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材料检测的影响因素
- 格式:pdf
- 大小:260.69 KB
- 文档页数:2
浅谈建筑材料检测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摘要:在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对建筑方面的要求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其中,建筑材料对建筑整体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在施工过程中倘若不能加大对建筑材料检测的重视,不但可能对建筑的结构造成影响,甚至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给建筑单位各方面财产带来损失。
基于此,相关部门则必须要加大对建筑材料检测的重视,加大抽查力度,确保建筑施工质量能够符合要求。
关键词:建筑材料检测;建筑工程;现状与策略;重要性引言建筑行业持续发展,国民思想意识不断提高,国家和国民对建筑行业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在这种背景下,通过建筑材料质量检测和控制工作有助于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有助于推动建筑行业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
建筑材料质量检测过程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为了进一步提升材料质量检测的准确性,更好地为材料管理提供数据基础,就要相关工作人员明确材料质量检测方法,加强管理,提升检测水平。
1加大对建筑材料检测力度的作用1.1为建筑施工质量以及安全提供保障在建筑施工项目中,材料的质量问题对建筑物整体的稳定性以及承载力均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建筑施工单位则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以及图纸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居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问题不会因此受到威胁。
倘若施工单位所选取的材料出现质量问题,则会导致出现建筑倒塌的现象,另外,尽管能够顺利完成项目建设,但同样会给居民们的安全问题产生安全隐患。
当外界环境出现地震等现象时,均会对周围居民们的安全问题造成威胁。
基于此,建筑施工单位必须要加大对建筑材料质量的监管力度,确保建筑项目的质量以及稳定性能够达到标准。
1.2能够加大对建筑施工成本的控制力度在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时加大监管力度,对各环节工作以及技术人员工作的开展均有很大帮助,同时还能够减少不必要项目的开支。
当采购人员在采购材料时,应做到货比三家,同时还应对材料各方面性能数据进行记录,方便后续查看。
所选用的建筑材料应是物美价廉的,同时还要将材料高效、充分的应用到施工过程中,保证施工速度以及质量不会因此受到影响。
浅谈建筑材料检测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摘要:本文对建筑工程中如何有效施展建筑材料检测技术做出一定程度上的探讨与技术总结,并结合实际工作情况介绍具体施工措施,以保证建筑工程行业朝向安全发展、循环发展、科学发展的道路前进。
关键词:建筑材料;检测;工程建筑;重要意义引言:建筑工程材料与人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工业水平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建筑材料的应用日益为我们所关注,其应用成果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这得益于许多新型建筑材料被广泛运用在工业建筑的制造过程中,从我国建筑材料行业的角度分析,目前许多建筑材料的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建筑材料进行科学检测不仅能够帮助建筑材料的使用效率大幅提升,还可以为业主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一、建筑材料的应用介绍首先,我们提到建筑材料其中包括建筑工程的各个施工单位所运用的材料制品,混凝土,油漆、玻璃、石材等等这些材料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建筑工程的施工便利性,如果根据化学成分划分,那么包括有机材料无机材料和复合材料的使用也是建筑工程施工工作的基础,如果根据使用功能划分,则分为结构材料,墙体材料和功能材料,这些材料的选择会对施工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在选择时一定要多方面考量。
比如混凝土的耐压程度高但是抗拉强度较差,因此要在选择时要考量它比较适用于耐压的构件。
由于这些材料是建筑工程当中的重要物质保障,它们本身就具有复杂性与多样性的特点,在建筑材料检测工作上必须加强重视,以保证他们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与配置的积极作用。
二、建筑材料科学检测的重要意义与要点为严格落实好建筑材料检测工作,挑选经济实惠性价比高的原材料,一定要做好建筑材料质量的审核及检测把关工作,将检测的实验结果作为重要参考依据,只有这样才能与质量优良,经济实惠的供应商建立良好合作关系。
对于建筑材料检测技术,人们往往能够将建筑材料的经济性能与功能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对比,也为建筑材料选购提供了较多帮助。
另外,建筑材料的科学检测,也能够帮助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效率进一步提升。
加荷速度对建筑材料检测的影响论述根据一系列试验,分析不同加荷速度对建筑材料力学性能检测结果的影响。
