Based on the several surveys conducted by the author, the article carried out the classification,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tourism resources in Mulanshan scenic district.%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木兰山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笔者在多次考察的基础上,对木兰山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调查与评价.【期刊名称】《江西农业学报》【年(卷),期】2011(023)011【总页数】2页(P203-204)【关键词】木兰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分类;评价【作者】陈方明;张立明;徐星星【作者单位】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北武汉430062;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北武汉430062;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北武汉43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木兰山风景名胜区地处湖北省省会武汉市黄陂区北部山区长岭镇,距武汉市中心城区50 km,有黄土高速公路连接,约1 h的车程,交通十分方便;距黄陂城区约30 km,距长岭镇中心约2 km,为大别山余脉,位于滠水河东岸,滠水河自南北贯通,风景区西邻孝昌县,北邻大悟县,东接红安县。
风景区东拥木兰湖、南瞰木兰川、西挽滠水河、北枕大别山,国土面积78 km2,是木兰生态旅游区的龙头。
1 旅游资源的分类笔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对木兰山旅游区旅游资源进行了调查和分类[1]。
关于《武汉市城市绿化条例(草案)》的说明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武汉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4.06.24•【分类】其他正文关于《武汉市城市绿化条例(草案)》的说明——2013年6月25日在武汉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市园林局局长苏霓斌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我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现就提请本次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武汉市城市绿化条例(草案)》作如下说明:一、制定《武汉市城市绿化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必要性我市是国家园林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人民政府历来非常重视城市园林绿化立法工作。
1994年,我市就制定了《武汉市城市绿化条例》(以下简称原《绿化条例》),并于2003、2004年进行了2次修正。
原《绿化条例》的公布实施,对我市园林绿化事业发展影响深远,促使我市园林绿化步入投资力度加大、建设速度加快、发展水平增强的较好历史时期。
绿化建设由“见缝插绿”向规划建绿、拆迁建绿、拆墙透绿发展,综合改造了“两江四岸”、月湖、蛇山、龟山等自然景观,山水园林特色逐渐显现。
市、区人民政府将公园免费开放、绿化进社区等作为为民办实事、体现绿化事业公益性的重要内容,从单一重视绿量向建管并重、布局均衡、服务于民转变,绿化设计理念更加人性化,广大市民享受到更多绿化成果。
在植物配置上更加注重园林绿化的生态功能,植物品种更加丰富、空间层次更加完善、季相色彩更加分明;在管理上强化依法行政、完善市场机制和依靠科技手段,园林绿化水平不断提高。
2003年以来,我市城市绿化总量保持稳步增长,每年建设绿地300万平方米,新(改、扩)建公园30余个、街头游园100余个和城市小森林30个。
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三项基本指标分别从2003年的30.13%、34.92%、8.32平方米提高到2012年的32.93%、38.19%和9.92平方米。
随着我市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绿化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原《绿化条例》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城市绿化工作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土地资源稀缺,导致可用于绿化的土地严重不足,城市绿化发展空间受到制约。
湖北省林业局关于印发《2020年工作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林业局•【公布日期】2020.03.02•【字号】•【施行日期】2020.03.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湖北省林业局关于印发《2020年工作要点》的通知各市、州、直管市林业主管部门,神农架林区林管局,机关各处室、局直各单位:现将《省林业局2020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共同努力完成2020年林业各项工作任务。
