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的类型和成因
- 格式:ppt
- 大小:821.00 KB
- 文档页数:13
失业的名词解释一、失业:失去工作,指在劳动者找到工作前这段时间里失去了工作。
1。
在全面实施劳动合同制度后,被解雇的工人仍然保留其职位,只是没有获得工资报酬,也就不存在失业问题。
2。
根据《劳动法》第18条和第72条规定,被辞退者有权获得经济补偿金或生活补助费等费用,即存在失业现象。
3。
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发生的新形势下,由于一部分人有了一技之长,找到了适合自己特长的新工作,有的人没有掌握一技之长,不愿从事传统的单调乏味的手工业和个体劳动,造成社会上相当一部分人的无业状态。
4。
在中国,有些地区曾采取“待业”、“自谋职业”、“等、靠、要”等非正常办法来处理职工失业问题。
5。
由于失业率过高而引起大量失业者的情绪波动。
例如:把家中物品扔掉,绝食,与父母决裂,精神痛苦。
而中央也为此出台相应政策。
各省市的实施方案大多数是由政府来埋单。
三、失业人员1、失业:是指劳动力由于某种原因而暂时未被利用的状况。
2、在生产建设高潮时期,由于社会需求剧增,就业岗位增加,因而一部分人找不到工作,这叫失业人员。
3、对企业职工因企业效益不好而离岗人员的管理,我国称为“再就业工程”。
4、处于失业状态的人们,称为失业人员。
四、结构失业:又称总量性失业。
在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由于经济中的一部分行业或职业的劳动力供给量小于社会需求,使社会就业机会减少,从而使整个社会就业机会减少,但整个社会劳动力的需求量并没有发生变化,形成失业人员和就业岗位不相适应的状况,即结构性失业。
二、失业的原因: (1)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6。
失业的相关概念:(1)失业者:是指有劳动能力,在一定年龄范围内(一般为16— 65周岁)尚未工作而有劳动意愿的人。
(2)失业人员:是指有劳动能力,但由于各种原因而暂时未被雇佣的人。
(3)隐性失业:指潜在的劳动力。
五、失业保险待遇6。
失业保险的功能:(1)促进就业;(2)调整失业;(3)维持社会安定;(4)防止社会经济波动。
简述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的定义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是经济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在研究就业市场和就业机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摩擦性失业是指一个局部地区的就业市场短期内失去一些就业机会,而这种失去就业机会的原因可能是临时的,例如一个公司可能会在短期内停止运作而导致某些工作岗位的短暂空缺。
此外,这种类型的失业通常是由于个体之间的职业转换所引起的,也叫做“流动性失业”。
这种失业的概念被认为是健全的就业市场所必须具备的,因为它使经济和就业市场能够更有效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结构性失业指的是一个地区有长期或永久失去就业机会的情况,这是由于一定的长期经济趋势所导致的。
这种趋势可能是行业的变化或技术的发展,它可能会使某一制造业的机器取代工人,或者会降低某一地区的需求等,这可能会导致该地区出现大量的长期失业。
结构性失业的出现可能会导致经济状况的恶化,因为它导致人们索要更多的失业救济,并且可能会形成更大的社会矛盾。
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是不同类型的失业,它们有着不同的特点。
摩擦性失业是一种自然而具有必要性的失业,可能是因为就业机会的减少而出现的,但往往不会有可预知的失业期,而且通常不会影响到整个地区。
然而,结构性失业是更长期的,因为它可能会有可预知的失业期,还可能影响到整个地区,例如某个行业出现大量长期失业。
针对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有几种政策可以帮助改善情况。
首先,政府可以采取一些刺激就业市场的措施,比如建立就业扶贫项目,以帮助失业人口重新获得就业机会,改善就业环境,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开展全方位的职业指导,以及提供更有利的就业政策,例如鼓励就业、减税等。
其次,针对结构性失业,采取引导更多的新的投资,加强行业调整,建设多元化的经济和就业基础设施,以及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措施,可以帮助减少长期失业现象。
总之,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是经济学中常见的概念,它们都有不同的特点,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政策措施以帮助改善就业市场,消除就业机会的短缺,减少失业现象,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解决结构性失业现象,帮助人们找到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改善就业市场的整体状况。
简述失业的宏观经济学解释
失业是指在劳动力市场上寻找工作但未能找到工作的人数。
宏观经济学解释失业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个是总体失业率,另一个是结构性失业。
总体失业率是指整个经济体中所有劳动力的总体失业率。
这种类型的失业通常与经济周期有关,当经济萧条时,企业减少生产和投资,导致大量的裁员和解雇。
此时,由于企业需要削减成本和提高效率,因此会选择保留那些最有技能和经验的员工,并将其他员工解雇。
这就导致了总体失业率的上升。
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劳动力市场的供求不平衡而导致的长期失业。
这种类型的失业通常与技能和教育水平不匹配、地理位置等因素有关。
例如,在某些行业或地区,可能存在大量空缺职位但没有足够合格的人员填补这些职位。
同样,在某些行业或地区,可能存在大量人员但没有足够多的职位来满足就业需求。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就业增长和降低失业率。
其中一些措施包括提高教育水平、鼓励创新和创业、制定适当的劳动力市场政策等。
政府还可以通过减税和增加公共支出等方式来刺激经济增长,从而促进就业增长。
当前我国失业的类型及对策王波[摘要]失业是一个较为普遍的国际性问题,中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二元经济结构转换过程中,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也出现了严峻的就业压力。
本文在深入分析我国失业现状的基础上,认为我们应该根据中国国情,制定促进就业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以有力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由过去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必然要经历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渡期中,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阵痛,比如腐败、环境污染、法律不健全、失业和就业不足等等。
我国的失业与就业问题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既有很多相似之处,又有与众不同的特征,这是因为:第一,我国过去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第二,我国过去的人口政策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导致人口基数太大;第三,我国长期存在着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
我国失业统计问题目前,我国失业及失业率的统计尚不统一,争论较多,国家统计局人口与就业司有如下建议:一、失业的定义:建议参照国际劳工组织及世界上多数市场经济国家关于失业的定义。
根据我国国情,失业可定义为:在16周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在调查周内未从事有收入劳动,当前有就业可能并以某种方式正在寻找工作。
具体解释:(1)“16周岁以上”。
我国劳动法第15条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因此,失业人员年龄的下限为16周岁。