强调检测工作中正确控制速率的重要性以及严格按照标准规定要求进行试验的必要性。
材料的强度除与其组成结构有关外,还与其测试条件有关,包括加荷速度、温度、试件大小和形状等。
当加荷速度较快时,荷载的增长大于材料变形速度,测出的数值就会偏高。
为此,在材料的强度测试中,一般都规定其加荷速度范围。
长期从事检测工作的人员不难发现,在各种建筑材料。
标签:加荷速度;建材检测;影响引言:在建筑材料力学性能检测试验中,加荷速度的压、抗拉和弯曲检测试验。
快慢对检测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因为,在目前试验1抗压试验室条件下,无法实践检测过程中建筑材料应力变化用P.O32.5级水泥,按照水泥胶强度检验方法与应变变化的完全统一而取得力学性能指标的真(ISO法)GB/T17671-1999成型一联试体,标准养实值。
因此,根据不同建筑材料力学性能的特点和护28d后,按照标准方法进行抗折试验,得到6个在工程实际应用中的应力应变情况,试验方法标准抗压试体。
然后采用NYL-300型恒荷载自动压力试或规程中均规定了检测过程中的加荷速度,以此加验机,设定从1500~4000N/s共6个不同的加荷速度荷速度下的检测结果为统一标准,从而判别其力学进行抗压试验。
一、对建筑材料的检测进行的简要的论述建筑材料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首要条件,要树立起严肃的质量观念使用科学合理的检测方法来确保检测结果的正确性。
(一)外观检测外觀检测主要是指对建筑材料的外观缺陷,如凹坑、裂纹、翘曲、缝隙等进行简单的检测,外观检测一般是用肉眼识别的方式,因此有可能由于人为因素导致衡量标准的不统一。
(二)仪器检测仪器检测就是借助专门的技术工具通过计算而获得被测量的值。
仪器检测即是对建筑物材料质量的信息采集过程。
这一过程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尽可能正确地采集被测对象的未知信息,以便掌握其工作状况,从而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监测与控制。
建筑材料检测结果因素及改进措施建筑材料检测结果的因素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 材料本身的质量:材料的制造过程中是否存在瑕疵,如材料的成分、结构、物理性能等是否满足相关标准;
2. 检测设备和方法:检测设备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稳定性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较大,而方法的科学性、标准性和操作规范性也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3. 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检测人员的技能水平以及对检测标准的理解和执行情况会对结果产生直接影响;
4. 检测环境和条件:例如生产现场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等,可能会对检测结果产生一定的干扰。
外部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 检测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是否有科学合理的检测标准,并严格执行,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监督和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和质量管理体系,对检测机构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以及进行技术培训和考核;
3. 信息共享和透明度:检测结果应当及时公开和共享,以便各方了解材料质量状况,从而提高整个建筑行业的质量水平。
改进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优化材料制造工艺,提高材料的质量;
2. 引进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方法,提高检测的准确度和灵敏度;
3. 加强对检测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专业水平和规范操作能力;
4. 定期对检测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以确保其稳定性;
5. 加强标准制定和执行工作,以及监督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6. 加强对外部环境的控制,如优化检测环境和条件,减少干扰因素;
7. 加强信息共享和透明度,以提高行业内各方对建筑材料质量的认知。
浅谈建筑材料进场质量检验和防治措施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因此,进场质量检验和防治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材料进场质量检验和防治措施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首先,我们来谈论一下建筑材料进场的质量检验。
建筑材料进场质量检验是将所进场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测、评估和确认的过程。
其目的是确保所采购的材料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达到工程质量的要求。
常见的建筑材料进场质量检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外观质量检验:通过对材料的外观进行检测,判断是否有裂缝、变形、破损等现象,以及是否符合规定的尺寸、形状、色泽等要求。
2.物理性能检验:通过对材料的物理性能进行测试,如强度、硬度、韧性等,以确定其是否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3.化学成分检验:通过对材料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确认其是否符合标准规定的化学成分限值。
