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家概况论文
- 格式:docx
- 大小:22.10 KB
- 文档页数:4
日本概况期末论文要求第一篇:日本概况期末论文要求一、格式要求(占论文分数30分)1、标题宋体三号字2、专业、姓名、学号宋体五号字3、内容提要(200字以内)、关键词(5个)宋体五号字4、正文宋体五号字,标准行距、上下左右边距。
5、参考文献(不少于5个)6、字数不少于3000。
7、A4纸打印8、不要封面,不要超过三张纸二、内容要求(占论文分数70分)1、写“论文”的,不要写成知识介绍的文章,如《日本茶道漫谈》、《日本歌舞伎的历史》,一律直接判为不及格。
2、写读书报告的,书本身的内容简介不得超过文章长度的一半,必须有自己的见解、体会,否则不予通过。
2、可以参考他人文章,但不可完全抄袭,特别是从某一两篇文章中大段原封不动地抄袭,一律直接判为不及格。
3、应尽可能写小的、具体的题目,写出自己的一点思考、观点,不要大而空。
最好与本人所学专业有一定联系。
三、参考选题1、日本的自然环境所造就的日本人的危机意识(如地震应急)2、日本人口变化趋势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3、日本的大都市建设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如首都圈)4、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5、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比较6、日本的资源问题及对日本对外贸易的影响(如资源进口)7、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如大化改新、遣唐使)8、日本天皇制的探讨(是天皇集权还是君主立宪)9、日本政治体制研究(两党制还是多党制)10、日本教育体制研究(如现在所面临的问题:生源不足)11、日本经济战后迅速崛起的原因探讨12、朝鲜战争对日本经济的影响研究13、日本出现泡沫经济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14、如何看待当前的日本经济15、“战后”意识对日本社会产生的影响16、日本科学技术发展研究(为什么能保持世界领先)17、日本在国际社会的作用研究(如谋求加入常任理事国)18、日本对外关系研究19、日本对外贸易研究20、日本对外投资研究21、日本企业年功序列制的优劣探讨22、日本企业终身雇佣制与中国“铁饭碗”的比较23、日本企业内工会与美国行业内工会的比较24、相扑文化研究(传统文化的保存)25、歌舞伎与中国京剧的比较研究27、日本茶道及与中国茶文化的比较28、日本影视作品中体现出的日本人的性格和日本民族精神(如入殓师、日本沉没)29、日本传统习俗中体现出的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如七夕节)30、日本料理与中国饮食的比较31、日本武士道精神研究32、日本人的中流意识研究 33怎样看待“抵制日货”34中日关系如何走出目前的低谷 35怎样看待“抗日神剧”36智能手机时代日本制造业将何去何从?37中日关系的大趋势是什么? 38如何看待“安倍经济学”?第二篇:日本概况论文关于日本概况的论文怎样学习这门课程:一本学期的方式有利有弊: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日本概况的主动性,除了了解到关于日本方面的知识外,而且提高了诸如制作课件,讲课,交流方面的能力。
第一章日本の位置と面積第一節位置と国土日本はアジア大陸の東側に南北3,000kmにわたって、弧状に位置している島国である。
日本の東と南西には太平洋があり、アジア大陸と日本の間には、オホ―ツク海と日本海と東中国海がある。
日本は日本海と東中国海を隔てて、中国、韓国、北朝鮮と向い合い、東は広い太平洋を隔てて、アメリカ大陸と相対している。
北にはオホ―ツク海を隔てて、ロシアのシベリアがあり、南には太平洋を隔てて、フィリピンやインドネシアなどの国々がある。
特に、朝鮮半島とは対馬海峡で、また樺太(サハリン)とは宗谷海峡で接しており、大陸や近隣の島々と極めて近い位置にある。
こうした地理的条件は、大陸からの人間や文化の移動を容易にし、日本という国家の形成に大きな役割を果たした。
日本と中国は「一衣帯水」の隣国であり、上海から九州の長崎まで約460海里、台湾省から日本の南西諸島の南端までは、約60海里しか離れていない。
日本は東経約123度(沖縄県の与那国島)から154度(東京都の南鳥島)、北緯約20度半(東京都の沖の鳥島)から45度半(北方領土の択捉島)の間にあり、首都東京は東経140度、北緯36度にある。
日本の国土は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の四つの大きな島ほか、散在する4,000弱の島からなっている。
これらは日本列島と総称されている。
国土の面積は約37万8,000km2である。
北海道は本州の北にあり、九州は本州の南西にあって、四国は本州の南にある。
その中で、本州の面積が一番大きく、全国面積の61%を占めている。
ついで、北海道は22%、九州(沖縄県を含む)は12%、四国は5%をそれぞれ占めている。
日本の国土は、北から北海道、東北、関東、中部、近畿、中国、四国、九州、沖縄の九つの地方に分けられる。
これらの地方区分は地形などの自然的特性と地域の産業や歴史的変遷を基礎にして分けられたもので、行政上の地方区分ではない。
行政上では、日本は1都(東京都)、1道(北海道)、2府(大阪府、京都府)、43県に分けられている。
