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剂(纳米)技术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3.41 MB
- 文档页数:10
纳米产品及其抗菌原理一、纳米材料基本知识“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1纳米为十亿分之一米。
通常我们把材料超细化到纳米级(1~100nm)的技术称之为纳米技术。
纳米材料具有尺寸小、比表面积大等特点,将其进行表面改性后就成为纳米功能材料。
功能材料是21世纪材料的发展方向,我国在纳米技术、尤其是应用领域的研究开发,与美、日、德等国家齐头并进。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健康环保的要求与日俱增,因此以纳米材料为代表的新型材料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负离子空气净化、与人接触的物品用具的抗菌、防霉、自洁、食品保鲜、生物保暖、各种室外材料的防紫外、抗老化、抗辐射以及材料的抗静电都将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需求。
二、纳米银系抗菌原理、安全性及功能无机纳米银系抗菌剂的抗菌原理主要是银离子与细菌接触后,Ag+与细菌体蛋白酶上的巯基(-SH)结合在一起,使蛋白酶丧失活性,造成细胞固有成分被破坏产生功能障碍而死亡。
反应如下:在整个过程中, Ag+基本不损耗,这也决定了无机纳米银系抗菌剂的长效性。
无机纳米银系抗菌剂的经口毒性非常低,安全性能极高。
国际上部分无机银系抗菌剂已被美国FDA认可为天然抗生剂。
经医学部门和临床验证,无机银系抗菌适用的范围很广,如:感冒、咳嗽、扁桃腺炎、口臭、脚气、青春痘、盲肠炎、糖尿病、枯草热(有害于眼、鼻、口腔的过敏性疾病)、皮肤结核、淋巴腺炎、髓膜炎、寄生虫感染、肺炎、风湿症、白癣、猩红热、口腔败血症、疱疹、皮肤癌、葡萄球菌感染、连锁球菌感染、梅毒、所有病毒性疾病、胃溃疡、甲状腺炎、结膜炎、脑膜炎、肋膜炎、干癣、膀胱炎、白血病、皮肤炎、消化不良、艾滋病、前列腺炎以及擦伤等。
三、关于负离子空气负离子被喻为空气维生素或生长素,是人类提神醒脑的保健空气。
经过仪器测量发现,茂密的森林、海滩和充满活力的喷泉边,负离子的浓度较高,可以感到空气十分新鲜。
然而在城市居室、办公室、宾馆、饭店、医院等室内的负离子含量较少,空气显得浑浊。
纳米颗粒的抗菌性能机理及其应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环境卫生、医疗保健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
而在这些领域中,细菌感染问题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难题。
传统的消毒方式或抗菌剂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明显,例如有副作用、耐药性及破坏环境等弊端。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纳米材料对于抗菌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纳米颗粒就是一种颇受关注的材料。
纳米颗粒的抗菌性能被广泛研究,其机理和应用已成为纳米医学、纳米食品安全等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
一、纳米颗粒的抗菌性能机理纳米颗粒抗菌性能的机理主要涉及其颗粒尺寸、表面电位、表面活性及特有的化学反应等板块。
首先,纳米颗粒将呈现与体积相比非常大的比表面积,因此在与细菌接触的时候,可以将起到更多的物理作用,例如捕捉、影响代谢和摧毁细菌细胞的能力。
其次,纳米颗粒的表面电位和表面活性有助于吸附细菌细胞,将细菌细胞与抗菌材料的接触面积扩大到最大,加强了物理原理的作用和穿透性。
第三,在特定的应用环境中,纳米颗粒可能通过化学反应释放活性成分,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氧化剂等,从而破坏细菌细胞壁和代谢过程。
这些化学反应具有极高的反应速度和反应结构的精度,因此非常适用于高效的细菌抗菌。
在应用纳米颗粒进行抗菌实验时,不同纳米材料的抗菌效果及机理也有所不同。
奈米银颗粒、氧化锌颗粒、氧化镁颗粒、氧化钛颗粒等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几种纳米材料。
在自然环境中,纳米银颗粒可以通过激活细菌细胞对生物成份进行部分氧化,破坏细菌的细胞结构。
奈米银颗粒还可以与细菌细胞膜和基因等核酸结合,从而对其起到杀菌作用。
氧化锌颗粒的抗菌机理主要包括其高度氧化剂的性质、紫外线照射和光催化活性等方面,可以有效破坏细菌细胞壁和细胞膜,或直接破坏核酸。
氧化锌颗粒的抗菌机理也与其颗粒尺寸有关,小于20nm的氧化锌颗粒可在细胞内溶解,产生致死效果。
相比之下,氧化镁颗粒在没有外力作用下本身不具备抗菌作用,但在合适的条件下,可以通过氧化、释放氧分子等方式进行细菌的破坏和消毒。
纳米锌抗菌剂
纳米抗菌技术简介
无机抗菌粒子,主要是将天然的金属离子(锌离子)纳米化使其具有抗菌功效,它的外层能形成螯合的分子结构,并与细菌外层结合,造成细胞膜各种机制丧失,例如:营养物质的传送等,而细菌则因生理机制丧失进而死亡。
此种纳米杀菌粒子,可有效进行抑制有害细菌的滋长,达到其抗菌目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抗菌材料。
杀菌作用机制:带正电荷的锌离子与细菌接触时,因细菌的细胞壁多为带负电荷,在正、负离子量不平衡的情况下产生拉力,导致细菌的细胞壁被拉破而产生破洞,无法生(合)成细胞壁而影响繁殖。
锌离子穿破细菌细胞壁进行杀菌反应
当锌离子被负电荷吸引而至细菌体内,与内部的硫醇基(-SH)、氢氧基等官能基结合,使细菌细胞因蛋白质变质,无法正常进行催化其他反应而影响代谢,直到细菌死亡并完全消失。
抗菌机制对人类等多细胞生物的安全性
细菌为原核细胞,其核蛋白体为70S,由30S和50S亚基组成。
哺乳动物是真核细胞,其核蛋白体为80S,由40S与60S亚基构成,因而它们的生理、生化与功能不同。
纳米抗菌粒子主要成份对细菌的核蛋白体有高度的选择性毒性,而不影响哺乳动物的核蛋白体和蛋白质合成。