但没有失业年龄的上限规定,这是因为中国只有退休年龄规定,没有劳动年龄上限规定;不同工作或工种实际退休年龄也不统一;60岁以上无业而寻找工作(即统计为失业)的人员极少,不论是否找到工作,自己也不认为是失业人员。
(2)“有劳动能力”,是指在体力和智力上可以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员。
其中包括有部分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员。
(3)“在调查周内未从事有收入劳动”,即调查周内从事有收入的劳动时间不到一小时或为零小时。
这里不涉及收入高低。
(4)“当前有就业的可能”,具体是指在调查时点以后两周内能应聘上班。
古典失业名词解释
古典失业是一种宏观经济学概念,指的是在充分就业条件下,由于市场供求关系发生改变而导致的个体失业现象。
它通常包括几种不同类型的失业形式,包括摩擦失业、结构失业和季节性失业。
1. 摩擦失业:指的是在就业市场上寻找工作的个体,由于信息不对称或者寻找过程需要时间而暂时失业。
这种失业是暂时性的,原因常常是由于个体选择性地寻求更好的工作机会。
2. 结构失业:指的是当某个行业或者地区的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导致该地区或者行业的劳动力失业的情况。
例如,某个行业的需求减少或者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工人失去工作。
3. 季节性失业:指的是由于季节性需求变化,导致某些行业或者地区在特定季节或者时间段无法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而引发的失业。
例如,农业、旅游和零售业等行业在特定季节性需求高峰期会临时性地雇佣大量工人,但在其他季节或时间段则需要减少雇佣,导致季节性失业。
古典失业是与非充分就业情况相对应的概念,非充分就业意味着存在一定数量的失业人口,但由于市场供求关系不平衡,这些失业人口无法找到工作。
而古典失业则表示在充分就业条件下,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导致的个体失业。
关于失业问题的研究——以珠三角为例[论文摘要]失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它不仅仅与我们人民有着切身的利益关系,更事关一国经济和社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
中国作为一个劳动力大国,失业问题一直困扰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伴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失业问题日益严重,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我国珠三角经济长期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但传统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已造成日益严重的资源短缺与环境恶化,成为制约珠三角经济持续发展的障碍,所以研究失业问题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和解决人们再就业问题。
本文梳理与探讨了我国经济学对失业问题的重要理论成果,并结合我国珠三角地区失业的现状与特征,着重分析了其失业形成的原因及影响,提出治理我国珠三角地区失业的相应对策和方法。
[关键词]失业问题;失业率;珠三角地区;解决对策[Abstract]Unemployment is a complicated social and economic problem, which is not only closely related to the vital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but also concerning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reform and development and overall stabilization in one country. Although China is a powerful country that rich in labor force resources, the unemployment problem troubles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ll the time. With the adjustment of economic structure and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process, the unemployment problem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serious in China and it has aroused the attention of all circles of the society. The economy of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has been in the rapid-developing period for a long time, but the traditional extensiv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caused a severe problem of resource shortage and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which has become the obstacle of restricting the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Therefore, studying on the unemployment is conducive to the further understanding and solution for people's re-employment problem. This essay arranges and discusses the important theoretical results of unemployment probl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a's economics and combin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 of unemployment in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to focus on analyzing the reason and influence of unemployment and put forward to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and methods for dealing with the unemployment in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Key words]unemployment problem;unemployment rat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solutions目录引言 (1)1 失业的定义与类型 (1)1.1 失业的界定和概念 (1)1.2 失业的类型 (1)2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 (2)2.1总体表现 (2)2.1.1 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2)2.1.2我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多 (3)2.1.3高校毕业生成为新的失业群体 (3)2.2失业产生的影响 (4)2.2.1 对经济社会的积极作用 (4)2.2.2对经济社会产生的消极影响 (4)3我国失业问题的成因分析 (5)3.1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 (5)3.2产业结构失衡 (5)3.3科学技术发展进步 (5)3.4教育机构体制不完善 (6)3.5 市场经济体制不成熟 (6)3.6经济转型中的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6)4综合治理失业问题的对策 (7)4.1调整就业结构和就业方式 (7)4.2 建立统一高效的劳动力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