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商大学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教案第一章:继电保护概述1.1 继电保护的定义1.2 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1.3 继电保护的作用与重要性1.4 继电保护的发展历程与现状第二章:继电保护装置及其基本构成2.1 继电保护装置的定义与分类2.2 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构成2.3 继电保护装置的主要性能指标2.4 继电保护装置的选用原则第三章:电力系统短路故障及其保护3.1 短路故障的类型与特点3.2 短路故障的保护措施3.3 短路故障保护装置的原理与实现3.4 短路故障保护装置的配置与整定第四章:电力系统过电压保护4.1 过电压的类型与危害4.2 过电压保护的基本原理4.3 过电压保护装置的类型与选用4.4 过电压保护装置的配置与整定第五章:电力系统变压器保护5.1 变压器故障类型与保护需求5.2 变压器保护装置的原理与实现5.3 变压器保护装置的配置与整定5.4 变压器保护装置的运行与维护第六章:电力系统线路保护6.1 线路故障类型与保护需求6.2 线路保护装置的原理与实现6.3 线路保护装置的配置与整定6.4 线路保护装置的运行与维护第七章:电力系统母线与断路器保护7.1 母线故障类型与保护需求7.2 断路器故障类型与保护需求7.3 母线与断路器保护装置的原理与实现7.4 母线与断路器保护装置的配置与整定第八章:电力系统自动重合闸与备自投装置8.1 自动重合闸的原理与实现8.2 备自投装置的原理与实现8.3 自动重合闸与备自投装置的配置与整定8.4 自动重合闸与备自投装置的运行与维护第九章: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通信与监控9.1 继电保护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与结构9.2 继电保护监控系统的基本原理与功能9.3 继电保护通信与监控系统的配置与运行9.4 继电保护通信与监控系统的发展趋势第十章: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运行与管理10.1 继电保护运行与管理的基本要求10.2 继电保护运行与管理的组织与职责10.3 继电保护运行与管理的流程与方法10.4 继电保护运行与管理的问题与改进方向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理解继电保护的工作原理是学习继电保护的基础,包括电流、电压、时间和逻辑等方面的基本概念。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张保会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指在电力系统中,为了保护电力设备和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采用继电器作为执行元件,通过测量电力系统的电流、电压、频率等参数,对电力设备进行保护和控制的一种技术手段。
张保会是一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领域的专家,他在该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入的研究。
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理论和实践应用方面。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主要功能包括:1. 过电流保护:监测电力系统中的电流,当电流超过设定的阈值时,继电器将发出信号,触发保护动作,以保护电力设备免受过电流损害。
2. 过电压保护:监测电力系统中的电压,当电压超过设定的阈值时,继电器将发出信号,触发保护动作,以保护电力设备免受过电压损害。
3. 频率保护:监测电力系统中的频率,当频率超过或低于设定的阈值时,继电器将发出信号,触发保护动作,以保护电力设备免受频率异常损害。
4. 差动保护:监测电力系统中的电流差值,当电流差值超过设定的阈值时,继电器将发出信号,触发保护动作,以保护电力设备免受电流差动损害。
5. 跳闸保护:当电力系统中发生故障或异常情况时,继电器将发出信号,触发断路器跳闸,以切断电力设备与故障之间的连接,防止故障扩大。
张保会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领域的研究成果包括:1. 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继电保护算法,能够准确判断电力系统中的故障类型,并及时触发保护动作,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 开发了一种高精度电流传感器,能够实时测量电力系统中的电流,并将数据传输给继电器,实现对电流的精确保护。
3. 设计了一种智能化的继电保护装置,能够自动识别电力系统中的故障位置,并进行快速的保护动作,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可靠性。