纳米抗菌原理纳米技术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其在医疗、环保、食品安全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中,纳米抗菌技术作为纳米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方向,对于解决传统抗菌材料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介绍纳米抗菌原理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纳米抗菌原理的核心在于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纳米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表面活性,这使得纳米材料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有更加密切的接触,并能够更有效地破坏其细胞膜结构,从而达到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目的。
此外,纳米材料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光催化和生物活性,能够产生一定的氧化性物质,对微生物产生杀菌作用。
在医疗领域,纳米抗菌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医用器械、医用纺织品等领域。
例如,纳米银材料被制成纳米银抗菌剂,可以加工成医用口罩、医用敷料等产品,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
另外,纳米二氧化钛材料也被应用于医疗设备的表面涂层,能够实现设备表面的自洁和抗菌,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在环保领域,纳米抗菌技术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例如,纳米材料可以被应用于水处理领域,通过其抗菌性能去除水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提高水质的安全性。
此外,纳米材料还可以被应用于空气净化领域,通过其光催化性能去除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微生物,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在食品安全领域,纳米抗菌技术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
纳米包装材料可以被应用于食品包装领域,通过其抗菌性能延长食品的保鲜期,减少食品腐败和变质的风险。
另外,纳米材料还可以被应用于食品加工设备的表面涂层,提高设备的抗菌性能,保障食品加工的安全卫生。
总的来说,纳米抗菌技术以其独特的抗菌原理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受到了广泛关注。
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纳米抗菌技术将在医疗、环保、食品安全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做出更大的贡献。
纳米抗菌的原理
纳米抗菌技术是指利用纳米材料对抗微生物的能力,以抑制或杀灭细菌、病毒或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纳米材料表面效应:由于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如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等,使得纳米材料与微生物接触面积增大,从而增强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
纳米材料表面的化学反应、物理吸附等效应,可破坏和干扰微生物的细胞壁、细胞膜和
DNA/RNA等结构,导致微生物失去正常功能,从而实现抗菌
效果。
2. 离子释放效应:一些纳米材料在接触水分时可发生离子释放,如银离子、铜离子等,这些离子对多种微生物具有杀菌作用。
离子的存在破坏了微生物的细胞膜和细胞壁,抑制了微生物的酶活性和蛋白质合成等生物过程,导致微生物死亡。
3. 抗菌纳米材料的结构特性:纳米材料常常具有特殊的结构特性,如纳米孔隙、纳米纤维等。
这些结构可以吸附、捕获微生物,限制其生长与传播。
此外,纳米材料的局部电荷分布特性也可能对微生物产生吸引力或排斥作用,从而实现抗菌效果。
总结起来,纳米材料的抗菌原理主要包括通过纳米材料的表面效应与微生物相互作用、纳米材料离子释放杀菌效果以及纳米材料的特殊结构特性来干扰微生物的正常生长与繁殖。
这些原理的综合作用,使得纳米材料成为一种有效的抗菌技术,广泛应用于医疗、食品安全、环境卫生等领域。
纳米银抗菌剂纳米银作为金属银的一种特殊形态,是指粒径在1~100nm之间的金属银微粒组成的粉体。
由于其颗粒极其微小,表面积较大,使其具有显著的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量子隧道效应,因而使纳米银具有超强的活性及渗透性,其杀菌作用是普通银的数百倍。
另外,由于纳米尺度的金属银的表面电子特性,它可以与细菌的蛋白质分子上的疏基、胺基等吸电子基团形成配体,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抗菌效果。
纳米银是一类新型抗菌剂,具有强大抑菌、杀菌作用及其广谱的抗菌活性,具有传统无机抗菌剂无法比拟的抗菌效果,无耐药性,安全性高。
随着抗生素的细菌耐药性日益严重,纳米银在消毒杀菌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人类发现银有广谱杀菌作用已有很长时间,早在远古时代,就有用银器存放食物,防止细菌生长的记载。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发现银是一种安全的广谱性杀菌材料其应用也逐渐推广开来。
如今临床上人们已广泛使用磺胺嘧啶银、氟哌酸银、锌银乳膏、磺胺嘧啶银胶原蛋白膜、辐照氟银猪皮等治疗烧伤烫伤以防止绿脓菌等细菌的繁衍,硝酸银水溶液作为眼科消炎、银汞合金作为牙科材料及含银水溶液治疗牙痛、胶态银在妇科洗剂中均应用广泛。
在日常生活在中也可用载银活性炭或银丝编织过滤器净化饮用水等。
纳米银的抗菌机理。
纳米银由于其结构单元尺寸介于宏观物质和微观原子和分子之间,表现出特别的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可以轻易地进入病原体;纳米银粒子尺寸小,表面所占的体积百分数大,表面的键态和电子态与颗粒内部不同,表面原子配位不全等导致表面的活性位置增加,具备了作为抗菌剂的基本条件;具有很强穿透力,能全面充分接触并攻击病原体,从而发挥更强的生物效应,具有安全性高,抗菌范围广,持续杀菌时间长等优点。