湖北省林业局2020年3月2日省林业局2020年工作要点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是实现“十三五”目标和布局“十四五”规划的承启之年,也是“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和长江大保护“双十”工程的结账之年。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决心意志,压紧压实防控责任,精准稳妥复工复产,积极推进国土绿化、资源管护、生态修复等工作,加快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奋力开创全省林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力争完成人工造林111万亩、封山育林97.6万亩,新增国家森林城市1个、省级森林城市3个,林业总产值4100亿元。
一、深入开展国土绿化以“无山不绿、无水不清、无路不荫、无村不美”为目标,以荒山、岸线、通道绿化为重点,以“成活成林”为标准,克服疫情不利影响,开展国土绿化攻坚。
(一)推进精准灭荒工程。
力争完成精准灭荒造林63万亩,落实近三年新造林管护抚育和补植补造责任,实现“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林业三年任务按要求收官。
(二)推进长江两岸造林绿化工程。
完成长江两岸造林22.1万亩,力争“十大标志性战役”林业任务按要求完成。
开展汉江两岸造林,加强汉江、清江干流岸线封育保护和生态修复。
(三)推进国家林草重点工程。
园林植物规划园林植物规划适用对象:城镇园林绿化应用的植物种类植物种类乔木、灌木、藤木及草本植物规划前提:植物种类调查。
园林植物规划就是对城镇园林绿化应用的植物种类(乔木、灌木、藤木及草本植物)作一全面的规划,根据各城镇的性质、环境条件,在植物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按比例选择一批能适应当地城镇、郊区、山地等不同环境条件,能较好地发挥园林绿化多种功能的植物种类。
一、种类调查:植物种类调查是规划的前提和基础。
深入广泛的调查依据,才能确保规划的可靠及可操作。
城镇自然条件调查:即指影响城镇植物生长的各种生态因子。
如气候、土壤、植被、污染等。
尤其是一些导致植物死亡的灾难性因子,如上海的台风、北京的春旱。
城镇绿化情况调查:该调查是为了了解具体情况,其中包括郊野自然植被的调查;市内;各类绿地现有植物生长状况及比例的调查;古树名木的调查。
郊野自然植被的调查:主要为了解和开发乡土植物予以利用,自然植物群落的层次结构,以便模拟。
如北京郊区上方山、百花山都有大量珍贵的野生乡土植物。
上方山系石灰岩,有大量的小花溲疏(Doutziaparviflora),雪白的花序几乎盖满全株,且耐荫,可在林下及林缘正常生长发育。
太平花(Philladelphuspekinensis)到处可见,耐半荫,分布在林缘处。
百花山岩石种类复杂,中上部为各类安山岩类,下部分布有沉积岩类(砂岩、页岩、砾岩),1300米以下南坡有变质岩类(片岩、版岩、千枚岩),东南坡有凝灰质砂岩,夹砾岩、页岩等。
野生植物600多种,是天然的花园。
常见的有百花花楸、天目琼花、东陵八仙花、小花溲疏、大花溲疏、北京丁香、三桠绣线菊、柔毛绣线菊、胡枝子、六道木、辽东丁香、蓝荆子、照山白、山刺玫、沙棘、刺果蔷薇、黄花柳、五角枫、白桦、红桦、落叶松、平榛、毛榛、蒙椴、山杨、牛迭肚、茶藨子、蚂蚱腿子、薄皮木、欧李、稠李、山葡萄、短尾铁线莲、大瓣铁线莲等。
野生草本花卉更多,不赘述。
城镇各类绿地现有树种及比例的调查一般在公园中园林植物种类比较集中,在植物园中最全、最多。
武汉市城市绿化条例(2013年11月27日武汉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2014年1月9日湖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批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城市绿化事业的发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彰显山水园林特色,根据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城市绿化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
法律、法规对森林资源、城市公园、古树名木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第三条市、区人民政府(包括开发区、风景区、化工区管委会,下同)应当加强对本辖区内城市绿化工作的领导,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绿化建设和养护,实行绿化目标责任制,促进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的协调增长,保障城市绿化均衡发展。
第四条市园林主管部门和市林业主管部门(以下统称市绿化主管部门)按照市人民政府规定的职权范围,负责本市城市绿化工作。
区人民政府确定的绿化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城市绿化工作。
城管执法部门按照市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对损害城市绿化的行为进行查处。
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规定的职责做好城市绿化相关工作。
第五条城市绿化应当遵循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节约资源、优化植物配置的原则,注重生态保护、休闲游憩、文化传承、科普教育、防灾避险等功能的协调。
第六条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和群众性绿化工作。
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履行植树和其他绿化义务,绿化主管部门应当提供指导和服务。
鼓励单位和个人以捐资、劳务等形式认建、认养城市绿地、树木,种植纪念林。
