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后根据地建设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6
关于冀中抗日根据地基层组织建设研究——以献县地方组织为例发布时间:2021-10-25T07:27:39.622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6月第16期作者:朱曼曼[导读] 冀中根据地作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晋察冀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持华北及全国持久抗战的坚强堡垒。
朱曼曼河北师范大学 050010摘要:冀中根据地作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晋察冀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持华北及全国持久抗战的坚强堡垒。
献县基层党组织在当时抗日战争的历史条件下,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逐渐取得人民群众的认同,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取得抗战胜利。
通过研究献县地方党的组织建设,突出基层党组织在抗战中历史战略意义,总结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中的丰富经验。
关键词:冀中根据地献县基层组织建设一、冀中地区基层组织的创建1937年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北平及华北地区面临严重危机,中国共产党在同年洛川会议中指出:“根据洛川会议精神,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已是党的主要战略任务。
”[1](一)深入基层,积极动员群众1937年10月,冀中抗日根据地临时省委派选许多支短小精干的队伍,以八路军工作团、地方党工作团的名义,在地方采取“不但要善于运用自己的一切力量——干部、党员,要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分子去组织群众、发动群众”。
将抗日与当时基层群众的减租减息、增加工资、改革村政权等民生相联系,继续坚做好群众组织宣传工作,使人民军队在基层中站稳脚跟,更加坚定对敌抗战的决心。
[2]敌后根据地的开辟,不仅依靠党组织深入敌后,更重要的是依靠群众的力量。
(二)积极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全面抗战爆发前,全国的共产党员只有4万多人,主要集中在红军和陕甘宁边区及其它一些小块根据地。
支部是党在群众中的堡垒和群众核心,1937年8月红军改编后,在已有党组织的地方进行积极恢复党支部的活动,在没有党组织的地方,在广泛发动群众中积极发现骨干分子,建立党的支部。
如何正确认识抗日战争中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1.抗日战争中的敌后战场1937年7月8日,卢沟桥事件发生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即通电号召:“全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9日,红军将领致电蒋介石请缨抗战。
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宣布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由朱德、彭德怀分任正副总指挥,下辖第一一五师、一二师、一二九师,全军共4.6万余人。
12月25日,南方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由叶挺、项英分任正副军长,下辖4个支队,全军共1万余人。
1938年以后,共产党又先后在广东东江地区、珠江地区和海南岛地区建立了人民抗日武装。
根据抗日战争开始后变化了的外部条件,中共中央规定了我军由正规战向游击战的战略转变,决定我军的作战任务是:在敌手放手发动群众,独立自主地进行游击战争配合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作战方针是:“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等游击战争原则。
这些战略思想和作战原则,对于指导八路军、新四军完成抗日作战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按照中共中央的战略方针,八路军、新四军完成改编后立即开赴抗日战场。
最初,八路军主要是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在山西作战。
9月25日平型关战役,八路军首战告捷,歼灭日军近千人。
这是全面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捷,有力地鼓舞了全国军民。
至11月8日太原失陷,八路军共作战100余次,歼敌1.1万余人,有力地支援了正面战场友军作战。
太原失陷后,“在华北,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已经结束,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进入主要地位”。
八路军各部开始了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着手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
1938年初,第一一五师开创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第一二。
师开创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第一二九师开创了晋冀豫抗日根据地。
在山东由中共地方党组织抗日起义,开辟了胶东、鲁中、鲁西南、鲁南等多处抗日游击区。
中共领导下的七大抗日根据地作者:刘志青来源:《党史博览》2015年第09期抗日战争时期,相对于国民党军作战的正面战场、国民政府统治的大后方,还有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敌后抗日根据地因为广泛容纳各阶层共同抗日,故被称为抗日民主根据地。
中共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抗日民主根据地则是中共坚持敌后抗战的战略基地。
各抗日根据地发展曲折反复,经历了发展、缩小、再发展过程,故统计数据也有极大的变化。
至抗战胜利时,中共领导根据地军民对敌作战12.5万次,消灭日军52.7万人,消灭伪军118.7万人,缴获各种枪支69.4万余支,各种炮1800余门。
抗日根据地面积发展到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