纳米银的抗菌性能尤其对致病的的杆菌、球菌、丝菌的杀灭作用远远大于传统的银离子杀菌剂。
纳米银微粒可杀死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致病微生物。
纳米银抗菌剂的作用主要包括3个环节:①与致病菌代谢酶中的巯基结合,使酶失活〔7〕;②与暴露的细菌细胞壁发生肽聚糖反应,形成可逆复合物,使细菌不能将氧和能量转运进细胞;③与致病微生物中的DNA结合,导致DNA结构变性,抑 DNA复制。
纳米抗菌材料纳米抗菌材料是一种应用于医疗、食品加工、环境卫生等领域的新型材料,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纳米抗菌材料是利用纳米技术对材料进行表面改性,使其具有抗菌、抑菌、杀菌等功能,从而起到抑制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生长的作用。
本文将就纳米抗菌材料的原理、应用及发展前景进行介绍。
首先,纳米抗菌材料的原理主要是利用纳米级微粒对材料表面进行改性,增加表面的抗菌活性。
纳米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可以与微生物细胞壁发生作用,破坏其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抗菌的效果。
常见的纳米抗菌材料包括纳米银、纳米二氧化钛、纳米氧化锌等,它们具有高效的抗菌性能,对多种细菌、真菌和病毒具有较强的杀灭作用。
其次,纳米抗菌材料在医疗、食品加工、环境卫生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医疗领域,纳米抗菌材料可以用于制备医用器械、医用包装材料、消毒杀菌剂等,可以有效预防医院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在食品加工领域,纳米抗菌材料可以用于食品包装、保鲜杀菌、食品加工设备表面涂层等,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保障食品安全。
在环境卫生领域,纳米抗菌材料可以用于空气净化、水处理、表面清洁等,可以有效净化环境,预防疾病传播。
最后,纳米抗菌材料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境卫生的重视,纳米抗菌材料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未来,纳米抗菌材料可能会在纺织品、家居用品、化妆品等领域得到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健康保障。
同时,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纳米抗菌材料的制备工艺和性能将会不断提升,为其应用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纳米抗菌材料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是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新型功能材料。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不断拓展,相信纳米抗菌材料将会在未来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更多的益处。
纳米银系无机抗菌剂
产品简介
纳米银系无机抗菌剂是一种在无机磷酸盐离子交换体上负载银粒子的高效、安全和耐热的广谱性抗菌剂。
产品外观为粒度均匀的白色超细粉末,不易分解。
可以很容易的在纤维、薄膜及塑料树脂成型品中混匀加工,在涂料、陶瓷中的分散性也非常好,其物理化学性能十分稳定,具有良好的抗变色性能。
技术指标
润河纳米针对各类产品都有相应型号的抗菌粉末剂产品,不仅如此,为适应不同客户的需要还拥有各种抗菌塑料母粒及浆料产品,从而使得客户有更大的选择空间。
抗菌效果
RHA系列产品对于广谱微生物菌类都有很好的抗菌效果。
下表是对各种微生物的最大抑制发育浓度(MIC)。
对于各种微生物的最大抑制发育浓度(MIC)mg/ml
抗菌效果的长效性
RHA系列产品的抗菌性能具有很长的持效期。
在经过耐水实验和耐光实验后仍显出很好的抗菌效果。
抗菌效果持续性试验
安全性
RHA系列产品已通过各种实验被确认具有极高的安全性。
耐热性
应用建议范围
根据用户对抗菌要求和材料性能的不同,建议添加抗菌粉的量为0.5-1.0%
请放置在干燥阴凉通风处,产品启封后请尽快使用。
说明:Nafur™是上海润河纳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凡是购买具有Nafur™标志的商品,即意味着可以享受上海润河纳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专业技术服务保障,您可以通过致电公司业务或技术服务获得相关的技术支持。
上海润河纳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联系方式为86-21-64109022。
纳米银离子抗菌剂成分含量一、引言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卫生的关注度提高,抗菌剂的需求日益增加。
纳米银离子抗菌剂作为一种新型抗菌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详细介绍纳米银离子抗菌剂的成分含量,探讨其在抗菌领域的应用。
二、纳米银离子抗菌剂的成分含量纳米银离子抗菌剂主要由纳米银颗粒组成。
纳米银颗粒是将银原子制备成纳米尺寸的颗粒,其尺寸通常在1-100纳米之间。
纳米银颗粒越小,表面积越大,抗菌效果越好。
纳米银离子抗菌剂的成分含量通常以纳米银颗粒的质量百分比表示。
根据国家标准,纳米银离子抗菌剂成分含量应满足以下要求:纳米银颗粒的质量百分比应在0.1%-5%之间。
这个范围是经过科学研究和实践验证的,能够在抗菌方面发挥良好的效果。
三、纳米银离子抗菌剂的应用1. 医疗领域纳米银离子抗菌剂在医疗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抗菌效果强,能够有效杀灭细菌、病毒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
在医疗器械的制造中,添加纳米银离子抗菌剂可以有效防止细菌感染,提高设备的卫生水平。
2. 纺织品领域纳米银离子抗菌剂广泛应用于纺织品制造中。
通过将纳米银颗粒添加到纺织品中,可以赋予纺织品抗菌抗菌功效,防止细菌滋生和繁殖。
