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初步设计方案及重大问题汇报
- 格式:ppt
- 大小:2.61 MB
- 文档页数:47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旨在进一步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实现香港、澳门与内地的紧密联系。
大桥的建设对于完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程概述港珠澳大桥位于珠江口,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全长55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大桥由主桥、香港口岸人工岛、珠海口岸人工岛和澳门口岸人工岛四部分组成。
主桥采用桥隧结合的方式,跨越珠江口,连接香港和珠海。
三、工程方案设计1. 主桥设计(1)桥型选择港珠澳大桥主桥采用双塔双跨悬索桥,主跨为1500米,是世界上最大跨径的悬索桥。
悬索桥具有跨越能力强、造型优美、受力合理等优点,适合用于港珠澳大桥这一跨海工程。
(2)结构设计主桥结构分为桥塔、主梁、吊索和锚碇四部分。
桥塔采用钢混结合结构,高度为268米,是亚洲最高的桥塔。
主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断面为扁平箱形,抗风性能良好。
吊索采用高强度钢绞线,锚碇采用地下锚碇结构。
(3)抗风设计港珠澳大桥位于珠江口,风荷载较大。
针对抗风设计,采用以下措施:①主梁采用扁平箱形断面,减小迎风面积,降低风荷载;②桥塔采用流线型设计,减小涡流效应;③吊索采用抗风性能良好的材料,提高整体抗风能力。
2. 口岸人工岛设计(1)香港口岸人工岛香港口岸人工岛位于香港新界西部的屯门区,占地面积约13.8公顷。
人工岛采用填海造地方式,岛内设有客运站、口岸联检大楼、交通枢纽等设施。
(2)珠海口岸人工岛珠海口岸人工岛位于珠海横琴新区,占地面积约9.6公顷。
人工岛采用填海造地方式,岛内设有客运站、口岸联检大楼、交通枢纽等设施。
(3)澳门口岸人工岛澳门口岸人工岛位于澳门路环岛东北部,占地面积约6.5公顷。
人工岛采用填海造地方式,岛内设有客运站、口岸联检大楼、交通枢纽等设施。
3. 轨道设计港珠澳大桥采用双线轨道,设计时速为100公里。
轨道采用无砟轨道,以提高运行速度和稳定性。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桥梁主桥施工方案一、工程结构概况1、青州航道桥:采用半漂浮体系双塔整幅钢箱梁斜拉桥,桥跨布置为110+236+458+236+110=1150m。
青州航道桥主要结构及数量2、江海直达船航道桥:采用独柱型三塔整幅钢箱梁斜拉桥,桥跨布置为129+258+258+129=994m。
江海直达船航道桥主要结构及数量3、九洲航道桥:采用双塔整幅正交异性桥面板钢箱梁斜拉桥,桥跨布置为85+127。
5+268+127。
5+85=693m。
二、工程特点港珠澳大桥是中国交通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环保要求最高、建设要求及标准最高的工程之一。
桥位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珠江口航道众多、航行密度大、对航行安全要求高;工程方案研究中要满足香港及澳门机场航空限高要求(针对本工程的高度限制要求,青州航道桥小于208米;江海直达船小于158米;九州航道桥小于138米.在施工生产中,施工船机设备及设施高度均需考虑航空限高要求。
);桥轴线穿越珠江口中华白海豚保护区,对环保要求高;大桥设计寿命为120年,要同时满足内地、香港、澳门有关技术标准及法律、法规要求;业主提出的建设目标定位高;项目的特点及定位决定了本项目施工工作也将是高标准、高难度的。
主桥预制构件重量大、体积大、质量要求严格、预制和安装难度高。
三、施工部署和主要施工手段及设备考虑到三座主桥中,以青州航道桥最为复杂、最为典型,因此本方案以青州航道桥为主。
1、施工部署施工拟划分三个工段进行管理、指挥和调度,具体划分如下:主墩施工工段:主要负责QZ3、QZ4墩基础、索塔混凝土结构、索塔钢结构及钢箱梁施工;过渡墩及辅助墩施工工段:负责QZ1、QZ2、QZ5、QZ6墩基础及墩身施工;陆上工段:专门为主墩、辅助墩和过渡墩所需钢构件、混凝土预制构件、钢筋和模板等在陆上预加工、堆存、转运提供支持和服务,负责水上施工工段物资供应.在满足施工总体进度的前提下,QZ3、QZ4墩基础优先开工,QZ1、QZ2、QZ5、QZ6墩钻孔桩待QZ3、QZ43墩桩基施工完毕后陆续开钻。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初步设计方案及重大问题汇报
且能体现出高水准的专业知识
一、主体工程初步设计方案
1、桥梁结构
港珠澳大桥采用典型的双层双车道钢桁架桥,桥梁结构以钢桁架桥结构为主要结构,其桥面基本采用桁架复系结构,叠合钢梁构成。
钢梁由内外两层结构,外层纵向钢梁为三斜梁,外层桁架纵向系由对称的三斜梁与上下横向桁连接构成,内层桁架上下横向各两根梁连接,由横向吊索串联起来。
2、施工方式
3、桥墩结构
