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品种筛选试验总结]小麦品种区域试验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武功县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比较试验报告一、引言优质强筋小麦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品种选择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次试验旨在比较武功县不同小麦品种的优劣势,为农民选择适合的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二、试验内容和方法1. 试验内容本次试验选取了武功县常见的三个小麦品种,包括优质小麦A、优质小麦B和传统小麦。
通过对比不同品种在生长期、产量、品质等方面的差异,评估其在武功县的适应性和综合优势。
2. 试验方法选取了武功县农田土地作为试验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品种设置3个重复区,总共设置9个试验区。
在试验前对试验区的土壤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保持土壤湿度适宜。
试验过程中,及时对小麦进行浇水、除草、施肥等管理措施。
三、试验结果1. 生长期比较经过观察测量,优质小麦A和优质小麦B的生长速度比传统小麦快,其抽穗期和成熟期较早,生长势较强。
传统小麦虽然生长较慢,但对环境适应性较强。
2. 产量比较收获期到来后,对试验区的小麦进行收割,并进行产量统计。
结果显示,优质小麦A 和优质小麦B的单株产量较传统小麦高,平均产量分别比传统小麦高出10%和15%。
这表明优质小麦品种具有较高的潜在产量。
3. 品质比较通过对小麦谷粒的质量进行检验和测量,我们发现优质小麦A和优质小麦B的谷粒质量较传统小麦好,其蛋白质含量、筋度指数和面筋吸水率等指标都较高。
这意味着优质小麦品种的面包、面条等食品的品质更好。
四、讨论本次试验结果表明,优质强筋小麦品种A和品种B在武功县的适应性和综合优势较高,生长速度较快、产量较高、品质较好。
建议农民在武功县选择优质小麦A和优质小麦B作为主要种植品种,以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本次试验结果仅仅考察了三个小麦品种,并且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可能会有差异。
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农民还需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条件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小麦品种。
六、参考文献[1] 张三, 李四, 王五. 优质强筋小麦栽培研究报告[J]. 农业科技, 2010, 20(5): 32-36.[2] 刘六, 赵七. 武功县农田土壤性质分析报告[J]. 土壤科学, 2011, 30(2): 40-45.。
2019—2020年度小麦品种展示试验总结作者:***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2021年第02期一、試验目的为了探讨小麦新品种周麦36、周麦30、西农585、怀川709、致胜5号、中洛1号、金地828、豫圣麦21等22个小麦品种在正阳县种植的丰产性、抗逆性、适应性,从中找出适合正阳县种植的品种,为全县小麦生产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二、试验地点试验地设在青源办事处黄磊家庭农场。
该田块东西走向,地势平坦、肥力中等、土质重黏土,土壤有机质含量0.7%,排灌条件良好,前茬作物为花生。
三、试验设计试验小区长30 m,宽5.4 m,面积162 m2。
南北行向,区间走道0.6 m,四周走道1 m。
单排式,随机排列。
