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真的诗词赏析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3
朱淑真的词作鉴赏生平简介朱淑真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生平未详。
况周颐《蕙风词话》卷四考其行实略云:幼警慧,善读书,文章幽艳,工绘事,晓音律。
父官浙西。
夫家姓氏失考,似初应礼部试,其后官江南者。
淑真从宦,常往来吴越荆楚间。
况周颐且断定其为北宋人。
《全宋词》则系于南北宋之交,今姑依之。
案魏序末署淳熙九年(1182),谓其真词“清新婉丽,蓄思含情,能道人意中事”。
汲古阁本有其《断肠词》一卷。
●减字木兰花·春怨朱淑真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
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
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朱淑真词作鉴赏朱淑真是是一位才貌出众、善绘画、通音律、工诗词的才女,但她的婚姻很不美满,婚后抑郁寡欢,故诗词中“多忧愁怨恨之语”。
相传她出身富贵之家,至于她的丈夫是什么样的人,其说不一。
有的说她“嫁为市井民家妻”,有的说她的丈夫曾应礼部试,后又官江南,但朱与他感情不合。
不管何种说法可信,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她所嫁非偶,婚后很不幸福。
就所反映的内容看,这首词与她婚姻上的不同有密切关系。
“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两句,连用五个“独”字,充分表现出她的孤独与寂寞,似乎“独”字贯穿在她的一切活动中。
“伫立伤神”等两句,紧承上句,不仅写她孤独,而且描绘出她的伤心失神。
特别是“无奈轻寒著摸人”一句,写出了女词人对季节的敏感。
“轻寒”二字,正扣题目“春怨”二字的“春”字,全词无一语及春,惟从“轻寒”二字,透露出春天的信息。
“著摸”一词,宋人诗词中屡见,有撩拨、沾惹之意。
如孔平仲《怀蓬莱阁》诗:“深林鸟语流连客,野径花香着莫人。
”杨万里《和王司法雨中惠诗》诗:“无那春愁着莫人,风颠雨急更黄昏”。
“著摸”即“着莫”,朱淑真词与杨万里诗用法完全相同。
轻寒为什么撩惹春愁,失去爱情幸福的女词人深有体会;寡居的李清照感到“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声声慢》)。
对自己的婚姻深感不满的朱淑真在“伫立伤神”之际,不禁发出“无奈轻寒著摸人”的吟咏,足见两位女词人在“轻寒”季节,有着共同的伤心之处。
《生查子·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生查子·元夕》是首相思词,写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与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话,饶有韵味。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生查子·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生查子·元夕宋代: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泪湿:一作:满)译文去年元宵节的时候,花市被灯光照的如同白昼。
与佳人相约在黄昏之后、月上柳梢头之时同叙衷肠。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相思之泪沾湿了春衫的衣袖。
注释元夜:元宵之夜。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自唐朝起有观灯闹夜的民间风俗。
北宋时从十四到十六三天,开宵禁,游灯街花市,通宵歌舞,盛况空前,也是年轻人蜜约幽会,谈情说爱的好机会。
花市:民俗每年春时举行的卖花、赏花的集市。
灯如昼:灯火像白天一样。
月上:一作“月到”。
见:看见。
泪湿:一作“泪满”。
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也指代年轻时的自己。
鉴赏这是首相思词,写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与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话,饶有韵味。
词的上阕写“去年元夜”的事情,花市的灯像白天一样亮,不但是观灯赏月的好时节,也给恋爱的青年男女以良好的时机,在灯火阑珊处秘密相会。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二句言有尽而意无穷。
柔情密意溢于言表。
下阕写“今年元夜”的情景。
“月与灯依旧”,虽然只举月与灯,实际应包括二三句的花和柳,是说闹市佳节良宵与去年一样,景物依旧。