4.耐久性检验:通过对材料的耐久性进行测试,如耐候性、耐磨性、耐腐蚀性等,以判断其是否能满足工程的使用要求。
在进行建筑材料进场质量检验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采取合理的检测方法和检测设备,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我们来探讨一下建筑材料进场的防治措施。
为了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不受污染和损坏,进场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1.包装防护:建筑材料在运输和存储期间容易受到损坏,需要进行适当的包装,如使用防潮、防震的包装材料,保护材料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防止受潮:对于易吸湿的材料,如木材、石膏板等,需要采取防潮措施,如避免长时间暴露在潮湿环境中,保持干燥。
3.防止受污染:对于易受污染的材料,如砂石、水泥等,需要采取防污措施,如覆盖防尘布,避免与杂质接触。
4.防止储存失效:建筑材料在存放期间容易变质,需要选择合适的存放场所和存放方式,如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雨水浸泡等。
5.标识管理:对于进场材料需要进行标识,包括材料名称、规格、批号等信息,方便对材料的追溯和管理。
浅谈建筑材料检测的影响因素
发表时间:2016-11-18T14:26:44.050Z 来源:《建筑建材装饰》2016年2月第4期作者:邱玫珍
[导读] 建筑材料的质检结果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质量的优劣,在对建筑材料检测的过程中。
(山西省襄汾县住建局,山西临汾041500)
摘要:建筑材料检测对于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具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基于建筑材料检测目的,分析了建筑材料检测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材料;检测;影响因素
前言
建筑材料的质检结果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质量的优劣,在对建筑材料检测的过程中,要以优质的建筑材料作为检测对象,严格、细致的进行把关。
1建筑材料检测的重要性
建筑材料的质量决定了建筑工程的质量,而建筑材料的好坏直接取决于检测手段的科学与否。
首先,通过对不同类型建筑材料性能的检测和比对,可以实现对材料质量的综合评定,从而选择出性能更优越、价格更实惠的原材料,这对于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通过检测技术的应用可以确定施工地点的砂石、填料等材料是否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这一方面可以就地取材;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工程的费用。
其次,建筑材料检测还有利于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也促使建材行业甚至整个建筑行业朝着更积极进步的方向发展。
再次,通过对建筑材料的检测可以优化各材料用量的比例关系,便于施工人员在满足要求的条件下选择造价最低的施工方案,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2影响建筑材料检测的因素
2.1检测人员综合素质
少数材料检测人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专业知识及道德素养距离规范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工作上的社会责任意识不强,造成工作中敷衍了事,难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真实性。
在检测的过程中,部分检测机构由于不能客观地遵循公正、独立、公开的质量方针,导致建筑材料质量检测变成了一种形式,不仅影响了质量检测结果,而且影响工程质量。
2.2湿度及温度的影响
湿度、温度的变化会对建筑材料的性能存在影响。
部分建筑材料的强度会随着温度的降低而下降,随着温度升高而提升;部分建筑材料的强度也会受到湿度的影响。
比如,水泥的检测环境要求实验场所的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不低于50%。
因此在材料检测过程中,必须控制好湿度和温度,防止由于湿度和温度的变化使检测结果受到影响。
2.3检测设备的影响
目前,许多材料检测单位,并没有按照科技进步及时进行检测设备更新。
材料检测设备落后,自动化程度不高,在工作中,一定要人为的对其实施辅助,检测设备难以自动出具检测数据。
人为的干预会造成在检测过程中增大出错的概率。
2.4试件代表性的影响
材料检测过程中,选择的试样如果代表性不足,如此检测结果将不能代表整批材料的质量。
通常检测试样代表性不足的原因是施工方在送检试样时已经实施了一次筛选,选取的都是质量合格的产品,可是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材料却是伪劣产品。
另外就是取样人员整体素质缺乏,取样没有根据标准规范实施,这些原因都会造成试样代表性缺少,造成试验结果存在较大误差,甚至得到的试验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反。
3建筑材料检测的取样方法
3.1钢筋材料检测
建筑工程中的钢筋在进场时,要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中的规定进行抽样检测,对钢筋的力学性能进行检测,其质量需要和国家规定相符。
关于钢筋的验收需要对产品的合格证和出场检验报告以及进场前的复验报告等进行验收。
钢筋的取样方式为:按照同批次、同规格、同出厂时间、同炉号、同交货状态的钢筋每批重量低于60吨为一个检验批次进行检验;实行现场见证取样,对不足60吨的检验批也要进行现场见证取样,取样方式为每一验收批取试样1组,从每批中任选两根钢筋,从每一根钢筋距端头不小500mm处切取拉伸试样和弯曲试件各一个。