四周设有保护行。
四、试验地种植管理情况试验田于2019年10月22日每667 m2施N:P:K为20:20:8复合肥50 kg,用大型拖拉机深耕30 cm后细耙,使地平土碎,24日播种。
2020年2月3日每667 m2追施尿素10 kg,2月21日化学除草1次,3月16日防治蚜虫、红蜘蛛1次,5月27日收获。
五、产量结果分析试验田通过取样、室内考种分析,产量表现好的品种有豫圣麦21、致胜5号、世纪281、华伟303、百农4199,产量表现较好的品种有中洛1号、华麦999、济麦44、西郭2122、创星26、中农麦4007、晋麦92、周麦30。
六、抗逆性分析从22个品种的抗性来看,抗逆性表现好的品种有豫圣麦21、晋麦92、世纪281、怀川709、致胜5号、中洛1号,抗逆性表现较好的有华伟303、周麦30、邯农006、百农4199、济麦44、偃高21、创星26。
七、试验总评本试验播种时,墒情充足,达到一播全苗。
2019年11—12月天气干旱,不利于小麦分蘖。
2020年1月、2月雨水充足,利于苗情转化。
4月气温偏高,雨水偏少,有利于小麦扬花、灌浆,赤霉病不易发生。
5月初正处于小麦灌浆高峰期,土壤干旱、气温极高,5月5—8日降水量小,由于土壤持续干旱,对小麦灌浆极为不利,5月13日对展示田浇灌1次,减轻了干旱。
国家小麦品种区域试验记载标准本试验的记载项目与标准力求简明扼要,避免繁琐。
抗逆性与抗病性可因地制宜进行必要的记载。
其中耐湿性、落粒性、穗发芽、黑胚率、赤霉病为长江上游麦区、长江中下游麦区、黄淮南片麦区记载项目;越冬而百分率为黄淮北片麦区、北部冬麦区记载项目。
其他麦区如有上述问题时,亦应记载,未包括在记载项目内的特殊情况,也要补充记载。
除穗型、芒、壳色、粒色、饱满度、粒质外,其余性状应有两个重复的数据,并以其平均值或综合评价填入汇总表内。
为便于应用计算机储存、分析试验资料,全部记载均需要数量化。
一般采用五级制(1、2、3、4、5),沿用三级制的一些性状,为了记载的标准化,以1、3、5级表示。
记载级别由小值到大值,表示幼苗习性由匐匍到直立;芒由短到长;抗逆、抗病性由强到弱;熟相由好到差;壳色、粒色由白到红;种子由饱到瘪。
生育期、株高、生育动态、每穗粒数、千粒重、容重以及病害的普遍率、严重度等已按数值或百分率记载的项目不予分级。
株高、有效分蘖和越冬百分率,统一略去小数点后的数字。
一、田间记载(一)物候期1、出苗期:全区的50%以上的植株幼芽鞘露出地面1厘米时为出苗期(以日/月表示,以下均同)。
2、抽穗期:全区有50%以上顶部小穗(不含芒)露出剑叶,或棍棒型在叶鞘中上部裂开见小穗即为抽穗期。
3、成熟期:大多数麦穗的籽粒变硬,大小及颜色接近本品种正常状态,用指甲不易划破时为成熟的日期。
4、全生育期:冬麦区为播种至成熟的日数(播后造墒的注明出苗期),春麦区为出苗至成熟的日数。
(二)形态特征1、幼苗习性:分蘖盛期观察,分三级。
(1)匍匐(3)半匍匐(5)直立2、株高:从地面至穗的顶端,不连芒,以厘米计算。
3、芒:分五级。
(1)无芒完全无芒或芒极短。
(2)顶芒穗项部有芒,芒长5毫米以下,下部无芒。
(3)曲芒芒的基部膨大弯曲。
(4)短芒穗的上下均有芒,芒长40毫米以下。
(5)长芒芒长40毫米以上。
4、穗型:分五级。
武功县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比较试验报告一、试验目的本试验旨在比较武功县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产量和品质表现,为武功县农民选择更合适的小麦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二、试验材料与方法2.1 试验材料本试验选取了4个常见的小麦品种,分别为品种A、品种B、品种C和品种D。
2.2.1 地点本试验在武功县的农田进行,试验地区具有典型的黄土地貌,土壤肥沃,适宜小麦生长。
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品种设有3个重复。
试验区域相互间隔一定距离,以防止不同品种之间的干扰。
试验区在播种前根据土壤肥力进行基础施肥,并在生长季节中按照小麦的需求进行追肥。
2.2.4 管理措施试验区进行常规的田间管理措施,包括及时除草、病虫害防治、灌溉等。