中日关系之我见在我记忆里,要论我第一个知道的中国邻国,那绝不用多说,一定是日本。
因为打小开始,无论是老一辈人常给我讲的老故事中,还是抗日电视剧和各种新闻媒体的宣传中,“日本鬼子”的形象总给我们那么深刻的印象,我相信这也是我们所有90后儿时记忆的共鸣之处。
于我而言,一直以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对于日本十分好奇,对于中日关系也十分的关注,对于日本也有我自己的看法。
众所周知,自1972年中日建交以来,中日关系时好时坏,而且日本政府从未从国家政府层面就历史问题向中国人民作出过任何道歉,这也与二战后的德国形成了鲜明对比,日本历史上对中国人民所犯下的种种罪恶与日本政府的右翼化倾向让中国人民十分反感,也为国家层面的中日关系增添了层层障碍。
特别是近几年以来,日本安倍政府上台,围绕钓鱼岛争端、东海南海问题、日本政府解禁集体自卫权、日本政客参拜靖国神社并否认南京大屠杀等各种问题,致使中日关系急剧恶化,民族矛盾激烈,中国国内人民的反日情绪高涨。
而日本安倍晋三一再获得连任首相,也使得日本政府的右翼化越来越严重,中日两国最高领导人的长期未见面也反映出当下中日关系危机的严重性。
作为思政学子的我,关注时政是我们的专业要求也是我的个人爱好,对于当下中日关系,我有如下看法。
一、中国自身需理性:在2012年由于日本政府钓鱼岛国有化问题引发的中国人民大规模反日行动中,中国政府相对理性克制,而当时极端的反日情绪却使得大部分游行人员丧失了理性,打砸抢烧日货乃至公共设施,并在国际上对中国形象造成了不好的影响,这也为中国人带来了教训,同时也间接的引导了我们中国人反思并学会了理性思考与对待中日关系。
自此至今,在面临日本右翼挑衅方面,中国人民也能够理性克制的对待当前中日关系,中国政府的处理方式也更加巧妙与理性,使得中国政府的形象更好,而日本政府的种种行为却让其在国际上越来越失去信任。
作为这些事件的见证者,我们当代大学生有浓厚的爱国热情值得赞扬,但理性的态度与客观的处理方式却是我们应该继承与弘扬的,毕竟我们即将成为中国的新一代建设者,我们要学会让有理更加有利,温和理性的态度不仅仅是我们在对待中日关系所必须的,也是我们今后人生生活所需要的。
浅析日本文化的双重性会计102 陈沁文100624222日本与我国一衣带水,自古就与我国交流甚密受我国影响深远。
日本文化与我国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又存在很大差异。
怀着对日本文化的兴趣,我选修了“日本国家概况”这门课,认识了形形色色的东瀛文化。
大一期间我选修过中日文化对比这门课,与日本国家概况的课程内容稍有重复。
但是坐下来静静地听老师讲日本文化,欣赏PPT,偶尔看动漫,下课听听日文歌,实在是一件享受的事。
如果忽略政治的因素,单单用心去了解和感受日本文化,是一件有趣又令人着迷的事。
说起日本,大家都不忘樱花,富士山,寿司,和服。
对于90后的年轻一代来说,日本的文化还包括宫崎骏的动漫,久石让的音乐,岩井俊二的电影,以及柏原崇,中孝介,山下智久等很多优秀的日星。
但是也会有人不忘提起日本火热的情色娱乐产业,恐怖电影等等。
有点又纯真又变态的意味。
日本文化起源于中国,但是,无论日本和中国在历史上文化交流是多么频繁,相互影响是多么深远,从古至今,日本文化的发展还是有它的许多特点,有许多既不同于中国,又不同于西方的发展规律。
有许多看起来是很矛盾对立的现象,可是又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自具一格的东亚文化,这种情况可以说是举世罕见的。
所以美国哲学家穆尔认为,日本文化是“所有伟大的传统中最神秘的,最离奇的”。
记得开学第一节课,老师的最后几张PPT提到了日本的武士道,还有一本标题为《Bushido,the soul of Japan》的书。
武士道尚武,但也与一些儒家的道德仁义相结合,这使得武士道的存在在道德上得到支持,同时又不妨碍武士们在认为需要的场合用暴力解决问题,更理直气壮地成为社会所崇尚的榜样之一。
追求平和与崇尚暴力既各自存在,则必有相关联的层面。
它们的结合导致了一种日本所特有的瞬间暴力的审美情趣。
我特意去图书馆搜索了这本书,没找见,但是借到了另一本对于日本文化研究很深刻,颇有名气的书,《菊花与刀》,是1944年,美国著名人类社会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应美国政府之邀所著。
日本国家概况课后作业京都和东京,从古典到现代京都和东京,从古典到现代——日本国家概况课后作业一说到日本的城市,我总会率先想到东京和京都,这大概是受到过去所看的日本动漫和影视作品的影响吧,总能在荧屏上看到这两个城市的一景。
虽然它们之间的距离不过370多公里,坐新干线也只需要2个多小时,但是它们却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和风貌,一个古典,一个现代,来往于两个城市之间,就像进行了一次时光旅行,游走在过去和未来两个时空之中。
在上课的时候,老师也曾经介绍过日本的城市,东京和京都都在其中,但是老师要介绍的城市太多,也只是大致地讲解了一遍,看了些图片和文字资料。
为了满足我对它们的好奇,我特地查找了资料,比较这两所城市,同时完成我的作业。
关于东京。
东京(Tokyo)位于日本本州岛东部,是日本国的首都,东京仅次于纽约、伦敦,和巴黎并列,并称“世界四大城市”。
东京位于本州关东平原南端,下辖23个特别区、27个市、5个町、8个村以及伊豆群岛和小笠原群岛,总面积2155平方公里,是亚洲乃至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中心之一,是一座国际大都市,东京是世界上拥有最多财富500强公司总部的地区。
东京有全球最复杂、最密集且运输流量最高的铁道运输系统和通勤车站群,为世界经济富裕及商业活动发达的城市。
