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风除湿的中药有哪些
- 格式:docx
- 大小:16.43 KB
- 文档页数:3
去湿气中药:最佳配方推荐摘要: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去湿气中药配方,包括五苓散、二陈汤、四君子汤等。
这些配方都是经过长期实践验证的有效方剂,可以帮助人们缓解湿气引起的不适症状。
在中医理论中,湿气是一种常见的病理因素,会导致人体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如关节疼痛、皮肤瘙痒、口干舌燥等。
因此,许多人会选择使用中药来调理身体,去除湿气。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去湿气中药配方,这些配方都是经过长期实践验证的有效方剂。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五苓散。
五苓散是一种经典的去湿气中药方剂,主要成分包括茯苓、泽泻、猪苓、桂枝和白术。
这五种药材的组合,可以有效地帮助人体排除湿气,改善湿气引起的各种症状。
根据相关研究,五苓散对于改善湿气引起的关节疼痛、皮肤瘙痒等症状具有显著的效果。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二陈汤。
二陈汤是一种以陈皮和半夏为主要药材的中药方剂,具有很好的去湿效果。
陈皮和半夏的组合,可以帮助人体消除湿气,改善湿气引起的各种症状。
根据相关研究,二陈汤对于改善湿气引起的口干舌燥、食欲不振等症状具有显著的效果。
再次,我们来看一下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是一种以人参、白术、茯苓和甘草为主要药材的中药方剂,具有很好的补气健脾的效果。
这四种药材的组合,可以帮助人体增强脾胃功能,从而更好地排除湿气。
根据相关研究,四君子汤对于改善湿气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具有显著的效果。
除了以上三种中药方剂,还有许多其他的中药方剂也具有很好的去湿效果,如藿香正气水、三仁汤等。
这些中药方剂都是经过长期实践验证的有效方剂,可以帮助人们缓解湿气引起的不适症状。
然而,虽然中药具有很好的去湿效果,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中药的使用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进行选择,不同的人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的中药方剂。
其次,中药的使用需要遵循一定的剂量和用法,过量或者不当使用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
最后,中药的使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有效。
总的来说,去湿气中药是许多人选择的一种调理身体的方式。
祛风除湿中药1.独活功能主治:祛风湿,通痹止痛。
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关节炎、镇痛。
2.威灵仙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骨哽咽喉。
3.桑寄生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元。
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高血压。
4.五加皮功能与主治: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
用于风湿痹痛,筋骨痿软,小儿行迟,体弱乏力,水肿,脚气。
5.白花蛇功能主治:祛风,通络,止痉。
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歪,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瘰疬恶疮。
6.海风藤功能与主治:祛风温,通经络,止痹痛。
用于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
7.络石藤功能主治: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喉痹,痈肿8.老鹤草祛除风湿、舒筋活络,适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关节不利等症9.虎杖祛除风湿,且能活血通络止痛,也可用于风湿痹痛10.臭梧桐有祛除风湿、止痛之功,用治风湿痹痛之症11.防己祛除风湿,利水消肿12.秦艽祛风湿、舒筋络,常用于风湿痹痛、关节拘挛、手足不遂等症13.透骨草(附:急性子)有祛除风湿作用,并能活血止痛,用治风湿痹痛14.豨签草豨签草为祛除风湿常用要药,用于风湿痹痛、筋骨不利等症15.鹿啼草本品有祛风湿作用,适用于风湿痹痛16.千年健本品既能祛风湿,又能强筋骨,用于风湿痹痛、腰酸脚软、手足拘挛麻痹等症17.虎骨祛风通络,强健筋骨,适用于风湿痹痛、风邪偏胜关节疼痛击肝肾亏损,腰膝痿软之症18.徐长卿本品善于祛风,功能通络止痛,用于风湿关节疼痛19.寻骨风(附:丝瓜络)祛风通络,适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20.接骨木祛风湿、通经络,对风湿痹痛、关节不利之症21.蜇砂本品善于化湿,功能通络利痹,可用于风湿痹痛之症22.松节(附:松香、松花粉)本品苦燥温通,具有燥湿通络利痹之功,善去筋骨间风湿,对于风湿痹痛、关节酸痛等症23.海桐皮品功能祛风湿,通经络,主要适用于下肢关节痹痛以及腰膝疼痛等症----------------------------------------------------------------------------------------------------------独活Duhuo主产于湖北、四川、安徽等地。