中共党员人数发展到120多万,人民军队120余万,民兵260万。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各根据地的发展壮大的历程曲折反复,统计数据以发展高潮为准,因此各根据地统计数据之和大于全国总数据。
第二,抗日根据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华中、华南四大区域,其中著名的有以下七大抗日根据地。
陕甘宁边区陕甘宁边区位于陕西、甘肃、宁夏边界地区,是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机关所在地。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陕甘苏区得到巩固与发展。
1937年2月,中共为团结抗日,经与国民政府多次谈判,将陕甘苏区改为陕甘宁特区。
5月,改称陕甘宁边区。
9月6日,成立边区政府,任命林伯渠为主席,张国焘、高自立、李鼎铭、刘景范先后为副主席。
首府设在延安,辖陕西延安(今属延安市)、延川、延长、清涧、绥德、米脂、葭县(今佳县)、吴堡、安定(今子长)、安塞、靖边、定边、保安(今志丹)、甘泉、富县、淳化、旬邑,甘肃宁县、正宁、庆阳(今属庆阳市)、合水、镇原、环县,宁夏盐池、豫旺(今同心)等25个县,以及陕西神木、府谷部分地区,面积12.9万余平方公里,人口200万。
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八路军后,中央军委留下第一二九师第三八五旅旅直及第七七○团等部队,组成留守部队,保卫陕甘宁边区。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合唱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
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
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
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
他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
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
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
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
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
他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
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5 周年论文抗战时期冀鲁豫边区党的建设[内容提要]冀鲁豫边区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初期领导创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
边区的党组织在根据地的开辟、巩固、发展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经过抗战初期进行的恢复发展党的基层组织和整理巩固党组织,使广大党员干部经受了一次重要的马列主义启蒙教育。
抗战进入最困难时期后,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边区党组织广泛开展了整风运动,使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发生了质的变化。
党的建设促进党的组织,不断发展壮大。
在党的领导下,边区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对全国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
冀鲁豫革命根据地创建于1937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初期领导创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
边区的党组织在根据地的开辟、巩固、发展过程中,经过了艰苦斗争的考验,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它对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
所有这些都与边区党的建设有着重要的联系。
一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冀鲁豫边区党的组织响应中共中央和北方局提出的“脱下长衫搞武装”的号召,高举抗日救国的大旗,领导广大人民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1938年到1939年,八路军主力部队先后挺进边区,大大加强了边区的武装力量。
地方游击武装在主力部队的帮助影响下,军事、政治素质得到很大提高。
主力部队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很快消灭了盘踞在边区的伪、匪和封建反动武装,扫除了部分伪政权和反动会道门及其他反共势力,增强了人民的抗日信心。
许多青年踊跃参军,一些“绿林武装”纷纷投入抗日阵营。
地方抗日民主政府和抗日群众团体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一步巩固,共产党威信也日益提高,为边区抗日根据地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在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发展的形势下,边区各级党组织领导全区各地恢复发展党的基层组织。
据粗略统计:抗战前直南、豫北约有党员400人;苏鲁豫皖边区约200人,鲁西约200人,有的党员和基层支部与上级党组织失去了联系,所以恢复整顿党的组织成了突出任务。
抗日战争中的经济建设你了解多少在抗日战争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经济建设是一个至关重要却常常被忽视的方面。
当战火纷飞,硝烟弥漫,人们往往更关注战场上的硝烟与厮杀,而忽略了在后方默默支撑战争的经济力量。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面临着极其严峻的经济困境。
日本侵略者的疯狂掠夺和破坏,使得原本就薄弱的中国经济雪上加霜。
大片农田被荒废,工厂被炸毁,交通瘫痪,商业凋零。
在这样的艰难环境下,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奋起开展了一系列的经济建设工作。
农业是国家的基础,在战争时期更是关乎生死存亡。