认建、认养的单位或者个人可以享有一定期限的绿地、树木冠名权。
第七条绿化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促进城市绿化科学研究,推广绿化建设、养护先进技术以及雨水收集、中水利用等节水、节能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组织培育、应用本市适宜的植物品种。
绿化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绿化科学知识普及工作,增强社会绿化意识。
武汉东湖风景区旅游攻略武汉东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简称东湖风景区,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城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想去武汉东湖风景区旅游的朋友,不妨先来看看以下,供你出游参考。
最佳旅游时间:1-12月,四季皆可。
东湖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春季山青水绿、鸟语莺歌;夏季水上泛舟,清爽宜人;秋季红叶满山,丹桂飘香;冬季踏雪赏梅,沁雅寻幽.交通:东湖风景区地处武汉市城区,机场、车站、码头与景区毗邻,交通便捷,距武昌火车站8公里,距长江武汉关码头12公里,距武汉天河机场30公里。
地铁2号线【广埠屯】站下东湖年票:50.00门票优惠信息:儿童身高1.2~1.5米、老人65岁以上持老年证、军官持军官证、残疾人持残疾证、大学生持学生证购景区优惠票。
建议游玩时间:2-3小时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特1号武汉东湖风景区有听涛区、磨山区、珞洪区、落雁区、吹笛区、白马区。
东湖风景区的核心景区之一,位于东湖最大的湖泊郭郑湖的西北岸,前身是民族资本家周苍柏先生的私家花园——“海光农圃”,也是东湖风景区的第一个开放景区。
主要景点有行吟阁、屈原纪念馆、沧浪亭、长天楼、鲁迅广场、九女墩、湖光阁、楚风园和中国内陆最大的东湖疑海沙滩浴场等。
该区是一狭长半岛。
磨山区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东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三面环水,六峰逶迤,既有优美如画的自然风光,又有丰富的楚文化人文景观,每年接待中外游客100多万人次,是武汉市最靓丽的旅游休闲胜地。
秀丽的山水,丰富的植物,别致的园中园和浓郁的楚风情是磨山景区的四大特色。
充足的雨量与光照,使这里各种观赏树种达250多种,共200余万株,在武汉有“绿色宝库”之誉。
白马区落雁区的北面是白马风景区,区内有一白马洲。
相传公元二〇八年赤壁之战后,鲁肃转回夏口骑马过洲,战马陷泥而死,鲁肃含泪葬马于洲,故此地称为白马洲。
落雁区和磨山区的东面是吹笛山。
据传明代皇帝朱元璋的第六子朱桢被封在武昌时,曾在此地吹过笛子,此山因而得名吹笛山。
木兰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调查、分析与评价作者:余静静陈方明来源:《绿色科技》2014年第11期摘要:依据《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对木兰山风景名胜区的景源进行了筛选和分类,并从其景源的类型结构和等级两方面作了整体分析,对风景区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总结了木兰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的的特色,指出了核心竞争力。
提出了木兰山风景名胜区在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应充分依托原生态的大自然环境,深挖木兰文化和宗教文化,突出“木兰故里”、“宗教圣地”和“地质奇观”这三大主题,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木兰山;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开发利用1引言木兰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武汉市黄陂区北部,距离黄陂城区约30km,距离武汉市中心城区48km,享有武汉后花园之称,被明代诗人屠达誉为“西陵最胜,盖三楚之极观”。
木兰山景区,有着1500余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是流芳千古木兰将军的故里,因木兰将军而得名。
木兰山景区也是千年香火鼎盛的宗教圣地,其宗教活动始于隋唐、兴于明清,民谚中流传的“木兰山的菩萨应远也应近”就是由此而来。
同时,木兰山独特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和发育、保存完好的蓝片岩、红帘石片岩,距今有7.5亿年历史,这些地质遗迹都保存完好,是非常珍贵的科考、科普旅游资源。
鉴于木兰山景区独特的文化资源和地质资源,对木兰山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与评价,有助于充分发挥该景区的资源优势,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并转化为经济效益,使该景区资源得以持续利用。
2景源筛选与分类此次参照《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对木兰山风景名胜区的景源进行了筛选和分类。
据表1统计,木兰山风景名胜区景源涵盖国家标准的3大类,9中类,26小类。
