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十二五规划

  • 格式:docx
  • 大小:169.43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大学“十二五”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

图6 近年来我校国际合作机构空间分布

园安全稳定的能力。

(二)着力建设智慧校园

紧紧抓住国家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机遇,研究制定北京大学智慧校园建设规划,以物联化、集成化、智能化

为主要技术路线,以服务创新为导向,将智慧导入校园各个系统、过程和基础设施中,将信息化深植于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全面构建智慧校园(参见专栏9)。

(三)着力建设绿色校园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教育。通过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教育,加快使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意识深植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动中。

建设环境友好型校园。多渠道解决校园水系水源问题。推动垃圾分类回收、教材书籍循环使用机制,支持和鼓励学生自发的垃圾循环利用行为,建设循环校园。注重校园生态建设,严格保护古树古木,探索将典型的自然化的生物栖息环境设置为校园生态保护区,禁止改造和破坏活动,保护校园的生物多样性。

建设资源节约型校园。引入物联感知等先进技术成果,建立校园建筑节能监管平台。建设绿色大楼,对校园典型楼宇进行节能改造,完成煤改气工程,建设太阳能示范项目,将校园打造为低碳校园。制定节能减排鼓励政策,全面探索用水用电的定额收费制度,使节约意识深植师生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中。

发展校园绿色交通。大力推进停车设施的地下化、周边化建设工作,在校园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工作中统筹考虑停车空间,充分挖掘运动场、绿地等校园地下空间潜力,争取政府支持在校园周边区域建设大型停车设施,循序渐进逐步改善校园交通状况。根据分类管理、分区管理、容量控制的原则,完善符合校情的交通管理规章制度。优化校园交通方式,减少在校园内通行的机动车数量,人行优先,鼓励清洁环保的校园交通方式。提高交通管理的智能化和精致化水平,探索智能交通管理模式,提升校园交通管理效能。

(四)拓展优化校园空间编制

实施新一轮校园总体规划。统筹规划燕园中区、西区和东区,优化提升燕园校区品质。以“中央公共文化区建设工程”和成府园区规划建设项目为抓手,全面完善燕园中区,优化中心校园环境;实施“燕西新区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加快推进承泽园国家发展研究院建设工程,

着手推动蔚秀园从住宅功能向教学科研功能转化的规划工作、适时启动挂甲屯规划建设、力争扩展畅春新园空间;以加快实施物理西楼、工学与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大楼、城市环境与景观大楼等建设项目为重点,整合提升燕园东区。加快医学部校区西北区规划建设,增强与燕园校区的连通性。融入北京北部研发和高技术产业带以及昌平国际科教新城建设,积极协同昌平未来科技城,努力把200号建设成为中关村北部新区的重要新节点。规划建设“未来科学城”。服务创新型国家和北京建设国家创新中心的战略需要,着力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规划建设北京大学“未来科学城”,积极承载国家大科学装置等重大科技创新基础设施,打造高端科技创新城,努力成为世界一流的创新中心;积极吸引国际顶尖大学教育要素,打造国际大学合作城,努力成为国际尖端大学合作中心;积极承载国家和地方文化重大基础设施,打造先进文化创意城,努力成为先进文化国际交流中心;积极营造高品质宜居环境,建设国际高端人才社区,努力成为世界顶尖人才集聚中心。

盘活存量,保障科教。按照“保障科教、激励节约、防止浪费、提高效率”的原则,健

全公用房分配和使用制度,完善公房使用定额标准、超额使用收费制度。实行全校公用教室、教学实验室统筹管理制度。优化配置会议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空间,界定经营性用房范围。争取政策支持,探索校园周边地区居住用房租赁优先满足学校师生和访问学者租用需求的规制办法。

七、强化国际交流合作能力

(一)健全国际交流合作管理结构

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经验,与学校管理结构调整相配套,建立具备国际化理念、国际化服务标准的管理队伍,重点强化二级、三级学术单位有组织地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管理能力,逐步将学校不同层次国际交流合作服务纳入教师社会服务职责,将国际交往纳入二级、三

级学术单位和教师评鉴体制,增强学术单位和教师个人自主开展国际交往的能力,调动学术单位和教师个人协同推动国际交往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深圳研究生院建设“世界一流国际化校区”的进程,努力形成全球全方位、全层面、全员推动国际交往的管理格局。

坚持处理好国民待遇和特殊性的关系,努力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国际国内学生之间、国际国内教职员之间的趋同管理,在基本一体化条件下,完善针对国际学生、国际教职员特点的特色管理制度。

(二)促进“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协调发展

积极参与国际教育规则、标准和方案的制定。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针,一方面,抓住国家鼓励和支持引进国际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战略机遇,围绕21世纪国家与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请进来”,吸引世界一流大学合作建立高水平的国际高端教育项目、联合实验室、跨学科研究中心、国别研究中心以及合作办学机构;另一方面,“走出去”,建立我校海外中心或办事处以及教学科研基地等不同形式的“教育存在”。

(三)营造卓越的国际化环境

完善校园双语标识系统和双语信息网络环境,加强英文课程建设,建立可供中外学生选修的英文讲授的公共平台课,同时依托各院系设立一批英文授课的学位项目,营造多语种的教学环境和课程平台,加快建设多语种的语言中心,营建国际化语言环境。扩大高端外文图书期刊、数据库订购,提高外文资料比例和质量,建设北京大学英文书写中心(PKUWriting Center),构建统一高效的北京大学国际事务信息平台,加快形成卓越的国际化信息环境。进一步丰富国际文化节、国际“主题大学日”、“文化交流周”等国际节事活动,支持跨文化学生社团,加快形成卓越的国际化文化活动环境。在用好国家有关国际交流基金的同时,多渠道筹措资金,建立适合不同需求的“北京大学自主国际交流基金”,加快形成坚实的国际化经济基础。

八、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现的体制机制

(一)《章程》驱动,体制创新

以制定和实施《北京大学章程》为驱动力,进一步明确大学治理结构,争取更大的大学自主权。按照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原则和要求,依法规范中国共产党北京大学委员会、校长办公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学术委员会、理事会组织规程及其相互衔接的流程和规则,加快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校长负责、师生治学、职员治事、民主管理”的制度,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理论和制度,走世界一流、中国特色、北大风格的发展之路。

(二)加强党的建设,改进领导方式

把握办学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北京大学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科学知识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一切先进经验,不断探索中国特色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理论、道路和制度,把科学把握学校办学方向作为党领导学校工作的战略性、全局性方式。

提供思想政治保证。率先建成学习型政党组织,提高全校党员的思想政治水平。进一步改进党领导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的方式,不断提高学校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和道德水平,为学校的稳定、改革和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政治保证。

坚持组织保障。坚持完善“党委讨论决定学校内部机构设置和内部组织机构负责人的人选” 与校长“拟订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方案,推荐副校长人选,任免内部组织机构的负责人”的衔接程序和规则,规范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岗位设置,面向校内外、国内外招聘选拔学院院长/系主任,严格执行干部任期换届制度、干部轮岗交流制度、干部培训制度,健全干部考核评估机制、问责机制和激励机制,进一步健全机构编制和干部管理制度。

坚持反腐倡廉,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关于党员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