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1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班级:

姓名:

中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中国证券市场是一个迅速发展的、新兴的、不成熟的市场,随着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的推进,我国证券市场将逐步发展成为规范化、市场化、国际化较为成熟的证券市场,但是还存在功能错位,监督乏力的问题。本文从我国证券市场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出发,分析了我国证券市场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证券市场问题监管

1证券市场的现状

证券市场在我国的建立和发展始于改革开放初期。按照交易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基金市场。1981年到1987年国债年均发行规模仅为60亿元,进入90年代以来国债发行数额年均达到千亿元以上;在沪、深股票市场的上市公司从90年代初期的几家上升至如今的1453家。2006年,注定是要在中国金融业历史进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年,这一年,股权分置改革继续如火如荼的进行,刚刚恢复融资功能的A股市场,成功接纳了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两只超级银行股。上市股票市价总值从34931.94亿上升到89403.90亿,上证综指创下历史新高,综合指数上涨了130%。市价总股本从7579.29亿元上升到14897.57亿元。投资者开户数从7347.54万户上升到7854.00万户。成交金额从3561.05亿元上升到15329.47亿元,筹资金额从11亿元上升到1231.89亿元。

我国证券市场在短短十几年,达到了许多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实现的规模,己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开始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中国金融业结束了加入WTO的后五年过渡期,以外资银行为主体的海外金融资本全面进入中国市场;银、证、保等金融机构加速融合,金融交叉业务、交叉产品层出不穷。

2. 当前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起步较晚,我国证券市场在发展中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证券市场自身功能的正常发

挥,并必将成为后WTO时代(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发展隐患。

(一)证券市场规模偏小

以股票市场为例,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是从总体规模看,中国股票市场的绝对与相对规模都远远小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场。每年新上市公司的数量、股权筹资金额、上市公司总市值所占GDP的比重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参与股票投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全世界平均为9%左右,发达国家的比例则更高,如英、美均在20%以上。我国目前股市投资者约为8200万人,仅占全国总人口的6.2%。1996至2005年间,中国上市公司的总市值仅占到GDP 的31.4%。虽然中国证券市场的规模在逐渐扩大,特别是在2006年顺利的突破了7万亿元,在2007年1月冲过了1万亿美元,但是其资金规模只占当年GDP 的37%左右。而同期,美国上市公司的总市值占到GDP的138.9%,英国则高达153.7%。由此可见,我国股市规模较小,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有较大差距,同时也可以看出在我国扩大股市规模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二)投机性强

证券市场的投机,是指通过预期证券价格涨跌而从中赚取价差收益的短期证券交易行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技术指标来比较分析我国证券市场中的投机行为(以2006年股市为例): 1、换手率指标:上海A股的换手率从29.49%上升到74.96%,上升了154.19%,年平均为46.33%,2007年一月达到了102.93%。深圳A股的换手率从38.70%上升到76.10%,上涨幅度为96.64%,年平均为55.95%,2007年一月达到了108.87%。而发达国家股市年换手率通常在50%以下,换手率高,说明我国股民热衷于短线操作。2、市盈率指标:上海A股的市盈率从17.61倍上升到33.38倍,上升了89.55%,年平均为21.38倍,2007年一月达到了38.36倍。深圳A股的市盈率从18.32倍上升到33.61倍,上涨幅度为83.46%,年平均为22.45倍,2007年一月达到了39.91倍。市盈率偏高,说明我国股票价格偏高,内在价值偏低。总之,所有这些都说明了我国股市的高投机、高风险。

(三)证券市场有效性弱,与实体经济背离

证券市场一直被喻为实体经济的“晴雨表”。一般来说证券市场或证券价格随经济周期的波动而波动,经济复苏、繁荣,证券价格上涨,经济衰退、萧条证券价格就跌。以美国为例,从1971年到2000年道琼斯指数从1900点左右逐步

上升至11000点,从2001年开始到2003年,指数又从11000下降至8000点,从2004年又开始回升,2006年全年涨幅达到了16.3%。美国的GDP在1971—2000年间从14000亿美元上升到80000亿美元,2001年由于受到9.11事件的影响,美国经济出现了下滑的趋势,经济增长速度减慢。从2004年开始美国的经济出现了复苏。从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道琼斯指数的变动与美国经济的变动出现了同步的状态,也充分说明了证券市场“晴雨表”的作用。而我国的证券市场没有起到“晴雨表”的作用,股市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背离。在1990—1993年间,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经济缓慢增长,GDP的涨幅为60%,而上证指数的涨幅却高达400%。从1998年到2001年,中国股市开始了一轮火暴的牛市,上证指数从1200点左右开始涨到了2245点的高位。从1998年开始,由于中国经济受到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出现了缓慢增长的局面。上证指数的巨大涨幅相对于GDP的缓慢增长,说明了证券价格的波动与经济周期的波动出现了不一致。自2001年6月开始至2005年6月,中国的证券市场出现了长达4年的熊市,上证指数从2245点的高位一路狂跌至1000点左右。而此时的的中国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9.6%,国内经济出现了一片繁荣景象。GDP的高速增长与上证指数的巨大跌幅的同时出现,又一次证明了中国证券市场与经济发展出现了严重的背离现象。从2005年年底开始,上证指数开始了回升。2006年一年内,上证指数的涨幅达到了130%,而2006年的GDP的涨幅为10.7%。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很弱,并不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

(四)市场存在“泡沫”迹象

2006年,全球股市出现了较大的涨幅。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全年的涨幅达到了16.3%,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了13.6%,上证综合指数上涨了130%,涨幅在全球名列前茅。以股票市价与企业收益比率来衡量的中国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在18个月内翻了一翻。综合考察上证指数、深证指数及300指数,2006年中国主要股市指数高出其它门槛国家平均水平的2倍。2007年伊始,中国证券市场资本总额已经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面对中国股市的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很多人开始担心,市场是否正在产生泡沫。经济泡沫,是指在一个连续过程中,一种或一系列资产价格的突然上升,随着最初的价格产生对远期价格继续上升的预期,从而吸引新的买者。在存在泡沫的市场中,投资者往往会对企业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