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3《古诗词三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53.54 KB
- 文档页数:6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课后题答案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浪淘沙(其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阈〃送/青来。
2 .读读《浪淘沙》(其一),说说你从哪里体会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
诗的前两句直接描写,通过“九曲”“万里”“浪淘风簸”等关键词,写出了黄河的长度、弯曲、大浪淘沙,表现了黄河奔腾汹涌的姿态;后两句引用相关典故,“直上银河”写出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雄伟气势。
3 .想想《江南春》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
《江南春》抓住了莺、水村、山边城郭、风中飘扬的酒旗、烟雨中的楼台等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热爱江南春景的思想感情。
4 .读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间送青来。
我发现这两句诗是对偶句,它们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对应的词语词性相当,“一水”对“两山”,“护田”对“排阅”,“将绿绕”对“送青来”,对仗非常工整。
我想起了其他古诗里也有这样的诗句,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等。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古诗词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移舟泊烟渚.(zhǔ zhě),日暮客愁新。
(2)卷.(juàn juǎn)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2.下列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德高望重B.鹊桥C.鸣蝉D.金蚕脱壳3.给下面的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移舟泊.烟渚() A.漂泊 B.停船靠岸 C.吹(2)白雨跳珠..乱入船()A.跳动的水珠 B.跳动的珍珠 C.跑进船里的水珠(3)旧时..茅店社林边()A.往日 B.陈旧的时间 C.很久4.下列句子中“见”字的意思与其他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B.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C.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D.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5.按要求完成练习。
(1)给上边的图片配一首诗。
,。
,。
(2)“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这样的情景,可以用两句词来形容,应该是“,。
”6.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但表达的情感不同。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的“西江月”是词的题目,“夜行黄沙道中”是词牌名。
()(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
()(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作者是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号稼轩,作品有《稼轩长短句》。
()7.读下面词的片段,完成练习。
(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①前两句词描写的景物有、、、。
②下面关于这四句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四句词写的是夏夜景物和词人感受,“惊”字写出词人在夏夜中的恐惧B.凉爽的清风把蝉的鸣叫声也送了过来,以动衬静,有“鸟鸣山更幽”的意境C.前两句词描写的是夏日夜空晴朗,夜色的宁静、优美,令人神往D.后两句中词人的关注点转移到了田野,由稻花香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收,表达出词人心头的喜悦(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3 古诗词三首第一课时A.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B.第一句点题,也为下面写景抒情做了准备;第二句“日暮”是“客愁新”的原因。
C.最后两句,因为“野旷”所以天低于树,因为“江清”所以月能近人,天和树、人和月的关系,写得恰当逼真。
D.此诗前两句借景抒情,后两句为触景抒情。
第二课时一、翻译诗句。
1.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二、读句子,根据提示完成练习。
明月别枝惊鹊,。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词题是。
2.把词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3.词中的“见”读,它的意思与“”相同。
4.词中描写的景物有、、、、、、、。
参考答案:第一课时一、德行喜鹊蝉鸣稻子二、1.作者为思乡而忧思不堪2.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3.指黑云笼罩,翻滚如墨4.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连成一片5.离开6.同“现”三、D第二课时一、1.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花花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
2.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3.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二、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2.清风半夜鸣蝉3.xiàn 现4.月鹊蝉蛙星雨店桥。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3.古诗三首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和辛弃疾都是宋朝诗人,因此他们处于相同时期。
B.孟浩然是唐朝大诗人,有“诗圣”之称。
C.苏轼是北宋著名的诗人,我们学过他的《题西林壁》。
D.辛弃疾是著名的爱国诗人,字幼安,号东坡。
2.下面诗句中加下划线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明月别枝惊鹊(别的)B.移舟泊烟渚(把东西放在水里,用火把水烧开)C.路转溪桥忽见(同“现”)D.胜日寻芳泗水滨(胜利)3.下列诗句运用互文手法写景的一项是()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B.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D.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4.下列加点字读音、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路转溪桥忽见.风吹草低见.牛羊B.还.来就菊花明月何时照我还.C.明月别.枝惊鹊萋萋满别.情D.日暮客愁新.客舍青青柳色新.5.下列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德高望重B.鹊桥C.鸣蝉D.金蚕脱壳6.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陈丹青的老师木心当年在纽约讲课________欢迎,所讲内容本属私人性质,不涉功利,没指望付梓。
若不是一帮读者爱屋及乌,央求当年听课的陈丹青掏出笔记,这些文字怕也见不了面,更不会洛阳纸贵。
老人家有耽佳句的________,又不会以辞害意,多有通透漂亮的妙论,使你醍醐灌顶;常常在了结一学术公案之后________,略近周作人笔下喝茶之意,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
A.备受癖好谈笑风生B.倍受爱好谈笑风生C.备受癖好谈笑自若D.倍受爱好谈笑自若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A.⑥③④①②⑤B.②⑤①④⑥③C.②④⑥③①⑤D.⑥④②⑤③①二、填空题8.查字典。
第3课《古诗词三首》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辛弃疾和孟浩然,分别是哪个朝代的人?()A.北宋、明B.南唐、南宋C.南宋、唐2.下列有关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孟浩然,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属湖南)人,世称“孟襄阳”。
B.孟浩然与另一位边塞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C.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
D.《宿建德江》是一首五言律句,第三、四句对仗。
