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摘要:云南有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资源,这些资源促进了云南经济的发展。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但在文化的开发利用和建设发展中也出现了尴尬的现象,主要是资源浪费,发展方向模糊,缺乏科学性和体系性。因此,从民族文化的生存与认同、矛盾与冲突、适应能力等角度关注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整合民族文化资源,强化民族文化元素,提升民族文化的适应能力,使民族文化发展做到科学性和持续性。

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

“自从1992年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性框架文件《21世纪议程》以来,现在全球已有上百个国家和地区出台并着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是全球第一个制定21世纪行动纲领的国家。1994年国务院要求认真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并将此作为制定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性文件。”[1]任何一种文化的存在和发展都有其历史背景和现实土壤,对于少数民族文化来说尤其如此。云南少数民族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多,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七分之一多,居住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可见,云南少数民族在社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云南是多民族文化大省,有丰厚的民族文化资源。民族文化资源是主要的旅游文化资源,这是云南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核心。因此,开发云南旅游文化产业,重在保护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在保护中做到可持续发展。

一、少数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需要文化尊重和文化认同

“认同,最初由德国心理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提出,最早被译为‘同一性’或‘自我同一性’,而在社会上更广泛流传的则是‘认同’或‘自我认同’,‘身份’也是这个词。”[2] “所谓文化认同就是指文化主体在共同的社会实践中造成的对某种文化意识在心理上达成的共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相对其他民族共同体而言,我之为我的民族感情。”[3]所以,文化认同,是发自内心情感的文化尊重与文化交流。各民族之间要彼此欣赏和认可,形成友好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在民族文化建设与发展中给予虔诚和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主要是文化方式的可持续发展。因为文化是生产生活方式的结果,持续的方式产生持续的文化。任何一种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都是人类重要的文化资源,对人类文化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认同民族文化生存方式,坚持民族文化个性,构建民族文化情感,强化民族文化意识,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以避免文化弱化与文化保守,抵抗民族文化的边缘化趋势。

1. 文化认同与尊重的情感和态度

情感上,需要培养一种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和家园归属感,因为“民族文化认同的首要特征就是具有一个共同的精神家园和情感归属。”[4]既要热爱本民族,也要热爱他民族。既要有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也要有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不岐视任何一种少数民族,关爱少数民族在现实生活中的文化表现,做到尊之、学之。一是各民族首先要热爱自己民族的文化,要建立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守住自己民族的文化阵地,防止文化边缘化。要有继承和发扬本民族文化精神的责任感,捍卫民族文化尊严。二是各民族要有团结协作意识,要构建和谐包容的文化心态,建立依存互利的文化关系。三是关注少数民族的生存。一切文化和自由的根本在于生存。要更多地关注少数民族的生存问题,有了生存的自由,才有发展的可能。关注生存与发展,可以更好地构筑民族文化的情感空间。

行动上,结合现实,做到知行合一,真正解决少数民族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和困难。急人民之急,想人民所想,这样才赢民心,得民意。在行动上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政府给政策。云南少数民族和谐相处,共同繁荣,主要得益于政府的关心和扶持以及科学有效的决策。少数民族绝大多数处于边远地区,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还处于经济相对滞后状态,要获得很好的生存与发展,除了自身努力外,主要靠政府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帮助。对于政府的支持来说,更重要的是各项配套的民族政策的制订、出台、实施和落实。二是学习和研究。少数民族有许多丰富的文化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这是文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应该认真向少数民族学习,学习他们朴素善良勇敢的精神,学习他们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学习他们生活中的各项技术和艺术等。同时深入研究少数民族的历史与发展,研究他们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精神,研究他们的审美判断和心灵世界等。三是继承和发扬。一切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归结点在于对民族文化精神的继承和发扬。继承和发扬文化精神,这是文化繁荣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只有精神的、深入人心的才是永恒的。要很好地继承和发扬首先需要每一个人从思想深处,从内心情感,热爱自己的民族,时时捍卫自己的民族文化,弃其遭迫,取其精华。强化传承意识,培养民族精神和民族信仰。其次是需要具备科学有效的方法。每种文化的传承总是依赖一定的现实基础和物质手段以及科学方法。具体方法需要根据不同的文化特点而定。

