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思考题参考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答案要点综述:风云变幻的四十年 p5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目录上编综述:(2-4)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4-6)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6-8)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9-10)1、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3、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中编综述:天翻地覆三十年(10-12)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发展的?这对中国革命事业带来哪些影响?2、为什么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2-13)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3-15)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2、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5-17)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之行的路线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4、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17-18)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2、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3、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下编综述:(18-21)1、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2、从新中国成立取得了那些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21-23)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2、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3、为什么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和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23-25)1、中国共产党人在1956年至1957年的早期探索中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理论建树?2、怎样认识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3、为什么说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怎样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5-27)1、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2、在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关系是怎样的?试举例说明。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目录上编综述:(2-4)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4-6)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6-8)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9-10)1、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3、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中编综述:天翻地覆三十年(10-12)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发展的?这对中国革命事业带来哪些影响?2、为什么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2-13)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3-15)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2、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5-17)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之行的路线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4、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17-18)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2、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3、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下编综述:(18-21)1、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2、从新中国成立取得了那些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21-23)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2、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3、为什么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和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23-25)1、中国共产党人在1956年至1957年的早期探索中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理论建树?2、怎样认识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3、为什么说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怎样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5-27)1、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2、在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关系是怎样的?试举例说明。
上编综述: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三:第一,战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战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战后资本—帝国主义与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另一个主要矛盾,这两大矛盾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最主要的矛盾。
第三,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落在中国人民肩上是双重历史任务。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参考教材13——14页)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和综合题及答案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各章课后思考题及选择题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单选题:1.外国人可以在中国横行不法,中国政府却无权干预,是因为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享有(C)。
A.驻兵权B.开矿设厂权C.领事裁判权D.协定关税权2.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A)。
A.军事侵略B.政治控制C.经济掠夺D.文化渗透3.近代史上外国在中国(A)建立了第一块租界地。
A上海 B广州 C福州 D宁波4.林则徐组织编写了(C)一书。
A《海国图志》 B《地理大全》 C《四洲志》 D《瀛寰志略》5.沙俄利用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太平天国战争之机,在1858-1864年间迫使清政府割让领土共约(D)。
A .144万平方公里B .60万平方公里C. 44万平方公里 D .150万平方公里6.“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 这段材料的作者是(B)。
A.龚自珍?B.魏源?C.林则徐?D.郑观应7.1858年,沙俄强迫黑龙江将军奕山与之签订(A),割占了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A《瑷珲条约》 B《北京条约》C《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D《天津条约》8.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这是英国通过迫使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之后的(B)。
A .157周年 B. 155周年 C. 137周年? D .97周年9.外国在中国开设的第一家银行是(D)。
A 英国汇丰银行B 德国德华银行C 美国花旗银行 D英国东方银行10.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请问:这首诗写于哪一年?(C)A.1894 B.1895 C.1896?D.1897二、多选题:1. 那拉氏掌控清朝最高统治近半个世纪,当时在位清帝是(CD)。
A.道光帝 B.咸丰帝? C.同治帝 D.光绪帝2.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方式有(ABCD)。
中国近代史课后参考答案中国近代史课后参考答案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时期之一,也是中国发展和变革的关键时期。
在这段历史中,中国经历了许多重大事件和变革,对中国社会和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回顾中国近代史,并提供一些课后参考答案。
一、晚清时期晚清时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社会和政治环境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面临着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内部的动荡不安。
对于晚清时期的问题,参考答案可能包括:1. 外国列强的侵略:参考答案可以指出,晚清时期中国面临了英国、法国、德国等列强的侵略,导致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受到了严重损失。
2. 内部动荡:参考答案可以提到,晚清时期中国内部出现了一系列的动乱和起义,如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这些动荡使得晚清政府的统治岌岌可危。
二、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节点,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彻底的政治革命。
对于辛亥革命的问题,参考答案可以包括:1. 辛亥革命的背景:参考答案可以指出,辛亥革命是在晚清时期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外国侵略和内部动荡之后爆发的,它标志着中国政治体制的彻底改革。
2. 辛亥革命的意义:参考答案可以提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三、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启蒙运动,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五四运动的问题,参考答案可以包括:1. 五四运动的背景:参考答案可以指出,五四运动是在中国面临外国列强的压迫和内部政治腐败的背景下爆发的,它标志着中国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和政治体制的质疑和反思。
