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涂围垦技术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5
滩涂围垦工程软基处理施工现存问题及管理策略探究摘要:滩涂围垦工程是缓解区域土地资源紧张状况,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施工实践活动。
从滩涂围垦工程施工范围上看,主要集中于我国沿海地区,在滩涂围垦工程施工过程中较常涉及到软基处理,如对软基处理操作不够科学规范,极易引发各类施工问题。
本文结合滩涂围垦工程软基处理案例,对滩涂围垦工程软基处理施工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作一探究。
关键词:滩涂围垦工程;软基处理;问题;措施在城市化建设愈演愈烈的新时期,城市扩展与城市人口,土地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在此背景下,为化解及应对这一矛盾,我国众多沿海城市对滩涂围垦工程给予了更多关注,并开展了滩涂围垦工程实践。
但在滩涂围垦工程施工过程中,受沿海地区特殊地理环境制约影响,滩涂围垦工程施工难免涉及到软基处理施工项目,分析软基处理施工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就尤显重要。
一、滩涂围垦工程软基处理施工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分析滩涂围垦工程在软基处理施工上受到工程资金及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等因素制约影响,在具体的工程勘探中往往存在较大难度,在滩涂围垦工程的滩涂面测量及勘查上,精度及准度有所欠缺[1]。
滩涂围垦工程软基处理施工中,存在以下问题及不足:首先,滩涂围垦工程涉及到的施工项目主要是在保护海堤安全的前提下,确保工程项目的防汛属性功能能够正常发挥,而在制定软土地基处理方案时,受相关技术及人为因素制约,滩涂围垦工程软基处理方案无法有效保障海堤的安全性。
其次,软土地基的承载力较为有限,而滩涂围垦工程又需要在海滩等部位建造挡水坝等防水设施,设施的自重会进一步增大堤坝的受力荷载,引发滩涂围垦工程的不均匀沉降。
而在制定相应的软土地基施工方案计划时,施工技术人员往往难以全面分析各类制约影响因素,导致滩涂围垦工程软基处理施工在规范性上有所欠缺。
第三,滩涂围垦工程对施工周期的要求较为严格,需要避开沿海地区较为复杂的气候环境,如海潮,汛期等。
在滩涂围垦软基处理施工中,如地基处理措施不够规范,针对性不强,会导致后续的施工作业周期延长,如汛期到来无法完成相应的施工作业,滩涂围垦工程在外部应力作用下,会严重侵害工程地基施工及其他施工项目的质量。
沿海滩涂的开发现状与保护对策摘要随着“海洋世纪”的到来,滩涂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成为沿海各地新的经济增长点,该文拟从前期各地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突破口,从东台市实践为视角,对沿海滩涂的开发与环境保护进行探讨,以期促进合理开发和保护海滩资源。
关键词沿海;滩涂;开发现状;保护对策在我国荒山地、荒坡地、荒草地、荒碱地和荒沙丘六大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滩涂资源经济价值最合理、投资最可行,开发潜力巨大[1]。
但滩涂生态系统是一个复合系统,复杂性较高,尤其在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仍存在环境保护与开发相博弈的态势。
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在滩涂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找寻一个平衡点是必要的。
1 各地滩涂的开发现状1.1 滩涂开发成果截至2002年,浙江省舟山市围垦造田327处,围垦面积12 332.8 hm2,使64个小岛(礁)与大岛相连,扩大了海岛陆域面积[2]。
1949—2001年,上海市共圈围滩涂8.73万hm2,使上海市陆域面积扩大了14%[3]。
截至2003年,厦门市围垦滩涂21处,围垦面积达5 900 hm2[4]。
1951—2008年江苏省累计匡围滩涂207个垦区,总面积达27.50万hm2,增加耕地5.70万hm2。
截至2005年底,东台市共围垦滩涂1.37万hm2,形成耕地1.00万hm2,水产养殖0.30万hm2。
