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外或后内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
- 格式:pdf
- 大小:256.83 KB
- 文档页数:3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心得目的:总结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经验。
方法:对2003年5月~2008年12月病例作回顾性分析,收治85例,随访76例,随访时间平均为8个月。
结果:优50例,良20例,优良率为82.4%。
结论:分清骨折类型,根据实际情况准确选对治疗手术,合理利用内固定物及配合一定的术后活动是效果优良的关键因素。
标签:胫骨平台;骨折;治疗随着建筑业和交通业的发达,骨折事故的发生率也伴随增多,尤其以胫骨平台骨折最为显著。
据统计,高处坠落伤致使胫骨平台骨折占17%,交通事故伤占52%[1]。
由于此类骨折所受冲力大,往往粉碎严重,治疗困难,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当,将带来多种后遗症,极大影响患者今后的生活。
我院2003年5月~2008年12月共收治了85例胫骨平台骨折,随访76例,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5例,男62例,女23例;年龄18~70岁,平均38.6岁。
致伤原因:车祸51例,高处坠落伤(主要是高空建筑,多数是农民工)7例,重物砸伤(主要是搬运、高空落物)21例,其他外伤6例。
按照骨折Scheazker[2]分类,Ⅰ型7例,Ⅲ型21例,Ⅳ型23例,Ⅴ型21例,Ⅵ型13例。
1.2 治疗方法在进行手术前,先做好常规检查,比如正侧位X线片,行三维CT重建及MRI 检查,充分了解骨块位置、韧带和半月板损伤情况,确定骨折类型,然后制定手术方案。
1.2.1 手术时间的选择手术时间关系到手术治疗和康复效果,恰到好处的手术时间不仅能为患者减少病痛,而且能早日让患者过上健康的日子。
在本组中,新鲜骨折皆于伤后5~8 d进行手术,其他类型的骨折,通过拍X线片制订手术方案,避免盲目行事。
1.2.2 手术方式选择开放性骨折先清理关节内血块及碎骨块,检查半月板、韧带,尽可能修复损伤。
在植骨前,用撬拨矫正的方法复位,确保平台的平整,待骨缺损复位后植骨。
Ⅰ型、Ⅲ型骨折取外侧倒L形切口;Ⅳ型平台骨折取内侧倒L形切口入路;Ⅴ型与Ⅵ型平台骨折取正中直切口,向两侧掀开皮瓣后,同时保留髌腱向内侧和外侧行倒L形入路。
胫骨平台骨折分型及治疗规范标准一、解剖:解剖:1、骨:①内侧平台相对较大,从前向后、从内向外都是凹陷的;外侧平台相对较小,从前向后、从外向内都是凸起的。
外侧平台高于内侧平台,这一点一定要记住;另外,从前向后胫骨平台有大约10°的倾斜。
这两点会知道临床螺钉打入的方向。
②内外侧平台被胫骨的髁间隆起分开。
髁间隆起有内外两个结节。
前交叉韧带附着于前内侧结节的前方,后交叉韧带附着于后侧髁间区并延伸到干骺端的后侧面。
③胫骨结节可以用来定位手术的入路。
它位于平台下2——3厘米处,为髌腱附着。
髂胫束沿着胫骨外髁展开,附着于Gerdy结节上。
2、软骨:每侧平台都被一个半月形的纤维软骨覆盖,它们通过半月板胫骨韧带-冠状韧带附着于胫骨上。
二、损伤机制:1、胫骨平台的损伤常由于:①由外向内(造成外翻畸形,典型的保险杠骨折)或者由内向外(造成内翻畸形)的侧方暴力——剪切力;②轴向暴力——压缩力;③轴向和侧方暴力混合。
临床上产生最常见的劈裂骨折、压缩骨折或两种皆有的劈裂压缩骨折。
2、单纯的劈裂骨折更常见于年轻人。
年轻人软骨下骨较坚固,能抵御压缩应力,但不能抵御剪切应力;随着年龄增长,骨质密度下降,对压缩应力的抵抗力也逐渐下降。
50岁以后劈裂加压缩骨折更为常见,甚至可以由低能量损伤引起。
3、暴力的大小不仅决定骨折的粉碎程度,还决定关节的移位程度,并相关周围软组织的损伤程度。
例如:外翻应力导致外侧平台的骨折合并内侧副韧带和内侧半月板的损伤。
三、损伤结果:1、ORIF在胫骨平台骨折的重要意义:①膝关节周围损伤后如果单纯管型石膏固定,超过3周会造成不可接受的关节僵硬,理疗对其毫无作用。
②塌陷的关节骨块没有任何软组织联系,牵引不会使其复位。
因此,只有关节内骨块被解剖复位,下肢的力线被恢复(只有通过ORIF),并且早期主动活动,主要的并发症才会避免。
2、创伤性关节炎:关节面的压缩和劈裂都会导致轴向力线的偏斜,而关节面的对合不良也会导致力线偏斜。
改良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陈黎明;赵云珍【期刊名称】《临床骨科杂志》【年(卷),期】2024(27)2【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
方法采用改良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16例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
记录手术骨折复位情况及愈合情况、膝关节活动度、HS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
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均对位对线良好。
术后均未发生切口感染、周围皮肤坏死、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术后6周X线片显示骨痂均形成,术后3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均愈合,患肢无明显疼痛,患者均可完全负重行走。
术后12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均愈合良好、对位对线良好;膝关节屈曲110°~135°(122.0°±5.1°),伸直0°~10°(5.5°±3.1°);HSS评分88~94(90.5±1.7)分。
结论改良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术中避免体位变换,视野暴露充分,骨折端软组织剥离少,可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利于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效果满意。
【总页数】4页(P261-264)【作者】陈黎明;赵云珍【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金华中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42;R687.32【相关文献】1.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倒“L”形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外侧柱合并后柱骨折30例分析2.改良前外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在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效果对比3.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累及后柱的Schatzker Ⅵ型胫骨平台骨折4.改良前外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内固定在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5.