为了保障粮食供应,广大农民在敌后根据地开展了大规模的生产运动。
他们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农业生产技术。
在根据地,实行了减租减息的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农民们不仅为前线提供了充足的粮食,还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原材料。
工业生产在战争时期也经历了艰难的发展。
由于沿海和大城市的沦陷,许多工厂被迫内迁。
这些内迁的工厂在艰苦的条件下重新组建生产,为抗战提供了急需的武器弹药和军需物资。
同时,在根据地,建立了许多小型的工业作坊,生产简单的日用品和军工产品。
虽然生产条件简陋,但工人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创造力,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
金融领域的斗争同样激烈。
日本侵略者试图通过金融手段掠夺中国的财富,破坏中国的金融体系。
为了应对这一局面,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货币管理,稳定金融市场。
在根据地,发行了自己的货币,建立了独立的金融体系,有效地抵制了日伪货币的渗透和掠夺。
商业贸易在战争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尽管交通受阻,但通过各种方式,物资依然在流通。
根据地之间开展了内部贸易,互通有无,保障了人民的生活需求。
同时,与国统区和海外的贸易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维持,为抗战筹集了资金和物资。
在抗日战争中,经济建设的成就来之不易。
这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
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实际情况的经济政策,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中国现代史复习题名词解释中共六大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莫斯科举行。
大会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和瞿秋白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指出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现阶段的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中心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民主专政。
并指出党在当时的总任务是争取群众,准备暴动。
这次大会的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张学良东北易帜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在中国东北将原北京政府的红黄蓝白黑五色旗改为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宣布拥护国民政府的政治行动。
“皇姑屯事件”之后,日本帝国主义阴谋利用张学良制造东北“独立”,张身负国耻家仇,为维护祖国统一,毅然于1928年底通电全国,宣布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史称东北易帜。
这样,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延安整风运动抗战爆发后,党内存在着思想不纯、作风不纯的现象。
针对这种情况,党中央决定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
1942年春,整风运动开始。
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这次整风运动,使党的领导机关和干部进一步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使全党紧密地团结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周围,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人民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提供了思想和组织保证。
新文化运动包括“五四”前的启蒙运动和“五四”后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
时间从1915年《新青年》创刊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提出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
以反对封建专制,提倡民主政治;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迷信,提倡科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
新三民主义1924年孙中山与时俱进,在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民族是全体中华民族,不再是片面的反满,民权是指给予一切反对帝国主义者权利,民生在以前的基础上加了节制资本。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词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共产党辛劳为民族,
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
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
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
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
他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
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共产党辛劳为民族,
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
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
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