2.2.5 数据观测与统计小麦生长期间进行多次观测,包括株高、叶面积、穗长、穗粒数等指标的测量。
在收获后,对每个品种的产量和品质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
三、试验结果与讨论3.1 生长情况比较通过多次观测,发现品种A和品种C的株高和叶面积较大,穗长和穗粒数也较高,生长势旺盛,而品种B和品种D的生长势相对较弱。
3.2 产量比较在收获后的检测中,发现品种A和品种C的产量较高,分别为X kg/亩和Y kg/亩,而品种B和品种D的产量较低。
通过对小麦的品质检测,发现品种C的蛋白质含量最高,面筋指数和色泽较好,属于优质强筋小麦;品种B的蛋白质含量较低,面筋指数和色泽也较差。
四、结论与建议根据以上试验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在武功县的环境条件下,品种A和品种C的生长情况较好,产量较高,品质较优。
2. 品种C是一种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适合在武功县种植。
根据以上结论,我们建议武功县农民在选择小麦品种时,可以优先考虑品种A和品种C,特别是品种C,可以在提高产量的同时保证品质,为农民增加经济收益。
南阳市小麦主推品种展示试验总结摘要 2011—2012年安排南阳市近年来小麦主推品种参加展示试验,通过观察这些品种在生产中的表现,进一步鉴定其丰产性、抗逆性和适应性,以为南阳小麦品种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小麦主推品种;展示试验;品种利用;河南南阳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0-0054-01为了及时了解南阳市半冬性和弱春性小麦主推品种在不同土壤类型、不同生育时期、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生育表现情况,更好地服务于夏粮生产,2011—2012年,南阳市农技站筛选了该市近年来小麦主推品种进行品种展示,现总结如下。
1 展示试验基本情况1.1 展示地点小麦主推品种展示设在宛城、镇平、方城3个县区,具体位置分别为宛城溧河乡袁老家村、镇平县彭营乡梁洼村、方城县独树镇棠树杨村。
宛城点灌溉条件好,土壤肥沃,为平原高产区;镇平点地力一般,平原中产区;方城点地势平坦,黄褐土,无水浇条件,地力一般,为风口旱作中产区。
各点交通便利,前作均为玉米[1]。
1.2 展示品种各点展示弱春性品种4个:豫麦70、04中36、豫农949、郑麦9023;半冬性品种4个:矮抗58、豫麦70-36、西农979、衡观35。
其中,方城展示点增加4个品种,分别为半冬性品种周麦22、中育12、豫农202、弱春性品种宛麦16(南阳997)[2]。
1.3 展示设计各县品种展示均连片种植,每个品种占地666.67 m2。
生育期间对各品种进行特征、特性观察,成熟后调查各品种成产三要素,并分别计算产量。
2 播种及田间管理2.1 整地与播种各展示点均为机械整地,底肥施45%氮磷钾复合肥(15-15-15)600 kg/hm2。
根据展示方案,各展示点按照各自所属生态类型确定播期播量,机械播种。
分别是:镇平县8个品种为矮抗58、衡观35、西农979、豫麦70-36、豫农949、郑麦9023、豫麦70、04中36,10月20日播种,播量分别为131.25、161.25、157.50、108.75、150.00、131.25、160.50、157.50 kg/hm2;宛城溧河8个品种为豫麦70、郑麦9023、豫农949、04中36、西农979、矮抗58、豫麦70-36、衡观35,10月21日播种,播量分别为198.75、150.00、161.25、142.50、142.50、180.00、206.25、206.25 kg/hm2;方城县除以上8个品种外,新增加了4个品种:半冬性品种周麦22、中育12、豫农202和弱春性品种宛麦16(南阳997),均为10月21日播种,播量178.50 kg/hm2。
小麦品种区域试验操作技术摘要从播种前准备,试验地选择、平整和小区规划,播种、田间管理。
试验观察和记栽及成熟收割等方面总结了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的操作技术。
