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卖合同中的陷阱

  • 格式:docx
  • 大小:18.34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买卖合同中的陷阱

大的公司一般都有专门的法律顾问,很多决定尤其是契约关系,一般都会让律师看过、审过之后才开始实施。但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在中小企业里工作,而中小企业一般是没有法律顾问的,财务负责人呢在很多时候就兼职了法律顾问的功能。这种事情是常有的,老板们最喜欢把一纸契约交给财务经理们先把把关。而我们会计人一般都学过经济法这本书,多少有些理论基础,唯独缺少的就是实践。下面我们就引用一些身边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案例来普及一下经济法知识。

一、买卖合同中的陷阱

案例一、虚构主体欺诈

大华公司与美国亨特尔公司签订一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大华公司向美国进口啤酒花300吨,每吨单价6000美元,货物装运时由美国商检局检验,出具品质、数量证书。美国亨特尔公司要求大华公司,先预付20%货款共计360,000美元以表诚意。考虑到啤酒花当时在国际市场上走俏,国内需求很大,大华公司同意其请求并预付货款。付款后美国公司迟迟未发货,大华公司屡屡催促,亨特尔公司总以各种借口敷衍,最后干脆置之不理。大华公司原想通过起诉追究亨特尔公司违约责任,但经了解,该公司不过是个皮包公司,即使起诉也无法挽回损失,因此,只能作罢。

案例二、借“名”欺诈

某大型计量仪器设备厂下属某商店与某水产公司签订向后者出售50吨海蜇皮的合同,单价1.25万元。合同签订后,水产公司即同香港某贸易公司签订出售50吨海蜇皮合同,交货期限定于前一合同履行期届满后10日。事实上某商店根本无货,其临时组织货源也远远不足,致使水产公司不能按期向香港公司交货,被迫赔偿对方111,318港元。

案例三、标的物欺诈

某公司向香港某公司购买一套财务管理系统设备,并包含软件使用。后美国公司声称其享有该软件的产权,要求某公司停止使用,并赔偿侵权损失10万美元。经法院查证属实,某公司败诉,接受判决。

案例四、利用模糊条款欺诈

某县供销社(买方)与某市农药厂(卖方)签订65吨乙基1605农药买卖合同,每吨单价5500元。付款方式规定货到两个月内付款40%,余款分期支付。合同签订后,农药厂按期交货,供销社付款40%后不再付款。农药厂多次催款,供销社均以“分期付款,时间未到”为由拒付,于是成讼。

案例五、利用违约金、定金欺诈

中国某进出口公司与新加坡某公司签订1亿条沙包袋出口合同,交货期为合同成立后3个月内,价格条款规定为1美元1条。如一方违约,应向对方支付合同总价3.5%的违约金。中方公司急于扩大出口,赚取外汇,只看利润丰厚,不顾自己履行能力的欠缺仍然签订了合同。结果。合同到期中方无法完全履行合同,要求延期又被拒绝,被迫向对方支付300多万元违约金,损失惨重。

小结:做企业跟做人一样,都需要诚信。但是有些企业跟有些人,签合同前与签合同后,态度是完全不一样的,甚至个别人就是靠骗为生,反正揭露了之后他就是骗子,没有揭露,人家还真是“劳动致富”。所以,我们跟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时,还是要保持应有的谨慎,不下人家的套,不踩人家的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