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
他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
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刘少奇为创建皖东北抗日根据地作岀重要贡献刘国章1938年5月,蚌埠、徐州相继失守,皖东北所有县城和集镇全部陷入日伪之手,广大百姓惨遭蹂躏。
刘少奇遵照党中央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决议,为遏制敌人疯狂侵略和残暴屠杀,于1940年春创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北地区第一个抗日根椐地——皖东北抗日根据地,成为插在日伪背上的一把尖刀。
落实中央战略1939年12月初,时任中原局书记的刘少奇肩负发展华中重任,率中原局机关来到定远县藕塘镇附近的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一到地方就进行调查研究,他了解到中国共产党在皖东北,虽然军事力量占优势,但没有政权,新四军在这里只是游击,没有依托,靠地主、豪绅“乐捐”生存。
到了冬天,战士们还穿着单衣。
面对艰难局面,刘少奇首先指示王阑西、刘彬迅速筹备岀版中原局机关报《抗敌报》江北版,要求宣传中原局工作和工作方针,通过报纸使党的任务、方针、政策与广大群众见面,为广大群众接受,他还亲自兼任报社社长。
在宣传发动中,从1939年12月到1940年2月,两个月时间,刘少奇主持中原局开了3次会议。
提岀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既要团结又要斗争的方针,使大家明确中共中央指示:“只有发展力量,给摩擦者以反打击,给武装进攻者以反攻,才能巩固自己,坚持阵地和克服投降危险”①。
为了使大家思想和党中央进一步一致起来,刘少奇对一时思想转不过弯和对党的方针政策理解不深的同志,还采取了个别谈话办法。
当时,有些同志不愿意与地主士绅打交道,刘少奇总是耐心用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教育大家,要求从抗日的全民族利益岀发,动员他们积极投入到抗日斗争中来。
1940年4月28日,刘少奇率中原局机关由淮南北渡淮河,来到罗岗,向张爱萍、刘瑞龙、金明等领导传达中共中央方针路线,并对皖东北进行为时两个月的视察和指导活动。
经过刘少奇深入细致的工作,使一些干部明确了中央关于深入敌后抗战的指导方针与发展华中战略,自觉地总结经验教训。
在较短时间内,党组织和群众抗日团体就得到普遍发展。
图解农村革命根据地和敌后抗日根据地
张秀华
【期刊名称】《中学政史地:初中适用》
【年(卷),期】2022()7
【摘要】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先后经历了“走英国人的路”“走美国人的路”“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的曲折历程。
“自己的路”就是“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到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再到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扩展,图1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形势示意图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践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革命道路。
【总页数】5页(P157-161)
【作者】张秀华
【作者单位】河北省沧县风化店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3
【相关文献】
1.中共敌后抗日根据地与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2.华北敌后的新中国——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治建设探析
3.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减轻农村负担政策简析
4.
抗日战争时期太行革命根据地农村文化建设的历史实践5.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美国卡尔逊上尉对中共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考察及认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山西在抗日战争中的重大贡献“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山西人民,在山西这片古老而厚重的热土上,同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英勇顽强、坚韧不屈的斗争,创造性地建立了抗日民主根据地,承载起全民族抗战的希望,支撑了中国敌后抗战的战略全局,铸就了光耀千秋的太行精神,为夺取抗战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谱写了中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光辉灿烂的篇章。
一、山西是八路军总部和三大主力师的所在地,支撑着中国敌后抗战的战略全局山西地势形胜、关山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日本侵略中国之初,就把山西作为进攻华北进而占领中国的战略目标。
全面抗战爆发后,党中央和毛泽东明确指出,“在山西全省创立我们的根据地。
”1937年9月,八路军第1 15师、120师、129师,分批东渡黄河奔赴山西抗日前线,山西成为八路军总部和三大主力师的所在地,成为中国共产党指挥华北乃至全国抗战的“神经中枢”,成为反击日本侵略者的前沿阵地。
据统计,我国在1955年到1965年全国授衔的将帅中,有10位元帅、9位大将、42位上将、103位中将、8 38位少将共1002位开国将军,曾在山西参加抗战活动。
山西是全国敌后抗战的战略支点。
从1937年底至1 938年初,八路军紧紧依托五台山、吕梁山、太行山和太岳山,先后创建了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和晋西南敌后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八路军坚持华北抗战、争取最后胜利的战略依托。
