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第七章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一、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答:⑴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作战,战争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由于战线延长,国民党大部分兵力用于守备,战略性的机动兵力大为减少,而且士气低落。
为了彻底粉碎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迫使国民党处于被动地位。
⑵土地制度改革的实施。
中国最主要的人民群众——农民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自身利益的坚决维护者,自觉地在党的周围团结起来,为国民政府的崩溃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⑶国民党政府由于他的专制独裁统治和官员们的贪污腐败,大发国难财。
抗战后期已经严重丧失人心。
⑷国民党政府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
为了筹措内战经费,国民党政府对人民征收苛重捐税,无限制发行纸币,将全国各阶层人民置于饥饿和死亡的界线上,因而迫使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和国民政府斗争。
⑸学生运动的高涨,不可避免地促进了整个人民运动的高涨。
二、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答:1. 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⑴中国各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各民主党派形成时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
他们所联系和代表的不是单一阶级,而是这些阶级、阶层的人们在反帝爱国和争取民主的共同要求基础上的联合,是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
在它们的成员和领导骨干中,还有一定数量的革命知识分子和少数共产党人。
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是一支重要的力量。
⑵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比较活跃。
尽管各自的纲领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
这与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政纲基本上是一致的。
在战后进行国共谈判和召开政协会议时,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主要是同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奔走呼号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述题第七章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1、如何认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国内三种建国方案和两个中国之命运的较量。
第一种是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这个建国方案背离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
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
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这个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因为:帝国主义不容许;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的软弱性,使得它们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民族资产阶级中的绝大多数最终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第三种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
其建国方案是: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
这一方案是引导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从而为实现国家富强开辟道路的科学的建国方案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是如何形成的?(1)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口号中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2)各民主党派热烈响应。
各民主党派负责人、无党派民主人士接受中共中央邀请,陆续进入东北、华北解放区。
(在哈尔滨的民主人士章伯钧等提出,政治协商会议即等于临时人民代表会议,即可产生临时中央政府。
这个意见为中共中央所接受。
)1949年1月22日,李济深、沈钧儒等民主党派的领导人和著名的无党派民主人士55人联合发表《对时局的意见》,一致拥护中共提出的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
这个政治声明表明,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自愿地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心走人民革命的道路,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同全国各界人民代表一道参加建立新中国的各项筹备工作。
2011年中国近代史第七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来源:考试大【相信自己,掌握未来,考试大值得信赖!】 2011年2月28日1、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人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1)国民党政府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官员们贪污腐败、大发国难财,在抗战后期就失去了人心。
抗战胜利之际,国民党政府派出的官员把沦陷区的接收变成“劫收”,大发胜利财,使人心进一步丧失(2)国民党政府在抗战胜利后,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
为了筹措内战经费,国民党政府除了对人民征收各重的捐税以外,更无限制地发行纸币,恶性通货膨胀引起物价飞涨,工农业生产严重萎缩,把全国人民置于了饥饿和死亡的界线上。
(3)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政府在抗战胜利后,拒绝全国人民要和平、要民主、要自由的愿望,仍然继续并加强独裁统治。
因此,国民党政府把自己置于了人民的对立面,丧失了人心,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抗,从而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2、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历史作用:中国各民主党派的政纲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在抗战中,对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特别是文化侵略,对国统区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
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主要与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奔走呼号,虽然有些党派后来跟着国民党走,但民盟等大多数民主党派人士是反对国民党一党独裁的,并与共产党一起为和平、民主、自由而斗争。
还积极参加和支持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民主运动,有力地支援了第二条战线的斗争。
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同意接受共产党领导,参加人民政协,为新中国的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2)各民主党派成立时,大多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并在斗争实践中逐步地发展了这种关系。