东京在明治维新后即成为日本首都所在地,同时也是日本文化、经济、教育、商业、时尚与交通等领域的枢纽中心。
东京不仅是当代亚洲流行文化的传播中心,为世界流行时尚与设计产业重镇。
关于京都。
京都(Kyoto)从794年成为日本的首都,名为“平安京”。
至今已有1200年的历史。
京都府位于日本本州岛的中部,近畿地区中央以北,北濒日本海。
京都府是人口较多的自治体之一,是日本人的精神故乡,是日本文化的源点,是日本的文化象征之地。
古都京都是根据历来王朝文化中盛行的日本式唯美意识所构建的。
以神社、佛阁等历史建筑物、庭院、绘画、传统活动、京都料理为代表,被称为“千年古都”。
零距离解读日本论文姓名:杨妍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班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班学号:120414062观看日本的材料,我注意到这样一组数字:1965年,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相当于美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25.5%;1975年,日本追上来,改写为62.2%;1985年,日本已经逼近美国,为97.6%;1986年,按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计算,日本超过了美国。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废墟上崛起,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神话。
如今,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1946年,日本成立了经济安定本部,制定了三项重大经济改革政策:一是实行“倾斜”生产方式,以重工业为优先,集中力量恢复和发展煤炭、钢铁、电力、肥料四个关键性工业部门的生产,以此带动整个经济复苏。
二是在农村实行了“农地改革”,使农民获得土地,大大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日本政府把地主的194万公顷土地强制收购,以非常低廉的价格(有的地方仅相当于一双靴子或一袋烟的钱),卖给420万户农民。
日本首相吉田茂曾称之为“非共产主义世界进行得最彻底的土地改革”。
三是面对剧烈的通货膨胀,日本政府规定,无论是皇族、达官、财阀家族,还是平民百姓,每人每月只能从银行提取500日元的存款(相当于当时一个月普通工人的工资)。
这样,迫使所有的存款、国债、社债、股份都在剧烈的通货膨胀中急速贬值,缩小了社会的贫富差距。
这三大行之有效的经济改革政策,促使了日本经济的复苏,走出战后的极度混乱和疲乏状态。
此外,美国态度的转变,也至关重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与日本是交战的双方,互为敌国。
1948年,美国确定日本为远东的“反共堡垒”,对日本采取帮助恢复经济建设的态度。
美国还一再削减日本对美国的战争赔偿,到1954年甚至全部取消日本的赔款。
到了1949年,日本经济基本上稳住了阵脚,抑制了通货膨胀,经济进入全面恢复的状态。
就在这个时候,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这一突如其来的战争,使得尚未从战争阴影中走出的日本百姓极度不安,日本政府也陷入高度慌乱。
今天的日本今天的日本这节课让我对日本的认识从懵懂到清晰,从日本的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全面的了解到了日本。
一、日本的地理日本国(Japan)是位于亚洲东部的岛国,由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四个大岛及7200多个小岛组成。
其中本州岛面积最大。
“日本”国名意为“日出之国”。
日本人口达1.26亿,以和族为主体民族,通用日本语。
日本疆域狭小,介于亚热带~ 亚寒带;属于海洋性气候;温暖,日本四季分明,应季佳景美不胜收。
由北海道、四国、本州和九州四个大岛及几千个小岛组成的日本,各地依季节变化形成流冰、珊瑚礁、火山、原始森林、温泉、湖泊、海岸线等风格迥异的美丽奇景,一年四季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来此。
让游客最津津乐道是日本的温泉、富士山、樱花、动漫。
日本的人口众多,排到世界第十。
人口主要集中于工业发达的地区。
日本的街道并不宽阔,却很少拥堵。
即使有,也能够很快疏通。
这得益于规范的交通管理,车辆行人各行其道。
作为发达国家,日本的人文素质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
二、日本的经济日本经济高度发达,国民拥有很高的生活水平。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9,731美元,是世界第17位。
若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3位(次于美国和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世界第23位。
日本的服务业,特别是银行业、金融业、航运业、保险业以及商业服务业占GDP占最大比重,而且处于世界领导地位,首都东京不仅是全国第一大城市和经济中心,更是世界数一数二的金融、航运和服务中心。
自二次大战后,日本的制造业得到迅速发展,尤其电子产业和汽车制造业。
