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AN与2G3G融合组网技术研究-新
- 格式:pdf
- 大小:2.07 MB
- 文档页数:47
附件1:科技创新成果上报申请书一、基本信息二、项目简介VOLTE网络通信在当今4G信息技术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为了维护VOLTE网络的正常运行和保证网络服务质量,需要提供具有强大功能的网络管理系统来支撑。
目前网络管理在通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网管系统的结构由管理服务器和客户端两部分组成,其中,服务器对管理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客户端则将分析处理后的到的网络运行结果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
显示方式常用的有两种,一种是列表显示,另一种是图形显示。
在图形显示中,图形界面需要直观地反映出网络的拓扑信息以及各网元、链路的工作情况,如果发生异常,则应及时给用户已清晰易明的视觉提示。
为了达到这一要求,网络拓扑图的生成是关键,本文将对网络拓扑图在系统中的生成进行研究。
在当前大多数的网络管理系统中,所提供的是固定的抽象的网络拓扑图,基于底层硬件服务器采集数据,固定的MAP模型,然后再上传到网管上层应用中。
随着网络业务的增长,网络的拓扑结构经常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在网管界面上及时将各网元间连接的拓扑结构作出修改和更正。
当系统所管理的网络结构出现变化,要进行网元的增删及修改连接关系时,通常方法是在服务器端采用大量复杂的程序代码来实现,或者通过专业的程序人员对系统源程序进行修改以适应其变化,网管界面人机交互的能力有限。
这样既提高了管理成本,又缺乏实效性,不能适应当前由于网络扩展而出现的网络结构经常变化的特点。
本文针对VOLTE端到端网管系统的界面设计,提出了网络拓扑图生成的总体设计思路、逻辑结构表与图形生成算法,形成了一套VOLTE网元拓扑图自动生成功能,有效的补充了VOLTE端到端网管,该功能具有图形自动化,后期网元修改维护简便等特点。
三、项目详细内容1、立项背景伴随VOLTE网络在4G通信中的重要作用,一个好的VOLTE网管系统对日常的网络监控与维护作用越来越大,同时网络拓扑图对网管系统又是一个有力的补充。
中国移动Nanocell技术白皮书介绍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曹汐caoxi@提纲•概述–Nanocell的定义、特征和发展阶段•系统架构–Nanocell的系统整体架构–Nanocell的安全保障机制•现阶段技术要求–无线设备要求–网络设备要求•重点关注问题•中国移动后续重点工作Nanocell定义、特征以及发展阶段•Nanocell:一种集成Small Cell(如picocell、femtocell等)与WLAN的产品形态,可以部署在企业、热点与家庭等场景。
形态可以部署在企业热点与家庭等场景应用场景演进路线Nanocell白皮书一、概述未来网络发展愿景、Nanocell定义、发展阶段未来网络发展愿景Nanocell定义发展阶段二、系统架构三、现阶段要求3.1无线设备要求无线功能、射频指标、硬件要求、SON、同步要求、本地及空口安全、LIPA3.2网络设备要求对EPC核心网功能要求、网关功能要求、AC功对C核心网功能要求网关功能要求C功能要求、网管功能要求、网关安全要求、WLAN认证的支持四、重点关注问题成本控制、低成本同步解决方案、接口开放提纲•概述–Nanocell的定义、特征和发展阶段•系统架构–Nanocell的系统整体架构–Nanocell的安全保障机制•现阶段技术要求–无线设备要求–网络设备要求•重点关注问题•中国移动后续重点工作Nanocell的系统整体架构MME EPC 架构Nanocell 系统新增网元HSS Nanocell网管现网网元终Nanocell 回程网Nanocell网关S ‐GW P ‐GW本地网关端互联网WLAN 接入控制Portal AAAAC