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一、单选题1、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新的国际格局下,美国采取的对华政策是A. 保持中立的政策B.扶蒋反共的政策C. 武力干涉的政策D. 遏制中国的政策2、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建国方案的政治代表是A. 中国民主同盟B. 中国农工民主党C.中国共产党D.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3、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的口号是A. 抗战、团结、进步B.和平、民主、团结C. 向北发展、向南防御D.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4、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发表了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口号的A.《对目前时局的宣言》B.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宣言》C.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D. 《将革命进行到底》5、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在重庆谈判的基础上签署的文件是A. 《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B.《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C. 《和平建国纲领》D. 《国内和平协定》6、抗战结束后,国共双方通过重庆谈判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是在A. 1945年8月28日B. 1945年10月10日C. 1946年1月10日D. 1946年6月26日7、1945年8月至10月,国共双方举行了确认和平建国基本方针的A. 西安谈判B.重庆谈判C. 南京谈判D. 北平谈判8、为应对抗战结束后的局势变化,中共中央在1949年9月19日正式确定的战略方针是A.向北发展,向南防御B. 向南发展,向北防御C. 向西发展、向东防御D. 向东发展,向西防御9、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后不久,国民党特务就在重庆制造了破坏政协协议的A. 五卅惨案B.较场口惨案C. 下关惨案D. 五二○惨案10、1946年,国民党当局制造的镇压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请愿团的事件是A. 五卅惨案B. 较场口惨案C.下关惨案D. 五二○惨案11、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挑起全国性内战的起点是大举围攻A. 东北解放区B.中原解放区C. 陕北解放区D. 山东解放区12、在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后,毛泽东提出的著名论断是A. 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B.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 兵民是胜利之本D.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二、多选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上形成的两大对立阵营是A. 以德国为首的战败国阵营B. 以英国为首的战胜国阵营C.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D.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2、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内存在的三种建国方案是A.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B. 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建国方案C.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D.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3、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所代表的阶级是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C. 民族资产阶级D.城市小资产阶级4、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的口号是A. 独立B.和平C.民主D.团结5、在全面内战爆发前,中共领导的解放区军民打退国民党军事进攻的自卫反击战包括A.上党战役B.邯郸战役C.平绥战役D.津浦战役6、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出席会议的主要党派有A.中国国民党B.中国共产党C.中国民主同盟D.中国青年党7、在1946年初召开的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的协议包括A.政府组织问题B.国民大会问题C.和平建国纲领问题D.宪法草案问题8、1946年2月10日,在国民党特务制造的较场口惨案中被打伤的民主进步人士包括A.李公朴B. 雷洁琼C.郭沫若D.马寅初9、1946年6月23日,在国民党当局制造的下关惨案中被打伤的民主进步人士包括A. 李公朴B.雷洁琼C. 郭沫若D.马叙伦10、1947年2月至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A.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B. 对东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C. 对中原解放区的重点进攻D.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三、简答题1、美国在中国抗战胜利后采取的扶蒋反共政策。
国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七答案
一、清朝灭亡
1、清朝灭亡的原因:
清朝灭亡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内部的政治腐败,清朝的政治体制日趋腐朽,政府官员贪污腐败,给清朝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二是外部的压力,清朝面临着外国侵略,英法等国家经常发动入侵,清朝的军事力量无法抵抗;三是内部的社会动荡,清朝的统治者没有解决好农民起义、军阀割据等社会动荡,使清朝的统治日趋脆弱。
2、清朝灭亡的结果:
清朝灭亡的结果是中国进入了近代以来的历史变革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进入了走向现代化的新时代。
二、辛亥革命
1、辛亥革命的背景:
辛亥革命的背景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变革,清朝灭亡,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社会出现了许多矛盾,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反抗也日益强烈。
2、辛亥革命的结果:
辛亥革命的结果是清朝灭亡,中华民国成立,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开始走向现代化。
三、五四运动
1、五四运动的背景:
五四运动的背景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变革,中国社会出现了许多矛盾,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反抗也日益强烈,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受到了外国侵略的影响,中国的社会发展也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2、五四运动的结果:
五四运动的结果是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开始走向现代化,中国的民主运动也得到了发展,中国的社会发展也受到了极大的推动。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一、单项选择题1.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开幕的地点是在( )A.南京 B.重庆 C.北平 D.上海2.1946年6月26日内战爆发是( )A.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B.国民党军队围攻山东解放区C.国民党军队围攻陕甘宁边区 D.国民党军队围攻东北解放区3.1946年10月11日国民党军占领的华北解放区重镇是( )A.石家庄 B.张家口 C.保定 D.绥远4.关于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国民党出席会议B. 民主同盟.青年党及社会贤达等出席会议C. 中共未派代表参加会议D. 会议通过了政府组织.国民大会.和平建国纲领宪法草案等五项协议5.标志和谈之门被国民党全部关闭.国共关系彻底破裂的是( )A.较场口惨案B.下关惨案C.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D.国民党逐出中共驻南京、上海、重庆三地代表及工作人员6.中国共产党指出,战胜蒋介石的政治基础是( )A.人民解放战争所具有的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性质,必然要获得全国人民的拥护B.蒋介石多行不义必自毙C.美国看着中共壮大,不会总站在国民党这边D.中共理论不断壮大7.解放战争时期,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与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的文献是( )A.《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提示》B.《中国土地法大纲》C.《五四指示》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大纲》8.下列运动中不是以学生为主力的是( )A.一二一运动B.一二三○运动C.反饥饿.反内战.挽救教育危机联合大游行D.二二八起义9.1948年中国共产党在“五一口号”中提出的口号是( )A.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B.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C.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D.将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10.构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基础的是( )A.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和《论人民民主专政》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和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C.中国七届二中全会的规定和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D.中共七大党章和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规定11.下列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致同意以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基础B.