表1木兰山景源(点)分类大类1中类1小类1代表景源人文景源1建筑1宗教建筑1天门石梯、塔园灵塔、玉皇阁、金顶、帝王宫、千手观音殿、大雄宝殿、法藏寺、药王宫、文昌宫、报恩宫、古金顶、朝天宫、三元宫、三清殿、古娘娘殿11商业建筑1天街11民居宗祠1木兰古寨11文娱建筑1木兰文化宫、地质博物馆11风景建筑1谢仙亭、云雾亭、北顾亭、双龙亭、木兰坊11纪念建筑1木兰殿1史迹1摩崖题刻1第一山、一线天、九碑石11雕塑1人面狮身像、石龙、木兰花石雕、人面石、石狮子、石麒麟、力士托莲花座11古墓葬1木兰将军坟、东泉古墓群、季仙坟、孤儿坟、上、下古陵园11纪念地1雷祖殿会议旧址、洪岗山会议旧址、陈秀冲会议旧址1风物1地方人物1花木兰11神话传说1木兰从军记、木兰奇女传等11宗教礼仪1木兰朝觐、庙会自然景源1地景1洞府1海眼神风、仙女洞、白云洞、玉皇洞、太子洞、云霞洞、狮鼻洞11石林石景1龙石云驭、神岩耸翠、棋盘太极、眼泪凼、脚板石、鹰嘴岩、凤冠石、铠甲石、金蟾石、大佛岩、啸天石、猴头石、火山弹、打儿窝、下马石、剑劈石、龙头石11山景1祁嗣顶、玉屏山、馒头山、棺材山11峡谷1阎王壁(舍身崖)、穿箭崖、木兰川11地质珍迹1蓝片岩地质剖面、长英质片岩和浅粒岩、绿片岩等1水景1泉井1滴水崖、鹰泉、乌龙泉、北泉、南泉、西泉、水晶宫、三眼井、东泉井11湖泊1溪沉碧玉1生景1古树名木1紫金月桂、木兰树、双宝树、蟠龙竹与卧虎石、东泉古树、姑嫂树、大叶黄杨、情侣树11典型植物群落1木兰花苑、东泉翠竹1天景1日月星光1金砂射日11云雾景观1大小花枝园综合景源1城乡景观1特色村街寨1木兰山村、门楼村、铁石墩村1保健景地1度假景地1东泉庵3旅游资源分析3.1景源类型结构基于表1的分析,木兰山风景名胜区的景源类型覆盖面广,其中自然景源与人文景源均相当丰富,分别占总数的50.9%和46.5%。
目录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风景名胜区范围与性质 (3)第三章风景资源评价结论 (3)第四章规划目标与发展规模 (6)第五章功能分区与规划布局 (7)第六章保护培育规划 (12)第七章风景游赏规划 (17)第八章典型景观规划 (24)第九章植物景观规划 (26)第十章游览设施规划 (29)第十一章道路交通规划 (32)第十二章基础工程规划 (37)第十三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39)第十四章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43)第十五章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45)第十六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47)第十七章分期发展规划 (49)第十八章环境影响评价 (52)第十九章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56)第二十章附则 (58)规划图纸:01:区域分析图-东湖在全国交通优势02:区域分析图-东湖在湖北省的区位03:区域分析图-东湖在武汉的区位04:城市与风景区关系图05:卫星遥感现状图06:土地利用现状图07:综合现状图08:道路交通现状图09: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图10:规划范围界定图11:风景资源评价图12:景区划分规划图13:规划总平面图14:功能布局规划图15:保护培育规划图——分类保护规划16:保护培育规划图——分级保护规划17:保护培育规划图——核心景区规划18:风景游赏规划图——游赏线路规划19:风景游赏规划图——游赏方式规划20:道路交通规划图21:居民社会调控图22:土地利用协调规划图23:旅游服务设施规划图24:竖向空间规划图25:植被现状图26:植被景观结构图27:植被景观规划图28:给水工程规划图29:雨水工程规划图30:电力通信邮政规划图31:环境保护工程规划图32:消防工程规划图33:燃气工程规划图34:近期规划图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东湖风景名胜区上版总体规划编制于1993年,于1995年审批通过,为今日东湖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建设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和风景旅游事业的发展,东湖已经从原来的城郊湖变成了城中湖,东湖风景名胜区遇到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编制新一版的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势在必行。
《武汉市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管理规定》【发布文号】武政[xx]24号【发布日期】xx-03-19【生效日期】xx-03-19【失效日期】【所属类别】地方法规【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xx年3月19日武政〔xx〕24号)第一条第一条为提高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设计水平和工程质量,维护建设单位以及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设计和施工企业的合法权益,根据《武汉市城市绿化条例》及有关法规规章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是指城市公园、游园、街头绿化、干道绿化、防护绿地等专项园林绿化工程,单位家庭绿化、居住区绿化等与建设工程配套的园林绿化工程,以及与园林绿化相关的花坛、园林小品、假山、草坪、园路等绿化工程。
本规定所称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企业,是指从事城市园林绿化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的单位。
第三条第三条市园林行政主管部门是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管理的主管部门。
各区(县)园林行政主管部门按市区(县)职责分工,做好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管理的日常工作。