风湿病的中医中药祛风湿宁痛止痒方法有哪些在日常生活中,风湿病是一种常见且令人困扰的疾病,给患者带来了诸多不适,如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中医中药在治疗风湿病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通过多种方法达到祛风湿、宁痛止痒的效果。
中医认为,风湿病的发生多与风、寒、湿、热等邪气侵袭人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有关。
因此,治疗时需要根据具体的病因病机,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中药内服是常见的祛风湿宁痛止痒方法之一。
独活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具有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腰膝疼痛等症。
威灵仙能祛风湿、通经络、消骨哽,对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等有较好的疗效。
秦艽能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对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骨蒸潮热等症状有改善作用。
此外,防风能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等。
除了单一的中药,中医还常使用中药方剂来治疗风湿病。
例如,独活寄生汤就是一个经典的方剂,由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等组成。
这个方剂具有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的功效,适用于肝肾两虚、气血不足之痹证。
中药外治法在祛风湿宁痛止痒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药熏蒸就是一种常见的外治方法,通过将具有祛风湿作用的中药加热后产生的蒸汽熏蒸患处,使药物的有效成分通过皮肤渗透进入体内,达到治疗的目的。
常用的熏蒸药物有艾叶、花椒、红花、伸筋草等。
中药敷贴也是一种有效的外治法,将调配好的中药膏剂或散剂敷贴在患处,如关节疼痛部位,以起到祛风湿、止痛的作用。
针灸疗法也是中医治疗风湿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如足三里、阴陵泉、阳陵泉、血海等,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疏通经络,从而缓解疼痛和不适。
艾灸则是利用艾绒燃烧产生的温热刺激穴位,起到温通经络、散寒止痛的作用。
对于风湿病患者,常常会在疼痛部位或相关穴位进行艾灸。
中药“祛风湿药:祛风湿热药”——海桐皮本品为豆科植物刺桐或乔木刺桐的树皮。
刺桐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乔木刺桐主产于云南、四川、贵州。
夏、秋剥取树皮,晒干,切丝。
本品气微香,味微苦。
以钉刺多者为佳。
生用。
一、药性和功效
本品性味苦、辛,平。
归肝经。
具有祛风湿,通络止痛,杀虫止痒之功效。
用法用量:煎服,5~15g;或酒浸服。
外用适量。
二、歌括
《药性歌括四百味》歌诀:海桐皮苦,霍乱久痢,疳(匿虫(上下)(nì))疥癣,牙痛亦治。
三、临床应用
1.风湿痹证
本品辛能散风,苦能燥湿,主入肝经,能祛风湿,行经络,止疼痛,达病所,尤善治下肢关节痹痛。
治风湿痹证,四肢拘挛,腰膝酸痛,或麻木不仁,常与薏苡仁、牛膝、五加皮等同用。
2.疥癣,湿疹
本品辛散苦燥,既能祛风燥湿,又能杀虫止痒,故可治疥癣、湿疹瘙痒,可单用或配蛇床子、苦参、土茯苓等煎汤外洗或内服。
四、现代药理研究
1.化学成分
本品主要含刺桐文碱、水苏碱等多种生物碱,还含黄酮、氨
基酸和有机酸等。
2.药理作用
海桐皮有抗炎、镇痛、镇静作用;并能增强心肌收缩力;且有降压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对色毛癣菌等皮肤真菌亦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中药分类常用的祛风湿药有哪些祛风湿中草药主要是指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活血行气、通痹止痛、补益肝肾、杀虫止痒等作用的一类中草药。
此类中草药主要治疗风寒湿邪痹阻经络引起的肢体、肌肉、关节疼痛、酸楚、麻木、沉重以及关节肿大、变形、屈伸不利等症,或年老体弱、肝肾不足、筋骨无力、拘挛疼痛,或筋骨折伤后期,或风湿热引起的瘾疹、湿疹、疥癣、皮肤痉痒等。
根据作用不同,祛风湿剂可分为祛风散寒除湿剂、祛风清热除湿剂、祛风除湿强筋壮骨剂、祛风除湿杀虫止痒剂。
祛风湿药:凡以祛风除湿,解除痹痛,用治风湿痹证为主要功用的药物。