这对于衣物、床上用品等与人体直接接触的产品尤为重要,能够提供更好的卫生保护。
3. 家居用品领域纳米银离子抗菌剂也在家居用品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纳米银离子抗菌剂可以添加到洗衣机、冰箱、空调等家电产品中,有效抑制细菌滋生,提高家居环境的卫生水平。
4. 包装材料领域纳米银离子抗菌剂也可以应用于包装材料的制造中。
将纳米银颗粒添加到塑料薄膜、纸张等包装材料中,可以有效抑制食品和药品包装中的微生物滋生,延长食品和药品的保质期。
四、纳米银离子抗菌剂的优势和前景纳米银离子抗菌剂相比传统抗菌剂具有以下优势:1. 抗菌效果明显:纳米银颗粒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能够与微生物细胞膜发生作用,破坏其结构,从而实现抗菌效果。
2. 长效抗菌:纳米银离子抗菌剂能够持久释放银离子,具有较长的抗菌效果。
纳米抗菌材料的分类、制备、抗菌机理及其应用纳米抗菌材料的分类,制备,抗菌机理及其应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学院沈海军史友进纳米抗菌材料克服了传统有机抗菌产品在安全性,广谐眭,抗药性和耐热加工性等方面的缺陷,能满足人们生活舒适水平和卫生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已开始在建材,陶瓷洁具,塑料,纺织品等领域取得应用[1l2].目前,纳米抗菌材料的物理特I生,制备技术,性能测试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开展[,,并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1纳米抗菌材料分类纳米抗菌材料按维数可分为零维纳米抗菌微粒,一维纳米抗菌线,二维纳米抗菌膜和三维纳米抗菌块.按材质来源可分为天然纳米抗菌材料,有机物纳米抗菌材料及无机物纳米抗菌材料.除此之外,纳米抗菌材料还可按材料的结构形态,载体类型和抗菌有效成分等进行分类.(1)按材料结构形态划分纳米抗菌材料按结构形态可分为纳米抗菌微粒,纳米抗菌固体和纳米抗菌组装结构.纳米抗菌微粒指的是线度为1-100nm的具有抗菌功能的粒子的聚合体,这种聚合体的几何尺寸一般在微米或亚微米量级,其形态也不限于球形,还有片状,棒状,针状,网状等.纳米抗菌固体又称为纳米抗菌结构材料,是指由纳米抗菌微粒聚集而成的凝聚体,该凝聚体的本身尺寸可以是宏观;纳米抗菌固体又可进一步划分为纳米块状抗菌材料,纳米薄膜抗菌材料和纳米纤维抗菌材料.纳米抗菌组装结构是指由人工组装合成的纳米抗菌材料体系,是由纳米抗菌微粒以及纳用,见效快,产业化前景好的技术项目,如太阳能利用,地源热泵,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节能型空调等新技术.9.2.2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如规划设计中应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虚拟仿真技术等工具,建立三维地表模型,对场地的自然属性及生态环境等进行量化分析,辅助规划设计;在建筑设计与施工中采用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t(计算机辅助施工)技术和基于网络的协同设计与建造等技术;建立新型的运营管理方式,实现传统物业管理模式向数字化物业管理模式的提升等.通过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精密规划,设计,精心建造和优化集成,实现与提高绿色建筑的各项指标.9.2.3发展新型绿色建筑材料,加强材料性能,环境等指标的检测,及时淘汰落后产品,加速新型绿色建材的推广应用.9.3绿色建筑评价和认定9.3.1绿色建筑的评价和认定应在本导则的指导下,通过开展试点和示范工程,不断总结完善,逐步建立完整系统的绿色建筑评价和认证体系,包括等级划分,评价指标,认证方法与工作流程和认证机构等.9.3.2绿色建筑创新奖是建设部促进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奖项.本导则提供了绿色建筑创新奖评奖的评定指标体系.辩搜麓一亵l希lI謦纛ll一一一_l一一一ll¨l¨.=|米抗菌丝或抗菌管为基本单元,在一维,二维和三维空间组装排列成具有纳米结构的材料体系.(2)按载体类型划分纳米抗菌材料按载体类型可分为沸石型抗菌材料,磷酸复盐抗菌材料,羟基磷灰石抗菌材料,以及水溶性玻璃和硅胶纳米抗菌材料.沸石的化学成分是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结晶性硅铝酸盐,结构中存在大量微孔或介孔.由于它具有优异的阳离子交换能力,可通过交换将抗菌金属离子结合到其结构中而制成沸石抗菌材料.磷酸复盐抗菌材料则是通过磷酸钛或磷酸锆复盐与硝鼓银进行离子交换制得的.羟基磷灰石抗菌材料是负载了抗菌金属离子的羟基磷灰石,羟基磷灰石是一种生物相容性很好的无机抗菌材料,有望在医用植入材料方面取得应用.水溶性玻璃和硅胶纳米抗菌材料是一类以磷酸盐,硼酸盐,硅酸盐及硅硼酸盐,硅磷酸盐玻璃等水溶性玻璃或硅胶为载体的纳米抗菌材料,这种材料通过水溶性玻璃或硅胶吸附银离子络和物获得,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持久抗菌性.(3)按抗菌有效成分划分纳米抗菌材料按抗菌有效成分可分为金属离子型和氧化物光催化型两类.金属离子型纳米抗菌材料是指将具有抗菌功能的Ag,cu,Zn,Co,Ni,Fe,Al等金属离子加载在各种天机天然或人工合成矿物载体的纳米抗菌材料,使用时载体能缓释抗菌离子组分,使其具有抗菌和杀菌效果;金属离子型纳米抗菌材料载体一般采用硅酸盐,磷酸盐,层状粘土矿等多孔,表面积大,吸附陛能好,无毒,化学『生质稳定的材质.氧化物光催化型抗菌材料是利用Ti02,ZnO,Fe20,WO, CdS等N型半导体材料在光催化剂作用下吸附其表面的OH一和H0分子,并将其氧化成具有强氧化能力的OH自由基,从而对环境中的微生物实施抑制和杀灭的.2纳米抗菌材料的制备方法纳米抗菌材料的制备方法按抗菌离子引入纳米级载体结构的方式,可以分为后期添加法和本体加入法两种.后期添加法是在已有的无机纳米材料上负载抗菌离子来实施的.具体又可分为离子交换法和络合一被覆法.其中,离子交换法是用抗菌金属离子与载体中起平衡电价作用的钠,钾,钙等阳离子相交换,从而赋予载体抗菌功能的.该法是目前最为常见的纳米抗菌材料制备方法,原则上可适用于一切结构中存在可交换阳离子的无机载体,如架状硅酸盐,层状硅酸盐,磷酸盐等诸多内部存在丰富的空穴或孔道的矿物质均可.络合一被覆法是通过抗菌金属离子与络合剂硫代硫酸钠等络合,然后用硅胶吸附带负电的络合金属离子或金属离子,最后,用溶胶一凝胶法外涂覆一层二氧化硅膜获得抗菌产品的,一般来说,络合一被覆法制备的纳米抗菌材料具有优良的稳定性.