日本三菱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通用的超级企业财阀,2007年仅在三菱旗下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就达到了11家。
日本的电子产业和高科技著名制造商包括索尼、松下、佳能、夏普、东芝、日立等公司。
汽车业方面,日本公司的汽车生产量超越美国和德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
其中丰田、马自达、本田和日产等制造商,均有出产汽车行销全球。
日本拥有世界资产最庞大的银行邮储银行,三菱UFJ金融集团、瑞穗金融集团和三井住友金融集团在世界金融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地理位置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端,属于亚洲,是一个四面临海的岛国,自东北向西南呈弧状延伸,在太平洋上形成一个弧形。
东部和南部为一望无际的太平洋,西临日本海、东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别和朝鲜,韩国、中国、俄罗斯、菲律宾等国相望。
日本国土由四个岛屿构成,这四个岛屿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是:本州、北海道、九州和四国,另外还有许多小岛。
日本东临太平洋,日本海和中国的东海将日本与亚洲大陆分隔开来。
日本的总面积约为378,000平方公里。
大约与德国、芬兰、越南或者马来西亚的面积差不多。
日本的面积是美国的二十五分之一,比加利福尼亚还要小气候总体来说,日本由于地处海洋的包围之中,属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温和湿润,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夏秋两季多台风,6月份多梅雨。
1月平均气温北部-6℃,南部16℃;7月北部17℃,南部28℃。
年降水量700—3500毫米,最高达4000毫米以上。
日本深受黑潮、亲潮等洋流影响,海洋性气候明显,一年四季温差很小。
日本大部分国土属温带气候,但由于日本的岛屿自西南向东北延伸得很长,南北跨越纬度约20度,因此全国各地的气候仍然有很大的不同,可分为六个气候区,分别是:北海道气候:北海道不受梅雨的影响,降雨量较日本其他地方为少。
夏季短暂且凉爽;冬季漫长而寒冷。
日本海侧气候:范围为本州岛西部海岸地区。
冬季受西伯利亚高气压所控制,吹西北风。
同时由于暖流对马海流在冬季通过日本海而带来大量水汽,因而常有豪雪。
夏季降水较少,有时因焚风而会出现异常高温。
中央高地气候:典型的内陆性气候。
冬寒夏凉。
冬季与夏季及昼夜之间温差很大。
降雨量少太平洋侧气候:包括了本州东海岸、南四国和九州大部分地区。
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梅雨强台风多。
冬季则降雪较少。
濑户内海式气候:包括了山阳地方、北四国、近畿与九州局部地区。
这里天气常是晴天,降雨量少,不时遭受旱灾之苦。
南西诸岛气候:范围为琉球群岛。
这里属亚热带气候,夏季炎热冬季温暖。
日本历史概述——扬州大学商学院XXX摘要:中日两国于1972年实现了邦交正常化。
从此,中日关系翻开了新的一页。
多年来,在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日关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如对侵略历史的认识问题,台湾问题和钓鱼岛问题等。
其中如何认识历史是中日关系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
所以本文将从个人视角对日本历史做一简要介绍,概述日本从古至今的历史发展概况。
关键词:概况、古代历史、幕府统治、明治维新、性文化正文:一、日本概况: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由数千个岛屿组成,众列岛呈弧形。
日本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和其它6800多个小岛屿。
总面积为:377,835平方公里,其中土地面积37万多平方千米。
日本境内多山,山地成脊状分布于日本的中央,将日本的国土分割为太平洋一侧和日本海一侧,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71%,国土森林覆盖率高达67%。
富士山是日本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
富士山被日本人尊称为:圣岳。
日本的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下游近海一带,多为冲积平原,规模较小。
日本平原面积狭小,耕地十分有限,但河流流程短水能资源丰富,最长的信浓川长约367公里;最大的湖泊是琵琶湖,面积672.8平方公里。
日本海岸线全长33889公里。
由于日本是一个岛国,因此其海岸线十分复杂。
东部太平洋一侧多入海口,形成许多天然良港。
由于日本的岛屿呈北东向延伸得很长,南北跨越纬度约20度,因此有许多种气候类型。
日本是世界公认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强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被称为“日出之国”。
