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
广西专用
第六讲 九年级下册 (十)答司马谏议书
一、课文连线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
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 。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 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 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 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 ,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 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3.下列各句中“之”与例句“欲出力助上以抗之”中的“之”字用法相同 的一项是( C )
A. 汝心之.固 B. 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C. 尝试凿之. D. 荆之.地,方五千里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这是因为我们所持的政治主张和方法大多不同的缘故啊。 (2)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 再三考虑君实对我的重视厚遇,在书信往来上不应该粗疏草率。 (3)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如果名义和实际的关系已经明确了,那么天下的大道理也就清晰了。 (4)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抨击不正确的言论,驳斥巧辩的坏人,这不能算是拒绝接受他人的规劝 吧。 (5)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至于(社会上对我的)那么多怨恨和诽谤,那是我本来早就料到它会这样 的。
(1)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 谦词,私下,代“我”
)
(2)虽欲强.聒.( 强作解说
)
(3)故今具.道.所以( 详细说明
)
(4)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 名义和实际 )
(5)以致天下怨.谤.也( 怨恨,指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