下一句“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表情极明显,一个“湿”字,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词与唐朝诗人崔护的名作《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异曲同工之妙。
词中描写了作者昔日一段缠绵悱恻、难以忘怀的爱情,抒发了旧日恋情破灭后的失落感与孤独感。
上片追忆去年元夜欢会的往事。
《鹊桥仙》诗词的赏析《鹊桥仙》诗词的赏析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鹊桥仙》诗词的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鹊桥仙》诗词的赏析篇1原文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作品赏析【注释】:①纤云弄巧:是说纤薄的云彩,变化多端,呈现出许多细巧的花样。
②金风:秋风,秋天在五行中属金。
玉露:秋露。
这句是说他们七夕相会。
③忍顾:怎么忍心回顾。
【评解】《鹊桥仙》原是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曲。
本词的内容也正是咏此神话。
上片写佳期相会的盛况,下片则是写依依惜别之情。
这首词将抒情、写景、议论融为一体。
意境新颖,设想奇巧,独辟蹊径。
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
《鹊桥仙》诗词的赏析篇2原文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赏析秦观地这篇《鹊桥仙》,写地是留传千古地牛郎、织女地爱情故事。
词地上片,以简洁地笔调,写出了他们七七佳期相会地盛景。
词地下片,则以浓墨重彩,写出了他们依依惜别,将爱永存心间地忠贞。
作者将抒情、写景、议论融为一体。
意境新颖。
牛郎、织女被王母强行隔开后,一年才有一次鹊桥相会。
既没有慨叹他们聚少离多,更没有抒发缭绕于胸地脉脉相思。
而是自出机抒,将笔锋定格在歌颂坚贞不渝、诚挚不欺地爱情上。
匠心独具。
宋时多数人对爱情地看法,就是两情相慕,必形影不离,分分相爱,秒秒相亲。
而秦观却否定了这种朝欢暮乐地庸俗生活,他要倡导与歌颂地,是天长地久地忠贞爱情。
这不能不说是难能可贵地。
独辟蹊径。
起句地“纤云弄巧”,以轻柔多姿,优美巧妙地云彩,来显示织女手艺地精巧绝伦。
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出自宋代朱淑真的《减字木兰花·春怨》
原文
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
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
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
南宋初年时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生于仕宦之家。
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
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
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
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为劫后余篇。
创作背景:朱淑真虽家世显赫,婚姻却十分不幸,这首词正是由于自己的婚姻的不幸,所嫁非偶,日夜思念自己的意中人所写。
朱淑真书写时心中充满矛盾,但字里行间却透露着对知音的渴望,对自我才华的肯定,对自我实现的期待。
译文
无论行走还是静坐,无论独自吟咏还是互相唱和,乃至卧倒床榻,我都独自一人;久久的站着凝望让我倍加伤神,更无奈这春寒招惹我的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古诗词鉴赏朱淑真5篇著名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南宋著名女词人,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一说海宁(今属浙江)人,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古诗词鉴赏朱淑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断肠迷·下楼来金钱卜落词牌名:断肠迷|朝代:宋朝|作者:朱淑真下楼来,金钱卜落;问苍天,人在何方?恨王孙,一直去了;詈冤家,言去难留。
悔当初,吾错失口,有上交无下交。
皂白何须问?分开不用刀,从今莫把仇人靠,千种相思一撇销。
该诗自从南宋女词人朱淑贞创作之后流传至今,经过多年的流传,有部分人已把它作为元宵节的灯谜。
(猜灯谜同时听故事,也能增添气氛色彩吧。
)词人丈夫是个小官僚,经常吃喝嫖赌,权钱至上。
朱淑贞气不过,写下这首词,与丈夫分开了,不知所终,令人叹息。
清平乐·风光紧急词牌名:清平乐|朝代:宋朝|作者:朱淑真风光紧急,三月俄三十。
拟欲留连计无及,绿野烟愁露泣。
倩谁寄语春宵?城头画鼓轻敲。
缱绻临歧嘱付,来年早到梅梢。
