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新闻报道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
- 格式:ppt
- 大小:604.50 KB
- 文档页数:66
新闻报道的语言与风格新闻报道是传播信息、反映社会动态的一种媒体形式,因此其语言与风格需要具备准确性、客观性和权威性。
本文将就新闻报道的语言与风格进行探讨。
一、准确性:准确性是新闻报道语言的基本要求,它要求新闻报道必须准确地传递事件的事实和真相。
新闻媒体应该通过详实的调查、严格的验证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在报道过程中,新闻工作者应该尽可能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和材料,通过多角度的报道来呈现事实,避免主观臆断和刻意歪曲。
二、客观性:客观性是新闻报道的核心要求,它要求新闻报道应该摒弃个人情感和立场,客观公正地呈现事件。
新闻工作者应该通过客观、中立的态度对待新闻事件,尽量避免在报道中加入主观评价和个人意见。
同时,在报道中应该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权益和隐私,避免对其进行无端指责或评判。
三、权威性:新闻报道的权威性是建立在新闻机构的信誉和记者的专业素养之上的。
一个具备权威性的新闻报道需要依靠可靠的信息来源,并通过客观严谨的分析来展示新闻事实。
记者在报道中应该注重事实的真实性和严谨性,确保每一条新闻都能够经过深入调查和核实。
同时,报道中应该引用专家或权威人士的观点,以提升报道的权威性。
四、简洁明了:新闻报道的语言应该简洁明了,不啰嗦。
记者应该用简单、通俗的语言来表述,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晦涩的词汇。
同时,在报道中应该体现信息的层次性,将重点内容突出,使读者能够迅速获取信息。
记者应该善于总结归纳,减少冗余和废话,做到言简意赅。
五、时效性:新闻报道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它要求新闻媒体及时发布相关消息,让公众及时了解事件的发展和进展。
在追求时效性的同时,新闻工作者也应该保持准确性和客观性,避免匆忙发布时间未经证实的不准确消息。
六、整体协调:新闻报道应该保持整体协调性,避免长篇大论或语句过长导致读者阅读困难。
新闻工作者应该合理安排文章结构,将重要信息放在开头和核心部分,同时采用段落分隔、标题引导等方式来提升整体阅读体验。
同时,新闻报道的排版应该整洁美观,字体大小和字距要合理搭配,配图应符合报道内容,以提升视觉效果。
新闻的语言特点都有什么新闻语言,有着表述事实、传播信息的品质和风格,并由此形成自己的语言特色。
新闻语言的特色可以概括为:客观、确切、简练、朴实和通俗。
客观新闻所报道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用来陈述、表达事实的新闻语言,它的特色之一就是选词造句的客观性。
诚然,一个记者,对客观的事实总有爱憎褒贬之别,在语言的运用上难免增加了主观的感情色彩,但为了使新闻受众把握事实的本位信息,仍然不能不受词语客观主义的制约,消息报道更是如此。
新闻语言的客观性,并不排斥新闻倾向性,恰恰相反,客观的语言正是为新闻传播的主观意图服务的。
毋庸讳言,新闻传播媒介代表一定的阶级或社会集团的立场和利益,它所传播的新闻往往带有某种倾向性,而表现倾向性的基础是客观事实,只有客观地再现事实的本来面目,才能适应受众心理,进而收到预期的传播效应。
因此,新闻语言的主旨功能在于表达客观事实,而主观认识和感情的强烈外露,势必干扰读者(听众、观众)对事实原貌的了解和把握。
新闻语言的客观特色,通常表现在:(1)中性词多于褒贬词中性词并不直露记者的感情,褒贬词则明显表现爱憎倾向。
新闻的写作,特别是消息写作,一般多用中性词,少用褒贬词,以求客观地叙述事实,并通过事实的报道去影响受众。
请看下面这条消息的语言运用:新华社上海1957年2月12日电这几天上海街头积雪不化,春寒料峭,最低温度下降到摄氏零下7.4度,上海人遇到了有气象记载的80多年来罕见的严寒。
10日和11日,这里出现了晴天下雪的现象。
晴日高照,雪花在阳光下飞舞,行人纷纷驻足仰望这个瑰丽的奇景。
“前天一夜风雪,昨夜八百童尸。
”这是诗人臧克家1947年2月在上海写下的诗篇《生命的零度》中开头的两句。
这几天要比10年前冷得多,但据上海市民政局调查,到目前并没有冻死的人。
民政局已布置各区加强对生活困难的居民特别是孤苦无依的老人的救济工作。
为了避免寒冷影响儿童的健康,上海市教育局已将全市幼儿园的开学日期延至18日。
新闻传播中的媒介语言特点与表达方式分析新闻传播作为社会信息的重要渠道,媒介语言的特点与表达方式对于新闻报道的准确传达和公众意识的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分析新闻传播中媒介语言的特点以及表达方式。