日本为单一民族国家,国内大城市主要有东京、大阪和神户等。
日本的日本的首都是东京,东京也是全球最大的都市圈之一。
东京都特别区的人口约有860万人,是人口密度高度集中的大城市之一。
二、日本古代历史:关于日本列岛上被确认过的人类历史,大约可追溯到10万年乃至3万年前。
约3万4千年前,从华北地区传来被称呼为小刀型石器的石器,在列岛全区被广泛的使用,但在约2万年前由西伯利亚过来新的称呼为细石刀片的石器主要在东日本传开。
我眼中的日本1000字篇一:我眼中的日本1 日本国家概况作业我眼中的日本学号:011340212 学院:文传院姓名:黄琪虽然题目为“我眼中的日本”,其实更多的是透过别人的眼去看的日本,或是书籍或是新闻或者影视或是他人的描述,通过自己的眼去亲眼了解这个国家却是没有的。
他人眼中的日本总是会带有他的主观感受,而我们通常也会被这种主观感受所影响不自觉的便有了某种情绪的倾向,我想极力避免这种影响去了解这个国家,这里我所谈及到的仅仅只是自己一些见解,毕竟我不了解日本这个国家,哪怕是从别人的叙述中我也听过各个版本。
自诩为天朝上国的我们从来都没有把这个小小的邻邦放在眼里。
我们从来都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来面对这邻国,从来没想过为什么那个我们瞧不上眼的日本会发展到如今我们望尘莫及的地步,还一面洋洋得意的对自己人说日本啊都是学我们的呢,日本的服饰是我们唐朝的,日本的茶艺是从我们那传过去的。
我们不可否认曾近的日本学习我们,大和民族统一日本后,不仅吸取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而且开始吸取中国的政治制度。
在大化革新中,孝德天皇则仿照唐代官制,全面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从而把日本社会推进到法制完备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
正是这些才人我们有了炫耀的资本,可那些炫耀的人可曾想过当我们不再是世界的中心我们不再是那大唐盛世,日本又会如何?日本在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进程中,则得益于对西方国家制度的移植。
这使他迅速地成为世界强国。
而此时的我们,曾近日本的学习对象,又在何处?我们闭关锁国,我们在走向亡国之路。
在与这自古以来的邻邦对话时我们是应该适当放低一些姿态的时候了,当然,放低姿态并不代表卑躬屈膝。
现代的日本是亚洲极少数的发达国家之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当然有很多,我对日本人最佩服的地方就是他们在发展着的同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传承,他们的服饰,建筑,茶道,都让我深深的着迷。
日本文化中所蕴含的的正如我国的诗学中所蕴含的的一样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曾有人用“幽玄”、“空寂与闲寂”、“无常”、“留白”、“恩”、“根回”、“义理/1”、“义理/2”“人情”、“耻”这十个词来诠释日本文化,细细品味过来倒也觉得不无道理。
模擬テスト(A)一、次の文のに当て嵌まる数字や言葉を書き入れなさい。
(2)二、次の文の()に当て嵌まる言葉や数字を答えなさい。
(3)三、次の文が正しければ○、間違いなら×を()に答えなさい。
(4)四、次の各文の()の中から正しい言葉を一つ選んで、○を書きなさい。
(5)五、次の文で安土・桃山時代の文化に当て嵌まるものを選びなさい。
(7)六、次の文の()に適当な言葉を下から選んで記号を入れなさい。
(7)七、次の質問に答えなさい。
(9)八、日本地図を書いて日本海、オホーツク海、瀬戸内海、津軽海峡、東中国海、太平洋、関門海峡、能登半島、房総半島、渡島半島及び1道1都2府43県を地図に書き入れなさい。
(10)模擬テスト(A)答案 (11)一、次の文のに当て嵌まる数字や言葉を書き入れなさい。
日本の人口は約人で、日本の面積は約平方キロメートルです。
日本は、、、、四つの主な島からなっており、日本の国土は、行政上では都道府県に分けられています。
山脈は日本一長い山脈で、500キロもあり、日本アルプスは日本列島のにあり、高さは大体3000メートル前後です。
平野は日本一広い平野で、青森県は日本一のの産地で、盆地がサクランボの産地です。
本州と北海道の間に1988年開通したトンネルは世界一長いトンネルです。
川は日本で一番長い川で、長さは367キロメートルです。
日本で一番大きい湖はで、大きさは680平方キロメートルで、県にあり、富士山は日本で有名な山で、高さはメートルです。
は日本第一の商業都市になって、大阪湾の海上に国際新空港がつくられ、空港は北海道の空の玄関です。
県の綿織物・毛織物の生産量は日本一で、浜松を中心とした地区では楽器工業、製造が盛んで日本一の生産をあげています。
二、次の文の()に当て嵌まる言葉や数字を答えなさい。
1、縄文時代の人々は、()式土器を使い、()式住居に住みました。
2、奈良時代は、()年から約80年間続いて、その間、聖武天皇の天平時代に最も文化が栄えたので、奈良時代の文化を()という。
日本概況レポ―ト日期:2012年6月20日日本の地震問題について日本は频繁に自然灾害、强い地震、强い台风、大雪、多くの災害が北太平洋上の岛ヒットしています。
でもこの中には一番深刻のは地震です。
日本は毎年多く地震を起っています。
日本人は地震のことも慣れています。
でも、実は、地震がとても怖いです。
地震の死伤者はたくさんあって財産損失も大変高いです。
いろいろな地震後の問題も深刻です。