药性分析1、性味:多为辛温香燥2、归经:主入肝、肾,次入脾3、分类与功用①祛风湿散寒药—多辛苦温—祛风湿,散寒止痛,舒筋通络—治风湿痹痛属寒者②祛风湿清热药—多辛苦寒—祛风湿,通络止痛,清热消肿—治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者③祛风湿强筋骨药—多苦甘温—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治风湿日久或肝肾虚损之腰膝无力,亦治肾虚腰痛或中风半身不遂等。
4、常用配伍①据感邪偏重不同配伍:·风痹(行痹)关节游走疼痛:祛风力强+活血养血药·寒痹(痛痹,疼痛明显):温性大+温经通阳药·湿痹(着痹,肢体重着麻木):温燥药+健脾运湿药·热痹(红肿热痛):苦寒性药+清热燥湿药②据病位:·病邪在表或偏上部:配祛风胜湿解表药·病邪入里:配活血通经③风湿日久肝肾不足气血不足:配补肝肾药养血药常用的祛风湿药:1、威灵仙【来源】毛茛科植物威灵仙Clematis chinensis、棉团铁线莲C.hexapetala或东北铁线莲C.manshurica的根及根茎。
【性味归经】味辛、咸、温。
归膀胱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消骨鲠。
主治痛风顽痹、筋脉拘挛,屈伸不利,腰膝冷痛,诸骨鲠咽【主要成分】威灵仙根含白头翁素、原白头翁素和多种三萜皂甙等。
棉团铁线莲根含生物碱、白头翁素、肉豆蔻酸等。
24种祛风湿药名称别名产地来源及彩图序号类别名称别名产地来源图片1祛风湿药独活胡王使者、独摇草、独滑、长生草、川独活、肉独活、资邱独活、巴东独活、香独活、绩独活、大活、山大活、玉活分布区域:分布于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四川等地。
四川、湖北及陕西等地的高山地区已有栽培。
道地产区:主产于四川、湖北、安徽等地。
伞形科当归属植物重齿当归的干燥根。
2祛风湿药防己汉防己、瓜防己、石蟾蜍、长根金不换(海南)分布区域分布于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台湾等地。
道地产区主产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等地。
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粉防己的干燥根。
3祛风湿药川乌鹅儿花、铁花、五毒分布区域四川、云南、陕西、湖南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
4祛风湿药秦艽秦胶、秦札、秦纠、秦爪、左秦艽、大艽、左宁根、左扭、西大艽、西秦艽、萝卜艽、瓣子艽、鸡腿艽、山大艽、曲双分布区域1、秦艽:分布于华北、东北、西北及四川。
2、粗茎秦艽: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
3、麻花艽:分布于湖北、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宁夏。
道地产区主产于陕西、甘肃、内蒙古、四川等地。
龙胆科龙胆属植物秦艽、麻花秦艽、粗茎秦艽或小秦艽的干燥根。
5祛风湿药木瓜木瓜实、铁脚梨、秋木瓜、酸木瓜分布区域分布于华东、华中、西南及陕西等地。
道地产区主产于安徽、四川、湖北、浙江等地。
安徽宣城产者称宣木瓜,质量较好。
蔷薇科木瓜属植物皱皮木瓜的近成熟果实。
6祛风湿药伸筋草石松、狮子草、狮子尾分布区域分布于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及内蒙古、陕西、新疆等地。
道地产区主产于东北、华北、华中、西南各省。
石松科属植物石松的干燥全草。
7祛风湿药威灵仙能消、铁脚威灵仙、灵仙、黑脚威灵仙、黑骨头分布区域1、威灵仙:分布于陕西南部、江苏南部、安徽淮河以南、浙江、福建、江西、中南、四川、贵州、云南南部、台湾。
2、棉团铁线莲:分布于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陕西、甘肃东部、山东及中南地区。
祛风散寒除湿中药泡酒配方大全_用什么中草药泡酒可以祛风散寒酒不一定是有害的身体的,中药泡酒还可以祛风散寒除湿哦,那么泡酒配方有哪些呢,接下来,店铺就和大家分享祛风散寒除湿中药泡酒配方大全,希望对各位有帮助!祛风散寒除湿中药泡酒配方:大风引酒【配方】制附子16g 枳实20g 泽泻20g 陈皮20g 茯苓20g 防风20g大豆100g(原方有甘草) 水1000ml 米酒1000ml【功用】祛风利湿止痛。
【制法】1 将上述前6味药材一同捣细碎,装入绢袋内; 2 放入干净的器皿中; 3 用米酒、水一同煮大豆; 4 煮取750毫升,分作3份。
【用法】每日服1份,3份为1疗程。
【药材功效解析】制附子:回阳补火,散寒除湿止痛。
防风:祛风胜湿。
泽泻、茯苓:利湿健脾。
枳实、陈皮:理气化湿。
大豆:活血,利水,祛风,解毒。
此酒有祛风利湿止痛的功效,主治风湿痛,遍身胀满。
因制附子之毒性,可小量服之,观察效果,再酌加至治疗量。
祛风散寒除湿中药泡酒配方:三滕酒【配方】络石藤90g 海风藤90g 鸡血藤90g 桑寄生90g 五加皮30g木瓜60g 白酒3000ml【功用】祛湿,舒筋,通络。
【制法】1 将上述6味药材,切成薄片,放入干净的器皿中; 2 倒入白酒浸泡,按冷浸法制成药酒2000~3000ml即成。
【用法】每次30ml,每日1~2次,将酒温热空腹服用。
【药材功效解析】络石藤:性味苦寒,善于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海风藤:性微温,味苦辛,长于法风除湿,温通经络。
鸡血藤:性温,味苦而微温,专于行血补血,舒筋活络。
桑寄生:性昧苦平,能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