一、新闻传播中媒介语言的特点1. 简练明确:新闻传播的媒介语言通常要求简明扼要,准确无误地传达新闻事件的要点,因为新闻作为一种即时和快速传播的信息形式,需要通过简练明确的语言表达,以便更好地吸引读者和听众的注意力。
2. 客观中立:新闻传播中的媒介语言应该尽量客观中立,避免主观色彩和情感评价的介入,以保证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可信度。
媒体应该以客观的态度对待新闻事件,并通过中立的表达方式让读者和听众自己进行判断和评价。
3. 简单易懂:新闻传播的目标是为了普通读者和听众提供易于理解的信息,所以媒介语言通常以简单易懂的方式表达,尽量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的词汇和复杂的句子结构,以便广大受众能够迅速抓住核心内容。
4. 具有公共性:新闻传播的媒介语言通常具有公共性,旨在传达社会公众关心的问题和事件。
因此,新闻报道的媒介语言应该具备包容性和广泛性,能够涵盖各类读者和听众的需求,传达出对社会共识的追求。
二、新闻传播中媒介语言的表达方式1. 事实陈述:新闻传播的媒介语言通常通过事实陈述的方式来呈现新闻事件的发生经过和相关信息。
事实陈述要求准确、清晰,以顺畅的句子结构表达,将新闻事件的要点传达给读者和听众。
2. 引用与转述:新闻报道中常常采用引用和转述的方式,引用来自相关人士的言论和观点,或者转述原始文件、报告等重要材料,以增加新闻报道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引用和转述时,媒介语言应该准确无误地呈现原文内容,以免造成误解和歧义。
3. 解读分析:新闻报道不仅仅是简单地传达事实,更需要对事件的分析和解读,提供深度和广度。
在媒介语言的表达方式上,新闻媒体会运用描述、评论、比喻等手法,通过分析和解读来展现事件的多个层面和背后的意义。
4. 照片与视频:除了语言表达方式外,新闻媒体还常常通过照片和视频等图像形式来传达信息。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新闻报道的写作特点新闻报道是一种常见的文体形式,具有一定的写作特点。
本文将从新闻报道的定义、特点和写作技巧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新闻报道的定义新闻报道是指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介形式,客观、真实地报道事件、事实、观点等信息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是对读者传递新闻信息的一种重要工具,承载着传播真实、全面而准确的新闻的使命。
二、新闻报道的特点1. 条理清晰:新闻报道通常采用倒金字塔式的写作结构,即在开头先交代主要信息,然后逐渐向细节展开。
这样的写作方式使读者能够迅速获取到最重要的信息,方便快速阅读。
2. 简明扼要:由于新闻报道的篇幅有限,作者通常以简明扼要的方式表达观点和信息。
报道语言力求简洁明了,语句通顺,篇幅适中,避免冗长和啰嗦,以满足读者对于迅速获取信息的需求。
3. 客观公正:新闻报道要求客观、真实地反映事实,不偏不倚地呈现事件的真相。
作者应该尽量避免个人感情色彩的加入,不引导读者产生偏见,以保持媒体公信力。
4. 时效性强:新闻报道通常是及时反映事件的重要途径,因此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要求。
作者需及时搜集、整理信息,并将其准确、及时地传递给读者,以满足读者对于即时新闻的需求。
三、新闻报道的写作技巧1. 标题醒目:新闻报道的标题应简洁明了,能够准确概括新闻信息,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提高阅读率。
可以使用恰当的名言名句或者独特的表述方式,增加标题的吸引力。
2. 引言生动:新闻报道的第一段一般是引言,用以吸引读者阅读全文。
可以使用生动的描写、引用恰当的名言名句或者引用数据等方式,使读者对文章产生兴趣。
3. 内容准确:新闻报道要求作者对事实有准确、全面的了解,并以客观的态度准确反映。
与此同时,作者应注意避免使用含煽动性、偏见性的语言,以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4. 结构谋篇:新闻报道的结构要合理,内容要有层次感。
可以逐渐展开细节,并根据事件发展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延展,使整篇报道有逻辑性和连贯性。
新闻报道的写作风格与语言表达技巧新闻报道是传递信息、引导舆论的重要载体,它不仅需要准确传达事实,还需要运用一定的写作风格和语言表达技巧,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提升阅读体验。