前外侧入路解剖钢板内固定与后外侧Frosch入路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的疗效比较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前外侧联合后内侧手术入路双钢板并植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戴勇;崔崟;王秀会;马立武;佟向阳【摘要】目的探讨经膝前外侧联合后内侧手术入路并植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1月,应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手术入路双钢板内固定并植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5例,骨折按照Schatzker分型:Ⅴ型43例、Ⅵ型22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随访时采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和影像学评分标准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5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月,平均14.5月,切口均获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4~6月,平均5.5月.伤口无感染,钢板无松动、折断,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评分:优25例,良18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为84.3%.结论经膝前外侧联合后内侧手术入路双钢板内固定并植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临床疗效满意.【期刊名称】《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年(卷),期】2016(013)002【总页数】4页(P51-54)【关键词】手术入路;双钢板内固定;胫骨平台骨折;植骨【作者】戴勇;崔崟;王秀会;马立武;佟向阳【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江苏徐州221002;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江苏徐州221002;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江苏徐州221002;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江苏徐州221002;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江苏徐州221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42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是指SchatzkerⅤ、Ⅵ型骨折,致病原因常为复杂严重的创伤所致,常造成严重的关节面塌陷、内外髁骨折粉碎性骨折、干骺端与骨干的分离移位,且常伴有半月板、韧带等软组织的损伤,治疗难度大,并发症多,一直是创伤骨科的一大难题[1]。
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科对65名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手术入路、双钢板内固定和植骨治疗,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做一简单报道。
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
丁一凡;周江松;李潜;章子林
【期刊名称】《安徽医药》
【年(卷),期】2005(9)10
【摘要】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总结27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人,术前常规行正侧位片及CT检查,根据骨折类型并结合骨折块与塌陷部位,选择切口显露及有限切开,术中对不同类型的胫骨平台骨折分别用克氏什、单侧钢板及松质骨螺钉或螺栓固定加植骨术,并早期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 27例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2月,骨折均在12周内愈合,膝关节功能,优23例,良2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2.5%.结论根据胫骨平台骨折的特点而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遵循分期治疗原则,解剖复位,植骨支撑,有效的内固定,术后早期屈膝功能锻炼,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总页数】1页(P768)
【作者】丁一凡;周江松;李潜;章子林
【作者单位】安徽省潜山县人民医院骨科,安徽,潜山,233000;安徽省潜山县人民医院骨科,安徽,潜山,233000;安徽省潜山县人民医院骨科,安徽,潜山,233000;安徽省潜山县人民医院骨科,安徽,潜山,23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
【相关文献】
1.胫骨平台骨折三柱分型指导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可行性分析
2.后内侧倒"L"形切口三间隙显露应用于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3.内外合用接骨续筋汤配合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分析
4.用腓骨小头上入路联合内后侧入路手术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观察
5.数字化三维重建模拟辅助手术治疗过伸性胫骨平台骨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骨科基础详解胫骨骨折的七种手术入路,图文结合轻松掌握!解剖胫骨居小腿内侧,是粗大的长骨,为小腿主要承重骨。
分一体两端。
上端膨大,向两侧突出,形成内侧髁和外侧髁。
两髁上前各有上关节面,与股骨髁相关节。
两上关节面之间的粗糙小隆起,称髁间隆起。
外侧髁后下方有腓关节面与腓骨头相关节。
上端前面的隆起称胫骨粗隆。
内、外侧髁和胫骨粗隆于体表均可扪到。
胫骨体呈三棱柱形,较锐的前缘和平滑的内侧面直接位于皮下,外侧缘有小腿骨间膜附着,称骨间缘。
后面上份有斜向下内的比目鱼肌线。
体上、中1/3交界处附近,有向上开口的滋养孔。
胫骨下端稍膨大,其内下方的突起称内踝。
下端的下面和内踝的外侧面有关节面与距骨相关节。
下端的外侧面有腓切迹与腓骨相接。
内踝可在体表扪到。
由于皮下组织和肌肉较薄弱,血供较差,胫骨挫伤是常见的运动损伤。
外侧胫骨平台前外侧入路外侧胫骨平台前外侧入路可以安全地显露外侧胫骨平台,主要用于:1、外侧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2、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植骨术。
3、骨髓炎的治疗。
4、肿瘤的活检和切除。
5、胫骨近端截骨术。
6、切取植骨块。
覆盖胫骨近端的软组织仅由皮肤和皮下的筋膜构成,比较薄和纤细。
此区域软组织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为严重的肿胀或者出现水疱,尤其是在高能量的交通伤后更容易出现。
术前仔细评估软组织的质量非常重要,此区域骨折的治疗经常推迟至肿胀消退、软组织修复完整。
胫骨前外侧入路优于前侧入路是因为前外侧入路处的皮肤不是直接覆盖在骨面上。
患者体位:患者仰卧于可进行X线透视的手术台上,患肢膝关节下方放置一稳定的楔形物以使膝关节屈曲60°(图1)。
患侧臀部放置小垫以纠正下肢轻微的外旋。
这样可以确保髌骨位于正前方。
通过抬高患肢3~5分钟或者使用软橡皮带驱血,然后止血带充气。
图1 患者仰卧于可进行X线透视的手术台上,患肢膝关节下方放置一稳定的禊形物以使膝关节屈曲60°。
体表标志及切口体表标志:胫骨干近端可沿其前缘触及;通过屈伸膝关节辨认外侧关节线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