桥墩结构采用现浇新木桩桩基结构,新木桩桩基采用支护结构,新木桩桩基高度采用外扩性桩,桩基采用无缝塑料管砌筑,桥墩上部为直立式砌筑结护,下部主要为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央可加强为钢筋结构,桥墩的施工采用分根施工,桥墩底部深度采用调沙增料、加重混凝土加固,并采用提升法增加桥墩高度实现桥墩基础工程的施工。
第1篇一、工程概况珠港澳大桥全长55公里,东起香港国际机场附近,西至珠海洪湾,途经澳门。
该桥由桥梁、人工岛和隧道三部分组成,其中海底沉管隧道全长6.7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沉管隧道。
二、施工难点1. 气候条件:珠港澳大桥地处南海,气候复杂多变,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频繁,给施工带来了极大挑战。
2. 地质条件:桥址区域地质条件复杂,海底地形多变,给桥梁建设带来了很大难度。
3. 技术难题:沉管隧道技术在国内应用较少,施工经验和技术积累不足,需要攻克一系列技术难关。
4. 资源配置:珠港澳大桥建设规模庞大,涉及资源调配、施工组织等多方面问题。
三、施工亮点1. 创新技术:珠港澳大桥在施工过程中,攻克了一系列世界级技术难题,如沉管隧道技术、桥梁抗风抗震技术等。
2. 高效组织:珠港澳大桥施工过程中,采用了一系列科学的管理方法,如BIM技术、信息化管理、智能化施工等,提高了施工效率。
3. 环保措施:在施工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减少对海洋生态的影响。
4. 优质施工:珠港澳大桥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质量,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四、施工成果1. 节省时间:港珠澳大桥通车后,从香港到珠海的时间将由原来的3个多小时缩短至半小时,极大提高了三地人民的出行效率。
2. 促进经济:大桥的建成将促进粤港澳三地经济一体化,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3. 提升形象:珠港澳大桥作为中国桥梁建设的杰出代表,展示了我国工程技术实力,提升了国家形象。
总之,珠港澳大桥施工工程是一项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工程。
在施工过程中,我国工程技术团队攻坚克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这座大桥不仅连接了粤港澳三地,更成为我国桥梁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
第2篇一、工程背景珠港澳大桥位于中国广东省珠江口,西接珠海,东接香港,北接澳门。
该工程的建设旨在加强粤港澳三地之间的联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二、施工难度珠港澳大桥施工工程具有以下特点,使其成为世界桥梁建设史上难度最大的工程之一:1. 跨越珠江口,跨越海域面积广阔,施工环境复杂。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桥梁主桥施工方案.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桥梁主桥施工方案一、工程结构概况1、青州航道桥:采用半漂浮体系双塔整幅钢箱梁斜拉桥,桥跨布置为110+236+458+236+110=1150m。
青州航道桥主要结构及数量编号 1 2 部位名称桩基现浇承台结构形式钢管复合桩+钻孔桩主墩:哑铃形承台,外轮廓尺寸**6m 辅助墩、过渡墩:承台外轮廓尺寸24**3m 采用H桥塔,上横梁采用钢结构“中国结”造型,塔身163m,塔柱采用渐变倒圆角矩形断面墩宽12m,厚,单节最大吊重约2100t 工程数量156根2个4个2个4个备注6个 3 索塔预制墩身斜拉索加劲梁 4 5 6采用1940Mpa,平行钢丝索,最长14+14 索长约250m,最大索重约29t 主梁采用“整幅式钢箱梁”方案,约65块** 2、江海直达船航道桥:采用独柱型三塔整幅钢箱梁斜拉桥,桥跨布置为129+258+258+129=994m。
江海直达船航道桥主要结构及数量编号 1 2 部位名称桩基现浇承台结构形式工程数量60+26=86根备注6个 3 索塔 4 预制墩身钢管复合桩+钻孔桩主墩承台厚9m,平面尺寸横桥向2个35m,顺桥向26m 辅助墩、过渡墩:承台厚6m,平4个面尺寸横桥向33m,顺桥向19m 采用钢-混组合结构塔身,塔身高3个量)过渡墩墩高,墩底厚,宽12m,采用预制空心墩身,分两4个节吊装,吊重分别为500t和2300t 1 5 斜拉索6 加劲梁中央单索面,平行钢丝斜拉索,钢丝抗拉强度1940Mpa,最长索长10+10+10 约135m,最大索重约20t 主跨和次边跨有索区段采用整箱形式,边跨无索区段采用分体箱形式,有索区段采用浮吊和桥面吊机架设,最大吊重24000吨)约350t,边跨区段则利用大型浮吊,采用大节段整体吊装,吊重约3400t3、九洲航道桥:采用双塔整幅正交异性桥面板钢箱梁斜拉桥,桥跨布置为85++268++85=693m。
