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技术对个人隐私权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联网技术对个人隐私权的侵害

摘要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同时,其带来的负面效应也不容忽视,对个人隐私权的保护在网络环境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技术影响个人隐私权的形式及其危害性,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个人隐私权;侵害

2008年初,一起“艳照门”事件在整个娱乐圈乃至社会各界掀起轩然大波,时至今日,涉事女艺人任然受到舆论的谴责。事件的起因是香港某男艺人将电脑拿去维修,结果电脑内他与一众女星的不雅照片被拷贝下来,随即又传到网络上。本来只是一起典型侵犯个人隐私的案例,但是公众的焦点却是对涉事明星的口诛笔伐,虽然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两性关系上比较保守,但男未婚女未嫁的情况下,男女之间的交往并不涉及任何法律甚至道德规范,而不经当事人同意将他人的私密照片传到网上这种行为却严重侵害了他人的隐私权。这不禁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本身就会导致个人隐私权受到极大的威胁,但却没有引起公众足够的重视,很多人甚至抱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态度助推这种行为,如何降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个人隐私权的侵害是推动互联网技术良性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互联网技术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1969 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的ARPANET 开发计划是互联网诞生的摇篮。时至今日,在经过短短四五十年的飞速发展后,互联网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极大地带动了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1987 年9 月14 日,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发出了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 Acr oss the GreatWall w e can reach ev ery corner in the w o rld ,揭开了中国人使用互联网的序幕。二十多年来,我国互联网已进入普及和应用的蓬勃发展时期,无论上网人数、点击率都名列世界前茅。根据2008年《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调查数据显示,到2008 年 6 月底,中国网民总人数达到了2.53 亿,中国网民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位。

伴随着互联网在国内的高速发展,随着而来的信息安全问题也层出不穷,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等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其中对个人隐私权的侵害是互联网技术发展至今表现得最为普遍的负面效应。

二、互联网技术影响个人隐私权的形式

网络环境中,侵害个人隐私权根据不同目的,可以分为以下三类:出于商业目的,非法收集、使用或出售他人信息;出于“声讨”目的,泄露他人真实身份等信息;出于诽谤目的,散播恶意中伤他人的信息。

(一)出于商业目的,非法收集、使用或出售他人信息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被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上,对于一个商业企业而言,只有充分掌握客户信息,了解客户需要,才能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经营策略。因此,很多网站都要求用户填写真实的客户信息,一方面便于管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信息集成进而研究客户偏好,然而这些信息能否被妥善保护成为危害公众安全的一大隐患。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购已经成为人们消费的一种重要方式,快递公司掌握了大量关于客户姓名、地址、电话等重要身份信息。日前,申通、圆通、中通、韵达等国内知名快递公司被指通过出卖快递单牟利。这种行为不仅严重侵害了客户的个人隐私权,一旦这些客户信息被不法之徒够得,将会

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二)出于“声讨”目的,泄露他人真实身份等信息

出于所谓的“声讨”目的,泄露他人真实身份等信息也被成为“人肉搜索”,这是网络环境下侵害个人隐私权的主要表现形式。“人肉搜索”最初起源于“猫扑网”,2006年2月28日,一组虐猫视频截图被网友发布到网上。不久,网友把有关“踩猫”事件的网址放在“猫扑”网,并在“天涯社区”上贴出了踩猫女人的照片,做成一张“宇宙通缉令”,让天下网友举报。不少网友发愿捐出猫币、人民币悬赏捉拿凶手,连猫扑网官方也将赏金从1000元涨到5000元。2006年3月2日,该女子的相关身份信息被曝光,其速度之快、准确率之高令人咋舌。

“人肉搜索”看似是公众由于对公检法机关缺乏信任,集结广大网友的力量利用舆论压力打击社会不良现象,但是这种民间自发的行动缺少规范和监督,很有可能扭曲事实的真相,给无辜的人带来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蓄意伤害他人的武器。

(三)出于诽谤目的,散播恶意中伤他人的信息

网络环境因其具有开放性和隐蔽性双重特点,在网络上诽谤他人的难度小,安全性高,但是造成的影响力却很大。因此,即便这种行为已经触及法律底线,一旦受害人斥诸法律,一经查实,这种行为也是会受到法律制裁,但是到出于诽谤目的,在网络上散播恶意中伤他人信息的情况还是屡禁不止。近日,名为“芒果李隽宇”的一条关于廖凡父亲廖丙炎的微博引发媒体和网友关注,微博称“湖南大众传媒学院影视艺术系系主任廖丙炎,与教务老师张欢通奸”,8月15日廖凡方面发布律师声明,严厉指责李隽宇无中生有、恶意捏造,要求李隽宇公开道歉。17日,廖凡在微博发表长文,再次谴责李隽宇的造谣行为,并透露父亲两个月前刚刚被查出淋巴癌,正在医院治疗的他因为谣言一事身心都受到严重伤害。后经证实,这完全是李隽宇因为个人情绪的造谣诽谤,但是却给当事人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借助网络造谣诽谤几乎是打击报复的必杀技,一击必中,相比较正面信息,大家更愿意关注那些耸人听闻的负面信息并群起而攻之,即便事后被澄清,伤害已经造成,并且网络信息更新及快,除非是影响力极大的新闻,民众才愿意持续关注它的后续发展,因此这类行为的危害极大。

三、在网络环境中保护个人隐私权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个人隐私权立法

我国现行隐私权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使得大量的网上隐私权侵权行为发生后得不到应有的法律制裁,这对于保护个人隐私、规范网络运营秩序、促进网络健康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因此,首先应当提高隐私权的法律地位,对隐私权应当进行直接保护,从法律上明确肯定隐私权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否则保护的问题无从谈起。除此之外,制订、完善其他配套的法律法规。如在拟制订的《新闻出版法》中规定保护公民隐私权的内容,明确规定隐私权与新闻自由、社会舆论监督的界限;又如借鉴美国等西方国家立法经验,制订《个人信息保护法》;对互联网进行立法,并具体规定网上隐私权的保护问题及保护措施等等。

(二)促进形成行业规范

提高我国网络行业的自律性,这也是许多其他国家保护网络隐私权的一个重要原则,即通过采取行业自律措施来规范自己在个人数据收集、利用、交易方面的行为,达到保护隐私权的目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制定隐私权保护声明并公布于其网站主页的显著位置,该声明应向消费者说明收集其个人数据的范围及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