五加皮:性温味苦辛,可祛风湿,强筋骨。
木瓜:性温味酸,舒畅活络,化湿和胃。
此酒有祛湿、通络、舒筋的功效,主治风湿性关节炎及关节疼痛。
祛风散寒除湿中药泡酒配方:十七味药酒【配方】白石英120g 酸枣仁30g 羚羊角30g 磁石120g 石斛90g黄芪30g 羌活30g 生地60g 牛膝90g 肉桂60g云苓60g 杜仲45g 酒3500ml【功用】祛风,利湿,补虚。
驱寒祛湿中药以及食疗方法随着冬天脚步临近,许多人发现身上有股寒气,身体发冷等现象,不过想要去除体内湿气单靠热水泡澡肯定是不行的,那么可以驱寒还能祛湿的中药会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推荐驱寒祛湿中药知识,欢迎阅读!驱寒祛湿中药1:生姜生姜是我们最常见的配料了,它也属于中药必备的配料,为芳香性辛辣健胃药,有温暖、兴奋、发汗、止呕、解毒等作用,特别对于鱼蟹毒,半夏、天南星等药物中毒有解毒作用。
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痰饮、咳嗽、胃寒呕吐;在遭受冰雪、水湿、寒冷侵袭后,急以姜汤饮之,可增进血行,驱散寒邪。
2:香薷香薷为唇形科植物海州香薷及石香薷的干燥地上部分。
主产于广西、湖南、河北等地。
夏、秋二季采割,晒干,切段,生用。
传统认为香薷有发汗解表驱寒、化湿和中、利水消肿等功效。
3:荜澄茄荜澄茄属温里性中药,用于胸腹疼痛,呕吐反胃,食欲不佳,寒疝腹痛,寒湿郁滞引起的小便混浊。
4:羌活散寒,祛风,除湿,止痛。
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风湿痹痛,肩背酸痛。
5:苍耳子苍耳子属祛风湿中药,主治: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6:附子回阳救逆,温补脾肾,散寒止痛。
大辛大热,温阳逐寒。
7:肉桂适宜平素畏寒怕冷,四肢手脚发凉、胃寒冷痛、食欲不振、呕吐清水、腹部隐痛喜暖、肠鸣泄泻者食用、驱寒祛湿的食疗方法一、胡椒白瓜滚猪筒骨汤材料:白胡椒30~50克、白瓜500克、猪筒骨500克、生姜4片。
做法:白胡椒打碎;白瓜洗净,切片状;猪筒骨洗净,切段,并用刀背敲裂。
在镬或锅中加入清水1500毫升(约6碗量)和姜、筒骨,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约半小时,下白瓜,片刻后下胡椒,再滚沸片刻,下盐便可。
功效:白胡椒白瓜滚猪筒骨汤具有驱寒祛湿、健脾益气、健骨除困的功效,能有效地消除雨水天困扰人们的这些症状,且汤味鲜香清润可口,男女老少皆宜。
二、木棉花炒扁豆煲鲫鱼材料:木棉花20克、炒扁豆30克、薏米15克(中药店均有售)、鲫鱼500克(1条)、猪瘦肉150克、生姜3片。
中药大全药材认识
中药材种类繁多,难以一一列举,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药材及其功效:
1. 生姜:别名大肉姜、鲜生姜,具有发散风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咳嗽、呕吐等症状。
2. 白芷:别名芳香、泽芬,具有发散风热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头痛、牙痛、咽喉肿痛等症状。
3. 防风:别名铜芸、茴草、百枝、屏风,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感冒、风湿痹痛等症状。
4. 苍耳:别名常思菜、地葵、道人头、猪耳、刺儿棵,具有散风湿、通鼻窍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风寒感冒、鼻渊等症状。
5. 羌活:别名羌青、护羌使者、羌滑、退风使者,具有散寒解表、祛风胜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感冒头痛、风湿痹痛等症状。
6. 细辛:别名小辛、细草、少辛、独叶草、山人参,具有散寒解表、祛风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头痛、牙痛等症状。
7. 荆芥:别名香荆芥、假苏、姜芥、四棱杆蒿、稳齿菜,具有祛风解表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感冒头痛、麻疹等症状。
8. 桂枝:别名柳桂,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关节疼痛等症状。
9. 麻黄:别名龙沙、狗骨、卑相、卑盐,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感冒咳嗽、气喘等症状。
除寒祛湿的中药方能除寒祛湿的中药方有哪些呢?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除寒祛湿的中药方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除寒祛湿的中药方黄芪20克,独活10克,防风10克,炙甘草10克,川椒10克,制附子10克,白术10克,牛膝10克,川芎10克,细辛5克,炮干姜12克,当归9克,桂枝9克,葛根6克,秦艽6克,制乌头6克,山茱萸6克,生大黄3克,白酒2000克。
除寒祛湿的中药一般祛风散寒的药物主要包括白花蛇、虎骨、五加皮、乌梢蛇等,能够缓解因为身体受到风寒而引发的关节疼痛的病症,而清热祛湿的药物则包括臭梧桐、络石藤、桑寄生等药物,可以起到小便赤黄、身体发热及口干舌燥等的症状,因此用药需谨慎。