第1篇一、项目背景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跨海大桥,全长55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对于加强粤港澳三地经济、文化和人员往来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大桥所处的地理位置特殊,施工难度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针对港珠澳大桥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施工方案1. 施工组织与管理(1)项目组织架构港珠澳大桥施工项目应成立项目指挥部,下设工程技术部、质量安全部、物资设备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等部门。
各部门职责明确,相互配合,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2)施工进度管理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明确各阶段目标,实行进度控制。
采用PMBOK项目管理方法,对施工进度进行跟踪、调整和优化。
(3)质量安全管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施工质量。
严格执行国家及行业标准,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监管,确保施工安全。
2. 施工技术方案(1)桥梁主体结构施工港珠澳大桥主体结构采用预制拼装技术,主要施工步骤如下:① 预制场建设:在合适地点建设预制场,满足预制梁、桥墩等构件的生产需求。
② 构件预制:按照设计要求,生产预制梁、桥墩等构件。
③ 构件运输:采用专用运输车将预制构件运输至施工现场。
④ 构件拼装:按照设计要求,将预制构件拼装成桥梁主体结构。
(2)海底隧道施工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主要施工步骤如下:① 隧道掘进:采用盾构机进行隧道掘进,确保隧道施工质量。
② 隧道衬砌:在隧道掘进过程中,进行隧道衬砌施工。
③ 隧道通风与照明:确保隧道内通风与照明设施完善,保障施工人员安全。
(3)桥梁附属设施施工桥梁附属设施包括引桥、桥面系、防撞设施等,施工方法如下:① 引桥施工:采用现浇或预制梁施工方法,确保引桥质量。
② 桥面系施工:按照设计要求,安装桥面系构件。
③ 防撞设施施工:安装防撞设施,确保桥梁安全。
3. 施工资源配置(1)人员配置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合理配置施工人员。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桥梁主桥施工方案一、工程结构概况1、青州航道桥:采用半漂浮体系双塔整幅钢箱梁斜拉桥,桥跨布置为110+236+458+236+110=1150m。
青州航道桥主要结构及数量2、江海直达船航道桥:采用独柱型三塔整幅钢箱梁斜拉桥,桥跨布置为129+258+258+129=994m。
江海直达船航道桥主要结构及数量3、九洲航道桥:采用双塔整幅正交异性桥面板钢箱梁斜拉桥,桥跨布置为85+127。
5+268+127.5+85=693m。
二、工程特点港珠澳大桥是中国交通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环保要求最高、建设要求及标准最高的工程之一。
桥位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珠江口航道众多、航行密度大、对航行安全要求高;工程方案研究中要满足香港及澳门机场航空限高要求(针对本工程的高度限制要求,青州航道桥小于208米;江海直达船小于158米;九州航道桥小于138米。
在施工生产中,施工船机设备及设施高度均需考虑航空限高要求。
);桥轴线穿越珠江口中华白海豚保护区,对环保要求高;大桥设计寿命为120年,要同时满足内地、香港、澳门有关技术标准及法律、法规要求;业主提出的建设目标定位高;项目的特点及定位决定了本项目施工工作也将是高标准、高难度的。
主桥预制构件重量大、体积大、质量要求严格、预制和安装难度高。
三、施工部署和主要施工手段及设备考虑到三座主桥中,以青州航道桥最为复杂、最为典型,因此本方案以青州航道桥为主。
1、施工部署施工拟划分三个工段进行管理、指挥和调度,具体划分如下:主墩施工工段:主要负责QZ3、QZ4墩基础、索塔混凝土结构、索塔钢结构及钢箱梁施工;过渡墩及辅助墩施工工段:负责QZ1、QZ2、QZ5、QZ6墩基础及墩身施工;陆上工段:专门为主墩、辅助墩和过渡墩所需钢构件、混凝土预制构件、钢筋和模板等在陆上预加工、堆存、转运提供支持和服务,负责水上施工工段物资供应.在满足施工总体进度的前提下,QZ3、QZ4墩基础优先开工,QZ1、QZ2、QZ5、QZ6墩钻孔桩待QZ3、QZ43墩桩基施工完毕后陆续开钻。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初步设计方案及重大问题汇报首先,港珠澳大桥的设计需要考虑复杂的地质情况。
跨海大桥的建设受到海底地质条件的限制,其中港珠澳大桥所处地区的地质情况较为复杂。