2011年12月,迄今为止国家海洋局批准的一次性用海面积全国最大的匡围项目,也是全省第一个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审批的滩涂项目条子泥匡围一期工程开工建设,这标志着“国家级滩涂综合开发试验区”工程全面启动,东台市历史性地走在了江苏沿海发展的前沿。
按照江苏省总体规划,到2020年全省计划围垦18.00万hm2,其中东台市占6.67万hm2。
东台市将对这些滩涂实行综合开发利用,推进港口建设,培植特色产业,致力打造集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于一体的国家级滩涂综合开发试验区,为实现“全省争先、苏中领先、苏北率先”提供强劲支撑。
围垦工程中常见的技术问题分析摘要:围海造地是人类科学开发利用海洋的重要方式,也是人类拓展生存空间及生产空间的重要手段,世界上大部分沿海国家或地区都有围海造地的历史。
我国沿海地区也依照自身的地理优势和经济发展状况积极开展了滩涂围垦,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土地供需矛盾。
但是在实际的围垦施工中,仍存在很多技术问题和难题,积极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已势在必行,本文主要对围垦工作中常见的技术问题进行了实地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围垦工程;技术问题;施工设备;改进一、围垦工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近年来,沿海经济快速发展,滩涂围垦工程(先实施促淤工程,待原始滩涂在循环涨退潮过程中淤积2~5年后再进行围垦形成陆地)是缓解人口密集与土地供应紧张的基础发展模式。
随着高滩资源日益减少,围垦工程将面临向低滩深水区发展,该区域施工受径流、潮流及波浪的综合作用,水动力条件极其复杂,特别是台风和寒潮作用,增大了施工风险和难度,对施工质量和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
传统施工多采用人工方式铺设、充灌充泥管袋,或者利用小型船舶展开袋体充填,施工效率低下,作业人员安全风险大,作业时间受涨落潮影响明显,且充泥管袋施工位置精度受水流流速影响大,水下施工质量难于控制,往往造成袋体铺设不成功,偏离设计位置等,现象面对这样的状况,有必要对滩涂围垦工程存在的问题进行积极地分析和研究,其中关键技术和需攻克的难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深水区充泥管袋的铺设与定位传统的人工铺设或小型船舶铺设充泥管袋,安全隐患大,定位偏差大,在强潮流或大风浪的作用下,管袋易破裂或偏移,造成吹灌、筑堤失败,需研发新型的充泥管袋袋体及其深水铺设装备和配套技术,以适应深水围垦的需要。
2、窜沟(原始海沟)封堵及龙口合龙围垦工程逐步由浅滩延伸、拓展进入深水区域后,经常遇到原始滩面的窜沟(海沟)需进行封堵处理,同时,常年淹没于水下的龙口的堵口合龙难度也大大增加;涨落潮时窜沟或龙口水流流速较大(一般可达5~10m/s),采用普通充泥管袋工艺进行封堵时,极易出现袋体失稳、被急速水流冲走以及冲刷破坏等现象,致使封堵屡屡失败,一次性封堵成功率不足30%;同时,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风险大,有效施工时间短,效率低下。
滩涂围垦技术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越发珍稀,沿海地区逐渐把目光投向了滩涂围垦方面,我国滩涂围垦历史悠久,江浙一带尤为突出,当然,滩涂围垦技术中面临的问题也不容小觑,亟需解决。
【关键词】滩涂围垦;发展现状;问题分析前言文章简述了我国滩涂围垦技术的现状及滩涂围垦中的问题和难点,通过对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知识,对滩涂围垦技术中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了探讨。
二、滩涂围垦技术现状1滩涂开发利用技术方面(一)发展海涂生物技术,研究植物耐盐性机制,发掘抗、耐盐植物种质资源和抗盐(耐盐)转基因利用,用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培育鱼、虾、贝、藻优良品种,建立良种基因库,主要养殖品种良种化等,使海涂农牧化成为高科技产业。