本文将以新闻报道为主题,探讨其写作风格和语言表达技巧。
一、写作风格1.客观中立新闻报道应当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不带有明显的个人偏见或立场。
通过客观中立的报道,读者可以得到最真实和全面的信息,从而形成自己的判断。
2.简明扼要新闻报道应当力求简明扼要,突出重点,不做无用的修饰和赘述。
在有限的篇幅内,要准确传达事件的经过、原因、结果和影响,避免冗长的叙述和繁琐的措辞。
3.公正客观新闻报道应当遵循公正客观的原则,不偏袒任何一方,不捏造事实和信息。
只有以公正客观的态度进行报道,才能赢得读者的信任和尊重。
二、语言表达技巧1.标题醒目新闻报道的标题应该简洁明了,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概括文章的主题和亮点。
通过准确的标题,读者可以迅速了解文章的内容,决定是否继续往下阅读。
2.句式多样新闻报道中的语句应当多样化,不要重复使用相同的句式和词汇。
通过多样的句式,可以使文章更具丰富性和吸引力,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
3.活用引用在新闻报道中,适当引用相关人士的观点和评论,可以使文章更加具有权威性和可信度。
引用他人的观点,可以突出报道的主题和亮点,也可以增加观点的多样性。
4.事实为主新闻报道应该以事实为主,避免主观臆断和个人评论。
通过引用数据、调查结果等可信的来源,可以更好地支持报道的观点,提高报道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5.文笔优美新闻报道的语言应当流畅优美,避免使用过于晦涩的词语和长句子。
通俗易懂的文笔可以使文章更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提升阅读体验。
总而言之,新闻报道的写作风格应当客观中立、简明扼要和公正客观;语言表达技巧上要注意标题醒目、句式多样、活用引用、事实为主和文笔优美。
通过运用这些写作风格和语言表达技巧,新闻报道可以更好地传递信息、引导舆论,提升阅读体验,满足读者的需求。
新闻的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
新闻作为一种常见的文体,具有以下一些特征和表现手法:
及时性:新闻报道通常要求及时,迅速地将最新发生的事件传递给读者。
真实性:新闻报道要求真实地反映事实,避免虚假或失实的信息误导读者。
简洁性:新闻报道通常要求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复杂的句子和词汇。
客观性:新闻报道要求客观公正,避免带有记者或媒体的主观色彩。
通俗性:新闻报道要求通俗易懂,使不同教育背景的读者都能理解和接受。
表现手法:
叙述:新闻报道通常以叙述的形式,讲述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等过程。
描写:新闻报道有时会运用描写手法,对事件场景、人物等进行生动具体的描绘。
评论:新闻报道有时会加入记者或媒体的评论,对事件进行解读、分析或评价。
引语:新闻报道通常会引用当事人、相关人士或专家的话语,增强报道的可信度和可读性。
背景介绍:新闻报道通常会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帮助读者更好
地理解和思考事件。
电视新闻报道的语言特点研究电视新闻报道是指电视媒体所制作的以新闻为主题的节目,包含严肃新闻、社会新闻、文化新闻、娱乐新闻等多种形式。
作为传播社会信息的重要工具,电视新闻报道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具有独特的语言特点。
本文将对这些特点进行分析,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一、简洁明了电视新闻报道具有言简意赅的特点。
由于时间的限制,电视新闻报道往往采用简短的语言表达,以最短的时间传达最多的信息。
不少电视新闻著名主持人采用“白话”语言,平易近人,目的就是让观众更好地理解新闻内容。
这种简单、通俗的语言风格,不仅方便了广大观众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新闻的可信度。
二、准确性电视新闻报道在语言表达上注重准确性。
在主持人、记者采访等环节中,都会尽力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这种准确性不仅在文本上体现,还在演讲方式上有所表现,如语音、语调、语速等都会影响新闻的传递效果。
要准确地表达信息,需要主持人、记者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扎实的语言基础。
