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促销案例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促销案例

促销推广是市场营销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很多对市场营销认识并不深刻的策划人员,甚至包括某些“策划大师”,亦不能幸免的犯下“声势浩大,徒劳无功”的错误。

促销案例1

“策划大师”在“泛促销”与“精准促销”之间“切磋”的案例之一。

[背景]

200x年下半年,白酒旺季即将来临,天津一某品牌白酒欲全面启动天津市场,决定对商超、酒楼分别发动大规模的促销活动。两种白酒,在商超的零售价格分别为A商品38元、B商品88元。当时在天津算中档价位的白酒。

策划大师根据集团总裁要拿下天津市场的战略意图,在针对商超渠道方面设计了一个用得很泛滥的方案:

——剪报花换礼品的活动。

1、选择《今晚报》作为活动发布媒体,做一个1/4通栏的促销广告。

2、主要促销内容为:市民凭剪下来的报花可以到指定的活动超市免费领取价值10元的B商品50ml装样板酒一瓶。

我本能的感到这个方案“看上去很美”,但并不妥贴,于是在会上阐述了自己的分析:

1、目标消费群与活动积极参与群体错位:当时在商超的零售价格分别为A商品38元、B商品88元,酒楼则为A商品45-75元、B 商品118-168元(不同档次酒楼),以当时天津的消费水平,属于中档酒价位(超市卖得最好的属于10-18元的低档白酒)。而作为中档酒的消费者,极少会有人愿意为一瓶免费的50ml小样酒而剪报去超市排队换取;真正愿意搜集报纸并去超市换领促销品的顾客往往都是些市井小民,爱那么一点点小便宜的。所以,即使会有大量的换领热潮,目标受众也已经错位。

2、泛促销,不能有效识别消费人群:这样的剪报换领活动,并不能很好的界定活动参与人群与白酒消费者(包括饮酒及以酒为礼者)。换酒者不一定是真正的白酒消费者,因为你不能在游戏规则上标明“换领人必须有白酒消费习惯”或“凭白酒消费者证书换领”等有效的界定手段。

3、超市需求与企业需求不对等:这种促销形式有些企业一厢情愿的意思,因为大量换领与超市销售之间没有直接利益纽带,因此很难得到超市的广泛支持。

4、无约束条件促销,损耗大:对于很多市民来说,只要能多搜集报纸就能多换,因为你即使规定一人只能换一瓶,他也可以再排个队又来,你没有有效的控制手段予以约束。

通过分析,我提出了我的改进方案:

1、游戏规则:凡是在该超市购买白酒产品价位在30元/瓶以上的顾客,均可凭电脑购物小票到换领处免费领取1瓶50ml价值10

元的xx牌酒B产品小样酒;每张购物小票限领1瓶。

2、优点分析:

a、目标精准,不浪费一瓶促销酒:传统的买赠活动一般都限于本公司产品的“买一送一”,这样的促销形式是为了直接提升本公司产品的销量。但当时公司战略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品尝到我们的白酒,因此,我们的方案在传统促销形式上作了调整,直接将目标消费群一网打尽,使更多的目标消费者都能在即使不购买本公司产品的情况下都能够有机会真正了解我们的产品。其中的亮点就是“价位区隔”方法,达到筛选顾客的两个目的:一是白酒购买者,不管他是为了自饮还是为了送人;二是消费能力及消费需求与我们的目标受众一致。

b、变单纯的公司促销为超市促销,获得超市更多的支持,反过来降低了促销成本:本公司产品“买一送一”,基本上被超市认定为公司行为,会收取一些相关费用。而现在的这种促销形式,则变成了超市的促销活动之一,使超市主动提供了更多的宣传机会及陈列展示机会。而且,本次活动在30个超市同步进行,换赠一般都直接由超市配合办理,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当然,重点超市我们加大了火力)。

c、策反效果更好:顾客买其他公司的白酒,结果获赠我们的产品,回去品尝后只要品质过硬,自然会引起购买欲。

d、口碑传播效果更正面、积极:第一种方案只会吸引更多贪小便宜的人,即使有很多人会积极相应,但会被视为“傻x”行为,得了便宜还不说你好,或者即使说了好,身边的被传播对象往往也不是我们的目标受众。相反,第二种方案能给目标受众直接刺激,而且受者有小小的惊喜和温暖。

最后,公司采用了我的这套方案,效果自然不错。补充一点:公司核算的50ml样酒成本为1元/瓶,本次活动共送出约30000瓶,

小结:

策划本身不是目的,因此一个策划案的质量不在于外表如何华丽、词藻如何优美,形式如何引人入胜……

促销案例2:

“限客进门”销售法

意大利的菲尔·劳伦斯开办了一家七岁儿童商店,经营的商品全是七岁左右儿童吃穿看玩的用品。商店规定,进店的顾客必须是七岁的儿童,大人进店必须有七岁儿童做伴,否则谢绝入内,即使是当地官员也不例外。商店的这一招不仅没有减少生意,反而有效地吸引了顾客。一些带着七岁儿童的家长进门,想看看里面到底“卖的什么药”,而一些身带其他年龄孩子的家长也谎称孩子只有七岁,进店选购商品,致使菲尔的生意越做越红火。后来,菲尔又开设了20多家类似的商店,如新婚青年商店、老年人商店、孕妇商店、妇女商店等等。妇女商店,谢绝男顾客入内,因而使不少过路女性很感兴趣,少不得进店看一看。孕妇可以进妇女商店,但一般无孕妇女不得进孕妇商店。戴眼镜商店只接待戴眼镜的顾客,其他人只得望门兴叹。左撇子商店只提供各种左撇子专用商品,但绝不反对人们冒充左撇子进店。所有这些限制顾客的做法,反而都起到了促进销售的效果。

促销案例3

别具一格的“垃圾”信

在美国,经常能收到一些印有“重要!”,“紧急,请马上回信!”、“紧急,×月×日前答复!”字样的信件。这些看似重要的信件只是推销产品的广告和订单,被称为“垃圾信”。这些“垃圾信”五花八门,为了能引起消费者和读者的注意,发信者别出心裁。信的形式设计得文章转载于华夏陶瓷网很精致,印刷精美,有些信甚至冒充“官方通知”,信封上标有老鹰标记,寄信地址是“联邦调查局”,印有黑体大字“拘票通知”,但仔细一看就会发现一行小字:“领取现金或奖品通知”,打开信封里面竟是“某某邀请函”。有的凭信件可买到优惠商品,有的录像带可试看15天,甚至连牛排都可以用干冰邮寄,让消费者难以推却。

促销案例4

化整为零出奇效

1945年战败的德国一片荒凉,一个德国年轻人在街上在叫“卖收音机,卖收音机!”可由于当时在联军占领下的德国,已禁止制造收音机,即使卖收音机也违法的。后来,这位年轻人将组合收音机的所有零件全部准备好,一盒一盒以玩具卖出让顾客动手组装。这一做法果然奏效,一年内卖掉了数十万组,它奠定了德国最大电子公司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