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包括软弱沉积土层、坚硬的岩石、蛇纹岩等,而不同地质条件对桥梁结构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因此,在设计方案中需要充分考虑地质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技术手段来确保桥梁的稳定和安全。
其次,港珠澳大桥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海洋环境因素。
大桥所处的珠江口水域流速较快,潮汐变化大,同时还存在台风和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风险。
这些特殊的海洋环境因素对大桥的结构、抗风性能、涵洞通行能力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为应对这些问题,设计方案中需要充分考虑海洋环境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抗风、抗涌、抗冲击等措施,确保大桥的稳定和安全。
另外,港珠澳大桥的设计还需要充分考虑航道通航要求。
港珠澳大桥所跨越的珠江口是一个繁忙的航道,经过这里的船只很多。
因此,大桥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航道的通航要求,避免对航道通航造成不良影响。
设计方案要满足船舶通行的安全和便利,保证大桥与航道之间的空间尺寸和纵横向的通行要求,同时还要充分考虑航道中的水下障碍物和导航标志等因素,确保大桥的设计与航道通航的协调性。
此外,港珠澳大桥的设计还需要考虑桥梁的使用寿命和维护要求。
大桥的设计寿命一般需要达到几十年甚至更长,而其所处的海洋环境及特殊的地质条件都将对桥梁的使用寿命产生影响。
因此,在设计方案中需要充分考虑桥梁的结构材料、施工工艺、防腐蚀措施等因素,以延长大桥的使用寿命。
同时,还需要制定科学的维护管理计划,对桥梁的定期检查、维护和修复进行科学管理,以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
综上所述,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初步设计方案已经完成,但在设计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重大问题。
通过充分考虑地质情况、海洋环境、航道通航要求和桥梁的使用寿命等因素,我相信这些问题可以得到解决,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将能够顺利进行,并成为一座具有重要意义的跨海大桥。
港珠澳大桥工程施工方案项目简介港珠澳大桥是位于中国广东省珠海市、澳门特别行政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之间的一座跨海大桥,全长约55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之一,也是中国大陆首次在境内同时建造和经营的大型跨海通道项目。
该项目包括港珠澳大桥主桥、与主桥相连的珠海岛隧道和澳门端口海底隧道三个部分,其中主桥为沉管隧道和斜拉桥结合的混合结构,珠海岛隧道和澳门端口海底隧道均采用沉管隧道结构。
港珠澳大桥项目于2011年12月开工建设,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车运营。
施工方案概述港珠澳大桥项目涉及大规模岛隧结构和复杂的斜拉桥结构,施工难度极大,因此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确保工程顺利建设和安全运营。
施工安全主题本工程的施工方案以“安全”为主题,尤其是海上施工,工人进场前的培训和作业前的安全讲解显得尤为重要。
安全宣传要全面覆盖到施工人员,从工人到项目经理,每个人都必须对安全有足够的认识,以保证工人和设备的保障最大。
安全方案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岸上安全保障软基加固,振动、设备、海水入侵等设施安全保障,保证施工不受地质、气象等条件的干扰,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2.桥上安全保障主体工程要保证在施工中的安全性,工人在悬挂的平台上作业前要接受严格的训练,工程设备有备无患,除了采用传统的人工虫洞,还采用新技术设备,如大型移动式起重机、无人机和水上冲压泵等。
3.海上安全保障海上施工是整个工程中最复杂和危险的部分,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
施工人员必须按照要求佩戴救生衣,配备完善的安全设备和防止坠落设备,一旦发现异味,要立即报告,及时救援措施。
施工方案流程本工程的施工方案科学合理,施工流程如下:1.岸上工程在港珠澳大桥规范的硬化作业区域内进行钢管夹靠斜坡和浅层隧道次作业,将钢环割除后安装支撑和顶弱。
在工程区域内安装新型电气设备以及斜拉索安全结构。
2.海上工程钢结构预制和焊接过程是浮动平台欧洲式单主支工业生产线组装的重点。
单主支工业生产线采用多区组装系统,每个单主支组件是相互独立的生产线,工人按照流水作业模式进行焊接和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