关键词小麦;品种区域试验;淮南麦区一个小麦优良品种从选育到生产应用需要经过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审定、示范、推广等一系列过程,其中区域试验尤为重要,它是育(引)种与生产应用的中间试验,可以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各地育成小麦新品种在不同麦区的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适应性和品质特性,为小麦品种审定、生态区划、品种布局及合理利用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加速小麦新品种推广,提升小麦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
1播种前准备试验种子取回后。
首先进行各个品种发芽试验,搞清各个品种实际发芽情况,并逐个品种核查千粒重,然后根据发芽率、千粒重、田间出苗率(一般为经验数据80%)以及基本苗(一般以225万/hm2为准)计算出每个品种的小区播种量。
再根据小区面积、小区行数,算出每区播种量和每行播量并逐行称重分包。
2试验地选择、平整和小区规划试验地首先应考虑选择能代表当地生产实际和自然条件的地块,同时要求前茬一致、肥力均匀、排灌方便、土地平整、位置合适、交通便利和安全保险。
试验地平整时,一般要求机犁深25 cm,沟底要平,不漏耕,不留坷拉和板结的地方,确保土壤疏松细碎。
为保证地力均匀,必须科学施肥,做到试验小区的用肥品种和施用量严格一致。
为克服地力、肥力的差异,一定要施足底肥,氮磷钾合理配比,尽可能减少肥力差异,减小误差。
田间规划的原则是区组的排列严格按照试验方案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区组的排列方向与土壤肥力梯度方向一致。
根据试验地长宽,作出田间种植示意图,试验地重复间留80~100 cm走道(或渠道),东西两头必须设保护区,南、北必须留大保护带,以防牲口、路人破坏试验,保持各品种处理相对一致。
3播种区试一般采用条播的方式。
适期播种是保证全苗和壮苗的关键措施。
如不能及时播种,则应采取措施,如覆盖地膜、增加播量等弥补冬前分蘖不足,确保小区基本苗数。
小麦品种(系)区域试验记载标准本试验的记载项目与标准力求简明扼要,避免繁琐。
除穗型、芒、壳色、粒色、饱满度及粒质外,其余性状应有两个重复的数据,并以其平均值或综合评价填入汇总表内。
为便于应用计算机储存、分析试验资料,全部记载均需要数量化。
一般采用五级制(1、2、3、4、5级),沿用三级制的一些性状,为记载的标准化,以1、3、5级表示。
记载级别由小值到大值,表示幼苗习性由匍匐到直立;芒由短到长;抗逆、抗病性由强到弱;熟相由好到差;壳色、粒色由白到红;种子由饱到瘪。
生育期、株高、生育动态、每穗粒数、千粒重及病害的普遍率、严重度等已按数值或百分率记载的项目不予分级。
株高略去小数点后的数字。
一、田间记载(TMJ-I区域面积测量仪)(一)物侯期1、出苗期:全区有50%以上的植株幼芽鞘露出地面1厘米时为出苗期(以日/月表示,以下均同)。
2、抽穗期:全区有50%以上穗部顶端小穗(不连芒)露出剑叶,或棍棒型穗在叶鞘中上部裂开见小穗时为抽穗期。
3、成熟期:(SLY-E称重型高精度电子自动数粒仪)大多数麦穗的籽粒变硬,大小及颜色接近本品种正常状态,用指甲不易划破时为成熟期。
4、全生育期:播种至成熟的日数(播后造墒的注明出苗期)。
(二)形态特征1、幼苗习性:分蘖盛期观察,分三级。
“1”:匍匐。
“3”:半匍匐。
“5”:直立。
2、株高:从地面至穗的顶端,不连芒,以厘米计算。
3、芒:分五级。
“1”:无芒完全无芒或芒极短。
“2”:顶芒穗顶部有芒,芒长5毫米以下,下部无芒。
“3”:曲芒芒的基部膨大弯曲。
“4”:短芒芒长40毫米以下,穗的上下均有芒。
“5”:长芒芒长40毫米以上,穗的上下均有芒。
4、穗型:分五级。
“1”:纺锤型穗子两头尖,中部稍大。
“2”:椭圆型穗短,中部宽,两头稍小,近似椭圆形。
“3”:长方型穗子上、中、下,正面、侧面基本一致,呈柱形。
“4”:棍棒型穗子下小,上大,上部小穗着生紧密,呈大头状。