Nanocell组网架构需求发挥Smallcell和WLAN二者在组网场景、回程等方面共用的优势WLAN能和我公司现有WLAN热点提供同样的能力:支持Portal认证及无感知认证 WLAN组网架构需求企业场景Nanocell和AC之间通过中国移动AP和AC之间的CAPWAP协议 企业场景Nanocell中WLAN AP的模式采用瘦AP的架构,家庭场景可以采用胖AP架构Nanocell的引入需要对网络改造分析•对运营商现有的核心网(EPC)网络架构没有改造要求•需新增网元或设备主要有•Nanocell网关及相关认证设备•对Nanocell认证和授权,对信令和数据通过安全隧道进行保护•是Nanocell接入核心网的边界,对信令和数据进行路由•Nanocell的网管系统•Nanocell的网管初期可独立部署,后续可考虑和大网网管的集成•Nanocell的网管主要管理蜂窝网接入的部分,Nanocell的WLAN模块的网管由现网WLAN网管来管理进步完善WLAN AP和AC间接口的开放•进一步完善WLAN AP和AC间接口的开放–完善AP和AC间CAPWAP协议的标准化Nanocell安全解决方案安全网关HSS/HLRNanocell 终端回程网/宽带核心网MME 发送Nanocell 证书验证利用安全环境提供发送安全网关证书验证本地安全支持安全日志记录与账户口令 引入安全环境保证终端本地安全安全环境防止设备遭到本地物理硬件更改,软件替换等攻击使用证书认证保证接入安全 证书认证防止设备整体被替换或假冒,防止伪造Nanocell接入网络基于IPsec和中国自主加密算法提供链路和空口安全 利用ZUC算法提供空口安全在不安全回程链路中利用IPsec保证回传数据、信令安全提纲•概述–Nanocell的定义、特征和发展阶段•系统架构–Nanocell的系统整体架构–Nanocell的安全保障机制•现阶段技术要求–无线设备要求–网络设备要求•重点关注问题•中国移动后续重点工作无线设备要求——无线功能•LTE功能要求:–3GPP兼容性:兼容3GPP Rel.9标准协议;–工作模式:支持Close、Hybrid、Open三种模式,并可灵活配置;–TD-LTE用户容量:家庭级8个激活用户;企业级32~64个激活用户;–移动性管理:支持Nanocell与LTE/TD-SCDMA/GSM宏小区的双向重选;支持N ll之间的双向切换支持N ll到LTE宏小区的单向切换Nanocell之间的双向切换;支持Nanocell到LTE宏小区的单向切换;–LTE模块支持基本的S1接口功能;•WLAN功能要求:功能求–IEEE兼容性:兼容IEEE 802.11a/b/g/n协议;–WLAN模块满足中国移动对于瘦AP架构下AP设备功能和性能要求;–WLAN 模块与AC之间接口必须符合中国移动AC-AP接口互通规范;•LTE指标要求:–3GPP兼容性:兼容3GPP TS36.104 V9.4.0、3GPP TR36.922 V1.3.0 3GPP兼容性兼容3GPP TS36104V9403GPP TR36922V130–LTE工作频段:3GPP E_UTRA Band40(2320MHz~2370MHz)基本要求;3GPP E_UTRA Band38(2570MHz2620MHz)可选要求;–3GPP E UTRA Band38(2570MHz~2620MHz)可选要求;–LTE信道带宽:10MHz/20MHz 基本要求;5MHz/15MHz可选要求;–LTE最大输出功率:室内型家庭级100mW、企业级250mW;室外型TBD;–共存干扰要求:LTE下行满功率发射的情况下,WLAN接收机灵敏度恶化不得超过3dB;WLAN下行满功率发射时,LTE接收机灵敏度恶化不得超过3dB;•WLAN指标要求:指标求–WLAN模块满足中国移动对于瘦AP架构下所有射频指标要求;–WLAN工作频段:支持2.4G/5.8G(5725~5850MHz)双频同时工作,且可软件WLAN工作频段支持24G/58G(57255850MH)双频同时工作且可软件升级支持5150~5350MHz和5470~5725MHz频段的能力;–WLAN信道带宽:支持20MHz/40MHz频宽;–WLAN最大输出功率:室内型100mW/频段; 室外型500mW/频段;•LTE射频通道数:2个发射通道、2个接收通道;•WLAN射频通道数:每频段2个发射通道、2个接收通道;•WLAN模块满足中国移动对于瘦AP架构下硬件和环境要求;•外部硬件接口:FE/GE电口(基本)、GE光口(可选);GPS接口(支持外接GPS接收机和天线);电源接口;•供电方式:–交流供电(内置/外置AC-DC)(基本);–POE/POE+(重要);–直流供电-48VDC(可选);•重量/体积:室内型家庭级1kg/1L、企业级3kg/3L;室外型TBD;由于引入Nanocell后,组网方式将更为丰富,为了在绝大多数部署场景中有效抑制TDD小区间上下行时隙干扰,要求Nanocell小区间保持同步,并且Nanocell和宏网络也能保持同步。
