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lmore派构式语法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illmore派构式语法

作者:周倩

来源:《神州·下旬刊》2013年第07期

摘要:本文选择当代最新外国语言学研究成果Fillmore和Kay的构式语法与Hopper的浮现语法理论进行综述,将其观点萃取、提炼和概述,第二部分对于两种语法观点进行异同比较,第三部分提出两种语法观对语言学界及形式主义与功能主义两大领域所做出的贡献及其不足之处,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构式语法浮现语法形式主义功能主义评价综述

Abstract:Charles. J. Fillmore and Paul Kay are profoundly influenced by Chomsky and formalism but they have their own new research areas and different views, which include the Construction Grammar. Paul Hopper is an extreme functionalist; meanwhile his emergent grammar draws much attention.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se two theories, makes comparison and contrasts of them and finally evaluates their contribution and shortage for the linguistic research.

Key words: Construction Grammar, Emergent Grammar, summary, evaluation,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在当代语言学领域一直存在着形式主义与功能主义的对抗与摩擦,伴随着科研水平的提升和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在形式主义与功能主义派系中,也不断涌现出新的理论,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作为乔姆斯基学生Charles. J. Fillmore与Paul Kay合作研究的新型研究领域,在形式主义领域独树一帜;Paul Hopper的浮现语法(emergent grammar)作为功能主义最新的研究成果,也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

一、Fillmore派构式语法的主要内容

Fillmore和Kay的构式语法在Fillmore、Kay和O’Connor et al合作发表的《语法构式中的规则化和习语化:以let alone为例》中诞生。论文开篇,作者即提出了一种与现行语法截然不同的全新方式,之后引用了传统语法里的构式(construction)概念来命名。文章以习语let alone为例,说明习语的不规则现象和习语性特征用例外来解释难以立足,习语所涉及的范围广大,这些内容能产性、结构性强,值得进行认真的语法考察,所以一个富有解释性的语法模式需要包括一套原则,能够把语义、语用解释原则跟句法构型单位(configurations)联系起来,这样的单位比单一的句法结构规则方式所能确定的单位更大、更复杂,这个单位就是构

式。通过这篇文章,较成熟的构式语法思想开始生根发芽,以习语为突破口的构式语法研究正式展开了。

Kay和Fillmore于1999年再度合作发表《关于What’s X doing Y构式的语言学概要》,文中作者选取了精确的例子。饭店的顾客问“What’s this fly doing in my soup?”并非想了解苍蝇在做什么,实际意思是问“How come there’s a fly in my soup?”作者认为这里What’s X doing Y所具有的语用意义不是情景造成的,而是与这个格式密切相关,形成该构式的构式义的一个方面。该论文的贡献是成功地将构式纳入了语用学的视野,通过事实表明构式具有语用上的功能,句法和语用之间并没有清晰的分界。

二、浮现语法的主要内容

浮现语法理论的创始人是极端功能主义者霍珀(Paul Hopper)。1987年,他发表的文章《浮现语法》“Emergent Grammar”首次提出浮现语法的概念,1998年,霍珀在同名论文中进一步完善其理论。浮现语法主要包括以下基本观点,主要涵盖的是语用与语法的关系,Hopper 认为语法只能被看作是对话中不断重复出现的一类范畴,不能构成交际的前提,也不能作为说话人和听话人所拥有的共同语言规则,语法产生于语言的实际应用当中。语言的结构与规则在不断变化,它们通过话语浮现、由话语塑造进而形成。语法形式其实并不固定,而是在面对面的交谈中浮现出来的。语法总是处于不断演化与变化当中。它具有开放、不稳定、没有终点的特性。语言不是确定的,始终不断的再建构、再形成。

Hopper 的浮现语法观对语法与语言的内涵有着与过去完全不同的认识。浮现语法观中的“语法”具有以下四大特性:离散性,主要是指语法由于其不断浮现性,所以统一程度较低,所以作为抽象集合或规律的可能性较小,只能作为不同交谈情境之下重复出现的样本;即时性,主要指是指语法是临时存在的,语言形式只在具体语境中运用,一旦没有语境相关因素的协助就会造成理解困难,语法结构或规则的确立与高频使用及逐渐固化的重复现象有关,但语法只能在语境中描写;形式的横向组合性,针对于语法所出现和形成的时间性,Hopper指出在浮现语法中,语法形式分布于一个时间轴上,并在交际双方之间交换,因此它重视形式的横向组合,而不是刻意去关注囊括之中的规则;社会交际性,主要是指浮现语法以交际语法观为基础,认为话语表达总是涉及或隐含了若干会话参与者,语言形式和意义在对话语境中是浮现的。

三、两种语法观点的比较

(一)相似性

第一,两者都在不同程度上强调了语用的研究。构式语法相较于转换生成语法最进阶的地方就是创造构式,将语法研究与语用研究相互联系。浮现语法更是突出强调了语言的交际和运用,认为话语表达总隐含若干会话参与者,语言形式和意义在对话语境中浮现,浮现语法观中“语法”拥有社会交际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