本体加入法指以抗菌离子作为原料之一参与纳米级载体的纳米抗菌材料合成的方法.该法主要应用于可溶性玻璃抗菌材料的制备.即在成分设计时将抗菌金属离子的盐作为组成的一部分,按照玻璃的通常制备方法制得玻璃抗菌材料.此外,载银羟基磷灰石的制备,也可通过在制备原料中加入抗菌金属离子的盐来实现.3纳米抗菌材料的抗菌机理目前,学术界对纳米抗菌材料的抗菌机理还存在一些争议],尽管如此,普遍的观点认为有金属离子溶出抗菌机理,活性氧抗菌机理以及接触型灭菌机理三种.金属离子溶出论认为,在纳米抗菌材料使用过程中,抗菌金属离子逐渐从纳米抗菌材料中所含的抗菌剂中溶出,缓释的Ag,Cu,Zn,co,Ni,Fe,Al等金属离子破坏了细菌细胞的能量代谢作用,阻止了微生物的繁殖.此外,抗菌金属离子还能与生物体中的蛋白质,核酸中存在的巯基(一SH),胺基(一NH) 等官能团发生反应,或进入菌体细胞内同细胞的酶和DNA等反应,阻碍微生物体的生物化学合成过程及生理机能.活性氧论则认为,纳米抗菌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在可见光照射下,激发的电子同吸附在其面上的氧产生活性氧即0,同时失去带负电的OH一生成羟基自由基OH,0和OH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可与生物物体发生反应而达到抗菌作用.接触型灭菌论主要适用于一些接触型无机纳米抗菌材料,其抗菌原理既有别于传统的溶出抗菌有机纳米材料,又不同于光触媒型的无机纳米抗菌材料.其灭菌机理是当带正电荷的抗菌成分接触到带负电荷的微生物细胞后,便相互吸附,即有效地利用电荷转移来击穿细菌的细胞膜,使其蛋白质变性,无法呼吸,代谢和繁殖,乃至死亡.同时,抗菌成分却并不消耗,保持原有的抗菌活性,具有长期有效性.4纳米抗菌材料的应用纳米抗菌材料具有耐热性高,使用方便,化学稳定性好,抗菌广,长效性及对人体安全性高等诸多优点,目前,已广泛用于建材,陶瓷沽具,纺织品,日用塑料等诸多领,.(1)纳米抗菌材料在建材中的应用现代建筑气密性好,隔热和换气不充分,墙壁可能结露,潮湿,这种环境为真菌等微生物的繁殖, 增生提供了有利条件.研究表明,空气中弥散的真菌孢子可引起慢性鼻炎,哮喘,疲劳,头痛等疾病.而使用抗菌建材和抗菌涂料,抗菌油漆等可使家具表面,居室内墙,室内空气中的细菌存活率大大降低,是降低细菌交叉感染和接触感染概率的有效途径.此外,纳米抗菌材料涂层还可以提高装修基体的耐磨性,腐蚀防护(防霉)性,从而达到表面修饰,保护的目的.(2)纳米抗菌材料在陶瓷洁具中的应用由于浴室,卫生间,厨房等比较潮湿的场所很容易滋生细菌.因此,开发"卫生"陶瓷器是很有必要的,陶瓷的烧结温度非常高(≥1100%),因此要添加高温下稳定的无机抗菌剂.抗菌卫生陶瓷的制作方法是:将无机抗菌剂掺人面釉中,制成抗菌面釉浆料,将其施于陶瓷器表面,最后经烧结即可制作抗菌卫生陶瓷.现已上市销售的这类产品有抗菌瓷砖,抗菌卫生洁具,抗菌日用瓷(碗,盘,杯,碟等).(3)纳米抗菌材料在纺织品中的应用纳米抗菌材料在纺织品中的应用主要是抗菌纤维和除臭纤维.抗菌布料的制造来自医院和日常生活两个方面的需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舒适性有了更高的要求,抗菌防臭成为人们的追求,其中,抗菌纤维研制的动因更应归结于医疗部门.由于抗生素的使用,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已给医院带来很大的感染威胁,通过在医院采用由抗菌布料制成的衣服等用品,可减少医院细菌的浓度和感染.因此,抗菌纤维具有优良的保健功能.纳米抗菌布料除用作医疗用品,如手术服,护土服和手术巾外,还可以制作抑菌防菌的高级纺织品,成衣,地毯和长期卧床不起的病人和医院用的消臭敷料,绷带,尿布,床单以及厨房,厕所用纺织品(如拖布等). 现在,抗菌织物的加工方法分为填充型和后加工型两种.填充型是将抗菌剂与各种合成纤维共混纺织成纤维,这种方法得到的抗菌纤维耐洗涤性好, 抗菌效果持久.后工加型是在纤维后加工过程中,将抗菌剂通过化合键和氢键结合在纤维表面,纤维本身没有抗菌剂.这种抗菌纤维只在短时间体现出抗菌性,耐洗涤性较差.(4)纳米抗菌材料在日用塑料中的应用按照传统观念,塑料光洁密实,有害微生物难以附着并侵蚀.但实际上,塑料也会受到细菌的污染. 纳米抗菌塑料是一类具备抑菌和杀菌性能的新型材料,由于材料本身被赋予抗菌性,可以使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酵母苗,藻类以及病毒等的生长和繁殖保持较低的水平.目前,制取抗菌塑料主要方法是给传统的塑料内添加无机纳米抗菌剂,即在塑料原料中加入纳米抗菌材料.无机纳米抗菌材料性能稳定,通常不和塑料原料发生化学反应,添加数量很少,加工工艺也不复杂,因此使用后的塑料制品性能稳定.该技术已较为成熟,已有抗菌牙刷,食品包装薄膜,聚丙烯编织袋,餐饮具,电冰箱内胆,洗衣机波轮等产品面市.事实上,无机纳米抗菌塑料还可用于诸多产品中,如卫生巾,农用吸水树脂,药品包装材料,农用地膜,食品货架和周转箱,手机与电话的外壳和按键,洗碗机,加湿器,玩具教具,注射器和输液管,养殖网,桌椅扶手等等.5结束语21世纪,人类对舒适,时尚,绿色,环保,健康的抗菌产品表现出了巨大的渴望和需求,纳米抗菌产品不仅可有效阻止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细菌交叉传染,还可以引导人们把医疗保健模式从事后治疗转变为事前预测和预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健康环境意识的提高,纳米抗菌材料及其产品的生产将成为重要的新兴产业.相信不久的将来,纳米抗菌产品将会遍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参考文献[1]咸才军.纳米建材.化学工业出版社.2oo5.[2]刘吉平,田军.纳米抗菌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前景.中国个体防护装备,20011:16—17.[3]施建球,邵明梁,刘冰.纳米抗菌材料的研究.陶瓷科学与艺术,2004,385:4-5.[4]段月琴,孙永昌.纳米复合抗菌面料的研制及其抗菌性能.天津冶金2005I:44-45.[5]王玉辉,孟家光.纳米抗菌织物的杀菌机理及制备方法.针织工业20056:56-58.[6]赵关娜.纳米抗菌技术在陶瓷生产中应用及发展前景.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20056:85—89.。
纳米抗菌材料纳米抗菌材料是一种应用了纳米技术的新型材料,它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食品包装、环境卫生等领域。