总结来说,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保护电力设备和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技术手段,张保会在该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读书笔记1. 绪论1.1 电力系统的正常工作状态、不正常工作状态和故障状态一般将电能通过的设备称为电力系统的一次设备,对一次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视、测量、控制和保护的设备称为二次设备。
一般正常状态下的电力系统,其发电、输电和变电设备还保持一定的备用容量,能满足负荷随机变化的需要,同时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可以实现经济运行;能承受常见的干挠,从一个正常状态和不正常状态、故障状态通过预定的控制连续变化到另一个正常状态,而不致于进一步产生有害的后果。
不正常运行状态指部分参量超过安全工作限额但又不是故障的工作状态,如因负荷潮流超过电气设备的额定上限造成的电流升高(又称为过负荷),系统中出现功率缺额而引起的频率降低,发电机突然甩负荷引起的发电机频率升高,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和非有效接地系统中的单相接地引起的非接地相对地电压的升高,以及电力系统发生振荡等。
电力系统的故障状态最常见同时也是最危险的故障是发生各种类型的短路,包括三相短路、两相短路、两相短路接地和单相接地短路,其中以单相接地短路为主,其次为两相短路。
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为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经济性和电能质量的自动化技术与装备,主要进行电能生产过程的连续自动调节,动作速度相对缓,调节稳定性高,把整个电力系统或其中的一部分作为调节对象。
为了在故障后迅速恢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消除故障,保证持续供电,常采用以下的自动化措施:输电线路自动重合闸,备用电源自动投入,低电压切负荷,按频率自动减负荷,电气制动、振荡解列以及为维持系统的暂态稳定而配备的稳定性紧急控制系统,完成这些任务的自动装置统称为电网安全自动装置。
继电保护装置就是指能反应电力系统中电气设备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并动作于断路器跳闸或发生信号的一种自动装置。
1.2 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及构成实现继电保护需区分电力系统在不同运行状态下的差异,具有明显差异的电气量有:流过电力元件的相电流、序电流、功率及其方向;元件运行相电压幅值、序电压幅值;元件的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即“测量阻抗”等。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总结一、引言在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是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对继电保护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掌握能力。
本文将对该课程设计进行总结和分析,包括设计目标、设计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讨论。
二、设计目标本次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 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机制; 2. 理解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 3. 学会使用继电保护设备进行系统保护和故障检测; 4. 能够分析和解决电力系统中常见的故障问题; 5. 培养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三、设计内容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 -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 - 继电保护的分类和功能 - 继电保护的工作原理和特点2. 继电保护设备和装置•常用的继电保护设备和功能•继电保护装置的选型和布置•继电保护设备的调试和维护3. 继电保护的应用案例和实践操作•电力系统中常见的故障案例分析•继电保护设备的配置和参数设置•继电保护的实践操作和故障处理4. 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分析和优化设计•电力系统的可靠性指标和计算方法•继电保护对电力系统可靠性的影响分析•电力系统的优化设计和改进方案四、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课程设计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对继电保护有深入的理解。