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通过了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D.制定了第一部正式宪法12.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提出的口号是()A.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B.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C.争取和平民主 D.和平.民主.团结13.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的《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确认的基本方针是()A.长期合作 B.坚决避免内战 C.和平建国 D.民主团结14.在全面内战爆发前夕,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政策的是()A.《中国土地法大纲》 B.《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C.《兴国土地法》 D.《井冈山土地法》15.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执政地位的是( )A.中共七大党章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报告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6.《共同纲领》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 )A.关于国体和政体的规定B.关于经济方针的规定C.关于民族政策的规定D.关于外交政策的规定1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是( )A .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动、内外交流B.大力发展国营经济,消灭个体经济C.大力发展国营经济,消灭私人资本主义经济D.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可以牺牲个人的利益18.标志着中国民主同盟站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立场上来的会议是()A.民盟一届一中全会B. 民盟一届二中全会C.民盟一届三中全会D. 民盟一届四中全会19.表明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自愿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心走人民革命的道路,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的文献是()A.《对时局的意见》B.《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论人民民主专政》20.“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炮弹的袭击,他们在糖衣炮弹面前要打败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四,五,六,七章答案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1、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取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
革命派在论战中论述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
首先,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
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免瓜分之祸”,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其次,进行革命固然有牺牲,但是,不进行革命,而容忍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人民就不能免除痛苦和牺牲。
革命虽不免流血,但可“救世救人”,是疗治社会的良药。
再次,人们在革命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乃至作出的牺牲,是以换取历史进步为补偿的。
革命本身正是为了建设,破坏与建设是革命的两个方面。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民主革命。
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3、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1)失败原因:首先,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帝国主义与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
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1、[单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开始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称雄。
2、[单选]中共中央在1945年8月25日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
3、[单选]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又称《双十协定》。
4、[单选]1945年9月19日,中共中央针对和谈期间特殊情况,正式确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
5、[多选]反法西斯战争后,人民民主力量明显增长的主要表现是(1)社会主义的苏联得以较快地恢复和巩固(2)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制度在多国建立(3)民族解放运动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蓬勃兴起(4)在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影响显著增长,工人运动有了新的发展6、[多选]为打退国民党军队在重庆谈判期间发动的军事进攻,解放区军民进行了上党战役、邯郸战役、平绥战役、津浦战役。
7、[多选]出席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的党派,除国民党、共产党外,还有民主同盟、青年党。
8、[多选]1946年1月的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协议包括政府组织、国民大会、和平建国纲领、宪法草案。
9、[多选]1946年2月10日和6月23日,国民党当局先后在重庆和南京制造了较场口惨案、下关惨案。
10、[简答]毛泽东指出的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的原因。
答:(1)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清醒地估计了国内外形势,明确而坚定地指出我们不但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
(2)必须打败蒋介石,是因为蒋介石发动的战争,是一场院在美帝国主义指挥之下的反对中国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的反革命的战争。
不用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中国就将变成黑暗世界,中华民族的前途就会被断送。
(3)能够打败蒋介石,是因为蒋介石军事力量的优势和美国的援助,只是暂时的现象是临时起作用的因素;而蒋介石发动的战争的反人民性质,人心的向背,则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人民解放战争所具有的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性质,必然要获得全国人民的拥护。
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及其补充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是中国人民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给中国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即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一步步地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在经济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由于遭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而开始解体。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在思想领域也发生了巨大的震动。
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基本特征①、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②、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压迫奴役中国人民。
③、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阻碍着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
④、所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存在,但势力很弱。
⑤、政治势力不统一,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
⑥、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7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一、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与国内形势(多选)抗日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出现了新的重大变化,它突出地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帝国主义受到削弱,人民民主力量明显增长)。
