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JXTA的WSN网络中间件的设计与实现
- 格式:pdf
- 大小:268.17 KB
- 文档页数:5
一种移动开发中间件的设计和实现
易力;张素伟
【期刊名称】《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年(卷),期】2006(27)23
【摘要】移动开发正成为一个迅速发展的领域,然而由于移动环境的种种限制,为开发移动应用带来巨大挑战.中间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处理分布式异构平台的技术,可用于解决移动开发中碰到的很多问题.在J2EE架构之上提出了一种移动应用系统框架,并基于这种框架在传统中间件的基础上设计和实现了一种移动开发中间件.这种中间件能够屏蔽移动设备和运行平台的多样性,并能够处理移动网络的延迟和出错,使得移动系统的开发与在普通网络环境上一样便捷,从而达到提高移动应用开发效率的目的.
【总页数】4页(P4504-4506,4509)
【作者】易力;张素伟
【作者单位】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83;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北
京,10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11
【相关文献】
1.一种面向消息的中间件的设计与实现 [J], 孙弋; 温迅
2.一种通用混合计算中间件的设计与实现 [J], 张洪豪; 姚欣; 王劲松; 姚世春
3.移动开发中间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J], 武友新; 江斌; 张奎; 陈轶
4.一种分布式存储索引中间件的设计与实现 [J], 黄静;别要祥;谢宣
5.一种分布式存储索引中间件的设计与实现 [J], 黄静;别要祥;谢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JXTA的P2P网络答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李继良
【期刊名称】《计算机与现代化》
【年(卷),期】2007(000)008
【摘要】JXTA技术主要用于提供P2P程序所需的基础服务.它致力于为P2P应用创建一个通用的平台,其中包括一系列独立于语言、平台和网络传输技术之外的协议.本文以Internet上基于P2P计算模式的网络答疑系统为研究对象,以JXTA平台为基础,讨论分析了其设计、实现的相关问题与技术.并对利用P2P计算模式来构建网络答疑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
【总页数】4页(P119-121,125)
【作者】李继良
【作者单位】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江苏,徐州,2211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3
【相关文献】
1.基于JXTA的P2P-SIP软电话原型设计与实现 [J], 蔡则高;张春悦
2.基于JXTA的P2P远程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J], 徐东升;袁飞云;艾晓燕
3.基于JXTA平台的P2P应用实例的设计与实现 [J], 骆开华
4.新一代网络计算模型——P2P及其JXTA体系结构的设计与实现 [J], 周功业;黎书生
5.基于JXTA的P2P远程协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J], 曾传璜;张晶晶;熊圣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JXTA平台的Web服务研究与实现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随着Web服务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分布式系统中的应用集成成为一项重要的问题。
传统的Web服务实现方式存在多种限制,如无法实现真正的P2P架构、安全性较低、中心化控制等。
JXTA平台是一种基于P2P的分布式计算平台,具有去中心化、安全性高、容错性强等优点。
本课题将探索在JXTA平台上实现Web服务的可行性,以及对Web服务的安全性、效率等方面进行优化。
2. 研究内容2.1 研究JXTA平台的特点和原理2.2 基于JXTA平台实现Web服务的机理和方法2.3 对基于JXTA平台实现Web服务的系统进行优化,包括安全性、效率等方面的优化2.4 设计实验验证JXTA平台实现Web服务的功能和性能3. 研究目标3.1 确定JXTA平台实现Web服务的设计方法和实现方式3.2 实现一个基于JXTA平台的Web服务系统,并进行性能测试3.3 分析实验结果,对系统进行优化和改进4. 研究意义4.1 推动Web服务和P2P网络技术的融合4.2 提高分布式系统的安全性和效率4.3 为后续分布式计算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5. 研究方法5.1 研究文献资料和现有技术5.2 设计和实现基于JXTA平台的Web服务系统5.3 进行性能测试和优化6. 预期成果6.1 完成基于JXTA平台的Web服务系统的设计、实现和性能测试6.2 探索JXTA平台实现Web服务的可行性和可优化性6.3 发表相关学术论文或技术报告7. 参考文献[1] 张磊. 基于JXTA的P2P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6.[2] Chen C H, Chu H Y, Huang Y L. Implementation of reliable web services on JXTA platform. Journal of Systems and Software, 2008,81(12): 2093-2103.[3] Hwang E J. JXSE P2P Web Service. Proceedings of the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Science and Its Applications, 2007: 603-612.[4] Hu J, Wu J, Feng D, et 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Web Service Framework based on P2P Network. 2019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ervasive Computing and Communications, 2019: 1-6.。