唐贾岛《三月晦赠刘评事》诗云:“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
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
”命意新奇,女词人朱淑真因其意而用之于词,构思更奇。
词的起句便奇突。
风光通常只能用秀丽、迷人写来形容,与“紧急”搭配很是奇特。
留春之意已引而未发。
紧补一句“三月俄三十”,此意则跃然纸上。
这两句属于倒置,比贾诗从月日说起,尤觉用笔跳脱。
一般写春暮,止到三月,点出“三十(日)”,更见暮春之“暮”。
日子写得如此具体,读来却不板滞,盖一句之中,已具加倍之法。
而用一“俄”字渲染紧急气氛,比贾句用“正当”二字,更有生气。
在三月三十日这个临界的日子里,春天就要消逝了。
“拟欲留连计无及”,一方面把春天设想为远行者,另一方面又俨有送行者在焉,“拟欲留连”者究竟是谁?似是作者自谓,观下句则又似是“绿野”了。
暮春时节,红瘦绿肥,树木含烟,花草滴露,都似为无计留春而感伤呢。
朱淑真的诗词《谒金门•春半》赏析《谒金门春半》宋朱淑真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
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
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赏析】这首词写春愁闺怨,抒发了对意中人的深深思念,和因此生出的苦恼痛苦之情。
相传朱淑真生于仕宦之家,丈夫是一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婚姻不和睦,她最终因抑郁早逝。
又相传朱淑真去世后,其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是劫后余篇。
通过其《断肠集》中《春日书怀》“从宦东西不自由,亲帏千里泪长流”,可知朱淑真的婚姻生活十分不幸,这首《谒金门春半》亦可以反应出一二。
起首两句“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文笔简洁,通俗易懂,为全词垫下了一个抑郁的基调。
“此情”二字,十分含糊,是是而非,是指伤春之情,还是美人迟暮之哀,亦或是苦恼婚姻的无奈与惆怅,还是兼而有之,读者不得而知。
“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这两句写词人百无聊赖、惆怅苦恼的情态,十分形象逼真。
“十二阑干”形容所倚阑干之曲折;“遍”,写出词人依靠停留时间之长;“愁来天不管”,将口语运用到了词中,信手拈来,本来是自己的心里愁烦,词人却迁怒给老天,从侧面反应出词人内心怨恨至极。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大好春光,本应该好好享受一番,可是自己因为孤单忧伤而无心赏玩,全都白白地送给了莺燕,表现出词人对莺燕的羡妒,又反应了现实的残酷无情。
“莺莺”、“燕燕”,双字叠用,成双成对,更加反衬出自己的形单影只,委婉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孤单。
末两句“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落花”照应了词的题目“春半”,“断肠芳草远”则照应了词的开头,含蓄地点明了“此情”的内涵。
因为自己所思念的心上人在芳草漫天的远方,不得相见,又难以相遇,所以自己才为之愁烦无限,甚至为之断肠。
因为词人已经成婚,所以碍于情面,用词相当含蓄。
扩展阅读:朱淑真的作品特点相传朱淑真作品为其父母焚毁,后人将其流传在外的辑成《断肠集》(诗)2卷,《断肠词》1卷及《璇玑图记》,辗转相传,有多种版本。
朱淑真的诗词中有一首名为《清平乐·夏日游湖》的作品,其中涉及了一些较为露骨的情感表达。
该诗全文如下:
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
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
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
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在这首词中,朱淑真通过描绘与情人在夏日游湖的场景,表达了浓烈的爱意和激情。
其中的“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等句,较为直接地描绘了两人之间的亲密行为,因此被认为是比较露骨的。
需要注意的是,朱淑真的诗词中涉及露骨情感表达的作品并不多见,而且她的创作风格以清新自然、明快流畅为主,因此在欣赏她的诗词时,应该注重品味其整体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而不是过分关注其中的个别词句。
同时,也要尊重历史文化传统和道德观念,避免过度解读或误读古人作品。
古诗谒金门·春半翻译赏析《谒金门·春半》作者是宋朝文学家朱淑真。
其古诗全文如下: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
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