2. 实验演示:设置实验平台,展示继电保护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情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应用继电保护设备解决电力系统故障的方法和技巧。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信息交流和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五、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1.电力系统运行状态:正常运行状态,不正常..,故障状态。
2.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任务1)自动、迅速、有选择性的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2)反应电气元件的不正常运行状态3)和电力系统中其他自动化装置配合,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
3.继电保护的作用:通过预防事故或缩小事故范围来提高系统的可靠运行
4.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可靠性
5.主保护:反应被保护元件严重故障、快速动作于跳闸的保护装置;后备保护:在主保护系统失效时作备用的保护装置
6.工频电气量变化的特征1)电流增大2)电压降低3)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角发生变化4)测量阻抗发生变化5)出现负序和零序分量6)电器元件流入和流出电流的关系发生变化
1电流互感器工作时二次侧不允许开路、电压不允许短路
2相间短路的功率方向继电器普遍采用90°接线方式。
其优点①适当选择最大灵敏角,对于线路上各种相间短路都能正确动作,且有较高的继电器输入电压,保证了有较高的灵敏性②在发生两和单相接地短路是没有死区,有利于用电压记忆回路消除出口短路时的电压死区
3零点分量特点:①故障点处零序电压最高,网络中离故障点越远电压越低②零序电流的分布主要由线路零序阻抗和中性点接地变压器的零序阻抗决定,与电源的数目和位置无关3)零序功率的方向是从线路流向母线路。
阻抗继电器接线方式:0°接线,用作相间短路的距离保护;+30°接线,受电端,提高了正常的躲过负荷阻抗的能力;—30°接线,对于长距离输电线路的距离保护起动元件,为了得到较好的避越负荷的能力,送电端的阻抗继电器采用-30°接线。
可较好的躲过正常运行时输送较大功率对应的较小负荷阻抗。
☉短路点距离保护安装处越远,过度电阻影响越小,反之影响越大
☉阻抗继电器的动作特性在R轴正方向所占面积越大,受过渡过程电阻影响越小
☉通常在距离保护第Ⅱ段采用瞬时测量装置来固定阻抗继电器的动作,使Rt的影响减至最小振荡影响:与保护安装地点有关越靠近震荡中性,受影响也越大;继电器整定值越小,受振荡影响也越小
影响导引线纵差保护正确动作的因素:1)电流互感器的误差和不平衡电流2)引导线的阻抗和不平衡电流3)引导线的故障和感应过电压
高频闭锁方向保护的启动方式:电流启动方式,远方··,功率方向元件··
相差高频保护装置由高频收、发信机、操作元件、启动原件和比相元件等构成
☉高频电流从线路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延时决定相角差α,α=6°*L/100
AAR与继电保护装置配合方式:自动重合闸前加速、自动重合闸后加速
励磁涌流:变压器空载投入或外部故障切除电压恢复时,励磁电流大大增加,其值可达额定电流的6~8倍,成为励磁涌流
电流互感器二次侧不允许开路的原因:当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开路时,电流互感器由正常短路工作状态变为开路状态,励磁磁动势增大,二次绕组感应电动势与磁通变化率成正比,因此在二次绕组磁通过零时将感应产生很高数值的尖顶波电动势,其数值可达千伏甚至上万伏,危及工作人员安全和仪表、继电器的绝缘。
由于磁通猛增,使铁心严重饱和,引起铁心和线圈过热。
此外,还可能在铁心中产生很大剩磁,使互感器的特性变坏,增大误差,因此电流互感器二次侧严禁开路运行。
电压互感器二次侧如发生短路,将产生很大短路电流烧坏互感器,因此电压互感器一、二次绕组必须装设熔断器,以进行短路保护。
一般的,把反映被保护元件严重故障、快速动作于跳闸的保护装置称为主保护,而把在主保护系统失效时作备用的保护装置称为后备保护。
在复杂高电压系统中,实现远后备保护有困难时,可采用近后备保护方式,即当本元件的主保护拒动时,由本元件另一套保护装置作为后备保护。
当断路器拒绝动作时,由同一发电厂或变电所内有关断路器动作,实现后备保护。
为此,在每一元件上装设单独的主保护和后备保护,并装设设备的断路器失灵保护。
由于这种后备保护的作用是在保护安装处实现。
故又称它为近后备保护。
由于远后备保护是一种完善的后备保护方式,它对相邻元件的保护装置、断路器、二次回路和直流电源引起的拒动,均能起到后备保护作用,同时它的实现简单、经济,因此当优先采用。
只有当远后备保护不能满足时,才考虑采用近后备保护方式。
单相重合闸是指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保护动作只断开故障相的断路器,然后进行单相重合。
如故障是暂时性的,则重合成功;如果是永久性故障,而系统又不允许非全相长期运行,则重合后,保护动作,使三相短路器跳闸,不再进行重合。
当采用单相重合闸时,如果发生相间短路,一般都跳三相断路器,且不进行三相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