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备考方略第三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七语言文字运用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2
专题七 语言文字运用
复习策略
1.构建语言文字运用的学问体系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包含字、词、句、语体、语法、修辞、逻辑等诸多必备学问,考生驾驭的程度不一样,复习时可借助资料上比较系统的学问梳理,接受自主学习的方式夯实相关基础。一词一句皆可设题,没有扎实的基础,是很难应对的。
2.重视命题角度和题型的变更
语言文字运用历来都是高考命题的试验田,命题人每年都有一些新探究,其命题兼具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变数相对较大。复习时不仅要抓住常考题型,驾驭答题步骤、方法;还要重视变式题型、可考题型,进行有预见性的复习备考。如语段压缩,一般都是结合新闻语段进行命题,常考的题型是限定字数进行压缩,变式题型是“提取关键词语”等;修辞的常考题型是辨别修辞手法和分析修辞的表达效果,还可能结合语境考修辞类仿写。
3.全面复习才是万全之策
语言文字运用是结合具体的文段材料来命题的,像扩写、图文转换等考点似乎难以找到命题结合点,但从高考命题稳中有变和反猜题押题的特点看,扩写、图文转换等都属于语文关键实力,不能随意舍弃。
方法指导
一则四五百字的文段材料须要命制两三道语用题,一般这种文段材料都是精挑细选的,不仅内容思想性强,文辞也经得起推敲,读懂它并不难,关键是要养成先读文再做题的良好习惯。情境化题目的答题信息、思路往往蕴含在文段材料之中,通读整个文段材料,才能真正进入大语境,全面获得相关信息。读懂文段材料通常须要完成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通读文段,把握主题
文段材料写的是什么内容,主题是什么,只有通读才能精确把握。如2024年新高考Ⅰ卷“语言文字运用Ⅱ”的文段,先由“节日肥”“过年肥”引入“减肥”话题,接着说明哪些人须要减肥,指出通过不吃晚饭来减肥的危害。用一句话概括主题就是“减肥确定要讲究科学”。
其次步:明确要点,理清层次
四五百字的文段材料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是不难归纳的。内容要点明确了,层次也就理清了。做题时并不须要我们具体概括每层的层意,圈画有提示作用的关键词语即可。这一步骤的目的,是让我们把握整个文段的脉络,理清内容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
第三步:带题读文,深化情境
读懂了文段材料,也就深化了具体的语境,就可以做题了。每道题,我们都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思索,如补写句子,其并不是开放性的题目,横线前后的语境事实上已经对所填句子的主语、谓语、句式特点与用词等做了明确的提示及限定。带题读文,深化情境,就是要获得这些有提示作用的信息。
[读文示例]
[2024·新高考Ⅰ卷]
我确定步行回家。我宠爱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水。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峻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恒久像一条黏稠的河。不知不觉,我发觉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桥旁边。突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 这是个很小的小店,南北进深不足三米,东西长顶多十几米,七八张桌子,或许是屋子里太热了,只有三四张桌上有人,每个人面前都有一盘门钉肉饼,烙得焦黄,渗着油光,让人馋涎欲滴。
“外边坐吧,外边有桌子,凉快。”
看我在杯盘狼藉的几张桌子之间迟疑,一个女孩子走过来,用手里的筷子和盘子向门外指了指,对我建议。店门外是摆了几张桌子,那里确定凉快,可是我固执地挑了一张桌子坐了下来,让女孩子把桌子整理干净,然后要了六个门钉肉饼和两碗小米粥。
牛肉饼和小米粥很快都端来了,热气、香味混在一起,让我食欲大振。
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网打尽,又心满,又意足。
第一步:通读文段,把握主题
文段材料记叙“我”夜晚步行回家路上,到一家小店去吃门钉肉饼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平凡生活的满足与满足。
其次步:明确要点,理清层次
第一层(第1段):记叙“我”夜行回家路上想去吃门钉肉饼。
其次层(第2~4段):叙写“我”到店落座、点餐的情形。
第三层(第5~6段):刻画“我”把饼和粥都一网打尽后无比满足的精神状态。
第三步:带题读文,深化情境
18题(见第393页[即学即练]第1题),文中唯一的破折号在第1段末,结合具体语境可分析出此处破折号的作用,再对四个选项中破折号的作用进行分析,选出作用相同的一项。
19题(比方具有相像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方进行简要分析。),画横线的句子也在第1段,比方句可简化为:塞车严峻的这条环路恒久像一条黏稠的河。明确该句的本体与喻体,再结合语境分析两者的“相像性”,没有情境意识便难以答得全面精确。
20题(见第451页[题4]),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文段材料结尾处。题干明示原文比改句的表达效果要好,这就须要结合语境,从强调重点、语句位置、语体风格等角度分析二者表达效果的差异。
这三道题充分体现了语言文字运用板块“随文命题”的特点,启示考生在做题时必需有语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