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前言】《谒金门·春半》是南宋诗人朱淑真创作的一首词,在这首词中作者抒发因所嫁非偶尔婚后日日思念意中人却无法相见的痛苦之情。
开端两句:“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通过女主人公的视觉和对暮春景象的感受,道出了她的无限伤感之情。
【注释】⑴春已半:化用李煜《清平乐》中:“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
”⑵十二阑干:指十二曲栏杆。
语出李商隐《碧城三首》中的“碧城十二曲阑干”。
⑶输与:比不上、不如。
⑷芳草:在古代诗词中,多象征所思念的人。
【翻译】春光已匆匆过去了一半,目光所及,繁花凋落,春天将要逝去。
整日斜倚栏杆,徘徊眺望,伤春逝去的愁怨,袭上心头,天也无法帮助摆脱。
风和日暖,在这么好的春光,独自倚靠斜栏旁,还不如那双双对对的莺燕。
院里落满了残花,垂下幕帘呆在屋里,不忍看到春天逝去的景象。
芳草漫漫到天边,思恋的人远在天边处,令人悲肠欲断。
【赏析】这是一首写春愁闺怨的词。
在这首词中作者抒发因所嫁非偶尔婚后日日思念意中人却无法相见的痛苦之情。
开端两句:“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通过女主人公的视觉和对暮春景象的感受,道出了她的无限伤感之情。
“此情”究竟指的是什么?这里并未明说,从词的下文及作者婚事不遂意来看,是思佳偶不得,精神孤独苦闷;是惜春伤怀,叹年华消逝。
“无限”二字,有两层意思:一是说明作者此时忧郁心情的浓重,大好春色处处都触发她的忧思;二是表明作者的隐忧永无消除之日,有如“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势。
接着,作者用行为描写形象地表现了她的愁绪:“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古词曾有“倚遍阑干十二楼”之句与此近似。
此句写女主人公愁怀难遣、百无聊赖、无所栖息的情态。
“遍”字,写出呆留时间之长。
“闲”字,看来显得轻松,实则用意深重,这正表现了作者终日无逅、时时被愁情困锁不得稍脱的心境。
朱淑真《江城子·赏春》鉴赏及译文答案导读:朱淑真《江城子·赏春》鉴赏及译文答案朱淑真《江城子·赏春》鉴赏及译文答案1《江城子·赏春》宋代:朱淑真斜风细雨作春寒,对尊前,忆前欢。
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
芳草断烟南浦路,和别泪,看青山。
昨宵结得梦夤缘,水云间,悄无言。
争奈醒来,愁恨又依然。
展转衾裯空懊恼,天易见,见伊难。
《江城子·赏春》译文初春细细微微的小风夹杂着小雨还有一点寒意,在酒樽前刚想畅饮,却回忆起以前的欢乐时光。
那时寂寞无欢,只有手拈梨花,任泪水流淌过如花的脸际。
还记得南浦分别时的情景:芳草萋萋,云烟漠漠,他的背影消失在远方。
那一刻,柔肠寸断,泪眼模糊、无语独看高高的青山。
想起昨夜梦中,与伊人喜结重聚之缘,心思缱绻间竟悄然无语。
梦中欢情正如水云渺渺,怎奈突然醒来,愁情恨意仍在。
回思梦中幽欢,面对眼前寒衾,展转反侧,倍觉凄凉,懊恼、嗟呀、哀叹,全然无济于事,于是发出了凄凉绝望的哀鸣:“天易见,见伊难!”《江城子·赏春》注释江城子:唐词单调,始见《花间集》韦庄词,单调三十五字,七句五平韵。
尊前:在酒樽之前。
梨花:梨树的花,代表着唯美纯净的爱情,但是也有谐音“离别”的意思。
阑(lán)干:眼眶。
南浦:情人别离地点的'代称。
夤(yín)缘:连络,绵延。
争(zhēng)奈:怎奈;无奈。
衾(qīn)裯(dāo):指被褥床帐等卧具。
伊:彼,他,她。
《江城子·赏春》赏析这首词写失恋的悲愁,充满作者心灵深处的凄厉哀鸣。
朱淑真在少女时期曾有过一段自由婚恋的幸福,可是后来由父母主婚,强嫁一俗吏,志趣难合,遂愤然离去。
这棒打鸳鸯散的忧伤,这琼枝错插、忍遭摧损的隐痛,萦盘郁结于心,使她在恨、愁、悲、病、酒五字生涯中凄然以终,她的《断肠诗》、《断肠词》真实地铭刻着她心灵上的伤痕。
这首《江城子》算是最典型的代表作。
虽然题作《赏春》,但只不过说明愁恨是因其所触发而已。
【导语】《蝶恋花•送春》是宋代词⼈朱淑真的词作。
此为⼀⾸惜春词。
全词将春拟⼈,抒发伤春情怀。
含蓄深沉地表达了⾃⼰的情感,凄苦缠绵,⽆限留恋。
下⾯就和⼀起来了解下朱淑真的诗词《蝶恋花•送春》,欢迎阅读! 《蝶恋花•送春》 宋•朱淑真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
犹⾃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川闻杜宇,便做⽆情,莫也愁⼈苦。
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
【赏析】 惜春伤春之词,古⼈写得并不少,然⽽在⼥词⼈的笔下显得更加细腻传神。
绿叶垂杨是春天所特有的靓丽景⾊,通过下句的“风前飘柳絮”可知,词中所写的是暮春的垂杨。
杨树枝条,像⼀缕缕的丝绦,诗词中常⽤以形容留住⾏⼈,以表不舍之情;⽽词⼈却联想到“欲系青春”,可见其想象与众不同,同时也说明词⼈对青春年华的留恋。
“犹⾃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两句,容易令⼈联想到黄庭坚的“春归何处,寂寞⽆⾏路”,春归何处,这是⼀个困扰了⽆数词⼈骚客的难题,词⼈也试图通过柳絮探索⼀番。