第四条第四条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企业必须按建设部制定的《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申请和接受年度资质审查。
第五条第五条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企业申领资质证书,必须一律报市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再按规定权限和程序,由市园林行政主管部门自行核发或报有关部门核发。
第六条第六条新设立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企业,应按规定提供有关文件和材料,报经市园林行政主管部门预审同意,按规定权限和程序核发资质试行证书,两年后经市园林行政主管部门正式审查验收合格,再按规定权限和程序,由市园林行政主管部门或有关部门核发资质证书。
第七条第七条除规划设计甲级和施工一级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企业承揽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地点和规模不限外,其余资质等级的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企业承揽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应遵守下列规定:(一)规划设计乙级和施工二级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企业可承揽省外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但规模限在50公顷以下;(二)规划设计丙级和施工三级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企业可承揽省内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但规模限在20公顷以下;(三)施工三级以下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企业,只能承揽市内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且规模限在10公顷以下。
同类项目的资料收集与分析武汉大学校园园林景观分析班级:环艺062班姓名:易钊学号06407120230园林景观不仅代表一所大学的办学理念,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学校的校园文化。
在对本校校园景观作了仔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作者希望通过在校园园林景观分析后得到园林景观的景观生态学分析模型,进而分析景观所代表的文化理念。
1.中国高校园林景观建设现状1.1高校校园绿化的特点和要求高校校园建设必须为师生留出部分自由空间,高校校园是学生上课、锻炼等话动较为频繁的地方,需要有适含较人人流聚集和分散的场地和空间。
因此高等学校园林绿化也要适应这一特点留有一定的集散活动的空间。
校园里可植草坪或建造小游园{在其中设置圆桌、圆凳等)。
2.高校景点必须体现高校丰富的文化内涵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地方,师生一般具有高等学历和丰富的知识。
因而高校设置的景点必须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为学生提供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使学生在口常的体息、娱乐中得到丰富的知识阳启发,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良好的熏陶。
高校景点必须结合自身专业进行设置针对木校设置的专业建造一此有意义的景观既可以利用这类景点启发、教育学生又可以给学平常的学习和实习提供场所。
3.武汉大学校园园林景观建设现状校园地图:4. 武汉大学校园园林景观分析具有百余年历史的武汉大学,得天独厚的选址使洛咖校园依山傍水,素以风景之秀丽、校园之博大、建筑之精美、文化之浓郁而享誉海内外。
校区环拥洛咖山,凭临东湖水,碧波万顷,登楼远眺满目苍翠。
宫殿式的建筑群布局精巧,中西合璧,美轮美灸,是至20世纪四十年代惟一完整规划且一气呵成的中国大学校园建筑,堪称近现代中国大学校园建筑佳作与典范。
其建筑风格之新颖,设计思想之先进,首开中国大学校园建筑之先河。
1930年3月动工,1936年全部竣工。
主要建筑有文、法、理、工、农5个学院大楼和图书馆、体育馆、学生宿舍、教师宿舍、学生饭厅及俱乐部、实验室、工厂、校门牌楼、珞珈山水塔等。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林业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12.26•【字号】武政办[2009]203号•【施行日期】2009.12.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林业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武政办〔2009〕203号)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武汉市林业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二00九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武汉市林业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根据《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武发〔2009〕14号)精神,设立武汉市林业局,为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