拉伸试件试件的长度在500~600mm,冷弯试件长度一般在250~350mm。
3.2水泥材料检测
水泥在建筑施工中使用的量最大,因此水泥在进入施工场地是要对不同批次的水泥实施严格检查。
主要对水泥的强度、稳定性等基本功能进行检查。
保证水泥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在发现水泥进场后的生产日期较长后,检测人员要对其进行反复检验,并在多次检验的结果上选择是否要使用,特别是对钢筋混凝土中需要使用的水泥,避免使用含有氯化物成分的水泥。
在水泥采购中要尽量选择信誉较好的厂家,同时要求厂家出示产品的合格证和权威部门的产品检测报告,在进场前对水泥的质量进行复验,根据厂家出示的检测报告同检测人员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要求每一个批次至少进行一次抽样检查。
水泥取样的主要方法是在同一批号的不同部位进行等量采集,取样点在20点以上,利用防潮器进行包装后,取样总质量不低于12kg。
3.3墙体材料检测
根据砖以及砖块的外形、生产方式、使用原料,主要分为烧结普通砖和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烧结普通砖以3.5万~15万块为一批,不足3.5万块也为一批,强度检验的样品,在尺寸没有偏差外观合格的样品中随机抽取,共抽取两组每组不低于15块,一组作为备用,另外一组进行抗压强度检验。
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取样方法,同品种、同规格、同等级的砌块,以10000块为一批,不足10000块也为一批。
随机抽取50块砌块,从尺寸偏差与外观检验合格的砌块中,随机抽取砌块,制作100×100×100的3组试件进行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制作3组试件做干体积密度检验。
4增强建筑材料检测的措施
4.1增强检测人员素质
人为因素对材料的检测结果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因此,需要对相关检测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和技术考核,提高专业知识,强化职业素
养,经常性进行人员之间的比对试验,使检测人员具有丰富的知识支持检测工作的开展。
同时,还需提升工作人员的社会责任感,使其在工作中能够更加细心、全面,从而提高检测的准确度。
4.2建筑手段的科技化
建筑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在建筑工程中不断开发利用,要求工程质量检测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
检测机构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配备先进的检测程序软件和检测设备,采用自动化检测数据采集系统,避免人为因素修改检测数据。
检测设备一定要及时进行校准期间的设备期间核查,以确保材料检测数据准确性、真实性和科学性,为建筑的质量的提高做好保障。
4.3原材料的质量监测
建筑施工的时间跨度往往较长,原材料的质量不能避免出现一些波动,对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例如水泥强度的改变,对混凝土的强度造成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为了对施工质量进行保证,就一定要严格监测并控制建筑材料的质量,使所有的建筑材料满足建筑技术和建筑性能各个方面的标准。
在施工过程中关于原材料质量的控制,要使用经常性检测的手段,同时检验人员要随时了解建筑材料质量的变化,相应的提出解决的措施。
例如在检测到砂石的含泥量达不到相关要求时,要将检测结果及时反映给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施工进度的正常。
此外还要运用干炒法测定砂子的含水量,根据其中的含水量调整混凝土配比中的集料用量和用水量。
对相同类别的水泥活性变化的检测,主要可以迅速的使用胶砂强度来进行测定,更具测定结果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对石子、砂、水泥等各种原料进行把关。
4.4制定材料检测标准,积极进行新标准的宣贯
国家和相关部门要针对建筑材料质量检测制定法律,对建筑材料检测的方法、对象、程序、范围、检测部门、检测结果的分析等进行系统的规定,应用法律手段来约束建筑材料检测的行为,对违法乱纪和不遵守建筑材料检测的责任单位进行处罚。
进一步加强在建筑材料质量方面的立法,并及时组织新标准的宣贯。
在法律制定过程中,要分清有关部门的责任和角色,实行监管分离和权责分离,进一步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建筑施工质量的行为以及相关人员的工作失误进行问责,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理力度。
4.5严格管理检验数据
在检验中严格实行责任制度,将具体的责任落实到个人,防止出现问题后相互推诿的情况发生,对检测出的数据结果进行严格的档案存放,建立实验结果和检测报告的文档,这些档案必须要有相关负责人的签字确认,这样才能在问题出现后将责任落实到个人。
这样在提高建筑施工和检测效率的同时,提升了相关责任人和当事人的责任意识。
5结语
建筑材料检测直接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
在建筑材料检测中,需要详细分析检测过程中影响检测结果的关键因素,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选取不同的解决方案,以确保建筑材料检测过程中的精确度。
参考文献:
[1]陈凌.浅谈建筑材料质量检测与监控[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4)
[2]林世豪.建筑材料检测科学性、准确性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1)
[3]曹宝军.建筑材料的检测及其影响因素[J].科技创新导报,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