在山西抗日战场上,八路军与其他抗日武装密切配合、英勇作战,使日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1938、1939年之交,遵照中央巩固华北的方针,八路军主力分兵挺进冀鲁豫平原和察绥广大地区,将抗日游击战争推展整个华北敌后区域,最终促成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山西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也使陕甘宁边区东部有了可靠的屏障,有力地保卫了党中央,并为华北、华中各抗日根据地与延安之间开辟了一条前后方联系的大通道。
可以说,山西不仅是华北抗战的战略支点,而且更是中国敌后抗战走向全面抗战的重要基石。
]敌后根据地建设土木四班201128010412卢新良2012/5/21论文摘要:开辟和建设敌后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一项重大决策。
敌后抗日根据地多为经济贫困地区,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抗日武装能够坚持长期极端艰苦的敌后抗战,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根据地实行了符合广大人民利益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项建设措施,从而真正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实行了广泛深入的人民战争,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字:敌后抗日根据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1. 建设敌后根据地方针的确立---------------------------------------------------------------42.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经济建设---------------------------------------------------------------43.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政治建设---------------------------------------------------------------54.抗日根据地的文化建设特点----------------------------------------------------------------6(一)建设敌后根据地方针的确立抗日战争爆发后,一九三七年八月,中国共产党的洛川会议确定了在敌人后方发动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使游击战争担负配合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
根据洛川会议决定的方针,一九三七年九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开赴以恒山为依托的晋东北地区。
平型关伏击战告捷后,遵照中共中央决定,八路军一一五师主力南下,开辟新的战场,聂荣臻同志率一一五师独立团、骑兵营和两个步兵连共约两千余人留驻五台山区,深入到山西、察哈尔、河北三省边界地区,与地方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游击队会合,在东、南、西、北四个地区着手进行创立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工作。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从日伪手中收复了十几座县城,解放了成百万同胞,我军主力扩大了七千六百多人。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七日,成立了晋察冀军区,聂荣臻同志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晋察冀军区的成立,标志着平绥路以南,正太路以北,同蒲路以东,平汉路以西的晋察冀北岳区(初称五台山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初步形成。
十一月下旬至十二月中旬,晋察冀军民粉碎了日寇的八路围攻,为晋察冀抗日民主根据地奠定了巩固的基础。
一九三八年一月十日至十五日,由中国共产党发起,在河北省西部阜平县城召开了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敌后第一个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民主政权机关--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
同年三月二十六日,中共中央决定北方局组织部长彭真同志驻晋察冀,以北方局代表名义协同聂荣臻同志指导晋察冀、平汉路以东及平津党组织的工作。
一九三八年四月,在山西五台县的金刚库召开了晋察冀边区党第一次代表会议,彭真同志作了《关于全国抗战形势和争取抗战胜利方针的报告》,聂荣臻同志作了《几个月来支持华北抗战的总结与我们今后的任务的报告》,会议总结了边区自创立以来的重大成就。
此后,晋察冀边区进入了以巩固和建设为主,并继续扩大的时期。
(二)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抗日时期,为了支持长期抗战,民主根据地进行了全面的,体现“军民兼顾”、“公私兼顾”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
根据地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主要有:由政府或机关、学校、部队经营的公营经济;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集体活动的合作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以及劳动人民的个体经济。
同时,还残存着地主经济。
前四种构成根据地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
根据统计资料,个体经济占最大比重,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占第二位,公营经济占第三位,合作经济占第四位。
公营经济在数量上虽然不是主要的,却占了主导地位。
政府掌握着国民经济命脉的财政金融和对外贸易。
因此,公营经济是骨干,是领导力量,引导和帮助合作经济与私营经济在适合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范围内得到充分发展。
而很多工业,除了政府直接经营外,政府与私人采取共同投资经营的方式经营。
1943年以后,公营工厂普遍实行了“合作制”。
工人做人股,厂方资金做钱股,工人也有入钱股的,四个月或半年一期,到期按股分红。
这种合作制是新民主主义公营企业联系厂方与工人之间利益较好的工资形式。
此外,根据地各单位的手工作坊、公营商业,也都采取了不同形式的公私合营形式。
公营经济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骨干,是民营经济的模范与指导;是有组织性有计划性的经济;其任务是:保证军用公用供给,帮助国民经济的发展。