三、直截了当电视新闻报道善于用直截了当的语言表达新闻内容。
与报纸等文字媒体相比,电视新闻以图像为主,增加新闻的直观性和感染力。
主持人、记者在语言表达上也力求直观、生动和情感化。
例如在报道灾难、重大事件时,他们会用极具感染力的语言表达人们的哀痛和困难,增强新闻传递的情感色彩。
四、多样性电视新闻报道不应局限于单一的语言形式,应具有多种语言形式,以满足不同群体人士的阅读需求。
新闻主持人、记者在针对不同观众采取不同的语言表述形式,如对儿童群体采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对专业人士使用具有专业性质的语言,以保证信息流通的高效性。
五、上图下文电视新闻报道的图像和文字并用。
图像为公众带来视觉效果,是更为直观、自然的表达方式,能够够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可以用图片、视频、手绘图等方式,呈现信息,以更好地传递事实。
总之,电视新闻报道语言特点的研究可拓宽我们对传媒语言方面的理解,能够够引导更好的新闻报道。
希望媒体记者在工作中能够够不断提高语言表达的专业技能,为传媒行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一、新闻语言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具体:(具体形象)新闻用事实说话,而事实不是抽象的,它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事件原因、结果等因素构成,因而新闻语言必须具体,应当少用抽象的概念。
这就要求如实地记叙具体人、具体事、具体时间、具体地点、具体经过,也要求具体形象的现场描写、细节描写等。
新闻作品更应真实、具体。
写得具体。
新闻的可信程度就高。
有人认为,要把事实写得具体就得形容,写领导人喜欢用“红光满面、神采奕奕”,写气势喜欢用“排山倒海,乘风破浪”,写精神面貌喜欢用“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这一类词句其实并不能使人对客观事实有一个切实具体的感受。
新闻当然要求写得鲜明、生动,也并不绝对排斥形象和艺术的语言,但必须以能够准确、具体地反映客观事物为前提,不要以为把字典拿来抄了好多华丽辞藻就能够吸引人、感动人。
如果只注意字句雕琢,堆砌辞藻;只求文字的华丽,内容却很贫乏,这样的新闻作品难以真正吸引读者、听众,也难以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写新闻不同于诗词歌赋,从语言的角度来说,总以平实朴素为宜,加之新闻要求完全真实,报纸篇幅有限等原因,写新闻不能采用合理想象和虚构的手法,并应讲究表达上的简练和质朴,因此,新闻报道更多地运用白描手法。
尤其是写人物或场面,需要语言上的概括和内容上的具体第二个特点是准确:(准确鲜明)新闻必须事实,不能含糊其词,不能模棱两可,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
因为语言运用不准确而造成新闻失真或歧议的例子在报道中是经常发生的。
有的是概念不清楚,如以前出现在报纸上常提到的“苦乐不均”等,现在不提了。
还有在宣传农村大好形势时有“政策好,天帮忙,人努力”这三句话流传很广。
表面看来,这几句话很生动,似乎很有道理,其实是不准确的,难道过去二十多年,天就不帮忙,人就不努力吗?所以新闻写作中不宜随意运用这些不准确的语言。
有的用含混不请的语句来代替清楚明确的语句。
比如,有的新闻写作中喜欢使用“最近”、“不久以前”、“长期以来”等比较含混的字眼来代替可以表明的具体时间;有的用“许多”、“无数”、“广大群众”等比较笼统的语句来代替可以表明的具体数量;有的则用“大概”、“差不多”、“可能”等模棱两可的语句来代替可以具体表明的程度。
新闻语言的特点
客观,新闻所报道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确切,新闻语言要求精确性较高;简练,新闻语言简洁、干净利落;朴实,质朴无华、具体实在;通俗,以通俗的语言传播信息,产生应有的传播效果。
1、客观
新闻所报道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用来陈述、表达事实的新闻语言,它的特色之一就是选词造句的客观性。
2、确切
在新闻语言使用上,要求精确性较高,力求消除语言的含混性,但并不完全排斥语言的模糊性。
3、简练
新闻以精炼为贵,以烦冗为病。
新闻语言应当简洁、洗练,干净利落,切忌拖泥带水。
4、朴实
质朴无华、具体实在,这是新闻语言的又一特色。
5、通俗
深入浅出,浅显明白,具有社会通用性。
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新闻载体,面对千百万读者、观众、听众,唯有以通俗的语言传播信息,才能为大众所接受,并产生应有的传播效果。