纳米抗菌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纳米抗菌材料具有高效的抗菌性能。
由于其纳米级别的微观结构,纳米抗菌材料能够更好地接触到细菌和病毒,从而有效地破坏它们的细胞结构,达到抑制和杀灭微生物的目的。
与传统的抗菌材料相比,纳米抗菌材料具有更广泛的抗菌谱和更持久的抗菌效果,能够有效地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其次,纳米抗菌材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纳米材料的制备工艺和配方经过精密设计,能够确保其在不同环境下都能保持稳定的抗菌性能,不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失效。
同时,纳米抗菌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不会释放有害物质,对人体和环境没有负面影响,符合环保和健康的要求。
此外,纳米抗菌材料还具有多功能性和可定制性。
通过调整纳米材料的成分和结构,可以赋予其不同的性能和功能,如抗菌、抗病毒、除臭、防霉等。
纳米抗菌材料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进行定制设计,满足不同领域的抗菌需求,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和应用前景。
总的来说,纳米抗菌材料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型材料,它的高效抗菌性能、良好稳定性和安全性以及多功能性和可定制性,使其在医疗卫生、食品包装、环境卫生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相信纳米抗菌材料将会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健康。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加强纳米抗菌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不断提高其抗菌性能和稳定性,拓展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范围,推动纳米抗菌材料行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对纳米抗菌材料的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的评估,确保其在应用过程中不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促进纳米抗菌材料的可持续发展。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纳米抗菌材料将会成为各个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健康和便利。
纳米抗菌材料
纳米抗菌材料是一种利用纳米技术制备的具有抗菌功能的材料。
纳米抗菌材料
具有微观尺度上的特殊结构和表面性质,能够有效地抑制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从纳米抗菌材料的原理、制备方法、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纳米抗菌材料的原理是利用纳米材料的特殊结构和表面性质对微生物进
行抑制。
纳米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高表面活性,能够与微生物细胞膜发生作用,破坏其结构和功能,导致微生物的死亡。
此外,纳米材料还可以释放出抗菌活性物质,如银离子、氧化锌等,对微生物产生毒性作用。
因此,纳米抗菌材料具有较高的抗菌效果。
其次,纳米抗菌材料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制备方法包括溶胶-凝胶法、溶剂热法、沉积法、气相沉积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制备出具有不同形貌和结构的纳米抗菌材料,如纳米颗粒、纳米薄膜、纳米复合材料等。
制备过程中需要控制好反应条件和参数,以确保纳米抗菌材料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
此外,纳米抗菌材料在医疗卫生、食品包装、环境卫生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医疗卫生领域,纳米抗菌材料可以制备成医用敷料、医疗器械表面涂层等,用于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
在食品包装领域,纳米抗菌材料可以制备成食品包装膜,延长食品的保鲜期限。
在环境卫生领域,纳米抗菌材料可以制备成空气净化材料、水处理材料等,用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和水质。
总之,纳米抗菌材料具有独特的抗菌机制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提高人们的
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相信纳米抗菌材料将会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应用,为人类社会健康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纳米技术在食品保鲜应用纳米技术在食品保鲜应用一、纳米技术概述纳米技术是一种在纳米尺度(1 - 100 纳米)上对物质进行研究和操控的技术。
它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通过对纳米尺度下物质的独特性质和现象的研究,开发出一系列具有新颖性能和功能的材料、器件及系统。
纳米技术的核心在于利用纳米尺度下物质的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等,使其展现出与宏观物质截然不同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
这些特性为解决众多领域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其中食品保鲜领域是纳米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方向。
