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对比阅读

  • 格式:doc
  • 大小:86.50 KB
  • 文档页数:2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愚公移山练习

(乙]世人始知,愚公之远大未可测矣,夸娥之神力时在入,站不收遗男之助,持从智望之奶,用居与园今者移山之功既已成,河索,往必通塞,终为丈夫之浅。客有感而叹日:事虽殊扫冀之地又以平,则愚公之道行。 (节选自《愚公移山赋》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

A.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B.曾不若孀妻弱子/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D.河曲智叟亡以应/国恒亡

A.将近。1况且。B项加点字“曾”,意思相同,都是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C.顽固;必,一定。D·没有;灭亡。故选B。

1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惩山北之塞

B.曾不能毁山之--毛

C.虽我之死

D.邻人京城氏之娜妻有遗男

12. C [解析]C项句子中“之”与其他几项的用

法不同,此处的“之”是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其他三项都是结构助词“的"之意。

13.《愚公移山)中多用对比村托手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愚公似愚而智,智叟似智而于,这样写加重了对比色调,增强了讽刺效果。

B.遭男“助之”与智变“止之”对比鲜明,更显示出智变目光短浅,态度消极。

C.写太行、王屋二山之高大,运土路程之遥远,衬托出愚公的过人胆识与气魄。

D.其妻献疑与智叟讥笑形成对比,凸显愚公之妻支持移山的坚定立场和决心。

13. D [解析]D项“凸显愚公之妻支持移山的

坚定立场和决心”说法不正确。“其妻”其实是支持愚公的,只是担心愚公的力量不足以“移山”,所以献疑,但不能说其有“坚定立场和决心”。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甚矣,改之不惠!

你也太不聪明了!

(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

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4 分)

(1)箕香运于渤海之尾箕畚:

(2)寒暑易节易:

(3)汝之不惠惠:

(4)帝感其诚感:_

(1)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 (2)更替。

(3)同“慧”,聪明。(4)被.... 所感动。

10.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项是

( )

A.惩山北之塞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B.跳往助之称善者久之

C.虽我之死虽人有百手

D.其如土石何不得志,独行其道

10.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字词含义及用法

的辨析能力。A.苦于,动词。/警诫,动词。B.指愚公,代词。音节助词,无实义。C.即使,连词。/即使,连词。D. 加强反问语气,语气词。1自己的,代词。故选C。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两个句子。(4分)

(1)北山惠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2)遂半子孙荷担者三夫。

(1)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九十岁了,面对着大山居住。

(2)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

1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项是(12. B)(1)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说的话角度不同,但都对移山持否定态度。

②作者除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外,还用遗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动”等情节来村托愚公,从而使愚公形象更加丰满、高大。

③文章主要运用语言、动作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④从课文学习中知道,“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洛阳”是指在洛河南岸。

⑤"操蛇之神/闻,惧其/不已也”与“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两句的节奏划分都是对的

A.①②③对,④⑤错

B.②③⑤对,①④错

B.C.②③④对,①⑤错 D.②⑤对,①③④错

13.你从“愚公移山”这则故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3分)13.[示例]①做事要有恒心,要不畏艰难险阻。②做

事要发挥集体的力量。③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④有志者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一)阅读甲乙两个有关“人物对话”的文言文段,做8—10题。(8分)

(甲)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乙)原文第二段

一: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1)何苦.而不平()

(2)河曲智叟亡.以应()

(3)立有间. ( )

(4)臣是以无请

..也 ( )

(5)达于汉阴

.. ( )

(6)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 ( )

一、(1)愁(2)通“无”(3)有一会儿

(4)不问,不再说话(5)汉水南岸(6)用箕畚运土石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