四网协同网络结构优化指导手册1. 总体原则1.1. 四网协同的网络结构优化总体要求随着网络的不断演进,中国移动迎来FDD和NB-IoT网络,四网协同由早期的2G/3G/4G/WLAN向2G、NB-IoT、TD-LTE、FDD-LTE演变。
随着深度覆盖提升和扩容工作的快速推进,网络在组网结构和频段使用上日趋复杂,面临多制式网络融合组网和协同优化的问题。
一是TDD/FDD协同的问题。
目前TD-LTE网络共有F/A/D/E四个频段共155M频谱资源,能够提供9载波配置。
FDD引入之后,4G网络的不同制式不同频段在上下行容量和覆盖能力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多场景、多频段、多制式共存,对网络优化带来极大挑战。
需要TDD/FDD融合研究,充分发挥FDD覆盖及上行优势,F/T优势互补,打造精品4G网络。
二是2G/4G协同问题,做到加速2G业务(语音)向4G迁移,降低2G负荷,释放2G频率资源,加速频率重耕。
三是NB/2G协同,NB-IoT是窄带物联网的承载网络, NB-IoT逻辑上是独立制式的网络,但存在与GSM共硬件设备的情况,同时NB-IoT的频段与2G一致,因此需要在保持2G网络质量稳定的同时做到NB质量领先。
1.2. 四网协同的各网络整体定位依据网络结构特征和四网协同优化要求,四网网络定位如下:(1)TD-LTE:4G网,语音和数据的主要承载网络,室内覆盖TD-LTE E频段为主。
(2)LTE FDD 900:4G网,底层覆盖网络、语音兜底网络。
LTE FDD 900MHz是解决当前4G网络城区深度覆盖和农村广覆盖问题、语音和物联网业务迁移,加速2G退网的最佳手段,且具备向5G 演进的能力。
LTE FDD 900MHz应定位为4G高效率深度覆盖网络,优质的VoLTE语音承载网络。
LTEFDD 1800:热点区域的容量补充手段、重点解决上行速率短板。
LTEFDD 1800MHz频率资源丰富,能够弥补TD-LTE上行能力不足的短板,同时也是TD-LTE网络容量的有效补充,应作为热点区域的容量补充手段、按需建设。
WLAN热点急速普及定位升至电信级鲁义轩【期刊名称】《通信世界》【年(卷),期】2012(000)035【总页数】1页(P51)【作者】鲁义轩【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工信部统计,包括中国移动在内,三家运营商的2G/3G移动数据流量到2012年底可达6438亿兆,与去年相比增幅将达104%。
其中,3G用户累计近1.6亿户,但仅占“2G+3G+宽带”用户数14.2亿户的11.2%,其用户数量和数据业务增长量还有很大空间。
同时,在WLAN的高速发展下,国内WLAN AP数量已经累计达到370万个,较去年同期增长了近400%,其中手机通过WLAN上网产生的数据流量占WLAN总数据流量比例还不足10%,增长空间也很巨大。
收入潜力待挖掘尽管上述数字惊人,但作为无线宽带网络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PC/手机的互联网数据业务的WLAN还远远没有显现出对无线上网业务收入提升的大力帮助,部分运营商的Wi-Fi收入占比率的增长仅有2.5%。
不过从流量占比上,可以看到多网融合发展策略下,WLAN在数据业务分流上已经有很大提升,其中,近上半年中国移动WLAN AP流量就已占比达到68.6%。
随着Wi-Fi作用的日益重要,其网络保障能力和运营商重视程度都在向电信级迅速靠拢。
对此,运营商已经明确Wi-Fi设备应实现“可达”、“可管控”和“可远程升级”,可通过网管对AP/AC设备进行大部分的远程配置和升级等要求。
