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1山海经异兽图解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5.73 MB
- 文档页数:31
定义与背景定义《山海经》是中国古代一部包含地理、历史、神话、民族、动植物、矿产、医药等多方面内容的综合性著作。
背景产生于战国时期至汉代初期,作者不详,现代学者一般认为是由不同时代的多人所作,最终由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整理校订而成。
历史地位及影响历史地位《山海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影响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民族、神话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对文学、艺术等领域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研究价值与意义研究价值《山海经》包含了丰富的古代文化信息,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重要资料。
研究意义通过对《山海经》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古代中国的自然环境、社会状况、民族关系、宗教信仰、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情况,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和奇特想象,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
01创世神话讲述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等创世神话,揭示古代人对世界起源的想象。
02洪水神话描述大禹治水等洪水神话,反映古代人对自然灾害的抗争精神。
03战争神话描绘黄帝战蚩尤等战争神话,展现古代部落间的战争与融合。
神话传说03描绘凤凰、麒麟等神奇动物,象征吉祥和美好。
神奇动物描述食人花、不死草等怪异植物,展现古代人对自然的探索与想象。
怪异植物介绍鲛人、羽人等神秘生物,反映古代人对未知世界的猜测与向往。
神秘生物奇异动植物描述描绘山川河流、海洋湖泊等自然景观,呈现古代地理概貌。
地理景观民族分布异国风情介绍华夏、东夷、南蛮等民族分布及特点,反映古代民族格局与文化交流。
描述异国殊方、海外奇谈等异国风情,展现古代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与想象。
030201地理知识及民族分布古代绘画作品欣赏古代山海经图卷展示古代山海经手绘长卷,呈现古代艺术家对山海经中神怪形象的想象与描绘。
明清山海经绘本展示明清时期山海经的绘本作品,分析不同时期的绘画风格与特点。
古代山海经碑刻拓片展示古代山海经碑刻拓片,探究碑刻艺术的独特魅力。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奇书之一。
全书18篇,约31000字。
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
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
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
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以流水帐方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
特点:《山海经》为述图之书;保留了大量远古时期的史料;与东方夷族有关;全书由两部分组成,《山经》和《海经》各成一体。
1【异兽】犼本北方食人之兽,状如犬,传为海中神兽,状如马而有鳞,口中喷火,骘猛异常,食龙脑。
其说多见于宋以后。
2【异兽】蠃鱼【原文】邽山,蒙水出焉,南流注于洋水,其中多黄贝①;蠃鱼,鱼身而鸟翼,音如鸳鸯,见则其邑大水。
【注释】①黄贝:据古人说是一种甲虫,肉如蝌蚪,但有头也有尾巴。
【译文】邽山,蒙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南流入洋水,水中有很多黄贝;还有一种蠃鱼,长着鱼的身子却有鸟的翅膀,发出的声音像鸳鸯鸟鸣叫,在哪个地方出现那里就会有水灾。
3【异兽】穷奇【原文】邽山,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猬毛,名曰穷奇,音如嗥狗,是食人。
【译文】邽山,山上有一种野兽,形状像一般的牛,但全身长着刺猬毛,名称是穷奇,发出的声音如同狗叫,吃人。
4【异兽】天狗【原文】阴山,有兽焉。
其状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
【译文】阴山,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野猫却是白脑袋,名称是天狗,它发出的叫声与“榴榴”的读音相似,人饲养它可以辟凶邪之气。
5【异兽】狰【原文】章莪之山,无草木,多瑶、碧。
所为甚怪。
有兽焉,其状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击石,其名曰狰。
【译文】章莪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瑶、碧一类的美玉。
山里常常出现十分怪异的物象。
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赤豹,长着五条尾巴和一只角,发出的声音如同敲击石头的响声,名称是狰。
6【异兽】肥遗(鸟)【原文】英山,有鸟焉,其状如鹑①,黄身而赤喙,其名曰肥遗,食之已疠②,可以杀虫。
上古四凶兽:穷奇、梼杌、浑沌、饕餮1.穷奇:《史记·五帝本纪》道:“少昚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
”少昚又作少暤、少昊,详见本文少昊目,《史记集解》注:“金天氏帝号。
”;《史记集解》道此穷奇即共工氏。
《史记正义》注引《神异经》道:“西北有兽,其状似虎,有翼能飞,便剿食人,知人言语,闻人斗辄食直者,闻人忠信辄食其鼻,闻人恶逆不善辄杀兽往馈之,名曰穷奇。
”言此为大恶之兽。
《左传》文公十八年亦道:“少嗥氏有不才子,毁信废忠,崇饰恶言,靖谮庸回,服谗搜慝,以诬盛德,天下之民谓之穷奇。
”嗥同暤。
《史记》当取此说。
是中国传说中抑善扬恶的恶神,它的大小如牛、外形象虎、披有刺猬的毛皮、长有翅膀,穷奇的叫声象狗,靠吃人为生。
据说穷奇经常飞到打架的现场,将有理的一方鼻子咬掉;如果有人犯下恶行,穷奇会捕捉野兽送给他,并且鼓励他多做坏事。
古人也把那种不重心意、远君子近小人的人称为穷奇。
但是,穷奇也有为益的一面。
在一种称为“大傩”的驱鬼仪式中,有十二种吞食恶鬼的猛兽,称为十二神或十二兽,穷奇就是其中之一。
《山海经·海内北经》道:“穷奇状如虎,有翼,食人从首始,所食被发,在蜪犬北。
一曰从足。
”首,头部;被,披散;蜪犬,详见《海内北经》此目。
袁珂道“从首始”、“被发”、“在蜪犬北”、“一曰从足”等,均图象不同而异其说也。
2.梼杌táowù原本只是令人害怕厌恶的恶人,根据《左传》文公十八年:“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诎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狠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
”这个不可教训的恶人死后最终演化成上古著名的魔兽,《神异经•西荒经》记“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犬毛,长二尺,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搅乱荒中,名梼杌。
”已然是一派怪异扭曲的形象,与其说是魔兽不如说是生化实验失败核泄漏的产物。
《孟子·离娄下》道:“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