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课件 第十章
- 格式:ppt
- 大小:1.31 MB
- 文档页数:20
第一章1、信息:在认识论层次上,可将信息定义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在本体论层次上,信息的存在不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及时根本不存在主体,信息也仍然存在。
2、信息资源:从狭义的理解,认为信息资源是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起来的有用信息的集合;广义的理解,认为信息资源是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信息、信息生产者、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
3、根据信息源的层次及加工和集约程度,信息源可分为四次信息源:一次信息源也称本体论信息源,二次信息源也称感知信息源,三次信息源也称再生信息源,四次信息源也称集约信息源。
(选择或简答)4、根据信息源的内容类别,信息源可分为5类信息源:自然信息源,社会信息源,经济信息源,科技信息源,控制信息源。
(选择或简答)5、根据信息源的运动方式,信息源还可分为静态信息源和动态信息源。
(选择或简答)6、社会经济信息化的主要特征是:信息要素广泛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之中,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不是依赖物质材料的增加和新能源的开发,而是依赖信息力量的推动。
从微观角度考虑,产品和劳务中的信息含量增加,信息物质比高,企业经济活动中信息的作用日益突出,并起着关键作用;从宏观角度考察,信息对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贡献率增大,整个国民经济中信息成分占着很大的比例。
(简答或论述)7、信息资源的类型及划分:记录型信息资源,实物型信息资源,智力型信息资源,零次信息资源。
8、信息资源的特征:(1)第一种角度:信息资源作为经济资源,具有经济资源的一般特征: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稀缺性,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2)第二种角度: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相比,有诸多特殊性:共享性,时效性,生产和使用中的不可分性,不同一性,驾驭性,累积性和再生性。
(简答)9、信息资源的功能:经济功能,管理与协调功能,选择与决策功能,研究与开发功能10、信息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和贡献:(1)促进社会生产力的作用:信息要素与信息技术要素作用于社会生产力系统中生产力要素、决策群和管理者,使得生产力各要素均有不同层面的改进,从而使各个层面的生产力发展都依托灵敏、畅通和高效的信息资源来产生更大的效益,发展了生产力,并由此提高经济效益,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信息资源还对科技、教育、管理和信息4个软要素产生作用;(2)变革社会化生产关系的作用:由于信息资源可以借助于各类媒介广泛向社会传播,在这个传播与交流过程中,信息资源的价值得以实现,同时对社会成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也对社会化生产关系产了了深渊的影响;(3)影响社会生活关系的作用:信息资源在社会中的利用与开发,首先是对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发生直接影响,通过人对信息资源的理解、消化和运用,提高人的自身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