除了中草药之外,大家还要注意日常生活中需要尽量多吃点有祛湿效果的食品,如栗子粥、薏米粥、胡萝卜粥、红豆粥等,这些粥类能够起到强身健体的功效,同时还能够将身体内的湿气、毒素排出体外,预防便秘等情况出现。
切忌乱用祛湿草药,以免会引发副作用!陈皮、甘草、生姜、红枣、茯苓、荷叶等的趋势效果也是非常理想的,如果从养生的角度莱说,进行食疗的话,效果是比较缓和的,也能避免药物所产生的副作用体内有寒湿的症状及祛湿方一、体内有寒湿的症状1、面色发白、发青、发暗、发黑代表体内可能有寒。
颜色越是发暗,就代表寒湿越重。
2、舌苔发白,代表体内有寒湿。
3、反复的溃疡.html' target='_blank' class='relatedlink'>口腔溃疡,代表体内有寒。
4、口臭时舌苔发白,代表体内有寒。
5、咳嗽时痰是稀白的,代表体内有寒。
6、流清鼻涕,代表体内有寒。
7、流出的汗是凉汗,代表体内有寒。
8、爱喷嚏.html' target='_blank' class='relatedlink'>打喷嚏,特别是早上起来,遇风喷嚏不断,代表体内有寒。
9、感冒发热时浑身感觉冷,代表体内有寒。
一、祛风寒湿药本节药物性味多为辛、苦,性温热,入肝、脾、肾经。
辛祛风,苦燥湿,温散寒,祛风寒湿药有较好的祛风、除湿、散寒、止痛、通经络等作用,尤长于止痛,主要适用于风寒湿痹,肢体关节疼痛,筋脉拘挛,痛有定处,遇寒加重等,经配伍亦可用于风湿热痹。
临床常用的祛风寒湿药有独活、威灵仙、徐长卿、制川乌、制草乌、蕲蛇、乌梢蛇、木瓜、伸筋草、油松节、海风藤、青风藤、丁公藤、雪上一枝蒿、路路通、地枫皮、两头尖、金铁锁、扶芳藤、三分三、野木瓜、凤仙透骨草、汉桃叶、祖师麻、闹羊花等。
独活Duhuo本品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Angelica pubescensMaxim.f.biserrata Shan et Yuan的干燥根。
主产于四川、湖北。
春初苗刚发芽或秋末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烘至半干,堆置2~3天,发软后再烘至全干。
切薄片。
以气香浓者为佳。
【性味与归经】辛、苦,微温。
归肾、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祛风除湿,通痹止痛。
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少阴伏风头痛,风寒挟湿头痛。
【效用分析】独活辛散苦燥,气香温通,功善祛风湿,止痹痛,为治风湿痹痛主药,凡风寒湿邪所致之痹证,无论病程长短急缓,均可应用,前人有“治诸风,百节痛风无问久新者”之说;因其主入肾经,性善下行,尤以腰膝、腿足关节疼痛属下部寒湿者为宜,常用于治感受风寒湿邪的风寒湿痹,肌肉、腰背、手足疼痛,或痹证日久正虚,腰膝酸软,关节屈伸不利者。
独活辛散温通,入足太阳膀胱经,可发散肌表的风寒,又借其苦燥之性,可除外感之湿邪,故常用于治疗外感风寒挟湿所致的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头重,一身尽痛者。
本品善入肾经而搜伏风,可治风扰肾经,伏而不出之少阴头痛,痛连齿颊,见风即痛等。
【配伍应用】1.独活配桑寄生独活搜风祛湿而通痹,尤善除肾经伏风;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养血润筋。
二药合用,有祛风除湿、通痹止痛之功,并入足少阴肾经,益肾而壮筋骨。
适用于肝肾不足或风湿侵袭之腰膝酸痛,关节屈伸不利,足软麻木,步履维艰等。
中药学祛风湿药分类
中药学祛风湿药可以根据其功效和作用机制进行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祛风寒湿药: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风湿证中的寒证,其药材多为温性。
常见的祛风寒湿药包括独活、威灵仙、川乌、草乌、蕲蛇、乌梢蛇、蚕砂、伸筋草、松节、青风藤、海风藤等。
2. 祛风湿热药: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风湿证中的热证,其药材多偏凉性。
常见的祛风湿热药包括秦艽、防己、桑枝、豨莶草、海桐皮、络石藤、老鹳草、穿山龙等。
3. 祛风湿强筋骨药:这类药物具有祛风湿和强健筋骨的功效,对于风湿病引起的关节痹痛以及肝肾不足引起的筋骨痿软无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常见的祛风湿强筋骨药包括桑寄生、狗脊、千年健、雪莲花等。
以上分类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中药学祛风湿药分类的相关信息,建议查阅中医药学书籍或咨询中医药专家。
在使用中药进行治疗时,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
中药学—祛风湿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祛风湿药祛风寒湿药1.独活:祛风湿,止痛,解表。
2.威灵仙:祛风湿,通络止痛,消骨鲠。
3.川乌:祛风湿,温经止痛。
川乌草乌皆可麻醉止痛,用于跌打损伤。
4.蕲蛇:祛风,通络,止痉,止痒。
5.乌梢蛇:祛风,通络,止痉,止痒。
6.木瓜:舒筋活络,和胃化湿,消食,生津止渴。
7.海风藤: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
8.昆明山海棠:祛风除湿,祛瘀通络,续筋接骨。
祛风湿热药1.秦艽:祛风湿,通络止痛,退虚热,清湿热。
2.防己: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3.桑枝:祛风湿,利关节。