一方面,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日、意三个法西斯国家被打败,英法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削弱,只有美国开始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称雄。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的苏联在经受战争的考验后,得以较快地恢复和巩固;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制度在多国建立;民族解放运动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蓬勃兴起;在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影响显著增长,工人运动有了新的发展。
(二是逐步打破了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政治格局,形成了美苏两极的政治格局)。
(简答)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内形势也出现了重大的新变化。
一是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组织程度空前提高。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得到空前发展。
二是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的国民党统治集团,从根本阶级利益出发,坚持独裁统治,坚持内战方针,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老路。
三是三种建国方案和两个中国之命运的斗争日益尖锐。
(多选)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国内始终存在三种政治力量以及与之相对应的三种建国方案。
(第一种是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第三种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多选)这个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因为:(帝国主义不容许)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的软弱性),使得它们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二、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团结的斗争(单选)为了争取和平民主,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于1945年8月28日偕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
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央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
1 、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 共产党和国民党的矛盾
B. 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
C. 中华民族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
D. 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的矛盾
2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广大人民要求实现和平民主
B. 迫于国内外反对内战的舆论压力
C. 内战准备工作尚未就绪
D. 想借机诱使共产党交出政权
3 、1946 年1 月政协会议受到人民的普遍欢迎,主要是因为它()
A. 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协议
B. 冲破了蒋介石的独裁统治
C. 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
D. 体现了党派平等协商的精神
4 、在重庆谈判期间,国民党军队不断发动对解放区的进攻。
这说明国民党()
A. 内战失真,和谈是假
B. 企图以军事优势争取谈判优势
C. 根本不把中国共产党放在眼里
D. 军队纪律败坏,根本不服从调遣
5 、对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反蒋斗争第二条战线的准确表述是()
A. 国统区的学生运动
B. 国统区的工农运动
C. 国统区的地下斗争
D. 国统区的民主运动
6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共同点是()
A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B消灭封建剥削C维护农民基本利益D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7 、1947 年6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战略反攻的战略意图是()
A. 与敌军主力进行决战
B. 全面扩大解放区
C. 解放中原,进取华中
D. 由内线作战转向外线作战
8 、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党的一切工作的中心从此应是()
A. 恢复和发展生产
B. 从乡村转移到城市
C. 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D. 完成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革命
9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因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几经转移。
下列按转移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 上海、瑞金、延安、西柏坡、北平
B. 上海、延安、瑞金、西柏坡、北平
C. 上海、瑞金、西柏坡、延安、北平
D. 上海、西柏坡、瑞金、延安、北平
10 、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孙中山的未竟事业,这主要表现在()
A.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 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C. 实现了平均地权,把土地分给了广大农民
D. 没收了官僚资本,建立了公有制
二、多项选择
1 、中国共产党派代表参加重庆谈判的主要目的是()
A. 尽力争取国内和平
B. 揭露美蒋假和平的阴谋
C. 准备反击蒋介石的反共进攻
D. 团结和教育广大人民
E. 迫于国内外反对内战的舆论压力
2 、抗战胜利初期,中国共产党的主要政治任务是()
A. 参加重庆谈判,商讨建国大计
B. 争取和平民主
C. 召开政协会议
D. 改组国民政府
E. 反对内战独裁
3 、下列关于重庆谈判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 共产党与国民党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
B. 通过的决议是人民力量的胜利
C. 国民党被迫承认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D. 谈判使国民党在政治上陷入被动局面
E. 共产党通过谈判团结和教育了广大人民
4 、国民党军被迫放弃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而改为对下列哪些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A. 陕北
B. 山东
C. 山西
D. 河南
E. 河北
5 、全面内战爆发前后,国民党反动派在国统区内制造了一系列暴行,主要有()
A. 一二 . 一血案
B. 较场口血案
C. 五二O 血案
D. 下关惨案
E. 李闻惨案
6 、中国的民主党派成立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是()
A. 中国民主同盟
B. 中国民主建社会
C. 中国民主促进会
D. 九三学社
E. 中国致公党
7 、1946 — 1948 年国统区纸币发行量呈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增长,这说明()
A. 国民政府财政金融体系出现严重危机
B. 国统区经济飞速发展
C. 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D. 必然导致工商企业的大量破产
E. 国民政府对人民血腥掠夺和肆意搜刮
8 、全面内战爆发后,国统区的经济陷于空前严重的危机中。
导致这种危机的原因是()
A. 美国加紧经济侵略
B. 国民政府的野蛮掠夺
C. 大规模战争的巨大消耗
D. 民族资本家将资金转移至境外
E. 农业生产衰退,粮荒严重
9 、1947 年土地改革政策对内容包括()
A. 实行减租减息
B.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C. 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D. 把土地分配给农民
E. 发展农业生产
10 、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决战背景是()
A. 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B. 我军兵力迅速增加,装备改善
C. 国民党兵力不足,开始重点防御
D.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
E. 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
一、单项选择1、B 2、C 3、A 4、A 5、D6、C 7、D 8、A 9、A 10、A 二、多项选择1、ABD 2、BE 3、ABCE 4、AB 5、ABCDE 6、ADE 7、ACD 8、ABC 9、BCDE 10、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