“5”:圆锥型穗子下大、上小或分枝,呈圆锥状。
Z h i f u j i n g y a n 临夏县冬小麦品种比较试验总结王玲琼一、试验目的为了客观、公正、科学地鉴定新育成的冬小麦在该地区的适应性、丰产性和稳定性及其利用价值,为品种审定提供依据,加快新品种的推广,为农业生产服务。
二、试验材料及方法!、该试验参试品种!!个,(甘农"#$"、宁麦%&、陇中'号、陇中%号、中麦%&(、陇鉴)'&%、陇鉴)'&*、陇鉴%%+、兰大%',、甘农-#%,),陇中%号为统一对照。
,、试验方法(%)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重复三次,小区长./.+0,宽,0,面积%$/$-0,。
每小区播种%*行,行距*/,0,周围设,0的保护行,全区收获,单脱计产。
(,)采用开沟撒播,播种时亩施磷酸二铵、尿素各,*公斤,尿素%*公斤,一次施入。
($)试验地选择地势平坦,地力均匀,前茬为冬小麦,生育期除草%次,未灌水。
三、气象对品种的影响播种时,土壤墒情好,适时播种,播种质量好,苗齐苗壮,出苗质量好。
去冬今春,该地区气温正常,未出现自然灾害,试验地属于旱地,冬小麦的返青生长良好。
灌浆期和成熟期因雨水较多,部分小麦品种倒伏严重,一定程度上影响小麦产量。
四、试验结果分析从表%12,21(可以看出所有供试品种均较对照增产。
所有供试品种与对照陇中2号达到极显著水平。
五、参试品种评述2、甘农"#&"。
临洮农校提供,平均亩产量"(2/.+34,居第$位。
该品种生育期('(天,株高)+/$50,无芒,白壳,穗长方形,穗粒数$)/-,粒色红,籽粒饱满,半角质,千粒重$'/$+4。
(、宁麦2$。
甘肃种业公司提供,平均亩产量-$-/2+34,居第2*位。
该品种生育期('2天,株高22"50,长芒,白壳,穗棍棒型,穗粒数$./$,粒色白,籽粒欠饱,软质,千粒重$./$-4。
来安县2019-2020年度优质小麦新品种对比试验总结---来安县农科所张月林为了更好地在我县推广优质小麦新品种,并从中筛选出几个适宜我地栽培的优良组合,再进一步摸索鉴定其稳产性、抗逆性及适应性,在来安县种子管理站的统一布置下,特在来安县农科所试验田安排本次示范,现将示范结果总结如下。
一、参示品种示范对比展示品种皆为全县各经销种子的种业公司提供,共20个为:镇麦10号、宁麦资126、扬麦22、国红6号、镇麦15、苏麦9号、华麦6号、宁麦26、宁麦资119、扬麦24、扬辐麦9号、农麦88、明麦133、扬麦23、苏麦10号、亿麦9号、镇麦9号、宁麦资213、镇麦12和龍麦169等共20个品种。
以我地推广品种扬麦22作对照。
二、示范地概况及设计1、示范地:前茬为水稻,土质黄马肝、肥力中上等且均匀一致,排灌条件较好。
2、田间设计:因是品种对比展示示范未设重复,各品种随机编号安排,每品种种植面积为0.5亩,亩播种量为20公斤,播种方式为当地常规种植方式撒播。
三、栽培及田间管理根据我所的土壤条件和小麦种植的需肥水平,亩用红四方牌54%小麦专用肥30公斤,因2019年10月份水稻收获后雨水一般,但土壤较湿润于10月29日机旋耕后直接撒播麦种并人工整地整平;播后天气以晴到多云为主,土壤耕作水平一般出苗迟但后期比较整齐;2019年12月上旬到2020年1月中旬都是多云和部分小雨天气为主且气温开始下降,1月下旬到3月下旬又是连续多云阴雨雪天气,小麦生长一般并中间人工清沟沥水两次,4月上中旬后长时间多云到晴天气为主。
2月8日结合晴天亩用“优先”202 1毫升加“使它隆”30克化除单双子叶杂草一次;另结合雨天,于 2月28日亩用贵州开磷牌45%高效复合肥10公斤+尿素5公斤追拔节肥一次;4月10日为了促进小麦籽粒饱满和防治赤霉病及小麦蚜虫,抓好“一喷三防”,亩用“劲护”100 ml +“芸乐收”30ml +“苦参碱”30ml+“吡蚜酮”20克+卡剌20 ml混合利用无人机飞防一次;小麦普遍于5月20日左右成熟,5月26日统一用收割机收获。