(一)纳米技术的核心特性1. 量子尺寸效应当纳米粒子的尺寸下降到某一值时,金属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变为离散能级,并且纳米半导体微粒存在不连续的最高被占据分子轨道和最低未被占据分子轨道能级,能隙变宽的现象。
这种效应使得纳米材料的光学、电学、磁学等性质发生显著变化,例如纳米半导体材料的发光颜色会随着粒径的减小而发生改变,这为食品保鲜中传感器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材料基础,可用于检测食品变质过程中产生的化学物质变化。
2. 表面效应纳米颗粒的表面原子数与总原子数之比随着颗粒尺寸的减小而急剧增大,表面能及表面张力也随之增加。
这导致纳米颗粒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和催化活性,在食品保鲜中,利用纳米材料的表面效应可以增强其与食品中微生物、氧气等物质的相互作用,从而更好地发挥保鲜作用。
例如,纳米金属氧化物表面的活性位点可以吸附并分解食品中的有害气体,延缓食品氧化变质。
3. 小尺寸效应当纳米粒子的尺寸与光波波长、德布罗意波长以及超导态的相干长度或透射深度等物理特征尺寸相当或更小时,晶体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非晶态纳米粒子的颗粒表面层附近的原子密度减少,导致声、光、电、磁、热、力学等特性呈现新的物理性质的变化。
在食品保鲜方面,纳米材料的小尺寸效应使其能够更容易地渗透到食品组织内部,与食品成分均匀混合,从而实现更全面、更有效的保鲜效果。
纳米抗菌原理纳米抗菌技术是一种利用纳米材料对抗微生物的技术,它在医疗、食品加工、环境卫生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原理是利用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如表面积效应、尺寸效应、量子尺度效应等,对微生物进行抑制和杀灭,从而达到抗菌的效果。
首先,纳米抗菌原理的核心是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能。
纳米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这使得其与微生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增强了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
另外,纳米材料的尺寸处于纳米尺度,这使得其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能够更好地渗透到微生物的细胞内部,对其进行破坏。
此外,纳米材料还可以通过释放活性物质或产生局部的物理效应,如光热效应、电磁效应等,对微生物进行杀灭。
其次,纳米抗菌原理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三种,物理杀菌、化学杀菌和生物杀菌。
物理杀菌是指纳米材料通过物理方式对微生物进行破坏,如通过纳米材料的表面结构对微生物进行切割或破坏细胞壁。
化学杀菌是指纳米材料通过释放活性物质,如银离子、氧化物等,对微生物进行杀灭。
生物杀菌是指利用纳米材料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如阻断微生物的营养代谢、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等,从而达到抗菌的效果。
最后,纳米抗菌原理的应用前景广阔。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境卫生的重视,纳米抗菌技术将在医疗器械、食品包装、水处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利用纳米银材料对医疗器械进行抗菌处理,可以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利用纳米二氧化钛材料对食品包装进行抗菌处理,可以延长食品的保鲜期限;利用纳米复合材料对水进行抗菌处理,可以净化水质,保障人们的饮用水安全。
总之,纳米抗菌技术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抗菌技术,其原理是利用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对微生物进行抑制和杀灭。
通过物理杀菌、化学杀菌和生物杀菌三种作用机制,纳米抗菌技术可以在医疗、食品加工、环境卫生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提供保障。
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纳米抗菌技术将会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类创造更加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
技術手冊
MICROBE SHIELD AEM5700 Antimicrobial Finishing 抗菌剂(纳米)AEM5700
技術手冊
抗菌剂(纳米)简介:
抗菌剂(纳米)AEM-5700是在无机离子交换体上负载了银粒子的广谱性抗菌剂,是由佳尼斯独创开发的高新科技产品。
抗菌剂(纳米)AEM-5700为粒度均匀的纳米粉末,具有极低的吸湿性和很高的耐热性,可以很容易的在纤维、薄膜及塑料树脂成型品中混匀加工,在涂料中的分散性也非常好。
其物理化学性能十分稳定,无论是在加工过程还是在使用过程都具有优秀的耐染色和抗变色性能。
此外,抗菌剂(纳米)AEM-5700还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已获得FDA(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认证。
抗菌剂(纳米)AEM-5700的抗菌机理:
一是接触反应:即抗菌制品中的金属离子与细菌接触反应后,造成微生物固有成分破坏或产生功能障碍。
当微量的金属离子到达微生物细胞膜时,因后者带负电荷,依靠库仑引力,使两者牢固吸附,金属离子穿透细胞壁进入细胞内,并与巯基(-SH)反应,使蛋白质凝固,破坏细胞合成酶的活性,细胞丧失分裂繁殖能力而死亡。
金属离子还能破坏微生物电子传输系统、呼吸系统和物质传输系统。
当菌体失去活性后,金属离子又会从菌体中游离出来,重复进行杀菌活动,因此其抗菌效果持
久。
二是光催化反应:在光的作用下,金属离子能起到催化活性中心的作用,激活水和空气中的氧,产生羟基自由基和活性氧离子,活性氧离子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能在短时间内破坏细菌的繁殖能力而使细胞死亡,从而达到抗菌的目的。