(二)发展海涂资源和环境信息检测技术,围绕海涂资源动态变化、环境检测等需要,研究与建立海涂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与评估方法,研制开发海涂资源与环境信息技术系统,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处理设备、软件及平台,从整体上提高海涂资源环境检测和信息产品的服务能力。
(三)研究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演变和保育。
(四)围区开发的生态功能研究,提高资源利用率。
(五)围区综合开发的支柱产业建设,推进围区农业产业化发展。
2.围垦技术方面滩涂围垦工程设计标准的风险性研究。
根据围垦面积、围垦投资、围区开发效益,及遭遇台风的损失程度与台风的频率等因素,围垦工程围区及上游流域的排涝问题研究。
进行风险性分析,围区应有一定的水面率要求,以合理确定设计标准。
排涝困难区域应设置滞洪调蓄区,并与区域防洪,以利于整个流域的排涝,排涝规划相衔接。
不能因围垦而造成上游流域排涝标准的降低,排涝标准应根据围区开发目标,提高整个流域的排涝能力。
3.滩涂促淤技术滩涂围垦,开发与保护相结合,要坚持生态围垦与环境保护相结合,防止围垦开发力度超过滩涂资源,围垦与促淤相结合,促淤形成了大片适围滩涂,为今后的围垦工程建设打下了基础。
我国围垦工程发展历史现状及前景展望摘要:围填海是通过人工修筑堤坝、填埋土石方等工程措施将天然海域空间改变成陆地以拓展社会经济发展空间的人类活动,它是当前我国海岸开发利用的主要形式。
大规模围填海在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我国围垦工程发展历史的回顾、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对我国围垦工程发展的前景展望。
关键词:围垦工程、历史现状、前景展望1 我国围垦工程的发展历史人类为了保护沿海土地免受潮浪的袭击,在较高的滩地上修筑海堤,这是围海的开始,是纯防御性的。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由消极防御性的围海,进而进行积极性的围海,向海争地,即在落潮可以露出的较低难地上筑堤围海,利用潮差将堤内海排出,使提内滩地得以开垦为耕地或作它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围海的范围也随之扩大,即可以将低潮位以下的滩地或海湾筑堤围堵,借抽水将内水排出,进行开垦。
特别有了机电排水以后、围海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在围海目的上已从传统的、单一的农业围垦和盐业生产发展到工业围海和综合利用[1]。
2 我国围垦工程的发展现状2.1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我国沿海港湾众多,岛屿星罗棋布,大陆和岛屿岸线全长达3万余km,沿岸有众多河流挟带着泥沙入海,在沿海造就了广阔滩涂,海涂资源丰富,围垦历史悠久[1]。
围海造地不仅为我国沿海地区发展农业、盐业、养殖业提供了大量用地,而且也为沿海港口建设、城市工业及生活设施等提供了用地。
此外,还可以利用围海工程建潮汐电站及在沿海构筑人工岛开采石油、天然气等。
围垦工程已成为解决我国沿海地区人多地少,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不足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围垦工程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2.2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大规模围垦在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围垦对滨海地形地貌的影响围填海直接改变了海岸线的长度与形态,使海岸线由自然演化形态变化为人工修筑堤坝形态,同时为了节省围填成本,对天然港湾进行截湾取直,导致海岸线缩短,形态平直[2];采用海底泥沙吹填,严重改变了海底地貌形态,破坏了之前形成的海底环境平衡状态。
盐城市大丰区滩涂围垦存在问题及优势展望作者:吴凡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6年第02期摘要:盐城市大丰区沿海滩涂资源丰富,每年通过土地整治新增耕地近万亩,是江苏省重要的耕地异地补充区域,大丰发展的历史,就是滩涂围垦的历史。
