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金融危机原因及各国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各国的应对策略

2008年9月15日以美国雷曼兄弟倒闭、美林证券贱卖、摩根斯坦利并购为标志的的“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发生了,并迅速席卷全球,波及范围广、冲击力度强、连锁反应快都是前所未见,是世界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危机,给世界各国经济法阵和民众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我认为形成这次金融危机原因至少有以下三个

第一:次贷危机是导火索

美联储为了应对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遏止美国经济的衰退,连续多年下调联邦基金利率。货币的扩张和低利率形成了低成本的借贷环境,认为未来的房价只涨不跌,促使美国民众涌入房地产领域。但是这些房地产的销售对象主要是美国中下收入阶层。在美国制造业转移的情况下,中下阶层的收入难以提高,在金融资产泡沫推动下的房地产价格的不断上升,最终把他们逼到破产的地步,引发了世界性债务危机。金融经济逐渐演变成投机经济,金融泡沫越来越大,风险越来越高。以房地产市场和信贷为基础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犹如空中楼阁,因次贷危机的发生而轰然倒塌。因此,这次金融危机的本质是“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而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只是放大了“次贷”金融危机,将美国“次贷”金融危机演变成全球性金融风暴。

第二:美国过度消费和亚洲过度消费是实质

美国的过度消费和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过度储蓄是这次金融危机爆发的深层原因。长期以来美国国内储蓄一直处于低位,对外经济表现为长期贸易逆差,平均每年逆差占GDP总额达到6%的水平,且这些逆差主要靠印刷美元“埋单”。而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和石油生产国居民则是储蓄过度,长期贸易顺差,积累起大量的美元储备。这些美国经济体外的美元储备需要寻找对应的金融资产来投资,这就为华尔街金融衍生品创造、美国本土资产价格的泡沫化提供了基础。

1990年代后期,充裕的全球资金涌入美国,金融业在美国的发展越来越旺盛,金融产业演变成一个大产业,可以吸纳大量的就业,产生大量的产值,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美国金融产业所创造的增加值竟达到GDP的40%。然而,由于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周期已经进入IT周期波段的末尾,缺乏投资机会,而且美国已经将大量的制造业转移到国外,通过制造业信息化而提升劳动生产率的机会也失去,近期又不可能有大量的科技创新项目吸纳融资。在这种情况下,华尔街金融资产的供应没有坚实的实体经济发展作为支撑。全球经济实际上处于一种动态无效的状态:充裕的储蓄资金找不到与之匹配的投资项目。

第三:国际货币体系缺失是前提

从全球区域分布来看,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过度消费,美国之外的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石油输出国家和某些欧洲国家过度储蓄,这种区域消费和储蓄的不对称必须依赖一个因素才能实现,即美元充当国际货币,成为硬通货的代表,储蓄过度的国家和居民将美元作为财富长期积累。因此,美国的长期贸易逆差和上述国家的长期顺差可以通过美元的流动来平衡,美国长期用印刷货币来平衡全球实体经济中的非均衡,迟早要出问题。因此,也可以将这次金融危机发生的前提条件归咎为国际货币体系的缺失。即金本位制消除之后,国际货币体系一直是脆弱的,存在隐患的。二战以后逐步建立起的以美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只能在短期起到作用,随着全球化进程加深和全球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国际货币体系难以适应。

各国受到的影响: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已有100多家规模较大的金融机构宣布破产或被兼

并。美国的实体经济遭到重创。房地产泡沫破裂后,汽车、钢铁业等美经济支柱产业也相继陷入困境。通用汽车公司申请破产保护,钢铁业开工率不到生产能力的一半。政治方面,金融危机助长了美民众对保守主义长期主导美社会思潮的厌倦心理,他们用选票将奥巴马送入白宫,结束了长达30多年的“保守主义革命”。孤立主义倾向开始抬头。最新民调显示,美国人的孤立主义情绪达到了40年来的最高峰。迄今,奥巴马新政虽有进展,但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美国普通民众未能从中得到实惠。

欧洲由于欧洲和北美的关系密切,危机向全球蔓延的过程中,首当其冲的是欧洲金

融业。随后巨大的金融冲击波对欧洲实体经济带来的影响,在广度上和深度上也是空前的。首先,欧洲银行业遭受重创。这反映在以下几点。第一,银行资产大幅缩水,出现巨额亏损。第二,银行赢利能力普降,不良贷款比率上升。第三,主要银行面临美元资本短缺压力。第四,金融业继续面临大裁员。第五,掀起欧洲银行的资产重组和国有化浪潮。第六,造成了欧元暴跌。

其次,对实体经济产生强烈冲击。这反映在以下几点。第一,经济陷入全面衰退,结束多年持续繁荣局面。第二,房地产泡沫大面积破裂、建筑业最早受到冲击。第三,消费受影响较小,但投资、贸易接连受挫。第四,失业人数急剧攀升。第五,各国实体经济受影响程度的非均质性。

金融危机对于欧洲各国的影响各不相同,但都有其共同的地方。

对于英国而言,英国银行大面值缩水,负债严重。英镑贬值严重。英国企业变得生存困难。英国住房均价创17年以来跌幅新高,并且失业率创下17年以来单月的最大涨幅对于法国而言,金融危机对法国股市造成沉重的影响,并打击到法国的实体经济。汽车制造业、钢铁业、化工行业、房地产和建筑业、旅游业、玩具零售业等行业均损失严重。另外,法国失业者突破200万人。

对于德国而言,金融危机的影响并非全面性的。金融危机对德国部分银行造成较大冲击,但未对金融体系造成根本性毁坏。金融危机导致经济各项指标迅速下滑,但未对人们的基本生活造成很大威胁。金融危机对出口型产业影响较大,对内需型产业影响较小。金融危机对西部地区影响较大,对东部地区影响相对较小

拉美和非洲

12月间的智利中部,已是夏日融融。汽车沿着安第斯山脉盘旋,道路一直延伸到世界最大地下铜矿厄尔特尼恩特底部。沿途工厂运作如旧,虽未见传说中的停工,但经济危机已成为工人们必谈的话题;旁边数十公里的赛维尔小镇本为享有“联合国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之誉的旅游胜地,如今却是游人稀少。从10月下旬到12月初,《财经》记者两赴智利进行实地采访,参加有关拉美地区经济的会议,并先后访问了一批专家学者。两次采访之隔不到三周,当地气候由晚春至初夏越来越暖;而经济社会的信心逆时节而变,处在急速冷却之中。

十年来非洲经济增长受益于资源出口,现在则为此付出代价。面对金融危机,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出现了诸多问题。首先,初级产品出口受阻,产品价格下跌。其次,非洲的旅游业遭受到重创。然后,以埃及为代表的侨汇大幅减少。接着,是国际援助大幅减少,国际直接投资萎缩。再次,是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减缓,国内通胀压力大,失业人口剧增。

危机提醒我们应该回到用最传统有效的原则来监管银行,来促进其进一步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