第三章科技新闻报道第一节科技新闻的定义一、科技新闻的定义科技新闻是科学技术领域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二、科技新闻的作用1、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是科技新闻的永恒主题。
2、传播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思想,提高国民科学素养是科技新闻的最高追求。
第二节科技新闻报道的内容及特征一、科技新闻的报道内容1、科技成果报道2、科技人物报道3、科技社会活动报道4、科技珍闻报道二、科技新闻的特征1、科学性科学性是科技新闻最重要最本质的特征,是科技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事件的真实性并不等同于事件的科学性,科技报道最终要达到真实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2、知识性科技新闻的知识性主要通过科技新闻的知识量体现,即,在科技新闻中包含的能够反映最新的科技成果进展以及正确的科学知识的信息量的多少。
3、规范性科学报道应当遵循科学严谨二系统的研究规范,在写作中要概念清晰、单位标准、译名统一。
4、通俗性科技新闻承担着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必须通俗化。
第三节科技新闻的写作一、科技新闻的写作原则1、选题确保真实性——求证、求证、再求证①质疑是科技报道的基本态度。
越是不同寻常的事情,越需要特别确凿的证据。
②多方求证。
要多向不同的专家询问,尽可能获得不同的意见。
③尊重科学界的惯例,切勿仓促报道。
匿名评审和权威期刊发表,为报道的真实性增加了保护屏障。
2、报道坚持新闻性科技新闻不是机械地、专业化地把科技事实写出来,这只是对科技活动的发现,很可能不是对科技新闻的发现。
记者在获取新闻事实后,要找准角度,突出新闻性。
是突出政策性,是迎合公众关心,还是显示科学家的创造性?3、报道坚持客观公正①区分科学成果和商业炒作②注意报道的科学导向,让公众正确认识新事物4、报道要有保密意识科技信息常常事关国家机密。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失、泄的科技机密,60%是由新闻报道造成的。
大多是犹豫稿件不按规定和要求送审或审稿把关不严造成。
5、通俗易懂。
二、科技新闻的写作手法1、运用叙述、描写、说明和议论等多种手法,多用图片图表等形象表达方式。
新闻报道的基本语言风格与写作技巧标题一:客观准确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新闻报道的基本语言风格和写作技巧首先要求客观准确,即注重事实真相的传达。
新闻报道应该通过客观事实的展示,让读者可以真实地了解到事件的来龙去脉、背后的原因和影响等。
这种客观准确性是通过多方面的报道和取证来实现的。
标题二:简洁明了是写作技巧的核心新闻报道由于时间和篇幅的限制,要求写作简洁明了。
在新闻报道中,应当突出传达事件的关键信息,并尽量避免冗长的叙述或修辞。
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可以让读者快速地了解到新闻事件的要点,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
标题三:适度引用直接引语可以增加报道的可信度适度引用直接引语是新闻报道中常见的写作技巧之一。
直接引语可以通过引用当事人的原话来呈现事情的真实性,增加报道的可信度。
在引用直接引语时,需要对其真实性进行核实,并在报道中明确引用来源,准确传递当事人的意思。
标题四:活用各类修辞手法提升报道的吸引力虽然新闻报道注重客观准确,但在写作技巧上可以适度运用各类修辞手法来提升报道的吸引力。
例如,可以使用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来生动地描绘事件的场景和细节,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兴趣。
标题五:语言简练、易懂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新闻报道的语言风格应该力求简练、易懂。
避免过于复杂的词汇和长句,使用简练的词汇和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可以提高读者的阅读流畅性,减少信息理解的困难。
同时,应该注意报道对象的特点和读者的阅读水平,选择适当的语言风格。
标题六:人文关怀的表达可以增加报道的情感色彩虽然新闻报道注重客观准确,但在表达上也可以适度关注人文关怀,增加报道的情感色彩。
例如,在报道一些悲惨事件时,适当展示当事人的困境和感受,可以引起读者的同情和关注。