应用JXTA实现P2P通信
廖龙;谭汉松
【期刊名称】《科技广场》
【年(卷),期】2008(000)012
【摘要】JXTA协议是一组公开的协议,利用这组协议可以让连接到互联网上的任何设备,包括手机、无线PDA、个人电脑、服务器等,以P2P方式相互通信和协同工作.JXTA Peers创建了一个虚拟的网络,处在这个网络中的任何Peer能相互通信,即使一些Peers处在防火墙、NAT之后或者使用不同的网络传输协议.JXSE项目使用Java SE为JXTA协议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参考实现.本文简单介绍了JXTA协议和JXTA中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应用JXSE实现两个不同内网中计算机的通信.【总页数】2页(P32-33)
【作者】廖龙;谭汉松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3;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3.04
【相关文献】
1.基于JXTA的P2P即时通信软件的Java实现研究 [J], 王建
2.基于Jxta的P2P即时通信软件的Java实现 [J], 卿琳
3.基于JXTA即时通信开发包P2PChat的实现 [J], 史书明
4.JXTA的管道在P2P通信中的应用 [J], 刘宇芳
5.使用JXTA实现P2P通信 [J], 李含草; 张宏; 徐永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JXTA的P2P即时通信软件的Java实现研究
王建
【期刊名称】《无线互联科技》
【年(卷),期】2018(015)004
【摘要】JXTA是Sun公司专为P2P应用程序所搭建的一个平台,该平台可通过Java实现.通过JXTA平台中的6大协议、3大层,运用Java编程语言,能够实现基于多个peer节点的P2P即时通信.其中即时通信模块是该软件的核心部分,利用JXTA平台提供的服务构建一个输入管道与输出管道,设计一个JXTASocket包,将peer接口方法整合到该软件包内,即可循环完成即时通信.文章基于JXTA平台,利用平台的JAVA绑定,设计了一款混合型的P2P即时通信软件,真正实现了P2P跨网络的即时通信.
【总页数】2页(P11-12)
【作者】王建
【作者单位】广东南方职业学院,广东江门 529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基于P2P模型的安全即时通信软件的研究与开发 [J], 华山;章海燕
2.基于P2P网络模型的即时通信软件的研究与设计 [J], 郭庭跃;杨德仕
3.基于Jxta的P2P即时通信软件的Java实现 [J], 卿琳
4.基于P2P模型的安全即时通信软件的研究与开发 [J], 王嵩贺;董馨荧
5.基于P2P模型的安全即时通信软件的研究与开发 [J], 王嵩贺;董馨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Z-Stack的WSN节点中断程序设计黄真【期刊名称】《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年(卷),期】2011(11)7【摘要】提出一种基于Z-Stack的WSN(Wireless Sensor Network,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中断程序设计方案.系统采用TOP-WSN物联网教学实验系统作为硬件平台,利用中断方式实现对于传感器节点数据的实时采集.数据信号由传感器本身发出,使得节点上的CC2430芯片产生外围中断,再由协议栈经过适当处理后发送到主控网关.%This paper proposes a design scheme of WSN node interrupt program based on Z-Stack. The system uses TOP-WSN Internet of things teaching system as the hardware platform,and achieves real-time data acquisition by use of the interrupt. Data signal is sent by the sensor itself. It makes CC2430 on the nodes generate the peripheral interrupt. After proper handling by the protocol stack,the interrupt is sent to the master gateway.【总页数】3页(P79-81)【作者】黄真【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北京,1001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3【相关文献】1.基于Z-Stack协议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研究 [J], 夏飞2.基于Z-Stack协议栈的WSN能量管理策略 [J], 李军;黄岚;王忠义3.基于移动锚节点的WSN节点定位方法 [J], 龚淼;冯友兵;卞建秀4.基于WSN的网关节点程序设计与实现 [J], 吴清秀5.基于锚节点主动部署机制的WSN节点定位算法综述与分析 [J], 伍彩琴;高飞;董国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面向WSN的OPC UA分布式消息中间件的设计与实现》一、引言随着工业自动化和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已经成为数据采集和传输的重要手段。