4.豨莶草:祛风湿,利关节,解毒,降压。
5.臭梧桐:祛风湿,通经络,平肝。
6.海桐皮:祛风湿,通络止痛,杀虫止痒。
7.络石藤: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8.雷公藤:祛风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
祛风湿强筋骨药1.五加皮: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肿。
2.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元,平肝降压。
3.狗脊: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
化湿药1.藿香:化湿,止呕,解暑。
2.佩兰:化湿,解暑。
3.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
4.厚朴: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5.砂仁: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
6.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止泻),开胃消食。
7.草豆蔻:温中行气,燥湿止呕。
8.草果:燥湿温中,除痰截疟。
利水渗湿药利水消肿药1.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2.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
3.猪苓:利水渗湿。
4.泽泻: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
既清膀胱之热又泻肾之虚火。
5.香加皮:利水消肿,祛风湿,强筋骨。
利尿通淋药1.车前子: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明目,祛痰。
2.滑石:利水通淋,清热解暑,收湿敛疮。
3.木通:利尿通淋,清心除烦,通经下乳。
4.通草:利尿通淋,通气下乳。
5.瞿麦:利尿通淋,破(活)血通经。
6.萹蓄:利尿通淋,杀虫止痒。
7.萆薢:利湿祛浊,祛风除痹。
8.石韦:利尿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
9.地肤子:利尿通淋,清热利湿,止痒。
除湿的中药有哪些?关于《除湿的中药有哪些?》,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伴随着夏天梅雨季节的来临,湿冷的屋子和气体,会让人觉得十分的难受,更不要说这些本就身患风湿病等病的病人了,痛楚难言,腰酸腿软这些病症都是出現,这个时候,很多人就想起了运用中药材可以去湿气,可是这也不可以滥用的,应当按表明服食。
因此想要知道除湿的中药有什么?1.独活功效与作用:祛风湿,通痹止疼。
用以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关节炎、止痛。
2.威灵仙功效与作用:祛风、除湿,通脉止疼。
用以风湿病痹痛,四肢麻木,筋络拘挛,伸屈不好,骨啜泣喉。
3.桑寄生功效与作用:补虚,强筋壮骨,祛风湿,养胎元。
用以风湿病痹痛,腰酸腿软,骨筋乏力,月经崩漏经多,怀孕漏血,胎动不安;高血压。
4.五加皮作用与主冶:祛风湿,补虚,强筋壮骨。
用以风湿病痹痛,骨筋痿软,小孩行迟,体弱多病困乏,水肿,脚气。
5.白花蛇功效与作用:袪风,通脉,止痉。
用以风湿病顽痹,发麻拘挛,中出风口歪,中风偏瘫,抽动筋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瘰疬恶疮。
6.海风藤作用与主冶:袪风温,疏通经络,止痹痛。
用以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络拘挛,伸屈不好。
7.络石藤功效与作用:袪风通脉,散血消肿。
用以风湿病痹痛、筋络拘挛、喉痹,痈疮8.老鹤草去除风湿病、舒筋活血,适用风湿病痹痛、四肢麻木、骨节不好等症9.虎杖去除风湿病,且能活血通络止疼,也可用以风湿病痹痛10.臭梧桐有去除风湿病、止疼之功,用治疗风湿痹痛之病11.防己去除风湿病,利湿消肿12.秦艽祛风湿、舒筋脉,常见于风湿病痹痛、骨节拘挛、手脚不逐等症不难看出,除湿的中药的确有很多种多样,按照不一样的健康状况,我们能够服食不一样的中药材来开展调养,在平时的日常生活还要留意锻练,健康饮食,维持一个优良的生活方式,不必等人体出現了不太好的情况,才想到要爱惜人体,要从平常就在学起。
身体除湿什么中药方法最快最好中药祛湿气的最快方法1、去湿中药方子一金钱草15、牛膝15、薏苡仁30、山药15、白术15、茯苓15、防风10剂。
一天一剂,一剂煮2次,早晚空腹用!忌生冷油腻!2、去湿中药方子二山药15、薏苡仁30、茯苓15、防风10,煮粥!3、去湿中药方子三祛湿最基础的方剂是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生姜、大枣平时脘腹胀满、嗳气吞酸、肢体沉重的可以用。
另外,参苓白术也可以健脾祛湿,平时大便溏泄,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可以使用!去湿气的中成药1、木香顺气丸【成分】木香、枳壳(制)、陈皮、香附(醋制)、槟榔、苍术(炒)、砂仁、厚朴(制)、甘草、青皮(炒)。
【功能主治】行气化湿,健脾和胃。
主治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恶心,嗳气纳呆。