一、职责调整(一)加强的职责1.加强保护和合理开发森林、湿地、荒漠和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优化配置林业资源,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职责。
2.加强组织指导林业改革和农村林业发展,依法维护农民经营林业的合法权益的职责。
(二)取消的职责取消已由市人民政府公布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
二、主要职责(一)贯彻执行中央、省有关森林生态建设、森林资源保护和国土绿化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参与起草有关林业工作的地方性法规草案、政府规章草案,经批准后监督实施。
承担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关工作。
(二)制订全市林业和林业生态建设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并组织实施。
参与拟订林业及其生态建设的财政、金融、价格、贸易等经济调节政策,组织、指导林业及其生态建设的生态补偿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编制部门预算并组织实施,提出市财政林业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预算建议,管理市级林业基金;监督全市林业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负责提出林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方向、市财政性资金安排意见。
编制林业及其生态建设的年度生产计划。
组织、协调、指导、监督森林生态项目的建设与管理,组织开展政府投资林业生态项目实施、管理、核查等工作。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2022年绿化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03.23•【字号】武政办〔2022〕38号•【施行日期】2022.03.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环境保护正文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2022年绿化工作方案的通知武政办〔2022〕38号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武汉市2022年绿化工作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2年3月23日武汉市2022年绿化工作方案为认真落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及市“两会”精神,加快打造生态宜居的新时代英雄城市,切实做好全市2022年绿化工作,特制订本方案。
一、目标要求(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承办《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为契机,全面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实施全域增绿提质,积极打造湿地花城,推动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城市生态品质,努力打造世界滨水生态名城。
(二)主要目标2022年,全市新建绿地1000公顷,植树造林2万亩。
实施“6个100”绿色惠民行动,建设各类公园100个、绿道100公里、林荫路100公里、绿色驿站100个,完成100个老旧小区绿化提升,复合利用公园绿地建设体育设施100处。
打造花漾街区15个、园林小景100处、花田花海300公顷。
办好《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争取获得国际湿地城市授牌。
(绿化工作目标任务分解附后)二、重点任务(一)承办湿地大会,全力冲刺国际湿地城市1.办好湿地大会。
重点实施沉湖国际重要湿地环境综合改造提升工程,建设中国履约30周年成果展示馆,讲好中国故事,全面展示武汉湿地保护成果。
成立《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武汉市筹备指挥部,调动全市力量做好会议筹备及保障工作,努力为世界呈现一届安全健康、开放包容、创新务实、绿色节俭的湿地盛会。
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有地方特色的可供选择的旅游产品;消费需求不断扩大的海内外客源市场;先进的市场营销策略。
第一章:湖北旅游资源自古享有“九省通衢”的湖北省,借势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春风,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迅速。
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的文化、适宜的产业契机、良好的政策环境、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湖北旅游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自然资源1、山地景观:武当山神农架大别山木兰山龟山蛇山磨山莲花山双峰山2、峡谷景观:三峡恩施大峡谷3、水域景观:东湖洪湖梁子湖陆水湖太极湖丹江口水库长江汉江清江神农溪漂流清江闯滩杨家溪漂流咸宁温泉汤池温泉4、生物景观:武汉植物园桂花之乡武汉动物园中华鲟鱼馆东方马城二、宗教名胜1、佛教名胜:归元寺宝通寺五祖寺四祖寺2、道教名胜:武当山英山3、基督教:汉口荣光堂上海路天主堂汉口东正教堂三、民俗风情1、土家族苗族主要分布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四、历史文化1、三国赤壁古战场古隆中东坡赤壁2、历史建筑:黄鹤楼古琴台晴川阁观音阁3、古代陵墓:明显陵李时珍陵园闯王陵4、红色资源:武昌起义旧址八七会议旧址大别山红安七里坪革命旧址五、都市休闲湖北地区高校众多,现代商业发达总的来说:鄂东综合旅游区,鄂中历史文化,名胜古迹区,鄂西北生态旅游区,鄂西南民族风情旅游区。
