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市地质资源概况

  • 格式:docx
  • 大小:20.75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虞市地质资源概况

上虞市地质资源概况

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07.03.26

第一节地层

上虞地处江山—绍兴深大断裂两侧,构成两个不同属性的构造单元和地层分区。断裂带以东为华南地层区(又称浙东南区);断裂带以西为江南地层区(又称浙西北区)。境内以前者为主,所出露的地层较为简单,除元古界陈蔡群外,中生界地层普遍发育。

陈蔡群d段(Anzch)

系一套变质程度较深的岩石组合,由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片岩以及各种混合质岩石组成,主要分布于丁宅、大勤、章镇一带,五夫、麻岙、笕桥、中村以及保驾山(陈蔡群a段)等地也有零星出露,厚度大于2298.1米。

下石炭统叶家塘组(C1Y)

分布于长山乡担山村附近,岩性主要为白色含砾石英砂岩、灰黑色砂质泥岩、炭质泥岩等,厚度约22.4米以上。

上三叠统乌灶组(T3W)

在滨笕乡笕桥、章镇河头和大勤乡铜山湖一带有零星出露,岩性为灰白色石英细砂岩、黑色粉砂岩、泥岩夹细砾岩等组成,以含丰富的类矿物为其主要特征,层内植物类化石和海相瓣鳃类化石亦较富。地层厚度约150米。

下侏罗统枫坪组(J2f)

主要由黄褐、黄绿色含砾石英岩夹薄层粉砂岩、泥岩、炭质页岩等组成。孤立地出露于通明乡任岙西北,面积小于0.5平方公里,厚度不详。

上侏罗统磨石山群

县内均有广泛发育,但仅见二个旋回(构造层),四个岩性组,自下而上为:

第一旋回

包括大爽组(J3d)、高坞组(J3g)、西山头组(J3x)、大爽组下部为中性、中酸性火山岩夹沉积岩,上部为酸性火山碎屑岩夹英安岩、凝灰质砂岩,厚度约500~1000米。出露于张溪——清潭一带。高坞组则为一套酸、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夹少量沉积岩岩系,岩性单一,厚层块状,多具晶屑塑变结构,石英、长石晶屑含量高达30%~70%,风化后常形

成盾形山顶、陡峭山谷。本组主要出露于覆卮乡石阔、岭南乡西里、汤浦镇下漳以及东北部的横塘乡贾家一带,厚度约1242.2米。西山头组为酸性火山碎屑岩夹少量中酸性熔岩以及沉积岩,其特点是分布较广,成性较好,厚度约746米,主要出露于横塘乡徐家岙、夹塘乡夏家、滨笕乡西边石龙山、长塘乡罗村山一带。与高坞组、西山头组并列的横尖组(J3h),

区内零星见于杜浦附近。

第二旋回

仅见九里坪组(J3j),为一套酸性熔岩,局部夹沉凝灰岩、沉积岩以及酸性火山碎屑岩。主要分布于五龙山以北地段以及萝岩山、兰芎山一带,最大厚度达1657米。

下白垩统

白垩系地层受区域断陷盆地控制,为一套湖沼相沉积物。本区出露有馆头组(K1g),和朝川组(K1e)。前者为杂色砂岩、泥岩夹少量火山碎屑岩,出露于陈溪乡旧宅和岭南乡油竹坪一带,厚度变化大,一般在300~600米之间。后者系一套紫红色碎屑沉积岩少量火山岩,地层厚度在224~496米之间。所产化石有:腹足类、瓣鳃类、叶肢类、介形类、植物藻类等。

上新统铜岭祝组(N2T)

分布于江山、滨笕等地。岩性有青灰色泥岩、页粉、粉砂岩以及粉砂质泥岩。中部和底部见有1~3层橄榄玄武岩、橄榄拉斑玄武岩,有时有褐煤及含砾泥岩。厚度约80~7150米。