2. 民族文化认同与尊重的主要方面

在民族内部和民族之间文化情感培养与生成集中体现在民族文化的认同与尊重。文化发展首先在于思想的认同和尊重,其境界是心灵与情感的交流和塑造。“民族认同对其成员具有精神上的内聚作用,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5]民族文化认同和尊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少数民族宗教文化的认同与尊重。如果说音乐是人类的共同语言,那么宗教同样也是人类的共同语言。因为宗教是人类对苦难的解脱,对幸福的向往。宗教具有民族凝聚功能和民族教化功能以及审美教育功能。民族对宗教的信仰,实际上是对生活的信念与渴望,对民族的认同与尊重。在少数民族的各种文化活动中,宗教文化现象总是处于重要地位。宗教在不断地牵制和引领着一个民族的发展与变化。少数民族的各种宗教活动神圣而隆重,对民族宗教的认同和尊

重实质是对民族生存和情感的认同。认同和尊重一个民族的宗教文化能更好地走进这个民族的心灵世界和文化深处。这样做,有利于探寻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源头和思想依据,所以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是不能破坏一个民族的宗教信仰和精神寄托以及生活信念。

二是少数民族生存方式与思维习惯的认同与尊重。文化是生活方式的状态和结果,少数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是生活方式的不同。少数民族各自的生存与生活方式是长年累月形成的相对稳固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决定着不同的生存思维和行为习惯,也就创造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因此,认同民族的生存方式和思维习惯,就是认同一个民族的存在。要很好地保持一个民族的文化个性,障显民族文化魅力,就是要坚守一个民族文化的原生性、本土性和民族性。因为“人类的审美文化,从根本上讲,都是某些特定的审美思维充分展开的结果,所以说,审美思维孕育出了各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审美文化内容,这些审美文化内容通过审美思维的形式而得到强化和展示。”[6]要保持这样的文化生命力,需要认同、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在发展民族文化的过程中,不能轻易改变民族的生存方式和生活习惯。相关的社会组织在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过程中,容易破坏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只注重物质文化的保护和发展,缺乏有效地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精神文化的思想意识。文化保护重在精神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其根本在于民族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保护和坚守。“整个民族的习尚、情趣和审美理想都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和保守性。当然,它也不是凝固的、一成不变的。”[7]今天很多地区的民族文化就是由于生活方式的破坏,使得少数民族文化生命力脆弱,民族文化只是在节日等特定时空的象征符号、文化包装、文化碎片和文化记忆。

二、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中常遇的矛盾与冲突

少数民族文化的全面可持续发展需要长期的艰苦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各种矛盾,各种因素不断呈现,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彼此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1. 民族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与矛盾

目前民族文化的拥有者是文化研究机构、学者、族长、头人、祭司、长者等。而更多的年轻人对本民族的文化的掌握和继承处于弱势和断层。很多有价值的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基本消失,这种现状和趋势是多种原因长期作用的结果。但其中不可忽视的是民族文化与现代文明总是长期处于矛盾与冲突中。

随着岁月的流世,掌握文化的这些长者们渐渐离去,本民族的文化传承势必受到严重影响。加之年轻人对外交流频繁,大量吸取了他者的文化和现代文明。随着对外来文化的吸纳,人们观念发生变化,容易被现代文化和外来信息所洗礼。少数民族中年轻人普遍认为:一旦走出本民族,讲本民族的语言或穿本民族的服饰,他们认为“另类”,对于民族服饰他们只是逢年过节时才穿。于是这些年轻人走出本民族自然就融入现代文明,对本民族的文化失去自豪感和自信心,几乎丢失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意识。本民族的文化已变成抽象的特定时空的文化符号和文化怀旧。这也是民族文化边缘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要加强民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