六、湖北旅游资源特点1、分布十分广泛。
湖北气候类型多样,四季分明;地形地貌齐备,各种资源丰富,居中独厚,得水而优;湖北聚集了50个民族,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这种自然和人文条件决定了湖北是一个资源大省,湖北几乎每一个县市都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2、种类多样。
湖北位于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转折地带,有多种多样的地文景观;湖北是千湖之省,长江穿城而过,有尽领风骚的水域资源;神农架古树名木,奇花异草,中部江汉平原各种珍惜鸟兽,湖北有珍稀奇特的生物景观;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是三国文化的荟萃地,是道教文化的精华所在,这些都是极富吸引力的文化资源;湖北高校云集,是求知的好去处;商业发达,商品丰富,特色小吃云集,工艺品也很著名。
武汉市古树名木资源调查报告古树名木的资源,是植物多样性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树名木是中华大地园林,风景区的绿色瑰宝,是民族文化历史悠久的象征,对其实施有效的保护是发挥民族文化传统,保护生态环境和风景资源造福子孙的大事,同时也对挖掘乡土树种以及绿化树种选择和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调查路线、内容和方法1、调查内容①、全面复查1994年调查古树名木变动情况。
②、对市新开发的风景区、风景点与高科技开发区调查新的古树名木。
③、对城郊五个区的风景区、庙寺、林场和乡镇村调查现保存的古树名木。
2、调查路线城郊区结合风景区、古迹的旅游线路。
第一条是从汉阳树经归元寺至汉阳快活山岭;第二条线以蛇山黄鹤楼公园为起点,沿山脊线西经首义公园、洪山长春观至洪山宝塔南坡从山顶延至宝通寺庭院内;第三条线以洪山山脊以东,由莲溪寺向西延伸到东湖风景区听涛区、磨山区、落雁区至东湖南山客舍到老鼠尾,再向西经九峰林场,经东湖技术开发区,到武昌县龙泉山风景区,向东至金口镇槐山风景区;第四条线重点是大专院校,华中师大、武汉大学、湖北中医学院、湖北大学等;第五条线从江岸惠济路饭店至市四医院、警官学校;第六条线是郊区,新洲的道观河,黄坡的木兰山、研子、塔耳乡,江夏区的槐山等乡,汉南区的乡镇村农宅前后等。
3、调查方法①、访问座谈,向当地主管部门的林业技术干部了解当地古树名木分布状况,访问当地农民,了解古树名木的来源及年龄。
②、查阅有关当地树木分布状况、地方志有关古树名木记载情况,收集民间的传说等。
③、到实地调查,对选中的古树名木进行实地测定,包括树高、胸高直径、冠幅。
记载古树名木的特征、生长状况、立地环境条件、病虫害危害状况、古树的位置、保护措施等。
并拍摄照片,凡现场有文字、匾额的,均详加记录。
对古树的年龄,用古树的胸径大小评估比较,查对资料等等,尽可能求实准确。
将实测调查数据,按照分级,分别填入野外调查记载表,建立原始档案。
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二、古树名木的种类、组成和树种起源经复查,1994年公布的87株古树名木已有12株死亡。
本次调查扩大了调查范围,又增加了古树名木的数量和种数。
在野外调查,古树名木1994年入载的,现存总计179株,分别属21科29属32种。
其中古树169株,名木10株,是古树又是名木23株。
表1 古树名木的种类从上表看出,古树名木优势树种较为突出的有珊瑚朴,占总数21.9%,樟树占15.4%,银杏占8.9%。
此外枫香占5.9%,柞树占4.7%,枫杨占3.6%,三角枫占3.0%,桧柏、国槐、黑松、小叶朴各占2.4%,其余树种分别只有1—2株,占总数0.6-1.2%。
在武汉市32种古树名木中,有26种为本地种,占总株数的78.8%,如马尾松、枫香、小叶栎、枫杨、珊瑚朴以及被称为中生代“活化石”的银杏等。
有的是寄居已久的外来种,如从亚洲成分南温带引进的黑松,喜马拉雅山西部引进的雪松,从欧美引进的英桐、法桐,从北美引进的广玉兰,从亚洲热带引进的山茶花,亚热带引进的樟树,从温带引进的国槐、皂荚、麻栎,总计10种,占总数的30.3%。
这些外来种经历百年风雨,生存至今,证明它们已适应了武汉地区的自然环境,并在城市绿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据绿化调查,英桐占34.5%,樟树占20%,广玉兰占20%,它们都成为城市绿化的骨干树种,为武汉增添了人文景观,而乡土树种,因生长慢,落叶比例大,城市绿化极少应用。
建议今后应加大乡土树种的开发和利用。
三、古树名木的年龄、分布及土地利用情况1、古树名木的年龄表2 古树名木年龄分布情况以上可见,200年以下的古树占总数75.1%,200-300年的占16.6%,从历史资料查证,可知绝大多数为清代保留下来的近千年的仅占 1.8%,比例极少,这与北京的唐槐、唐松已历千岁和山西2000年历史的周柏、周槐、汉槐比,武汉的古树历史当然是远远逊色了,但能保存下来已属不易了。
这些古树主要分布在江南,武昌区69.6%,洪山区2.4%,汉阳区2.4%,汉阳1.8%,江夏区8.3%,新洲区5.4%,汉南区1.2%,黄陂区7.1%,汉口1.8%。
2、古树名木中最多的、最老的、珍稀的有纪念意义的古树银杏是现存的最古老的树种,以“富、奇、寿”的特点,受到历代人们的精心种植保护,全省保存了许多古银杏树。
在武昌郊区金口镇槐山风景区有三株,其中最大一株胸径189厘米,树高17米,冠幅13米,另一株胸径148厘米,树高16.5米,两株主干均被雷电击断后,又从10米处萌发新枝,径已达30厘米,现树势生长良好。
据县志记载:“槐山遍地花草树木,至今保存有被称为“活化石”的千年古银杏两株,粗数人围,高数丈,为唐代所植。
”这是全省四株千年以上古银杏树中的两株,列为省级珍稀保护树种之一。