OPC UA(Open Platform Communications Unified Architecture)作为一种统一的通信协议,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
为了更好地满足WSN与OPC UA的结合需求,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面向WSN的OPC UA分布式消息中间件。
该中间件旨在提高WSN的数据传输效率,优化数据交互流程,从而为工业自动化领域提供更加稳定、高效的数据通信服务。
二、系统设计1. 设计目标(1)提高WSN的数据传输效率,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2)实现OPC UA协议的分布式部署,支持多节点间的数据交互;(3)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方便用户进行配置和管理;(4)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故障率。
2. 设计原则(1)模块化设计:将系统分为多个模块,便于维护和扩展;(2)可扩展性:支持节点动态添加和删除,满足不同规模WSN的需求;(3)安全性: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4)实时性:保证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处理,满足工业自动化需求。
3. 系统架构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
感知层负责采集WSN数据;网络层负责数据的传输和路由;应用层采用OPC UA协议进行数据交互,并实现消息中间件的功能。
三、关键技术实现1. OPC UA协议实现采用OPC UA协议进行数据交互,实现数据的发布/订阅、服务请求等功能。
通过建立统一的通信接口,实现不同节点间的数据共享和交互。
2. 分布式消息中间件实现(1)节点管理:实现节点的动态添加、删除和状态监控,确保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稳定性;(2)消息路由:根据数据类型和目的节点,实现消息的路由和转发,提高数据传输效率;(3)消息存储:采用数据库技术,实现消息的存储和查询,方便用户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基于Jxta的P2P即时通信软件的Java实现卿琳【摘要】本软件的目的是要求解决传统的基于C/S模式的即时通信软件过分依赖于中心节点的性能的问题,基于P2P模式的即时通信软件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本软件采用Java的基于P2P的Jxta网络框架,软件用IMbean链接GUI图形界面的开发方式,并实现了多个Peer节点之间的信息收发.【期刊名称】《现代电子技术》【年(卷),期】2010(033)014【总页数】4页(P136-139)【关键词】即时通信软件;P2P模式;Jxta;Java【作者】卿琳【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湖南,长沙,4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87+;TP311P2P技术是目前非常流行的一种分布式计算技术,P2P网络的基础单位是对等点,每个对等点之间能够互访。
SUN公司针对P2P技术的特点提出了自己关于P2P网络的Jxta研究项目,本文设计的即时通信软件便是基于该技术来开发的。
1 软件实现1.1 系统架构Jxta P2P applications即本文所设计的软件是建立在JavaBean上的,JavaBean 是一种类,它针对特定的用途封装了属性和方法[1],实现特定的用途,而下面的JAL是Java的抽象层,它直接隔开了Jxta的平台,为上层的程序管理Jxta的对等体,广告,管道以及其他各种底层的实现和细节[2]。
1.2 总体设计步骤和方法总体设计步骤和方法[3]如下:(1) 设计JAL;(2) 设计本软件的中的JavaBean,即IMbean;(3) 创建应用程序VSJChat的GUI图形界面;(4) 链接IMbean和应用程序GUI,以实现功能[4]。
1.3 设计JAL的Peer接口JAL实际上也是API即引用程序接口,实现以下功能:(1) 发现Peer同时能被发现;(2) 搜索其他Peer和Peer群;(3) 创建和管理Peer群;(4) 和其他Peer的交流;(5) 获得其他Peer或者Peer群的信息[5]。
第35卷第1期2011年2月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tural Science )Vol.35No.1Feb.2011收稿日期:2010-01-30修回日期:2010-04-23作者简介:杨晓飞(1983-),男,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无线传感器网络和电路设计,E-mail :yxfei_0809@163.com ;通讯作者:吴晓蓓(1958-),女,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无线传感器网络,智能算法和网络控制,E-mail :wuxb@mail.njust.edu.cn 。