抗菌剂(纳米)典型性质
* 在多类情况下,CTM 相当于ASTM 标准试验法。
下列数值并非为了制订性质指标之用。
CH 3 |
结构..............[(CH 3O)3Si(CH 2)3N -C 18H 37]+ -
| CH 3
CTM 0208*浓度................活性成分含量(%):≥90 CTM 0176 外观........................白色粉末 CTM 0002 折光指数 78.8℉(26℃)................1.390 CTM 0090A 闪点、度...................52℉(11℃)
雾点(浊点)、度 ................26℉(-3℃) 溶解性(25℃)....可与任何比例的水、醇类、酮类、酯类、烃类
和氯化烃类相混溶。
热稳定性.............分解温度大于320℃ 比重、77℉(25℃)..................0.87 冷冻--解冻稳定性..........可经受10次循环性冷冻
(0℃至122℉/-17.7至50℃)
为了验证AEM5700的安全性,曾进行了18项试验,结果是它的安全性获得了以严
格著称的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的许可。
18项安全性检验项目如下:
(1) 急性经口毒性(天竺鼠)
(2) 急性经皮毒性(兔子)
(3) 眼粘膜刺激性(兔子)
(4) 皮肤刺激性(兔子)
(5) 鱼毒性(红鳟鱼和翻东鱼)
(6) 人体皮肤接触试验(黑人、白人和黄种人)
(7) 亚急性经皮毒性(兔子)
(8) 急性吸入毒性(天竺鼠)
(9) 突然变异性(寄生于老鼠上细菌的组氨酸发生性)
(10) 阴道内刺激性
(11) 袜子穿着试验(32天穿着试验/皮肤刺激性)
(12) 袜子穿着试验(3个月穿着试验/皮肤刺性性)
(13) 催寄形性(天竺鼠)
(14) 细胞形质转换性(鼷鼠培养细胞,无代谢活性)
(15) 细胞形质转换性(鼷鼠培养细胞,有代谢活性)
(16) 急性经口毒性(野鸭)
(17) 饲料经口毒性(野鸭)
(18) 经皮吸收性(兔子)
下面介绍部份试验数据:
(急性经口毒性)
AEM5700的毒性极低,天竺鼠的LD50为12.27g/Kg。
此值表示每公斤体重天竺鼠的半致死量为12.27克,为了比较起见,现举例加以说明。
例如消毒上常用的烷基二甲基苯基氯化铵,其天竺鼠的LD50=0.48g/Kg,用作保存食品的添加剂山梨酸的天竺鼠的LD50是10.5g/Kg。
我们每天食用的食盐的LD50是3.0g/Kg。
显而易见AEM5700是极为安全的。
AEM5700的主要用途
本公司所代理的抗菌剂AEM5700可用于棉、尼龙、聚酯等纤维制品上加工,不织布、发泡聚氨酯、合成皮革、塑胶、橡胶、竹、木制品等材料有着广泛的用途。
适用于各项天然纤维,如棉、麻、羊毛…等;及人造纤维,如聚酯、耐隆、聚丙烯(p.p)莱卡弹性纤维缧萦(Rayon)、腊酸纤维、玻璃纤维、…等;及以上之混纺织物。
男女内外衣裤。
运动鞋和休闲鞋及各种用途之袜类。
寝具用品(被单、毛毯、床单、被套、枕套、地毯)。
室内装潢用品、被类、睡袋、服装等内部填充料所使用的各种纤维,如棉、天然羽绒、耐纶、聚脂、人造丝或羊毛等。
预先潮湿的餐巾纸和小毛巾。
清洁用品类。
用于非食品表面接触的乙烯基纤维纸和壁纸。
可弃布类,可用于多种场合的清洁布,如擦拭和清洗家具、轿车、墙壁、门窗、地板、器具、碗碟、计算器罩壳等(这类布并不赋予杀菌性能)。
过滤材料(吸尘器用滤网、空气清净器用滤网)。
可弃式聚氨酯泡沫塑料垫类;聚氨酯和聚乙烯泡沫塑料。
家用、工业用和公共事业用聚氨酯泡沫海绵和清洁用拭片。
玻璃纤维管壁;马桶和坐罩。
各类化工涂料、建筑修饰涂料。
沙袋、帐篷、油布、帆布和绳索类。
缓冲垫类(工业用垫和床垫)。
顶盖材料(指屋顶板、屋顶柱料、木瓦板、石子)。
运动鞋、休闲鞋之皮革和纺织品材料及鞋垫。
PE、PP、PS、PVC、ABS、AS等塑料。
PVC发泡料、PE发泡料、EVA 、回力胶、无毒海棉、珍珠棉、及其高发泡制成的各类防震、防滑带强力粘胶橡胶脚垫及其工艺制品。
由硅橡胶制成的各类防震防滑脚垫、密封圈、按键、鼠标轮、吸盘、医用气囊、胶棍、五金包胶件、手柄、护套、线珠等模压成型之产品。
竹木制品轻工业产品及各类傢俬、沙发、藤椅等。
使处理后有更柔软之手感及防静电的效果。
使用工艺
抗菌剂(纳米)AEM5700可提供用户如下的效益:
˙可避免由细菌、霉菌、藻类和酵母菌等引起的变质或变色等问题。
˙能保持家具等物品的”新鲜性”,因为它能抑制或阻止致臭细菌和霉斑(霉菌)的生长。
˙能延长物品的使用寿命,因为它抑制细菌和霉菌的生长。
˙能使物品卫生洁净。
˙处理结果经久不衰,能耐反复的清洗和洗涤。
˙由于其它化学保护性能,能防止异味产生。
˙在许可的用途范围内,与基质和工艺有良好的相溶性。
贮存和贮存寿命
“应远离热源和明火”
在未开封之原装容器内,在等于或低于77℉(25℃)温度条件下,AEM 5700的贮存寿命为-以出厂时计称为12个月。
因为本品对潮气敏感,每次用过之后都应覆盖密封。
操作(有危险)
当操作处理本品时,应戴防护眼镜、面罩和橡皮手套等,以防受到伤害。
如果只是在工业性操作中偶然吸进一些气体,AEM 5700并不会对健康产生明显的伤害。
如果未经稀释的本品直接与眼睛接触,将会引起严重的伤害,必须特别注意勿使与眼睛接触。
假如不慎溅入了眼睛,必须立即用大量的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并及时就医。
短时间的皮
肤接触会引起轻微的刺激。
反复地或长时间的皮肤接触则会导致起泡乃至表皮灼伤,必须注意勿使皮肤与之反复接触或长时间地接触。
环境保护
按当规的BOD(生物需氧量)和TOD(总需氧量)测定表明,AEM 5700抗菌剂(纳米)并不具有生物降解性,不过它对环境的伤害是最小的,因为其需要的施用量最小,以及其与被处理表面结合牢固而耐久。
应尽一切努力采取措施遏制并防止AEM 5700抗菌剂(纳米)溅入附近之区域、沙土可有效地阻止溅漏并有助于清洗和处理。
被污染的沙土可被埋弃用于填充洼地。
溅出物可用破布擦拭清洁,或使溅出液吸收到破布中去,而这些污染的擦布则可经焚烧处理掉。
使用本品场合的地面排水沟(管)应用沙袋保护,以防止偶然的泄漏。
急性皮肤吸收
AEM 5700抗菌剂(纳米)的急性皮肤吸收毒性极低,经天竺鼠试验,为LD50>7,950毫克/公斤体重,因此,在一般的工业操作条件下,只要小心并做好清洁,本品并不会导致皮肤吸收中毒。
佳尼斯与日本抗菌制品技术协会
日本抗菌制品技术协会的宗旨是确立日本抗菌剂、抗菌制品的性能以及安全性的统一标准,确保品质优良、安全性高的抗菌制品的普及应用。
抗菌剂(纳米)是依据日本抗菌制品协会所定基准而设计,已取得协会认证标志(SIAA 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