2、附子理中丸【成分】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
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病症。
3、健脾丸健脾丸为着名的消食导滞药,因具有健脾消食之功而得名。
它是根据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类方》卷五中的健脾丸方加减而成的,为保和丸的姊妹方,小儿消化不良最为常用,此外,还用于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等。
【成分】党参、白术(炒)、陈皮、枳实(炒)、山楂(炒)、麦芽(炒)。
【方解】方中用党参、白术补益脾胃以资运化;山楂、麦芽消食化滞;陈皮、枳实理气和胃。
诸药合用,补脾益胃,理气运滞,对于脾虚食积证极为适用。
【功能主治】健脾开胃。
用于脾胃虚弱,脘腹胀满,食少便溏。
4、参苓白术丸【成分】人参、白术、茯苓、山药、莲子肉、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大枣。
【功能主治】补脾胃,益肺气。
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可去湿气的食物1、地瓜地瓜又称红薯。
它所含有的纤维质十分松软易消化,可促进肠胃蠕动,有助排便。
最好的吃法是烤地瓜,而且连皮一起烤、一起吃掉,味道爽口甜美,营养也不会流失。
祛风除湿威灵仙威灵仙是一种中药材,其主要功效是祛风除湿。
在中医领域,湿邪是指体内湿气过多,表现为关节痛、肌肉酸痛、头重脚轻、四肢乏力、眼睛干涩、口干舌燥等症状。
而湿邪还会损伤人体的机能,导致各种疾病的产生。
威灵仙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被用于治疗风湿病和各种疼痛,也被称为“治疗骨折的圣药”。
威灵仙来自百合科植物,主要产自云南、四川等地。
威灵仙具有强烈的祛风除湿和止痛作用,还可以抑制炎症和促进血液循环。
因此,威灵仙对风湿病、骨折、筋伤、肌肉疼痛、头痛、腰腿疼痛、关节炎、神经痛等病症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威灵仙的主要成分是威灵仙碱和乙酰威灵仙素。
威灵仙碱是威灵仙的主要活性成分,可以在体内祛风除湿、止痛和抗炎作用。
乙酰威灵仙素可以缓解肌肉疼痛和关节炎疼痛。
威灵仙在中医理论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它被视为一种具有“辛、苦、温”的性质的中药材。
威灵仙清热利湿、散逐湿邪,有很好的祛风止痛作用。
在中医中,湿邪袭入人体后,往往伴随着痛苦和肿胀,威灵仙可以快速祛除湿邪、消除疼痛。
此外,威灵仙还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能够有效地预防中风和心血管疾病。
威灵仙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不仅仅在中医理论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也被许多人用于预防、保健。
威灵仙可以通过口服、贴敷、熏蒸等多种形式进行应用,例如口服的方式可以更好的发挥威灵仙的功效。
此外,威灵仙还可以与其它中药材进行组方,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总之,威灵仙可以祛风除湿,止痛消肿,对于风湿、关节炎、骨折等疾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此外,威灵仙还可以通过促进血液循环等多种方式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因此,对于那些患有风湿、关节炎、筋骨疼痛等疾病的人,威灵仙是一种非常好的草药选择。
当然,在使用威灵仙时,需要从专业药师或中医师处获取指导和建议。
中药“祛风湿药:祛风寒湿药”——蚕沙本品为蚕蛾科昆虫家蚕的干燥粪便。
育蚕地区皆产,以江苏、浙江、四川等地产量最多。
6~8月收集,以二眠到三眼时的粪便为主,收集后晒干,簸净泥土及桑叶碎屑。
本品气微,味淡。
以干燥、色黑、坚实、均匀、无杂质者为佳。
生用。
一、药性和功效本品性味甘、辛,温。
归肝、脾、胃经。
具有祛风除湿,化湿和中之功效。
用法用量:煎服,5~15g;宜布包入煎。
外用适量。
二、歌括歌诀:蚕沙辛温,湿痹瘾疹,瘫风肠鸣,消渴可饮。
三、临床应用1.风湿痹证本品辛甘发散,可以祛风,温燥而通,又善除湿舒筋,作用缓和,可用于各种痹证。
《千金要方》单用蒸热,温熨患处,以治风湿痹痛,肢体不逐者;右与、独活、威灵仙等同用,可治风寒湿痹:与防己、苡仁、栀子等配伍,可治风湿热,股烦,如痹汤《温病条辨》)。
2.吐泻转筋本品入脾胃,能化湿和中,湿去则泄泻可止、筋脉可舒。
治暑湿中阻而致的腹痛吐泻转筋,常配木瓜、吴茱萸、薏苡仁等,如蚕矢汤(《霍乱论》)。
3.风疹、湿疹瘙痒本品善于祛风湿、止痒,治疗风疹、湿疹瘙痒,可单用煎汤外洗,或与白鲜皮、地肤子、蝉蜕等同用。
四、现代药理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叶绿素,植物醇,B-谷甾醇,胆甾醇,麦角甾醇,蛇麻脂醇,氨基酸,胡萝卜素,维生素B、C等2.药理作用蚕沙煎剂有抗炎作用,叶绿素衍生物对体外肝癌细胞有抑制作用。
五、鉴别用药蚕沙与木瓜均能化湿和中,以治湿痹拘挛及湿阻中焦之吐泻转筋。
但蚕沙作用较缓,又能祛风除湿,故凡风湿痹痛,不论风重、湿重均可应用;木瓜善于舒筋活络,长于治筋脉拘挛,除常用于湿阻中焦、吐泻转筋外,也可用于血虚肝旺,筋脉失养,急疼痛等。