なせ日本では地震が多発するのでしょうか?プレートの運動により、プレートの境界部分では先端部にひずみが生じます。
ひずみは次第に蓄積し、ついに限界に達したとき、プレートの先端部が動きます。
この衝撃が地震となります。
日本列島付近では、下図のように、4つの異なるプレートが接しています。
プレートの境目に位置している国は地震が多発しがちです。
日本は地震多発国の宿命を負っているのです。
それでも、日本は強烈な災害の危機意識を持っており、完備している危機の管理機能システム、災害危機管理制度、有効な予防措置と強い災害危機意識が形成させています。
特に災害危機管理教育は災害危機対応と同じ重要であると見られています。
日本人は「地震はいつ、どのような規模で、どこに発生するのか予測することができません。
わかっているのは、それはいつか確実に起こるということだけです。
その地震から人名や財産を守るためには、どうすればよいのか?まずは建物の倒壊を防ぐことが最重要です。
それから、人たちの地震教育もとても重要です。
」などの地震の正確意識を育っています。
そして、日本人は地震の前に効率的で落ち着いていろいろな複雑の問題を解決します。
たしかに、地震は悪魔です。
彼はたくさんの涙をついています。
地震で、人类は弱いそうです。
各国の研究の证人の科学机器もなかなかの有効なやり遂げしています。
でも、適切な手立てを講じるのは損失が最低になることもできます。
日本はその側が上手です。
私たちは日本に模範として頑張って追いています。
日本政体概要浅谈[摘要]日本国是位于亚洲大陆东岸外的太平洋岛国。
西、北隔东海、黄海、日本海、鄂霍次克海与中国、朝鲜、韩国、俄罗斯相望,东濒太平洋。
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为单一民族国家,实行君主立宪政体,被称为“日出之国”。
日本自20世纪60年代末期起一直是世界公认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科学研发能力居世界第三,同时也是当今世界第四大出口国与第四大进口国。
日本属于发达国家,国民拥有很高的生活质量,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四万美元稳居世界前列,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关键词]日本政体;君主立宪制;明治维新;比较一、日本政体特征国家宪法:日本国宪法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国家政权: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天皇为国家元首和宗教领袖。
日本为君主立宪国,宪法订明“主权在民”,而天皇则为“日本国及人民团结的象征”。
如同世界上多数君主立宪制度,天皇没有政治实权,但备受民众敬重。
日本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宪法没有赋予君主任何权力的君主制国家。
日本政治体制三权分立:立法权归两院制国会;司法权归裁判所,即法院;行政权归内阁、地方公共团体及中央省厅。
宪法规定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为国会,众议院480席,参议院242席。
选民为20岁以上的国民。
二、日本政体构成天皇日本自明治维新后恢复了天皇的统治权,并通过"明治宪法"确立了近代天皇制,强调"天皇为国家元首"、"总揽国家一切统治权",帝国议会和内阁对天皇只起"协赞"作用。
支持天皇的基本支柱是财阀、军阀、地主豪绅、官僚政客。
他们借天皇的权威,实行中央集权统治,以维护地主、资产阶级利益。
战后,天皇制虽然被保留了下来,但根据战后《日本国宪法》的规定,天皇只是"日本国的象征,是日本国民整体的象征";他"只能行使宪法所规定的有关国事行为,并无关于国政的权能"。
第二編日本の社会第一章日本の政治第一節天皇の憲法上の地位日本が国家として誕生して以来、国家の「象徴」としての地位を維持し続けてきたのは天皇である。
しかし、天皇が直接国家を統治したのは古代を除いてほとんどなく、現実の政治を行っていたのは、貴族であり、武家を中心とした幕府であった。
近代になって、いわゆる「明治憲法」が施行され、天皇が憲法上の統治者となったが、政治制度は「議院内閣制」が採られ、政治の責任は政府が担っていた。
しかし、戦前の天皇は神格化され、日本国という大家族の家長のように扱われていた。
敗戦処理にあって、欧米諸国は日本の天皇制をどうするか大問題だったということである。
「天皇制を廃止すれば、日本は混乱しアメリカの占領は失敗する」という米国政府の判断から天皇制が維持された。
天皇自ら「人間宣言」をして、その神格化を否定した。
結局、天皇の戦争責任を追及せず、政治の一線から引退させて、名誉ある地位を保つ形に落ち着いた。
現行憲法では、天皇は日本国の象徴であり、この地位は主権の存する日本国民の総意に基づくと定められており、憲法の定める国事に関する行為のみを行い、国政に関する権能を有しないとされる。
そして、この国事に関する行為には、内閣の助言と承認を必要とし、内閣がその責任を負うことになっている。
この国事に関する行為とは、国会の指名に基づいて内閣総理大臣を任命すること、内閣の指名に基づいて最高裁判所長官を任命すること、また内閣の助言と承認に基づき、憲法の改正・法律・政令及び条約の公布、国会の召集、衆議院の解散、総選挙施行の公示、栄典の授与、批准書及びその他の外交文書の認証、外国の大・公使の接受を行うこと、などに限定されている。
このように、天皇は政治上の権限を有しないが、国家的な礼儀としての国事行為のみを行い、国政に関する機能は持たないというシンボルとしての存在となっており、外交礼儀上は元首として扱われる。
