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育秧基质
- 格式:docx
- 大小:11.33 KB
- 文档页数:1
水稻新基质育苗技术水稻新基质育苗就是以废稻壳为原料,经过高温发酵处理代替育秧床土的一种新型的育秧技术。
这项技术解决了水稻旱育苗取土难、破坏植被、及耕层的缺点,同时由于所用的原料已经过高温发酵处理,所以它比用旱田土育秧安全,能起到杀菌、除草的作用,从多个环节降低了成本,且育出的秧苗较健壮。
一、新基质水稻育苗技术有点1.解决取土难的问题我县早春气温较低,回暖较晚,土壤解冻慢。
4月中上旬育苗,取土、拉土、筛土难,再加上春季待播时间短,农时紧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稻实时旱育苗,使育苗拖后,最后造成贪青晚熟。
2.解决破坏植被问题连年取土,山地植被被破坏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
3.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稻壳常年堆积造成环境污染。
稻壳中的二氧化硅的含量93.4%,氧化钾0.74%,氮0.24%。
通过转化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发育。
4.解决育苗晚的问题水稻新基质育苗可提前育苗5-7天,可缓解春整地、拉土、筛土难的问题。
床温平均比土育苗高1.5-2℃。
所以,稻壳比土保温性要强。
5.解决苗床杂草和药害的问题一是豆田使用豆磺隆、乙草胺等连年进行化学封闭灭草,这些化学封闭除草剂在土壤中残留,这样水稻秧苗常受到土壤中这些除草剂的危害,抑制水稻幼苗根系的生长,使其枯死,也限制了低节位分蘖的发生。
二是苗床用封闭化学除草,也时常发生药害,原因是用药不均、覆土不均,造成药量过大,易发生药害。
三是床面不平,药液向低处渗透,造成局部药害。
四是苗床封闭的药剂选择不当,发生药害。
6.解决了根少苗弱的问题新基质育苗好于土育苗,平均根数为15条,地上百株鲜重12.5克,地下鲜重8.9克。
7.解决育苗成本高的问题8.解决机插育盘根的问题苗龄25天就可盘好根。
9.返青速度快。
二、新基质育苗技术要点1.秧本田比例育苗品种选择应选择通过审定且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
秧田地应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排水良好、水源充足的耕地。
人工插秧和机械插秧均以1:100比例计算。
早稻基质育秧操作技术祁红英、王其传、陈月珍、张钰(淮安柴米河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一、育秧材料与设施选择1、基质:⑴良好的物理性状:固、液、气三相比例协调,总空隙度65~72%;⑵化学性状:酸碱度适宜,PH5.5~7,早稻育秧基质PH最好为5.5~6.5;N、P、K养分平衡;EC值2~3mS.cm-1,且缓冲性能好;⑶生物学性状:有机质25%以上,腐植酸8%以上,物料稳定、不再进行二次发酵;含有益微生物,有害微生物数量少,无杂草种子。
2、秧盘:常用的秧盘主要有硬盘、软盘和纸盘三种,秧盘主要要求包括:⑴深度:2.5~3厘米,不能低于2cm;⑵底平:秧盘内地面务必平坦,尤其是硬盘地部最好不要带有棱沟,以免对秧苗根系发展形成阻隔、段,造成秧块断裂;⑶孔稀:秧盘底孔不宜过多,能满足漏水要求即可,对于28*58规格的秧盘来说,每盘底孔数以90~110为宜;⑷孔小:孔径2~3mm,太大根系会穿过底孔扎入床土;⑸消毒:重复使用的秧盘,使用前做好消毒工作;⑹消毒方法:0.2%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或甲霜灵溶液浸泡秧盘30分。
3、大、中棚:南方早稻育秧时节常逢低温、多雨季节,因此应搭建保温、防雨设施育秧。
考虑到田间操作和温度管理方便,早稻育秧设施应以大、中棚为主,尽可能不用小拱棚育秧。
4、精整苗床:⑴整平整齐:苗床表土细碎、床面平坦。
凹凸起伏不利于水份均匀管理,从而难于做到秧苗一致生长。
⑵能灌好排:苗床和大中棚四周做好排水沟,并且保持和外围排水沟系想通,确保苗床排水畅通、灌溉自如。
二、早稻基质育秧操作方法1、种子处理⑴选种:为确保种子发芽整齐一致乃至秧苗素质,选择籽粒饱满、千粒重相当的种子进行播种育秧。
可用盐水选种或清水选种,盐水选种后必须及时充分淘洗或冲洗,将盐分清除干净。
⑵浸种:达到两个目的,一是保证种子吸足水分、发芽整齐;二是药剂浸种是水稻病虫害有效防治的手段。
⑶催芽:种子吸足水份后,在较高(30℃左右)的恒温下,让种子快速发芽,以芽谷播种的,催芽标准为水稻胚根突破颖壳露出,称为露白或破胸,此时为最适播期。
【水稻育秧基质】
适用范围:可用于水育秧、旱育秧、机插秧。
使用方法:
(1)装盘:在育秧盘中铺入基质,刮平表面,使盘内基质厚度达到2-2.5厘米。
(2)播种:每盘播芽谷130~150克,可根据不同地区及品种适量增减。
(3)覆盖:将基质盖于稻种上方(亦可用田土),覆盖厚度在0.3-0.5厘米,以看不见种子 为宜,力
求均匀一致。
(4)浇水:将秧盘摆于秧畦,用喷雾器细喷或漫水形式,以浇透基质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