武功县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比较试验报告武功县是我国小麦主产区之一,本试验旨在比较武功县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的特性和性能,并为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选用了三个优质强筋小麦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以下是试验报告:一、实验材料和方法本试验选用了A、B、C三个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分别为武功1号、武功2号和武功3号。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品种设置了3个重复,共有9个试验小区。
试验区域地理位置相近,土壤类型、施肥措施、灌溉条件等保持一致。
二、性状观察和测定1.株高:在近熟期,随机选取每个小区内的10株植株,测量植株的株高,并求得平均值。
2.单株穗数:在收获期,随机选取每个小区内的10株植株,测量植株的单株穗数,并求得平均值。
3.千粒重:选择每个小区的成熟穗,随机取10个穗,分别称量后求平均值。
三、结果分析1.株高:试验结果显示,武功3号的平均株高最高,达到70厘米,其次是武功2号,平均株高为60厘米;武功1号的平均株高最低,为50厘米。
2.单株穗数:武功1号的平均单株穗数最多,达到40穗;武功2号和武功3号的平均单株穗数分别为35穗和30穗。
3.千粒重:试验结果显示,三个品种的千粒重没有显著差异。
武功1号的千粒重为35克,武功2号和武功3号的千粒重都为30克。
四、综合评价根据试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综合评价:1.株高方面:武功3号最适合种植,但武功1号和武功2号的株高也适中。
2.单株穗数方面:武功1号表现最好,适合需要更多穗的种植需求。
3.千粒重方面:三个品种的千粒重相似,都适合种植。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根据地区需求和种植目标来选择合适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
武功1号适合需要高单株穗数的种植需求,武功3号适合需要更高株高的种植需求,而武功2号则是一个平衡的选择。
[小麦品种筛选试验总结]小麦品种区域试验
1 / 3
[小麦品种筛选试验总结]小麦品种区域试验
X试验目的筛选出适合X县(市)不同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成
熟期适当的小麦新品种,特制订本方案.X试验大致情形本试验落实在X
县(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试验地.试验地土壤肥力中等,有机质含量
X%左右.秋浅翻深松整地,春起垄.亩施化肥尿素X公斤,磷酸二铵XX公
斤,氯化钾X公斤.X月X日人工播种,设计平方米保苗XXX株.每个处理
X行,行距XX厘米,行长XX米,面积XX平方米.田间管理同生产田.
X供试品种
供试品种XX个.龙辐麦XX,龙XX-XXXX,龙辐麦XX,克XX-XXX,
克XX-XXX,龙麦XX,龙XX-XXXX,龙XX-XXXX,龙XXXXX,龙XXXX,
龙XX-XXXX,龙XXXXX,克XX-XXX,克XX-XXX,克XX-XXX,克XX-XXX,
克XX-XXX,克XX-XXX,克XX-XXX,克XX-XXX,龙辐麦XX-XXXX,龙辐
麦XX-XXXX,克XX-XXX,克XX―XXX,龙辐XXX-XXXX,龙辐麦XX-XXXX,
克XX-XXX,克XX-XX,克XX-XXX,克XX-XXX,克XX-XXX,克XX―XXXX,
克XX-XXX,克XX-XXX,克XX-XXX,克XX-XXX,克XX-XXX,克XX-XXX,
克XX―XXX,克XX-XXX,克XX-XXX,克旱XXX麦XX为依照.精品文档
X生育期调查及结果
X月X日播种,X月XX日出苗,各品种生育期差别不明显.只有龙辐
麦XX-XXXX,X月X日成熟,生育日数XX天,其他各品种生育期都在XX
天以上.依照品种龙麦XX和克旱XX都在X月XX日成熟,生育日数XX
天.比依照品种生育期长的品种(系)有XX个,是克XX-XXX,龙麦XX,
龙XX-XXXX,龙XXXXX,龙XX-XXXX,龙XXXXX,克XX-XXX,克X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