人类是地球上发现的是在约200万年和100万年前的、地质学里所说的洪積世初期的事。
洪積世冰河时代,被称为寒冷的冰块期比较温暖的间冰时期和在おとずれ交合,每次都会海面此后在反复上演。
此时,目前已灭绝动物栖息着,人类从石头打了的杆产石器使用、狩猎、捕捞和采集的生涯。
考古学对这一阶段的旧石器时代。
日本列岛,洪積世(冰河时代还有亚洲大陆,河。
在这期间,东洋大象及与此相比慢斐迪斯瑙曼大象、大角鹿、以及长毛象等大型动物也开始了。
人类的集团,但在这些动物的群追到的。
日本的洪積世化石的人是爱知县牛川在静冈县祖孙二人在大分县聖岳、冲绳港川地层石灰岩等被发现。
首先陶器文化:1949(昭和24年),群马县的岩石旅馆的关东罗姆阶层中杆产石器确认北韩为契机,全国各地的洪積世石器各种地层发现,洪積世时代的人们的生活的为人所知。
这个时期的文化是杆产石器使用,还土器,生产使用时,首先陶器文化”。
石器、河原石等,打了的击球用粗糙的椭圆形石器(掌握着槌、掌握着斧头),但后来主要切断机能出现石器形式刀刺,此后突用注意头器,根据用途分化工具形成。
这个时代末期,作为一种产品的头尖的石枪和細石器等产品的小剥片石器,打猎方法有更大的进步。
绳文时代的文化通过:你约1万年前,气候温暖,冰川开始融化海平面上升,地壳变动,日本国土远离大陆。
这样完新世(这一时期,地质学上沖積世称为)的日本列岛形成了气候也当今时代差不多。
这些自然环境的变化,根据打猎方法也在增加,中小动物制定同时,枪,不仅是具狩猎弓箭考虑”。
石器,杆进口软件,而且给新磨产石器制作和使用。
另外的粮食储存、调理的工具土器,伙食丰富了自己的位置。
这个时候的土器各个和图案,而被烧毁的厚的黒褐色一样的东西,绳文时代的土器。
这样的弓箭、磨产石器、土器等使用为特征的绳文时代的文化,新石器时代,属于文化遗址是北海道的冲绳已被广泛分布。
绳文时代的遗址中出土的人来看,那个时侯的人类是现代的日本人的不同。
但是,同样的系统金田一耕助在日本的祖型也能可称作的行程时期就已经形成的。
摘要:日本茶道源自中国。
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饭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将日常生活行为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熔为一炉,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
它不仅仅是物质享受,而且通过茶会,学习茶礼,陶冶性情,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
本论文从茶道的产生,发展以及精神层面剖析日本茶道的特点。
正文
一、日本茶道的产生及发展
日本的茶道有烦琐的规程,如茶叶要碾得精细,茶具要擦得干净,插花要根据季节和来宾的名望、地位、辈份、年龄和文化教养等来选择。
主持人的动作要规范敏捷,既要有舞蹈般的节奏感和飘逸感,又要准确到位。
凡此种种都表示对来宾的尊重,体现“和、敬”的精神。
日本茶道,以“和、敬、清、寂”四字,成为融宗教、哲学、伦理、美学为一体的文化艺术活动。
分四个时期来叙述日本茶道的形成和发展。
一奈良、平安时代
据日本文献《奥仪抄》记载,日本天平元年(唐玄宗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四月,朝廷召集百僧到禁廷讲《大般若经》时,曾有赐茶之事,则日本人饮茶始于奈良时代(公元710-794)初期。
这一时期的茶文化,是以嵯峨天皇、永忠、最澄、空海为主体,以弘仁年间(公元810-824)为中心而展开的,这一段时间构成了日本古代茶文化的黄金时代,学术界称之为“弘仁茶风”。
嵯峨天皇爱好文学,特别崇尚唐朝的文化。
在其影响下,弘仁年间成为唐文化盛行的时代,茶文化时其中最高雅的文化。
嵯峨天皇经常与空海在一起饮茶,他们之间留下了许多茶诗,如《与海公饮茶送归山》。
嵯峨天皇也有茶诗送最澄,如《答澄公奉献诗》等。
日本虽于九世纪初形成“弘仁茶风”,但以后一度衰退。
日本平安时代的茶文化,无论从形式上还是精神上,可以说是完全照搬《茶经》。
二镰仓、室町、安土、桃山时代
(一)镰仓时代
镰仓时代(公元1192—1333年)初期,处于历史转折点的划时代人物荣西撰写了日本第一部茶书——《吃茶养身记》。
荣西之后,日本茶文化的普及分为两大系统,一是禅宗系流,一是律宗系流。
饮茶活动以寺院位中心,并且是由寺院普及到民间,这是镰仓时代茶文化的主流。
镰仓时代末期,上层武家社会的新趣味、新娱乐“斗茶”开始流行,通过品茶区分茶的产地的斗茶会后来成为室町茶的主流。
室町时代(公元1333—1573,受宋元点茶道的影响,模仿宋朝的“斗茶”,出现具有游艺性的斗茶热潮。
特别是在室町时代前期,豪华的“斗茶”成为日本茶文化的主流。
在以东山文化为中心的室町书院茶文化里,起主导作用的是足利义政的文化侍从能阿弥(1397—1471年),如果说村田珠光是日本茶道的鼻祖,那么能阿弥就是日本茶道的先驱。
日本茶道的鼻祖村田珠光(1423—1502),将禅宗思想引入茶道,形成了独特的草庵茶风。
珠光通过禅的思想,把茶道由一种饮茶娱乐形式提高为一种艺术、一种哲学、一种宗教。
珠光完成了茶与禅、民间茶与贵族茶的结合,为日本茶文化注入了内核、夯实了基础、完善了形式,从而将日本茶文化真正上升到了“道”的地位。
(三)安土、桃山时代
镰仓时代,日本接受了中国的点茶道文化,以镰仓初期为起点,日本文化进入了对中国文化的独立反刍消化时期,茶文化也不例外。
镰仓末期,茶文化以寺院茶院为中心,普及到了日本各地,各地都出现了茶的名产地。
寺院茶礼确立。
总之,镰仓、室町、安土、桃山时期,日本吸收反刍中华茶文化,民族特色形成,日本茶道完成了草创。
三江户时代