本文通过分析大丰滩涂围垦存在的问题、及未来优势展望,并提出今后滩涂综合开发利用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盐城市大丰区,滩涂围垦;优势展望;存在问题一、大丰区滩涂围垦存在问题截止2014年底,大丰区先后进行了标准围垦沿海滩涂80.77万亩,其中用于农业种养70.545万亩,占总量的87.3%;用于城市发展建设10.225万亩,占总量的12.7%,主要包括港口建设、城镇建设以及临港产业等。
大面积的滩涂围垦也产生一些问题。
1.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结构形式相对单调围垦区内多以初级产品或原材料的生产为主,经营方式传统单一,主要产业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不足,产业品牌不响亮,产业链条不完整。
相当一部分滩涂,因为受到淡水资源和垦区盐碱度等原因的限制,还是以海水养殖为主,养殖形式粗放,品种层次较低,经济效益不高。
以低标准匡围进行开发的水产养殖是垦区内土地利用的主要形式,数量大,分布零散,耕地、园地、林地所占比重较小,开发利用不充分。
2.土壤形成时间短,不容易开发利用一是碍于淡水资源和土地盐碱度的限制,围垦区内耕地产出较低,且产量不稳定;二是渔业养殖形式粗放,品种层次较低,技术水平落后,资源的使用价值未得到有效发挥。
3.滩涂垦区农业基础设施配套条件依然脆弱沿海滩涂大部分垦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相对滞后,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垦区内以初期开发重投入、轻管理,滩涂资源整合前重效益、轻投入,从而导致部分河道淤塞、池塘变浅,中沟以上引排水工程、干支路道、输变电线工程等年久失修,基础设施严重老化,再加上1993年对虾病变事件以来滩涂养殖企业亏损严重,基本上没有资金投向基础设施。
同时原有滩涂的多头管理且缺乏统一规划,区内沟渠排布零乱,道路凹凸不平,供电不足,各类基础设施均有一定程度的缺失,难以满足正常生产生活的需要,对自然灾害抵御能力较弱,造成目前滩涂基础设施滞后于沿海开发的要求。
滩涂发展农业现状分析报告一、引言滩涂是指潮间带或河口出海口处浅水区的一种特殊生态环境,以盐碱为主,土地贫瘠。
然而,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滩涂发展农业逐渐成为重要方式之一。
本报告将对滩涂发展农业现状进行分析,旨在为农业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滩涂农业的优势1. 土壤肥沃:滩涂土壤具有富含有机质和矿物质的特点,养分含量较高,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2. 盐碱土改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改良滩涂盐碱土,提高土地的可耕性。
3. 再生资源利用:滩涂区域能充分利用潮汐作为动力,进行海水养殖和养殖业的循环利用。
三、滩涂农业的主要发展形式1. 盐田种植:盐田种植是滩涂农业的一种传统形式,适合种植耐盐碱的作物,如碱蓬、盐蓬等。
2. 沿海农田:在沿海滩涂地区修筑堤坝,进行围垦,开辟农田,种植水稻、玉米等作物。
3. 海水养殖:利用滩涂区域的潮汐来推动海水流动,进行海带、蛤蜊、虾蟹等养殖业。
4. 特色农业:根据滩涂地区的特点,发展以芦苇、鱼类等为特色的农业产业。
四、滩涂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1. 水利设施不完善:滩涂地区多为盐碱土,水利设施不完善是制约滩涂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2. 土地开垦困难:滩涂地区地势低洼,土地开垦困难,需要通过大规模的围垦和改造来开辟农田。
3. 盐碱土治理难度大:滩涂地区大部分为盐碱土,改造和治理难度大,需要科学的技术手段和措施。
4. 市场需求不足:由于滩涂农业发展相对较新,市场需求相对不足,市场开拓仍然面临一定的挑战。
5. 环境保护问题:滩涂区域是重要的生态环境,发展滩涂农业应考虑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五、滩涂农业的发展策略1. 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应加大对滩涂农业的资金投入,提供技术培训、科研支持等措施,促进滩涂农业的发展。
2. 加强土地整治:加强对滩涂区域的土地整治,通过围垦、开荒和改造等行动,增加可耕地面积,提高滩涂农业的生产能力。
3. 推广科学技术:应推广滩涂农业的科学种植技术,探索适应滩涂环境的新品种,提高滩涂农业的生产效益。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