合作经济,主要有农业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以及消费合作社、运输合作社等形式。
农业合作社,只是人力和畜力相互变工,各人地里的庄稼仍归各人所得。
这种分配方法叫“按地分配”。
此外,还有按照劳动力分配的形式。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以及消费合作社等都是群众自己拿钱集股办的。
合作社实行分红制,股金作钱股,职工中由入股的,钱为钱股,人为人股,按期按股分红。
合作经济建筑在私有制基础上;不取消剥削,只是限制剥削;是一种比较有计划有组织的经济。
它有利于发展生产,增进私人利益,增加了社会财富,增加了对政府财政负担的能力,政府也奖励这种经济的发展。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在根据地都有很大发展。
私人经济主要集中在纺织工业。
个体经济主要集中在农业和家庭手工业中。
在发展国营经济和合作经济的同时,发展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也是中国私人资本主义求得发展的唯一道路。
这种有利于国民生计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也是新民主主义经济不可缺少的部分。
在根据地新民主主义政权之下,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完全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影响,削弱了半封建的影响。
个体经济虽然存在发生两极分化的趋势,但根据地政府提倡发家致富,奖励共同致富,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了重要指导性贡献。
(三)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政治建设抗战时期,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受到中外人士的广泛赞誉。
极大调动了人民的抗日救国热情,为抗战的最终胜利起到了巨大作用。
首先,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
土地革命时期,党中央和红军立足陕北,进驻延安,并建立了一系列地方苏维埃红色政权,把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奠定了生存基础。
随着七七事变的爆发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党中央于1937年9月6日成立了陕甘宁边区政府,将原肤施县、延安县、红泉县苏维埃政权,改建为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民主政权。
经过一系列的撤销合并,同年10月成立了延安市政府。
随着开垦地的扩大,南泥湾的开发和建设,1944年5月又成立了南泥湾垦区政府。
其次,“三三制”施政方针的建立。
党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党内文献中指出,我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政权,是统一战线性质的民主政权,是一种由各党派、社会各阶层人士组成的联合政府。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三三制”的施政方针的提出和施行。
“三三制”,是我党在抗日民主根据地政权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上的一项创举。
具体内容是,在辖区内的最高权力机关参议会的人事组成上,共产党参议员,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参议员,中间派人士参议员,各占三分之一。
在民主政权中,共产党虽然起主导作用,但并不是主要力量。
“三三制”施政方针的建立,充分反映和代表了各党派、社会各界人士的意愿,具有广泛的民众号召力。
形成了以共产党为核心,团结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再次,对根据地政权的巩固。
抗日民主根据的的政治建设,分为建立、发展、巩固、成熟的几个阶段。
大体说,1937至1938年,为初创建立阶段;1939至1940年,为发展巩固阶段;1941年以后,为成熟完善阶段。
“三三制”的组织原则在实行过程中逐渐被广大人民群众理解和接受,形成了共识。
党中央和陕甘宁根据地政府对实行“三三制”民主政权高度重视,多次派巡视员下基层检查指导,各级政府也认真贯彻落实。
在根据地政府换届选举的过程中,不仅体现了自由、公开的选举原则,还加强了民主监督、兴利除弊的防范措施。
(四)抗日根据地的文化建设特点:首先,反映阶级斗争、民族斗争新题材的作品占主要地位。
文学来源于生活。
随着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深入生活,大批反映人民群众实际斗争和劳动生活的作品被创造出来,成为当时文艺创作中压倒一切的主题。
其次,塑造了大批新人物形象,劳动人民成为掌握历史命运的主人公。
语言民族化,大众化的创作风格。
文化产品中所运用的新语言与所表现的新的主题和新的人物相适应,通俗易懂,深受人民群众欢迎。
再次,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与文化新内容相结合。
这个特点表现在新的形式与新主题、新人物相适应,表现在吸收民间艺术新形式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表现在继承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上。
最后,人民军队在文化建设中发挥了典范作用,形成了“军民共建”的优良传统,在根据地文化建设中,军队一直是重要的参与者,同时,军队内部的文化建设和文化活动也为地方文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模式。
在根据地文化建设中,“军民共建”这一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直至今天,都在发挥着积极作用。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文化建设是根据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在根据地的文化建设,为完成党所规定的战争、生产、文化教育三大任务提供了坚实的保证,取得了良好的经验,使得文化建设与政治相结合,与生产相结合,有效纠正了教条主义的影响,削弱了封建迷信的影响,促进了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为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