更新统

县内出露有中上之分,中更新统平湖组(Q2p),呈带状分布于萝岩山下竺郎畈一带,主要为滨海相夹河湖相沉积,岩性由粉土质亚粘土、网络状红土、粘土、粉土质亚砂土组成,厚度数米至60余米。上更新统有东浦组(Q3d)及宁波组(Q3n)出露,前者为滨海相沉积,局部为海陆混合相和陆相沉积,以粉质粘土、亚粘土为主,间夹粉土质亚砂土;后者亦为滨海相沉积,局部为泻湖、河流沉积,以黄褐色粉土质亚粘土为主,夹灰色淤泥质粉土质亚粘土、亚砂土。本统出露于百官、丰惠、永徐乡万岙村附近,厚度分别为58.6米及46.85米。

全新统

分布于北部平原以及山谷河床、河漫滩等处。县内仅出露有钟家堍组(Q4z)和大古塘组(Q4d),各组岩性相近,以灰黄色粉质粘土、亚粘土、淤泥质粘土、黑色泥炭、砂砾层为主,厚度不等,一般数米至20余米。

第二节岩石

县内岩石分布,除沉积岩出露于下石炭统叶家塘组、上三叠统乌灶组、下侏罗统枫坪组、下白垩统的馆头组和朝川组外,还有第三纪上更新统和第四纪砂、砾沉积物(岩性特征

见地层一节),主要岩石分述如下:

火山岩

上虞在中生代火山活动最为活跃,属浙东南火山活动区,龙泉——奉化火山活动带内,主要受区域性基底断裂构造控制。境内中生代火山岩分布约占陆地面积的65%以上,其喷出岩以酸性、中酸性岩

类为主,中基性少见。活动时代及程度,以燕山期旋回晚侏罗世最为发育,白垩世及喜马拉雅期旋回渐趋尾声,喷出岩均系陆相火山岩系,浅成相及超浅成相的次火山岩,至今尚未发现。

熔岩类

发育于燕山期旋回,从上侏罗世的大爽组开始,经西山头组、九里坪组逐渐增多,此期以酸性和中酸性为主;到白垩世则为中基性及基性;上新世时熔岩活动减弱,直至渐趋消失。岩体以流纹岩、流纹斑岩、球状流纹岩为多,英安岩及安山岩也有少量出露。具体分布于五葵山、兰芎山、百楼山、蒿尖山、五龙山、杨数田冈以及清潭乡的老鹰山、秀峰尖、樟塘乡的马山、牛山等地。

火山碎屑岩类

是一种分布最广、最为发育的岩石类型,除喜马拉雅山期旋回外,普通发育于燕山期各旋回中。岩石有凝灰岩、熔结凝灰岩、凝灰熔岩、层凝灰岩等,但以凝灰岩最多。岩性以酸性、中性最为常见,基性及其过渡类型亦有发育。主要分布于百楼山、浆缸盖、萝岩山、兰阜山、大山、梁岙山、罗村山、石龙山、天峰山以及福祈山、夏盖山、朝基弯冈等地。

侵入岩

上虞岩浆的侵入活动较为活跃,不但有晋宁期的岩浆侵入,而且燕山期的岩浆侵入也颇频繁。据调查,全县共有大小岩体19个,出露面积82.49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的8%左右。依据区域性资料和同位素绝对年龄,岩浆侵入活动分为3期5次:

晋宁期侵入岩体

仅见于通明乡任岙村一处,面积为1平方公里,岩性为混合花岗岩体,侵位于陈蔡群地层中。经K—Ar法测定,年龄为6.41~7.20亿年。岩石由混合中——细粒白云母花岗岩与混合伟晶质白云母花岗岩相间出露,互为过渡,是地槽向地台演化中的产物。

燕山侵入岩

分为早、晚两期,以丽水——上虞断裂带为界。早期侵入岩主要出露于该断裂带以西地区,晚期侵入岩主要分布在该断裂带以东地区。燕山早期侵入岩体仅有横塘乡陈家和长塘乡罗村山两处,后者规模稍大,约6平方公里,呈北东——南西向展布。侵位于晚侏罗系西山头及高坞组的地层中。岩性为肉红色中细粒黑云母角闪石花岗岩,局部相变为中细粒二长岩;陈家岩体为钾长花岗斑岩,出露面积0.81平方公里,侵位于晚侏罗世西山头组中。它们均属燕山早期第三侵入阶段的产物,同位素年龄为1.35~1.53亿年。燕山晚期侵入岩浆比早期活动性大,侵入次数达三次之多。岩性有闪长岩、石英闪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