明确定位在电信研究院规划所的无线网络专家看来,2G/3G/WLAN等多网融合重点首先是明确四网各自定位以及协同发展策略,才能在融合策略中激发自身价值。
其中,承担着语音业务主力的2G网络对数据业务的承载能力还将进一步增强;3G网络的升级将根据影响数据业务分流的网络因素提出措施,并通过精准营销加强运营数据分析,以及利用3G终端投放减少数据业务回流比例;针对WLAN的下一步重点则是对选址、认证的加强,和电信级网络能力的完善。
目录1 绪论11.1无线局域网的概述11.2无线局域网的发展及研究现状11.3本论文的章节安排32 无线局域网802.11 MAC层42.1IEEE802.11MAC协议概述42.2IEEE802.11MAC中的主要技术42.2.1 虚拟载波监听技术42.2.2 帧优先级的设置52.2.3 随机退避机制52.2.4 节能管理52.3IEEE802.11MAC的网络工作方式62.3.1 DCF接入方式62.3.2 PCF接入方式82.4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的不公平现象82.5两种工作方式的对比和局限性92.6结论103 IEEE 802.11MAC层性能分析113.1MAC协议的性能指标113.1.1吞吐量(S)113.1.2总业务量(G)113.1.3 帧平均传输时延(D)113.1.4饱和吞吐量123.2RTS/CTS-DCF协议性能分析123.2.1 RTS/CTS-DCF机制原理123.2.2基本模型153.2.3 RTS/CTS接入方式153.3RTS/CTS-DCF存在的问题173.4RTS/CTS-DCF的改进算法思想174 RTS/CTS-DCF机制的仿真194.1网络仿真软件194.2RTS/CTS机制的仿真204.2.1 仿真思路204.2.2 仿真模块介绍204.3仿真结果与分析23总结25谢辞26参考文献27附录28附录A外文翻译-原文部分28附录B外文翻译-译文部分32附录C主要源程序351 绪论1.1无线局域网的概念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Network,WLAN),顾名思义,是一种利用无线方式,提供无线对等(如PC对PC、PC对集线器或打印机对集线器)和点到点(如LAN到LAN)连接性的数据通信系统。
WLAN代替了常规LAN中使用的双绞线或同轴线路或光纤,通过电磁波传送和接收数据。
WLAN执行像文件传输、外设共享、Web浏览、电子和数据库访问等传统网络通信功能。
C ommun icatio ns World Weekly无线通信2011年WL AN 采购中802.11n 份额扩大甚至有望超过50%,从侧面也可以看出运营商在打造高带宽无线网络上的力度。
运营商新一轮WLAN 集采掀起802.11n 热潮倾向混合组网就在中国移动内蒙古、广东等分公司相继发出了省、市级的W LAN 无线设备/项目总集成等招标活动之际,4月13日联通集团向设备商正式发布了今年首轮W LAN 无线接入设备招标公告,包括无线接入点(AP )设备、无线接入控制器(AC )设备以及相应的网管设备等,掀起W LAN 产业链对本年度这第一大单的积极响应。
新一轮WLAN 部署侧重802.11n除了对AP 设备继续分802.11a/b/g 和802.11n 两类进行招标之外,据H3C 内部人士称,运营商在今年的W LAN 设备采购中802.11n 产品的份额已经扩大,超过了50%甚至更高的份额。
尽管今年中国移动的大范围WLAN 招标还未正式启动,但据去年参与W LAN 建设项目的Arub a 公司透露,他们已经在着手准备投标产品和方案,言外之意即中国移动发出W LAN 采购公告也为时不远。
中国移动在2011年对WLAN 的投入也被投资界看好。
国泰君安预测中国移动GSM+WLAN 投资整体增长18.8%,预计AP 设备产品投入将为10亿元,整体WLAN 网络投入将超过50亿元。
电信级A C 能力成重点中国移动在2010年时就对802.11a /b /g 和802.11n 进行了分类别招标,对50多个厂家进行了百余项的考察,这也从侧面说明运营商将WLAN 打造成电信级可靠网络的决心和力度。
据在2010年同时中标802.11n 和802.11g 两类设备的锐捷网络人士称,运营商非常看重802.11n 设备商提供电信级AC 设备的能力。