这种情感色彩的展示需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渲染和引导。
通过以上六个标题的展开详细论述,我们可以了解到新闻报道的基本语言风格与写作技巧。
客观准确、简洁明了、适度引用直接引语、活用各类修辞手法、语言简练易懂和人文关怀的表达等都是新闻报道中需要注意的要素。
新闻语言的基本特点
新闻语言是一种专门用于传递新闻信息的语言形式,其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 简洁明了:新闻语言追求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力图用最少的文字传递最大的信息量。
新闻标题通常具有概括性和吸引力,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并让其快速了解新闻主要内容。
2. 精确准确:新闻语言要求准确传达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和结果等关键要素。
新闻报道应该避免模糊不清或含糊其辞的表达,而是使用精确的词汇和短语,以确保读者能够获得真实和准确的信息。
3. 中立客观:新闻语言应该遵循客观中立的原则,不对事件或人物持有偏见或主观立场。
报道应基于事实,尽可能避免个人情感、评价或评论。
这使得读者能够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判断。
4. 朴实生动:新闻语言追求朴实生动的表达方式,能够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语言让读者产生共鸣和兴趣。
新闻报道通常使用简单明了的句子结构和词汇,以方便广大读者的理解。
5. 快速及时:新闻语言要求能够迅速传递信息,使读者能够及时了解最新的事件和发展动态。
新闻报道应该尽快发布,以满足读者获取新闻的需求。
总而言之,新闻语言具有简洁明了、精确准确、中立客观、朴实生动和快速及时的基本特点。
通过运用这些特点,新闻语言能够有效地传递信息,并满足读者对新闻的需求。
新闻写作的表现方法有哪几种?新闻写作的表现方法有哪几种?导语:新闻写作的表现方法有哪几种?大家知道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新闻写作的表现方法,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新闻的写作特点一、新闻的特点1、短小精练:新闻要短小精练,这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就小记者采写新闻来说,写好短消息,便于迅速及时的报道新闻事实,同时也锻炼小记者的采写能力;就读者阅读新闻来说,它便于阅读。
2、语言生动简洁:新闻的语言只有生动、简洁,才能吸引读者3、“倒金字塔”结构:新闻的写作是将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写在新闻的最前面,按事实重要性程度和读者关注的程度先主后次的安排,内容越是重要的,读者越是感兴趣的,越要往前安排,然后依次递减。
这在新闻写作中称为“倒金字塔”结构。
二、新闻导语的几种写作方法1、叙述式导语的写作:就是直截了当地用客观事实说话,通过摘要或概括的方法,简明扼要地反映出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给人一个总的印象,以促其阅读全文。
2、描写式导语的写作:记者根据目击的情况,对新闻中所报道的主要事实,或者事实的某个有意义的侧面,作简练而有特色的描写,向读者提供一个形象,给人以生动具体的印象,这就是描写式导语的一般特点。
一般用在开头部分,以吸引读者,增强新闻的感染力。
3、议论式导语的写作:往往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通过极有节制、极有分寸的评论,引出新闻事实。
一般分为三种形式:评论式、引语式、设问句。
三、学会恰当运用新闻背景材料背景材料在不少新闻中占据一定的位置,是新闻稿件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交代背景应根据需要因稿而异,更要紧扣主题,还有交代背景时不宜太多,材料要写的生动活泼。
新闻通讯的写作方法一、通讯的种类: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二、通讯的特点通讯是一种详细、深入的报道,也是一种具有多种表现方法的新闻媒体,通讯报道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
三、人物通讯:是以报道人物为主要内容的通讯。
其基本要求和方法有以下几点:要体现当今的时代特征;要写出人物的特点;要用人物的行为表现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