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评价师(三级中安协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33 MB
- 文档页数:217
安全评价师课件内容第一章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第一节前期准备知识要求一、基础资料信息采集方法1、信息的概念:信息是物质和能量在时间及空间上定性定量的状态。
信息具有物质依赖性、传递性和确定性三个属性。
信息论:信息论是研究信息的本质和特点,以及信息的取得、计量、传输、存储、处理、控制和利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信息熵是系统有序化程度的一个度量,是量化描述、定量信息的基础。
一个系统越是有序,信息熵就越低。
反之一个系统越是混乱,信息熵就越高。
控制论表征控制系统的四类指标:可控性、可观测性、鲁棒性、控制精度。
安全控制工程:安全系统在控制时的特性1)安全系统状态的触发性和不可逆性;2)随机性和不确定性;3)系统的自组织性。
安全控制过程图(P7)2、安全评价相关法律、法规信息: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包括: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评价标准。
3、安全评价基础资料信息和内容1)安全评价基础资料信息指与项目安全性和安全评价相关的信息。
2)对被评价项目主体(建设单位或生产经营单位来说,生产经营活动的系统中存在人流、物质流、能量流和管理流,并通过信息流反映出来。
4、安全评价信息的采集方法:可以分为直接采集和间接采集法两种。
1)直接采集法:一般采用“问、听、看、测、记”的方法,它们不是独立的而是连贯的,有序的,每项采集内容都可以使用一遍或多遍。
2)间接采集法:对于安全评价来说,间接采集的信息一般均属过去时间和空间的信息,是否可以在当前评价中使用,要有信息“适用性”的判断。
5、信息采集程序:1)提出信息需求;2)进行信息分类;3)确认信息内容;4)涉密信息签订保密条款;5)信息直接采集;6)信息间接采集;7)信息更新;8)信息采集结束。
二、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知识1、事故经典的事故概念:事故是一种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意外事件。
海因里希事故法则:机械事故中,死亡、重伤比轻伤比无伤害事故的比例为1:29:300我国现行的事故概念:最终导致人肉体损伤、死亡,财物损失或不希望的事件。
1、情景案例分析主要题型1 辨识危险有害因素一、危险因素的种类目前,危险因素的分类大致有两个依据,一个是《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6441—86),另一个是《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和代码》(13861-2009)。
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20类:01物体打击02车辆伤03机械伤害04起重伤害05触电06淹溺07灼烫08火灾09高处坠落10坍11冒顶片帮12透水13放炮14火药爆炸15瓦斯爆炸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它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它伤害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和代码》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心理生理因素、行为性素、其他类因素。
(六大类,37小项)按照目前危险因素辨识习惯,以《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辨识危险因素居多。
二、有害因素依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 2.2-2006)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 2.2 -2007)。
有害因素包括:粉尘;辐射:噪声;振动;高温;低温;物的因素、人的因素、环境(自然)因素一、物体打击1、物件固定不牢、固定出现松动;2、没有安装防护设施(如防护网);3、上下违规抛掷物件、工具;4、没有按照要求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5、没有设置相关安全警示标志;6、自然因素(如大风)。
二、车辆伤害1、无证驾驶、违章驾驶、超速行驶;2、驾驶人员安全意识差、疲劳驾驶;3、车况差,车辆带病作业;4、车辆与其他作业过程交叉作业;5、缺乏安全警示标志、隔离带;6、现场作业条件差,道路、空间狭窄; 7、无人指挥、指挥错误、指挥信号不明; 8、自然因素(夜间作业、大风、雨雪天气等)。
三、机械伤害1、机械设备运动部件未设置防护措施;2、未设安全信号,或安全信号心灵、信号错误;3、未设置安全联锁装置;4、违章操作,检修、检查未按照规定停电,机械设备异常启动;5、操作人员判断错误;6、操作人员未按要求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如女职工带工作帽);7、未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安全评价师课件内容第一章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第一节前期准备知识要求一、基础资料信息采集方法1、信息的概念:信息是物质和能量在时间及空间上定性定量的状态。
信息具有物质依赖性、传递性和确定性三个属性。
信息论:信息论是研究信息的本质和特点,以及信息的取得、计量、传输、存储、处理、控制和利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信息熵是系统有序化程度的一个度量,是量化描述、定量信息的基础。
一个系统越是有序,信息熵就越低。
反之一个系统越是混乱,信息熵就越高。
控制论表征控制系统的四类指标:可控性、可观测性、鲁棒性、控制精度。
安全控制工程:安全系统在控制时的特性1)安全系统状态的触发性和不可逆性;2)随机性和不确定性;3)系统的自组织性。
安全控制过程图(P7)2、安全评价相关法律、法规信息: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包括: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评价标准。
3、安全评价基础资料信息和内容1)安全评价基础资料信息指与项目安全性和安全评价相关的信息。
2)对被评价项目主体(建设单位或生产经营单位来说,生产经营活动的系统中存在人流、物质流、能量流和管理流,并通过信息流反映出来。
4、安全评价信息的采集方法:可以分为直接采集和间接采集法两种。
1)直接采集法:一般采用“问、听、看、测、记”的方法,它们不是独立的而是连贯的,有序的,每项采集内容都可以使用一遍或多遍。
2)间接采集法:对于安全评价来说,间接采集的信息一般均属过去时间和空间的信息,是否可以在当前评价中使用,要有信息“适用性”的判断。
5、信息采集程序:1)提出信息需求;2)进行信息分类;3)确认信息内容;4)涉密信息签订保密条款;5)信息直接采集;6)信息间接采集;7)信息更新;8)信息采集结束。
二、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知识1、事故经典的事故概念:事故是一种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意外事件。
海因里希事故法则:机械事故中,死亡、重伤比轻伤比无伤害事故的比例为1:29:300我国现行的事故概念:最终导致人肉体损伤、死亡,财物损失或不希望的事件。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