H 3C 无线产品线技术总监缪炎称,运营商W LAN 网络已不再是简单的接入层,而是与3G 网络对等的移动互联网中重要的高速数据承载平台,必须是电信级的标准。
中国联通WLAN 建设指导意见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省分公司2009年11月前言随着电信业重组的深化,宽带接入业务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发展WLAN业务,对于联通公司发展宽带战略,在全业务运营环境下树立宽带竞争优势,实现固网和移动业务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借助WLAN来促进固网宽带和移动数据业务的发展,提升客户体验,增强联通宽带业务的品牌优势,对提高宽带市场份额,拉动宽带用户增长和宽带业务收入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为统一规范各地市级分公司WLAN业务网络建设,加强对全省WLAN业务网络建设的指导,省公司网络建设部根据集团下发的WLAN建设指导意见,结合分公司业务发展需要及目前WLAN技术发展和网络建设现状,提出我省WLAN网络的建设指导意见,作为分公司指导WLAN网络建设的依据。
本指导意见的解释权、修改权归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省分公司网络建设部,本指导意见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目录前言 (2)1.概述 (1)2.建设分工 (1)2.1无线侧分工界面 (1)2.2网络侧分工界面 (1)3.WLAN业务描述 (2)3.1业务需求描述 (2)3.2业务分类 (3)3.2.1业务区域类型 (3)3.2.2按帐户类型分类 (3)3.2.3按使用范围分类 (1)4.组网方案 (2)4.1总体网络架构 (2)4.2总体逻辑结构 (2)4.2.1WLAN终端设备 (3)4.2.2WLAN接入系统 (3)4.2.3省级支撑系统 (4)4.2.4集团支撑系统 (6)4.3组网方案 (6)4.3.1组网原则 (6)4.3.2组网方案 (10)4.4安全性 (11)4.4.1IP地址管理 (12)4.4.2WLAN接入设备编号规范 (13)4.4.3频率配置 (13)4.5业务实现方案 (14)4.5.1省内业务实现方案 (14)4.5.2国内漫游业务实现方案 (18)4.5.3区域性业务的实现方案 (21)4.6计费和结算 (22)4.6.1计费方案 (22)4.6.2结算方案 (24)4.7业务开通配置需求 (25)4.8网络管理 (26)5.WLAN业务网系统接口 (26)5.1WLAN终端与AP的接口 (26)5.2WLAN终端与PORTAL的接口 (26)5.3AP与无线控制器的接口 (26)5.4AP与接入控制器的接口 (26)5.5接入控制器与PORTAL的接口 (26)5.6接入控制器与R ADIUS的接口 (27)5.7R ADIUS与计费帐务系统的接口 (27)5.8R ADIUS与CRM系统的接口 (27)5.9PORTAL与R ADIUS的接口 (27)5.10R ADIUS与短消息业务平台的接口 (27)5.11省R ADIUS与WLAN漫游认证转发平台的接口 (27)5.12认证计费协议参数 (27)6.设备配置及安装 (30)7.机房工艺及电源、传输要求 (31)7.1局、站址选择 (31)7.2核心机房工艺要求 (31)7.3电源供电要求 (31)7.3.1AC设备供电要求 (31)7.3.2AP设备供电方式 (31)7.3.3交换机设备供电要求 (32)7.4AP传输方式 (32)7.5设备的防雷接地要求 (32)附录一 AP设备部署原则 (33)附录二 WAPI加密认证流程 (36)附录三初始化及业务流程 (37)1.概述本指导意见为联通WLAN 业务网络总体建设方案,主要包括WLAN 业务描述,系统总体架构,详细组网方案,业务实现方案,支撑系统、接入系统、计费和结算、PORTAL和Radius技术要求,不同场景下的组网模式,接入控制器以及系统接口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