2. 五四运动的影响:参考答案可以提到,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的思想启蒙和文化变革,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开辟了新的道路。
四、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艰苦卓越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国人民抵抗外国侵略的重要篇章。
对于抗日战争的问题,参考答案可以包括:1. 抗日战争的背景:参考答案可以指出,抗日战争是中国面临日本侵略的时候爆发的,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抵抗外国侵略的决心和勇气。
上编综述部分: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1、分析评述中国近代衰落的原因。
此题没有标准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一般认为:中国近代的衰落是由于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造成的,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这个问题也不能一概而论。
把中国近代的衰落完全归结于封建专制是不全面的。
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实质上打断了中国历史正常的发展过程,在宋明时期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被游牧民族的野蛮奴隶制度所取代。
这种历史的倒退,事实上封杀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通路。
奴隶制的落后生产关系显然不能适应近代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中国社会因此逐渐的走向衰落,百业凋零,人民困苦不堪,在近代西方殖民主义者的坚船利炮敲开了东方的大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悠远历史,创造过伟大华夏文明的天朝大国迅速的沦为了西方殖民主义者的盘中之食也不足为奇了。
所以后来毛泽东同志总结衰落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
”2、鸦片泛滥对中国的影响表现在那些方面?第一,鸦片输入造成白银大量外流。
第二,银贵钱贱,加重了人民负担,造成市场萧条、工商业萎缩。
第三,吸食鸦片严重败坏社会风尚,摧残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第四,鸦片输入使清朝吏治更加腐败,官员利用鸦片走私和禁烟缉私牟取暴利。
第五,削弱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
3、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原因主要有:一、客观原因:①兵力:鸦片战争之初,英国远征军约5000人;战争结束时,英国海、陆军总兵力增加到约2万人。
清总兵力80万。
发生战事的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四省原驻军,加上增援的外省兵力,共约25.8万人。
②武器:英国的海军已经有蒸汽机作动力;它的枪炮这时候已是后膛装弹(清军主要是前膛装弹),比较先进。
二、主观原因:①清统治者妄自尊大,闭目塞听,对世界大势茫然无知;②决策者昧于时势,胸无定计,时战时和,游移不定。
教训是:第一,落后就要挨打,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得发愤自强。
在鸦片战争中国是落后的,武器落后,科技落后,经济落后,最根本的还是社会制度落后。
二、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土地政策主要从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以及解放战争时期,这三个不同的阶段逐渐演变的。
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原因::①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推翻地主阶级统治。
②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最迫切的问题。
此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代表中国人民利益的共产党和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
政策:1928年毛泽东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禁止土地买卖,但不符合实际。
到1931年,中国共产党逐渐形成了一条较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即:①依靠贫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促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②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原耕地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彻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原因:团结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
此时,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矛盾。
动员、组织全民族力量,打败日本侵略者,成为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的基本内容和中心任务。
政策:①减租减息 : 一方面,停止实行没收地主的土地归农民所有的政策,普遍实行地主减租减息政策;另一方面,要求农民实行交租交息,承认地主对土地财产的所有权。
从而,中国共产党以调整这种经济关系为突破口,平和务实地变革旧的土地所有制。
②发展农业生产。
动员农民开垦荒地,改良耕作技术,推广优良品种,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把落后的农村建设为先进的革命阵地。
(三)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原因:①社会主要矛盾决定。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同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②革命形势的要求。
即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满足解放区农民的土地要求,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支援解放战争。
政策:①1946年中共中央把减租减息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②1947年,中国共产党又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贯彻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者,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总路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答案要点1.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2.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答案(5篇范例)第一篇: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答案《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第一讲如何从史论结合的角度正确认识资本-帝国主义入侵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消极影响:1、随着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沦为半殖民地。
2、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不仅勒索中国巨额赔款,而且迫使中国举借外债来偿付这些赔款。
列强的政治贷款常常附有苛刻条件和高额利息,并要求以中国的关税和盐税为担保,这实际上扼住了中国财政的咽喉。
而外国在中国设立的银行成为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枢纽,凭借各种特权和雄厚势力,逐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金融。
3、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活动,宣传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4、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还享有领事裁判权,把持中国海关行政权,并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和爱国运动。
同时列强还特别注意在中国政府中扶植收买自己的代理人,如支持通过北京政变掌权的恭亲王奕訢和洋务派大官僚曾国藩、李鸿章等,鼓励他们实行媚外妥协的外交方针。
5、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最直接和赤裸裸的方式是军事侵略。
它们倚仗先的武器和军事技术,特别是军舰和大炮,或者进行武力威胁,或者发动侵略战争,或者武装干涉中国的内政,直至出兵镇压中国革命。
积极影响:1、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客观上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推动作用。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逐步破坏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方的先进生产技术、经济制度、经营管理方法和科技人员,从而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条件和可能。
2、随着民族矛盾的尖锐,又推动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大力宣主义政治、经济制度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并在实践上积极努力,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进程。
3、西方列强的入侵使得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注目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新思潮萌发,冲击了封建思想。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为外国资本主义打开了侵入中国的大门,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领土、领海、关税、司法等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受到外国侵略者的干涉和控制,清王朝从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沦入半殖民地。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
鸦片战争后,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
另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又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转变为半封建的社会。
第二,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
战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战后,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另一个主要矛盾。
第三,革命任务发生变化。
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落在中国人民肩上的双重历史任务。
因此,中国革命进人了一个新的时期,即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怎么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也是发展是不平衡的。
