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对步态对称性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103.32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卷!第#期#""$年#月!!!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0&)1’).23(4.05

2678!"!9#

,:;8#""$帕金森病对步态对称性的影响

廖福元!王!珏

"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医学信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

摘要$为定量描述帕金森病!B O"对步态对称性的影响#分别将受试者的左$右腿支撑期时间和跨步时间组成序列对#用序列对的相似性来评价步态的对称性8因序列是非平稳的且含有噪声#故问题转化为考察原序列对在多尺度上逼近序列对的相似性#由定义的相似度定量描述了步态的对称性8结果表明#B O患者的左$右腿支撑期时间在较小的尺度上明显不对称#左$右腿跨步时间在所有尺度上都明显不对称8该方法和结果可为评估B O病情以及临床疗效提供新的思路8

关键词$帕金森病%步态%多尺度

中图分类号$(H=F!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G H!>F<-"#""$#"#!"##F!"H

E44#0%.4&*’F($/.$%/-(/#*/#.$G*(%1233#%’2

+D K6,J T J K@!b K@?%J:

"c:T+K;6C K A6C T6Q\D6M:Y D P K7.@Q6C M K A D6@3@?D@::C D@?6Q3Y J P K A D6@6QE D@D S A C T!-D/K@%D K6A6@?’@D R:C S D A T!-D/K@<=""!>!U I D@K#

!

=#25.’8/$B K C[D@S6@%S Y D S:K S:&?K D A&M J7A D S P K7:

!!帕金森病"B O#是一种神经退化性疾病!发病的基础是黑质输入到纹状体的神经递质’’’多巴胺的减少!使得一个通过基底神经节的神经环路受到阻碍!该环路与运动的发起和调控有关(=)8B O的主要症状之一是平衡障碍!而平衡障碍主要表现为步态的不对称性!对它的定量描述可以为评估B O病情以及临床疗效提供客观依据8目前!对于步态的对称性!缺乏既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又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8一般认为!若行走时下肢两侧运动状态的量化参数值在统计意义上无差异!则认为步态是对称的(#)8目前!用到的步态参数有运动学参数和动力学参数8文献(H)用两足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地面反力"21(,#计算步态的对称性指标8力学参数也可以是两足所受的三维反力!还可以是下肢某些关节的力矩8文献(!)通过比较左*右腿腓肠肌等H块肌肉的表面肌电"3E1#的波形和肌肉的反应时间来考察老年人和B O患者的步态对称性8文献(G)用左*右腿支撑期时间"左*右足部分或完全接触地面的时间#!摇摆时间"该足悬空的时间#!步长及21(,计算步态的对称性指标!其结论表明!用21(,和用时域参数考察步态的对称性基本上是等效的8因步态参数的变化是非平稳的($)!所以考察

收稿日期$#""G!"$>"#!男!博士生&王!珏"联系人#!女!教授!博士生导师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G#8

步态对称性要求的数据应该是数十个或数百个甚至上千个步态周期内的参数值!这就限制了某些只能在实验室测量的参数!如力矩"肌电等的应用8用步态周期"支撑期时间"摇摆期时间等时域参数或用21(,评价步态对称性的优点是!可以用佩戴式装置长时间地采集数据8

现有的多数文献都基于步态参数的变化是平稳的这一假设!用参数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均值来计算步态对称性指标8实际上!步态参数的变化是非平稳的#$$!难以确定分析它们的最佳尺度8因此!我们提出!将肢体两侧同一步态参数的观测值组成序列对!通过求它在多个尺度上逼近序列对的相似度来量化步态的对称性8

=!步态数据

为使研究结果真实"可靠!我们采用I A A Z%. X X X8Z I T S D6@:A86C?提供的<个正常人&男性#人!女性G人’和="名B O患者&男性$人!女性!人’的步态数据8正常人和B O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H岁&G F"<=岁’和$<岁&$H"<#岁’!身高分别为&=_F#d"_"#’M和&=_F!d"_"!’M!体重分别为&$G_

&=’左"右腿支撑期时间(

&#’左"右腿跨步时间&左"右腿支撑期时间与左&右’腿摇摆时间之和’8

#!数据处理方法

设所给序列对为<和*!先去除它们的孤立点!再分别对它们进行=层小波分解!然后用每层的低

频系数重构<的逼近序列<

)和*的逼近序列*

)

!)

%=!#!)!=#这样!求<和*的相似度就转化为求

逼近序列对<

)和*

)

的相似度#

记*/<

)

&"’+为<在第)层的低频系数&把<看

作第"层的低频系数!即<%/<

"

’!那么

/<

)5=

&’’%0

"

>&";#’’/<)&"’&=’式中%*>&"’+是以"&1’为尺度函数的滤波器系数!即

>&"’%=

#=,#-"1

&’#!(&1;"’.

设*>&"’+的长为#3!由式&=’可知!第)5=层的一

个低频系数为第)层的#3个低频系数的加权平均

&在某些情况下!第)5=层两端的低频系数由第)

层的少于#3个低频系数构成!类似情况不再注

明’#注意到构成/<

)5=

&’’和构成/<

)5=

&’5=’的第)

层的低频系数中有#3;#个是相同的!再由逼近序

列的重构式

<)5=&$’%0

+

>&$;#+’/<)5=&+’

知第)5=层上逼近序列的一个点是第)5=层的3

个低频系数的加权平均#因此!第)5=层上逼近序

列的一个点是第)层的!3;#个低频系数的加权

平均#设<

)

的一个点为<的?个点的加权平均!则

对于不同的小波!?略有不同#例如!对于‘K K C小

波!?%#)3!对于Y;#小波!?%#)5=3;##粗略地

看!<

)

的一个点是<中#))个点的加权平均&)取决

于滤波器的长度’#因此!<

)

不含<在尺度#)上不

能分辨的高频细节!同时保留了可分辨的主要特征!

且有效地降低了噪声#

求<和*相似程度的步骤如下#

&=’预处理#由于受试者的主观因素或路况因

素!序列中可能存在孤立点#用矩法对<和*的正

态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它们都服从正态分布#我们

认为孤立点就是>G e的置信区间外的点#为使两序

列中序号相同的两个点始终属于同一步态周期!若

要去掉孤立点<&"’!也去掉*&"’(同理!若要去掉

孤立点*&+’!也去掉<&+’#这里!=("!+(@!@为

<和*的长度#正常人的支撑期时间"跨步时间序

列对!B O患者的支撑期时间"跨步时间序列对!经

预处理去掉的点数依次平均占@的H e"#_>e"

H_H e"H_!e&去掉的点数占@的百分比范围为

=_$e!G_F e’#经预处理后的序列仍记为<和*!

长度仍记为@#

&#’将<和*进行=层小波分解!用<的第)

层低频系数重构逼近序列<

)

!)%=!#!)!=#同理!

重构*

)#

&H’为消除下肢一侧可能占优势的影响!定义

9

)

&"’%*

)

&"’;<

)

&"’;#1*

);

1<

)

$

"%=!#!)!@)&#’

式中%@

)

为<

)

的长度(1*&$’

)

和1<&$’

)

分别为<

)

和*

)

的均值#

&!’对于每个正常人的9

)

&"’!用矩法检验其分

布的正态性!均有*""_"G#设9

)

&"’的>G e置信区

间的上下界分别为9‘

)

和9+

)

!则9+

)

%;9‘)!定义阈

>

#

#

!第#期!!!!!!!!!!!!!!!!!!廖福元!等%帕金森病对步态对称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