“绿满⼭川闻杜宇,便做⽆情,莫也愁⼈苦”,“绿满⼭川”正是暮春之景,杜宇即⼦规,⼜称杜鹃,声⾳凄厉,望此情景,听此哀声,纵使想做⽆情之⼈的作者,⼼⾥⾯也是愁苦难耐,不可抑制。
“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这两句似从欧阳修“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化出,但独具神韵。
春天即将离去,词⼈怀着满腹的惆怅和伤感,默默⽆⾔,谁知黄昏时刻,⼜下起了潇潇的夜⾬。
黄昏兼夜⾬,即静谧⼜抑郁,这是⼀幅多么凄美⽽感伤的画⾯。
“不语”与“潇潇⾬”之间存在着⼀种似有若⽆的对应与联系,好像这悄然飘洒的“⾬”是春天在默默⽽⾔,是⼀种不语之“语”。
结句,以黄昏的凄风苦⾬之声为送春的背景,衬托出词⼈悲凉忧伤的⼼情,将缠绵悱恻的惆怅之情含蓄⾃然地表达出来。
相传词⼈的婚姻⽣活⾮常不幸,这⾸词有可能反映了这⼀事实。
这⾸词缠绵凄丽,表现了⼥家词⼈多愁善感的特点。
扩展阅读:朱淑真的简介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宋代⼥诗⼈,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作家之⼀。
朱淑真的《断肠词》到底有多“断肠”!
朱淑真,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能画,通音律,尤善诗词,词与
李清照齐名。
生于仕宦家庭,早年遇人不淑(嫁一市井庸夫),终日抑郁。
每临风对月,触目伤怀,皆寓于诗词,以写其中不平之气。
然知音难遇,终悒悒抱恨而终。
父母将其不幸归结于诗词,便付之一炬,幸存下来的诗词百无一二。
她的词情真意切,清新婉丽,读来有种凄怨哀美。
生查子
寒食不多时,几日东风恶。
无绪倦寻芳,闲却秋千索。
玉减翠裙交,病怯罗衣薄。
不忍卷帘看,寂寞梨花落。
浣溪沙
春巷夭桃吐绛英,春衣初试薄罗轻。
风和烟暖燕巢成。
小院湘帘闲不卷,曲房朱户闷长扃。
恼人光景又清明。
谒金门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
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
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卜算子
竹里一枝斜,映带林逾静。
雨后清奇画不成,浅水横疏影。
吹彻小单于,心事思重省。
拂拂风前度暗香,月色侵花冷。
菩萨蛮
山亭水榭秋方半,凤帷寂寞无人伴。
愁闷一番新,双蛾只旧颦。
起来临绣户,时有疏萤度。
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
菩萨蛮
湿云不渡溪桥冷,娥寒初破东风影。
溪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
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
独自倚阑干,夜深花正寒。
西江月
办取舞裙歌扇,赏春只怕春寒。
卷帘无语对南山,已觉绿肥红浅。
去去惜花心懒,踏青闲步江干。
恰如飞鸟倦知还,澹荡梨花深院。
江城子
斜风细雨作春寒。
对尊前,忆前欢,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
芳草断烟南浦路,和别泪,看青山。
昨宵结得梦夤缘。
水云间,俏无言,争奈醒来,愁恨又依然。
展转衾裯空懊恼,天易见,见伊难。
减字木兰花
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
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
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眼儿媚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
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
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清平乐
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
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
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
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蝶恋花
楼外垂杨千万缕,
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
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
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
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