疏风止痒祛湿排毒的中药疏风止痒祛湿排毒的中药1、枸杞子:滋肾润肺属性功效:枸杞子味甘性平,具有滋肾润肺、补肝明目等功效.防病保健:若家中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取宁夏枸杞子适量,用清水洗净、烘干、打碎、分装,每天取20克,分2次于空腹时服,2个月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停服其他中西药;若家中老人有夜间口干症,可取枸杞子30克,用清水洗净,于睡前嚼服,一般10天后即可见效;对于男性不育症患者来说,可取枸杞子15克,用清水洗净,于每晚嚼细咽下,2个月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适当戒房事。
2、陈皮:理气化痰属性功效:陈皮味辛、苦,性温,具有理气、调中、祛湿、化痰等功效。
防病保健:对于咳嗽不止且痰液稀白的患者,可用陈皮泡水喝。
3、丹参:月经不调属性功效:丹参味苦性微寒,具有活血化淤、凉血消痈、养血安神的作用防病保健:取丹参适量,将其研成粉,于睡前以小杯温酒或淡盐水送服,对各种月经不调有效,但孕妇及月经期女性忌用。
4、金银花:咽喉肿痛属性功效:金银花味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防病保健:对于咽喉肿痛、热毒泻痢等症,用金银花水煎代茶喝,1天后即可见效;宝宝身上出现热痱,可用金银花煎成浓浓的汤汁,用棉球蘸取汁液在患处轻轻地反复擦洗,1天后就会显效。
5、西洋参:口干目眩属性功效:西洋参味苦、微甘,性寒,具有补气养阴、清火生津的作用。
防病保健:熬夜后,很多人常会感觉口干目眩、咽痛咳嗽,此时喝1杯西洋参茶,可让您口舌生津。
温馨提示:因西洋参性寒,所以脾胃虚弱的人不宜过多食用。
6、薏米:祛湿气属性功效:薏米味甘、淡,性微寒,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清热排脓等功效。
防病保健:在湿气较重的季节或地区,可用薏米煮汤喝。
温馨提示:因薏米性微寒、偏凉,所以平时怕冷的阳虚体质者不宜长期服用。
7、玉米须:慢性肾炎患者属性功效:玉米须味甘性平,具有利尿清热、平肝利胆的作用。
防病保健:慢性肾炎患者,可取干燥玉米须50克,加温水600毫升,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待药液煮至300~400毫升时,去渣取汁,于每日1次或分次服;齿龈出血患者,可取玉米须50克,置于保温瓶中,用沸水冲泡,加盖焖10分钟左右,1日内分数次服,每日1剂,7日为1个疗程;糖尿病患者,可取玉米须30克,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一般2~4个月即可显效。
祛风除湿的中药有哪些
健康的身体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随着季节的变化每到寒冷的冬天特别容易出现一些风湿疾病,风湿病会严重的影响着女性身体的健康,而且会给患者带来比较严重的疼痛感,但是治疗风湿病的方法也有很多种,其中中药治疗风湿是比较有效的方法,并且对身体没有任何的副作用,下面一起了解下祛风除湿的中药有哪些。
祛风除湿的中药有哪些
1.独活功能主治:祛风湿,通痹止痛。
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关节炎、镇痛。
2.威灵仙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骨哽咽喉。
3.桑寄生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元。
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高血压。
常用祛风湿中草药有哪些
常用祛风湿中草药有哪些
4.五加皮功能与主治: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
用于风湿痹痛,筋骨痿软,小儿行迟,体弱乏力,水肿,脚气。
5.白花蛇功能主治:祛风,通络,止痉。
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歪,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瘰疬恶疮。
6.海风藤功能与主治:祛风温,通经络,止痹痛。
用于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
7.络石藤功能主治: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喉痹,痈肿
8.老鹤草祛除风湿、舒筋活络,适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关节不利等症
9.虎杖祛除风湿,且能活血通络止痛,也可用于风湿痹痛
10.臭梧桐有祛除风湿、止痛之功,用治风湿痹痛之症
11.防己祛除风湿,利水消肿12.秦艽祛风湿、舒筋络,常
用于风湿痹痛、关节拘挛、手足不遂等症
上面就是对祛风除湿的中药有哪些的介绍,通过了解之后我们知道一风湿病的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而且治疗的药物有很多种,并且中医治疗对身体没有任何的伤害,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中药治疗的效果虽然比较好,但是需要长期的坚持才能有明显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