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是这两对主要矛盾互相交织和交替作用的结果。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一、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P19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二、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P19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一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即革命与现代化。
二者相互区别又相互紧密联系的。
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前提,并为此开辟道路。
同时,也只有实现现代化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才能真正实现民族独立。
三、有人说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你如何认识这一观点?殖民侵略的本质是什么?P24-301、这一观点总体上是错误的、片面的。
这是因为:(1)从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过程看,伴随着侵略确实带来了先进的思想文化、科技、管理制度等所谓“文明”的东西,但这是副产品,附属品,其主要目的是侵略,是为了实现侵略而不得不这样做的。
;(2)从列强侵略的目的、结果看,侵略的目的是变中国为殖民地,是发展他们自己的资本主义,而不是中国的资本主义。
从结果看,对照今天的文明标准,西方列强的侵略没有给中国带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可展开论述);(3)从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看,如果说西方殖民侵略给中国送来了文明,为什么还要反抗,是抵制文明?是不是不应该反抗?这从现代的主权、人权的价值判断上来看,是讲不过去的。
(可展开论述);(4)从历史来看,历史上一些被殖民侵略的国家现在仍处于贫穷落后,或发展中国家,多数没有实现现代化。
如中国、印度、非洲一些国家。
(可举例说明);殖民侵略的本质:变中国为殖民地,给中国近代带来的是灾难、贫困和落后。
西方的殖民侵略是中国近代贫困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P35-39中国近代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1)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一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前者则是更根本的原因。
正因为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
(2)社会制度的腐败主要表现在:封建统治者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官员贪污腐化,克扣军饷,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他们大多害怕侵略者,为了私利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害怕人民群众,压制、破坏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3)经济技术的落后主要表现在:武器装备的落后,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远远低于侵略者,综合实力相差悬殊。
(可举例说明) 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
决定因素是人不是物。
五、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怎样看待“反抗无用论”及“等武力充实后再反抗”等观点?P35-39中国近代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一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前者是更根本的原因。
正因为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
“反抗无用”论是错误的。
历史事实表明,殖民者的贪婪和残暴并不是由被侵略者的反抗引发的。
相反,只有被侵略者进行强有力的反抗,才能使侵略者的野心和暴行受到某种程度的遏制。
反抗愈是强有力,遏制作用就愈大。
即使反抗失败了,也会使侵略者受到了沉重打击。
(可举例说明)不反抗并不能减少灾难,只能使侵略者的野心更加膨胀,行为更加肆无忌。
(可举例说明) 等武力充实后再抵抗,是一个似是而非的观点,在实践中是行不通的。
(1)战争何时开始,并非由被侵略者决定,而是由侵略者决定。
侵略者总是把对方的虚弱视为发动战争的良机,不会等待对方“充实武力”后再发动侵略。
(2)就中国而言,赶上西方谈何容易,至少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
西方列强不会允许这么长的时间内暂停对华侵略,等待中国赶上他们。
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变中国为殖民地,而不是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所以在外敌入侵时,只能始终坚持抵抗。
六、怎样评价义和团运动?P32-35第一,义和团运动的积极作用:义和团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它在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第二,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由于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义和团运动存在着笼统的排外主义的错误;由于小生产的局限性,存在着许多迷信、落后的倾向。
第三,从总体看,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局限性是次要的。
七、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是什么?P56洋务运动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主要表现在(1)洋务派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兴办了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2)洋务运动时期,为了培养通晓洋务的人才,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眼界;(3)洋务运动时期,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传统的封建观念受到冲击,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八、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P56洋务运动在当时的中国,其失败命运是不可避免的。
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
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
第二,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
甲午战争,洋务派标榜的“求强”“求富”目标未能实现,洋务运动基本失败。
第三,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
九、戊戌变法失败的教训是什么?P56失败的教训:(1)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暴露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2)要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十、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及失败的原因是什么?P56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1)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失败的原因:(1)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2)当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十分微弱,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相当狭窄,其政治代表维新的势力非常弱小。
(3)他们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只想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实现自上而上的改革。
维新派没有严密的组织,也不掌握实权和军队,更没有发动群众。
十一、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与守旧派围绕哪些问题进行了论战?P51-52戊戌变法前夕,封建守旧派和反对改变封建政治制度的洋务派,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对维新思想发动攻击。
于是维新派与守旧派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论战。
论战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
第一,要不要变法。
守旧派坚持“祖宗之法不可变”,有的人甚至主张“宁可亡国,不可变法。
”而维新派则根据西方进化论的观点,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他们提出:“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第二,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守旧派与洋务派认为,“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
维新派则运用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作了批判。
第三,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守旧派反对西学,把西方近代科学技术斥之为“奇技淫巧”。
洋务派坚持封建的政治制度、科举八股,尤其三纲五常绝对不能触动。
而维新派则痛斥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是统治者“牢笼天下”的愚民政策,因此要救中国必须废八股、改科举、办学堂、兴西学。
通过论战,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在中国得到进一步的传播,戊戌变法运动的帷幕随之拉开。
十二、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P74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第三,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四,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十三、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P95第一种是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
他们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
它们的基本政治主张,是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使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第三种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
它们的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主张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最终人民选择了第三种方案。
因为第二种方案不具备现实性,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软弱,又不掌握军队,没有勇气和能力领导人民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可供中国人民选择的方案只有两个,或者是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是创建新民主主义新中国。
由于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违背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广大人民的唾弃,而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国方案逐步获得了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