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学读后感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理论评述》后有感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理论评述》是由戚建刚教授主编的一本法学教材,系统、科学地阐述了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制度,有助于学习者较为全面地学习和掌握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基本知识。书中很多内容我都无法深刻的理解,只是对此书有些初步了解,但是也从中吸取了不少知识让我受益颇多。我把从书中学到的内容简

单整理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行政法的分类与功能

本书从行政的定义行政法的定义让我们对行政法有了初步的认识,此外本书还对行政法进行了分类,把行政法分为:(1)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2)行政实体法和行政程序法(3)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和监督行政行为法(4)经济行政法、政治行政法和文化行政法(5)内部行政法和外部行政法(6)其他分类。这让我对行政法的分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并且本书通过对控权论,管理论,平衡论,保障公益授权与控权论,服务、管理、法制监督论,综合控权论和服务论等几方面的阐述,说明了行政法的功能作用。

(二)行政行为的界定、分类与效力。

1.行政行为的界定,在行政法学上,对行政行为的构成要件主要有:行政权能的存在、行政权的实际运用、法律效果的存在和表示行为的存在。不同的国家行政行为的分类各不相同,本书主要是从德国、法国、日本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进行了说明。我国的行政行为可以分为典型的和非典型的行政行为,非典型的行政行为主要有行政事实行为和内部行政行为。

2.我国行政行为的效力主要有四个方面分别是行政行为的公定力,行政行为的确定力,行政行为的拘束力,行政行为的执行力。行政行为的效力可以进行撤销废止和无效。

(三)行政行为的生效要件和构成要件

1.行政行为合法要件包括:(1)行政行为的主体合法(2)行政行为应当符合行政主体的权限范围(3)行政行为的内容应当合法、适当(4)行政行为应当符合法定程序。

2.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包括:(1)行为的主体必须是拥有行政职权或有一定行政职责的国家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或者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和个人。这是构成行政行为的主体要件。(2)行为主体有凭借国家行政权力产生、变更或消灭某种行政法律关系的意图,并有追求这一效果的意思表示。这是行政行为成立的主观方面的要件。(3)行为主体在客观上有行使行政职权或职责的行为。即有一定的外部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客观行为。这是行政行为成立的客观方面的要件。(4)行为的功能要件,即行为主体实施的行为能直接或间接导致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3.行政行为生效的前提条件是行政行为的成立。一个行政行为只有具备法定要件,才能有效成立,才是合法的。一般行政行为的生效规则是:(1)即时生效,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即具有效力,对相对方立即生效;(2)受领生效,行政行为须为被相对方受领才开始生效。(3)告知生效,行政机关将行政行为的内容采取公告或宣告等有效形式,使对方知悉;(4)附条件生效,行政行为的生效附有一定的期限或一定的条件,在所附期限到来或条件消除时,行政行为才开始生效。

(四)行政诉讼目的、范围以及种类

1. 行政诉讼目的

(1)定义:行政诉讼目的是指行政诉讼法立法这确定的,制定和实施行政诉讼法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要实现的任务。

(2)关于决定行政诉讼目的基本要素:第一,国家权力的结构形态;第二各种国家权力的运用;第三,对行政行为的法律监督机制的总体设计与现状。

2.我国行政诉讼的现行受案范围的具体规定

(1)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基本模式,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基本模式是立法确定的关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基本制度形式。从目前各国行政诉讼立法和逻辑理论上分析,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模式大致有三种类型:列举式、概括式、结合式。

(2)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局限性:从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规定可以看出,我国现行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仅限于外部的、具体的、涉及人身权与财产权的、单方性的行政行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民主法治的进步,现行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明显滞后,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局限性大大制约了行政审判的发展。

(3)完善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思考:鉴于行政诉讼法在受案范围的规定方法上存在上述问题,有必要在修改完善该法时加以注意①为了实现行政诉讼的目的,合理科学地界定行政诉讼的范围,应当采用概括方式规定法院应该受理的行政案件。②取消关于人身权和财产权的限制,扩大相对人受保护权利的范围,使得所有侵犯相对人合法权益的行政行为均被纳入行政诉讼范围,从而保障相对人的各种合法权益。③行政诉讼审查对象不应排斥合理性审查,行政自由裁量行为也应接受司法监督。④将行政抽象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的人或不特定的事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包括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和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等。由于其对象的普遍性,违法的抽象行政行为将导致同样的侵害在一定范围内连续发生,使众多的相对人遭到损害。从这个意义上讲,抽象行政行为比具体行政行为更具危险性和破坏力,对其合法性的审查也更具迫切性和现实性。

3.行政诉讼的种类

我国法律并未对行政诉讼种类问题予以明确规定,《行政诉讼法》只对判决的形式进行了规定,而未规定诉讼的种类,学者们通常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第11条

的受理范围,即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并结合我国的判决形式,将我国行政诉讼的种类划分为撤销之诉、确认之诉、变更之诉、赔偿之诉、履行之诉等几类。

我国行政诉讼体制现状的争论及思考:我国实行行政审判体制,既体现了司法行政权的统一,又使行审判机构具有专业特征,是我国审判体质长期发展的结果。(五)我国行政诉讼裁判方式

诉讼裁判方式是指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审理后所最终作出的法律决定,是司法的最终决定,具有终局性。根据行政诉讼法律条文的规定,行政诉讼作为一种诉讼形式,与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一样,有裁定和判决两种裁判方式。所不同的是,裁定包括准予撤诉裁定和驳回起诉裁定,判决则分为维持、撤销、确认、履行、变更及驳回诉讼请求等几种。这些具体的裁判方式体现了行政诉讼的特殊立法目的和价值追求。

1.裁定裁定分为准予撤诉裁定和驳回起诉裁定。裁定准予撤诉,是在原告撤诉或视为原告撤诉的情况下所需要作出的裁决。驳回起诉是对在法院不应受理而受理后审查处理的方式。

2.判决如上所述,我国行政诉讼判决方式主要有维持、撤销、确认、履行、变更及驳回诉讼请求等几种。

(六)行政判例

1.行政判例与案例:判例是先例,案例即法院已决案件。

2.行政判例与判例法

(1)所谓判例法就是基于法院的判决而形成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判定,这种判定对以后的判决具有法律规范效力,能够作为法院判案的法律依据。

(2)行政判例的适用:判例的拘束力不在于其语词;区分先例技术;大陆法系对判例的运用;适用盘里的难点①从先例中抽象出基本原则②不同原则的取舍。

(3)发展我国行政判例制度的途径与举措:正是赋予判例法律地位,明确肯定其法律效力;完善判例形式和公布程序,制定判例适用规则;增加判例数量并规范种类,建构具有我国特色的判例体系。

以上就是我在阅读过程中整理的读书笔记,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让我对行政法和行政程序法有了比较系统化的认识,加深了我对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的理解。戚建刚教授在编辑的过程中注重各国不同法律特征的比较,主要采用了的德国、法国、日本还有台湾的行政法体制和行政诉讼体制与我国的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制度进行了比较和阐述,讲明了我国现行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的特点,也在对比中发现了我国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上的一些不足,这就为以后完善我国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