无线传感器网络多代理平台中间件设计杨晓飞,吴晓蓓,黄锦安(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江苏南京210094)摘要:针对基于移动代理应用模式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设计实现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静态代理的多代理平台模型和支持移动代理应用模式的传感器节点软硬件分层结构,阐述了移动代理模式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应用优势,描述了基于静态代理的多代理平台和各静态代理的作用及协作过程。
基于移动代理模式的应用说明了多代理平台能够便利地实现移动代理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应用,最后通过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和移动代理模式应用对比,说明了基于多代理平台的网络具有较高网络重复利用率和应用灵活性优势。
关键词:移动代理;无线传感器网络;多代理平台;体系结构中图分类号:TP393文章编号:1005-9830(2011)01-0011-05Multi-agent Platform Middleware Design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YANG Xiao-fei ,WU Xiao-bei ,HUANG Jin-an(School of Automation ,NUST ,Nanjing 210094,China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obile agent-based model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this paper presents a multi-agent platform model and hierarchical structure of hardwares and softwares to support the mobile agent-based application mode.The paper discusses the advantages of mobile agents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and describes the overall design of the multi-agent platform architecture and every static agent and the collaboration between them.It facilitates the applications based on mobile agents through multi-agent platforms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The final practical application comparison of the client /server and mobile agent shows that the mobile agent-based networks have highly reusable and more flexible advantages.Key words :mobile agents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multi-agent platforms ;system architectures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s )可经由随机抛撒和自组织方式组网,方便、快捷地实现对某一区域的长期监测。
基于JXTA的P2P即时通讯系统的设计与改进贲兴龙河海大学,南京(210098)E-mail: benxinglong@摘要:课题研究用JXTA技术搭建了一个P2P即使通讯系统,由于JXTA原有的发现服务实时性差,很难实时的反应用户在线状态,不能符合即时通信系统的要求,作者重新设计了一个用户状态服务来解决该问题,改服务基于JXTA多播管道。
经过试验测试,该用户状态服务能够很好的解决该问题。
关键词:JXTA,对等网络,即时通讯1 前言即时通讯 (Instant Message)软件是目前互联网上使用最为广泛的软件之一。
虽然目前主流聊天软件如(MSN,QQ)为了解决传统C/S模式中服务器端压力过大问题,融入了P2P技术,但是还仅限于聊天信息和文件的传输部分,用户登录和在线用户的查找部分还是需要依赖集中式服务器。
当用户数量很庞大时,必须要购买昂贵的服务器进行扩容,不仅增加了成本,而且在对系统的可扩展性有很大影响[1]。
本文旨在引入JXTA[2][3][4]技术,来解决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文基于JXTA,采用JA V A SWT[5]技术,实现了一个简单的即时通讯系统。
本系统不依赖于中心服务器,能够发现在线用户,在用户之间传送聊天信息。
并且增加了一个用户状态服务[5],实时的跟踪用户状态,用来改进原来JXTA发现服务实时性差的不足,该服务可以作为JXTA的标准服务,供其它基于JXTA的系统采用。
2 JXTA简介JXTA是Sun公司向业界推出的较新技术。
该技术的目的是为P2P的网络应用开发提供一个统一的平台。
JXTA最早起源于2000年的夏天,现在大家把JXTA看成是P2P的平台,JXTA的目标是要解决几个技术与商业上的难题。
第一是解决众多P2P系统互不相通的问题。
Sun认为,只有互通才能真正发挥出P2P的优势。
所以Sun决定出面发布一个平台,使所有P2P系统都能连接起来,只有Sun这样位置中立、但在技术上有雄厚实力被大家认可的公司才有希望做成这一平台。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