江户时期,是日本茶道的灿烂辉煌时期,日本吸收、消化中国茶文化后终于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日本抹茶道、煎茶道。
日本茶道源于中国茶道,但是发扬光大了中国茶道。
四现代时期
日本的现代是指1868年明治维新以来。
日本的茶在安土、桃山、江户盛极一时之后,于明治维新初期一度衰落,但不久又进入稳定的发展期。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日间的茶文化交流频繁,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日本茶文化向中国的回传。
日本茶道的许多流派均到中国进行交流,日本茶道里千家家元千宗室多次带领日本茶道代表团到中国访问,第100次访问中国时,江泽民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千宗室。
千宗室以论文《<茶经>与日本茶道的历史意义》获南开大学哲学博士。
日本茶道丹月流家元丹下明月多次到中国访问并表演。
日本当代著名的茶文化学者布目潮风、沧泽行洋不仅对中华茶文化有着精深的研究,并且到中国进行实地考察。
二、日本茶道精神
茶道是日本文化的结晶,是日本文化的代表,它又是日本人生活的规范,是日本人心灵的寄托。
如今,有五百年历史的茶道迎来了空前的繁荣期。
茶室、茶亭遍及日本各地;茶室,茶会已成为各种文化活动中的一个主要项目;千姿百态的茶道具成为日本美的象征。
有关茶道文化的电影、电视片、美术展、著述比比皆是;从事茶道活动的人口达五百晚之多。
由于茶道不同与其他艺术的自赏性格,使茶道自己一直缺少自称为艺术的自信。
多少年来,致力于茶道实践的人层出不穷,而作为旁观者,冷静的思考、研究于茶道艺术的人却十分罕见。
给茶道下
定义,全面地论述茶道,是近年来才有的新事物。
下面就介绍一位大家的论述。
1977年,谷川彻三发表了《茶道美学》一书,他以艺术的隔离性为根据,将茶道定义为:以身体作为媒介而演出的艺术。
他指出:所谓艺术的隔离性是有意识的与自然的世界和日常的世界隔开由此来确立艺术世界的自身的独立性。
油画的画框,水墨画的装裱,雕刻作品的台坐,舞台的帷幕,都是艺术隔离性的表现。
而在茶道里。
同样的喝茶却不能象平常喝茶的那样随便,而要求按规定的动作喝;同样是行礼,不能随自己判断行礼,而要求在规定的时机行规定的礼,说规定的话,甚至一个塌塌米走几步都有规定的礼。
由此茶道不能不属于艺术范围。
谷川彻三先生将茶道的内容归纳为四个因素:艺术因素、社交因素、礼义因素、修行因素。
这四个因素是相素关联、融为一体的。
艺术因素是凌驾于其他三个因素之上的,它是通过渗透到其他三个因素之中而体现出它的职能的。
尽管在形式上四者缺一即不成其为茶道,但除艺术因素以外的社交因素、礼仪因素、修行因素是可以在不同的场合得到特殊的发挥的。
如在庄严的献茶式上,礼仪因素就占了主要位置;在熙熙攘攘的大茶会上,社交因素就取得了主导地位;当一个茶人自点自饮时,修行因素就获得了重大发挥。
如用图1进行说时的话,对四边形里的任何一个顶点加力,都会使其顶点突出出来,并且不会破坏四边形的基本结构。
谷川彻三先生的这一学说,受到了日本茶道界的尊理。
“道”在日本有一个演变的过程。
“道”字和大陆文化一起传到日本,平安时期,“道”字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偏重于学术、技能方面。
如明经(经书研究)、记传(史学研究)、明法(法律研究)、算(算学研究)之四道,诗歌、管弦、书画等诸道。
可是到了中世,随着日本自身的艺术观的形成,“道”字的含义发生了变化。
“道”成了通向澈悟人生之路、之行程。
首先大歌人藤原俊成的儿子藤原定家制定了歌道的理论,在其代表作《和歌大观》中,定家提出了“汉诗言志,和歌唱情”的理论,指出了日本文化的特点,给其后的“道”观以极大的影响。
继歌道之后,便有连歌之道、能乐之道,接下来,便把茶汤也称作茶汤之道。
这些道综合在一起,称之为“艺道”。
另一位日本学者仓行洋先生在他的艺道论《艺道的哲学》中指出:“茶道”包含的两个意思。
一个是以点茶吃茶为机缘的深化、高扬心境之路的意思。
另一个则是被深化,高扬了的心境为出发点的点茶吃茶之路的意思。
接着说下去的话就是:茶道是茶至心之路,又是心至茶之路,如用图表示就成为“茶心”。
这里的心是绝对的“真心”,与佛教的“空”“无”相通的。
并且心到茶的含义,已经超出了茶道的范围,成为了“人生之路”。
简而言之,茶道是宗教的一种存在方式。
仓行洋先生的茶道艺道论触及到了日本茶道的深层。
综上所述,谷川澈三先生为茶道所下的“以身体为动作为媒介而演出的艺术”的定义,久松真一先生为茶道下的“以吃茶为契机的综合文化体系”的定义,熊仓功夫先生为茶道下的“室内艺能的一种”的定义,以及仓行洋先生对茶道所进行的“茶心”的解释,都从各种角度对茶道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角度不同,结论当然会有差异,但相互之间并非是矛盾的,对茶道这样一个深奥的多姿多彩的文化遗产,也许正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解剖。
但是目前,把日本茶道作为综合文化体系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此定义比较稳妥。
参考文献: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年2月刊《日本茶道的四大文化元素》作者:陆留弟农业考古2012年5月刊《日本茶道的渊源与演变》作者:彭璟; 郭燕
郑州大学《从千利休看安土桃山时期的茶道文化》作者:苏小丹
《茶道美学》作者:谷川彻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