汉阳区风凰巷12号宅院中有银杏一株,胸径137.0厘米,树高25米,冠幅21米,经专家鉴定,树龄为500余年,在全省列第七株,现仍生长旺盛,年年结果。
本次调查,在武汉大学樱花路下坡,有一片银杏树,计20余株。
树高大,干挺拔,枝叶繁茂,长势极旺,据记载为武大1934年所植,虽不足百年,但它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应作为名木加以保护。
分布最多的古树为珊瑚朴,它从蛇山山脊一直延伸到洪山宝塔南坡,是古珊瑚朴分布区,生长着比较多的珊瑚朴,历经沦桑,保存下来的古珊瑚朴共有13株。
此处立地条件极差,岩石裸露,但它的根都像利爪一样,扎入石缝,或骑石而过,支撑着庞大的树体,说明它有极为顽强的生命力,长期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保证了它的繁衍和发展。
据历史文献记载,宝通寺、洪山宝塔(古称灵济塔,始建于公元1334年),清同治二年重修,与长春观年代相同。
一般道观、寺院对附近的树均有爱护的习惯,故此二处均有较大的古珊瑚朴群落,而且是在市中心,可算是独具特色的景观,给这两处著名文物古迹更添光彩。
另一处在东湖南山客舍,过去是毛主席和中央首长住地,以前不对外开放。
本次调查,发现有大樟树近百株,有片植的,有行道树栽植的,也有孤植的,由于立地条件优越,保护管理较好,最大的一株胸径120厘米,树高20米,冠幅25米。
在众多大樟树中有古树26株,胸径90-120厘米的有11株,平均胸径均在80厘米以上。
原周总理百花村房处,三株古樟树冠幅各25米左右,形成了600m2遮荫面积,樟树高大,干通直,树冠宽大枝叶繁茂,郁郁葱葱。
珍稀名木,黄陂区木兰山风景区在海拔300m水晶宫处有一株山茶花,又称木兰花(为纪念花木兰),它树高9.5米,胸径37厘米,现仍枝叶清秀,郁郁葱葱,花芽累累,每年2-4月开花,达数万朵,花大而红,单瓣,花丝银白,花药金黄,盛花期间红花绿叶,相映成趣,凸显于山峦杂树之间更显艳丽。
相传此树为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一僧人所植,至今已有400多年的高寿。
秤锤树,本省武当山、应山大贵寺有零星分布。
现武汉大学有二棵,武汉科植有数株,虽不足百年,但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仍应加以保护。
三株有纪念意义的古树,一株是新洲莲湖村的古棠梨,此树为当年新四军五师的根据地制高点,每次与敌人交火都从这里打响,近百名哨兵在此英勇牺牲,为纪念这些哨兵,武汉市新四军研究会立碑,称此树为“树下军哨”。
一株是新洲陈田村的古枫香,黄麻起义的红军在此驻扎,部队进出都在此树下整队,也是红军开会、训练的场所,还打过仗,树上留有弹迹,为纪念红军,称此树为“红军树”。
一株是新洲道观河村的古枫杨,在此树下,敌人将抓捕的红军25军营级以上干部15人捆绑在此树上,残忍杀害,割下头,挂在树上示众,为纪念牺牲的烈士,称此树为“烈士树”。
3、古树分布及土地利用情况从169株古树和既是古树又是名木的23株树木所在地段性质来看,立地环境呈现多样性,大多数古树处于人为活动多,人流量大的地方,保护古树更为重要。
通过调查,古树名木主要分布在六类不同的地段,如下:表3 古树名木分布地段从以上看出,公园、风景区古树较多,种类也比较丰富。
因公园、风景区对树木保护有特殊的功能,古树名木出现在公园、风景区具有重要的意义。
寺庙、古迹珊瑚朴保存最多与僧道修心养性长生不老的信念不谋而合,具有不受风尘干扰的宗教意境,被僧侣保护下来和广为种植。
大专院校比较重视校园园林绿化,保存下来的古树相对比较多。
本次在乡、镇、村的古树调查中发现,村民把祖辈留下来的古树视为圣物,人人保护以纪念祖辈之恩。
东湖南山客舍原属东湖风景区,1956年划归省委管理,定为毛主席和中央首长住处,封闭管理,保存大量的树种,而且生长较好。
此次调查更意外的发现,这里已形成以樟树为主的植物群落,以樟树为主的乔木层,多层次常绿阔叶或常绿阔叶与针叶,或常绿樟树与落叶枫香的混交林,在中层有常绿的石楠、海桐,下层有地被和草坪,这样不同类型的多层次植物群落的典范,这对我市生态园林建设有着相当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古树名木的维量、外貌特征及部分用途表4 古树维量分析从表4看出,所有古树名木的高度主要分布在10-25m,其中15-20m占总数的50.1%,20-25m只占总数的17.8%;胸径主要分布在0.5-1.0m占55.9%,1.0-1.5m占16.0%;冠幅主要分布在10-20m占73.0%。
分别以樟树和珊瑚朴为一组,对其古树维量进行分析。
珊瑚朴最高树高较樟树为高,而树高15-25m樟树占总数的百分比比珊瑚朴高31.9%;樟树胸径0.5-1.0m占总数的百分比比珊瑚朴高7.3%;樟树冠幅20-25m比珊瑚朴高10.7%。
可以看出樟树不仅具有树冠较大,遮荫效果好,适应性较强,而具有良好的环境效应,是很好的城市绿化树种。
但珊瑚朴胸径、冠幅较其他树种大,是我市的乡土树种,对环境适应能力强,是我市有希望发展的行道树种。
在32种古树名木中,以落叶乔木为主,占总数的63.6%,常绿树占30%,其中常绿阔叶树占15.1%,常绿针叶树占15.1%,落叶灌木占6.0%。
由于古树年龄较长,无论常绿树或落叶树都有较大的树冠,如樟树,一株冠幅25米的,遮荫50m2,一株珊瑚朴遮荫36m2。
能遮荫是城市绿化的主要作用之一,大部分古树名木都具有良好的遮荫效果。
同时,由于古树年老,树干高大,冠幅宽大,树形奇特,观赏性较强。
此外,还有观叶古树如乌桕、银杏、三角枫等秋观红叶,丝棉木、满院春等冬观红果,为增加城市色彩景观效果,古树在城市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五、古树名木生长状况及衰老原因所有的古树名木都是树龄较长的过熟木,在它们一生中,已处于成熟的老年阶段,树木生长一般比较差,又经过长期的各种气候变化与灾害,仍然能生存下来已属不易,但绝大多数古树都有不同程度的衰退,如空洞、枯梢、露根、撕裂、创伤及病虫危害。
根据本次调查,对古树名木地上部,枝、叶、干、树冠、生长状况和病虫害等进行分析,将其分为四类如下:一类:生长良好:树势一般生长旺盛,枝繁叶茂,树冠较完整,无空洞,病虫害少或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