3.对词的上阕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风、月、蝉、鹊是一些极其平常的景物,但经过作者的巧妙组合,用“惊鹊”和“鸣蝉”来以动衬静,把半夜“清风”中“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B.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似乎在争先恐后地诉说丰年。
C.上阕描写了夏末秋初夜晚的景色。
二、填空题三、语言表达10.翻译诗句。
①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②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1.按要求写句子①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用加点词语写句子)②珍珠鸟飞回笼子。
(扩句)③《白鹭》的作者是郭沫若写的。
(修改病句)④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仿写夸张、排比句)四、诗词曲鉴赏有情”。
请用自己的话描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中那如画的情景。
19.下面对诗句理解不正确的是()A.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B.“江清月近人”中的这一句点明了题目。
C.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
孑然一身,面对着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羁旅的惆怅、对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不禁纷至沓来,涌上心头。
21.“ ,”,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大地之上,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此刻还有一轮孤月和他是那么亲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得到了些许慰藉。
3 古诗词三首课时1一、读拼音,写词语。
hēi yún chuī sàn míng chán jiàn dé jiāng()()()()dào huā wā shēng máo diàn wàng hú lóu()()()()二、背一背,写一写。
1.移舟泊烟渚,。
2. ,望湖楼下水如天。
3.稻花香里说丰年,。
三、文学常识填空。
1.《宿建德江》的作者是代诗人。
这首诗的名句是,描写的是诗人夜宿建德江时的。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作者苏轼是代人,诗人是按照的顺序描写乍雨还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的。
我们还学过他的和。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出自《》,作者是,他是南宋派词人的代表。
四、翻译下面的句子。
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五、想一想,回答问题。
1.《宿建德江》描绘了怎样的景色?2.苏轼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中描写了哪几个场景?3.“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30字内)课时 2一、课文理解。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词题是。
2.词中的“见”读,它的意思与“”相同。
3.词中描写的景物有。
4.本词上片写的夏夜,以鸟惊、、这些山村特有的音响,把写得生机勃勃;下片以轻云小雨、和的突然发现,表现的乐趣。
本词流露出作者和。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月下独酌(节选)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1.诗人笔下,月亮不仅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也成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古诗词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1.下列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德高望重B.鹊桥C.鸣蝉D.金蚕脱壳2.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移舟泊烟渚.(zhǔ zhě),日暮客愁新。
(2)卷.(juàn juǎn)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3.给下面的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旧时..茅店社林边()A.往日 B.陈旧的时间 C.很久(2)移舟泊.烟渚() A.漂泊 B.停船靠岸 C.吹(3)白雨跳珠..乱入船()A.跳动的水珠 B.跳动的珍珠 C.跑进船里的水珠4.下列句子中“见”字的意思与其他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B.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C.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5.按要求完成练习。
(1)给上边的图片配一首诗。
,。
,。
(2)“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这样的情景,可以用两句词来形容,应该是“,。
”6.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的“西江月”是词的题目,“夜行黄沙道中”是词牌名。
()(2)《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但表达的情感不同。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作者是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号稼轩,作品有《稼轩长短句》。
()(4)《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
()7.读下面词的片段,完成练习。
(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①“七八个”说明了,“两三点”说明了,这与上阕的清幽夜色以及有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
②“忽见”的意思是,从中可以看出(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①前两句词描写的景物有、、、。
古诗词三首第1课时一、基础题1.读拼音写汉字。
hān shí yù liǔ wǔ hóu()()()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春城无处.(chù cù)不飞花(2)轻.(qīng qīn)烟散入五侯家3.比一比,组一组。
寒( )御( )腊( ) 烟()塞( )卸( )蜡( ) 咽()4. 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寒食..斜..东风御柳寒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御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赏析诗句春域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这两句诗描写了_____________(季节)___________(地方)的美景,句中花“飞”、柳“斜”都是因为有____________,写出了此时的典型之景。
二、综合题请按要求完成练习。
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将诗句的后两句补充完整。
2.前两句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描写的是_______时节的景色。
3.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的画“×”。
(1)寒食节,通常在冬至后的第105天,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2)寒食节初为节时,禁烟火,人们只吃冷食,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荡秋干等风俗。
()(3)相传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被大火烧死的介子推而设立的。
当时晋文公火烧林求介子推出山,没想到他却抱着大树活活被烧死。
晋国人为了悼念他,每年的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节”。
()参考答案一、基础题1.寒食御柳武侯2 .(1)处.(chù)(2)轻.(qīng )3. 寒( 寒冷 )御( 御医)腊( 腊八 ) 烟(烟火)塞( 塞外) 卸( 卸妆 )蜡( 蜡烛 ) 咽(咽喉)4. 寒食:寒食节,通常在冬至后的第105天,过去在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古诗三首》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后习题参考
答案
题目一:《题竹石》
答案:竹石峥嵘如削,人如玉树临风。
素衣薄纱飘逸,飒然挺立于
南宫。
翠竹侧耸厚壁,青石纹理粗糙。
素雅之姿动人,自有一番风采。
解析:这首诗以“竹石”为主题,通过描写竹石的特征和外貌,表达
对竹石的赞美之情。
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竹石与人物相比,突出
竹石的高雅和坚毅的品质。
题目二:《夜泊牛渚怀古》
答案:牛渚岛上静寂无声,夜泊船只稀稀疏疏。
皓月伴着星光洒下,渔火闪烁映江湖。
忆往昔,渔歌悠扬,古人留下了诗章。
沧海桑田今
已变,牛渚承载了时光。
解析:这首诗通过夜晚泊船在牛渚岛上的景物描写,唤起了怀古之情。
诗人通过对牛渚岛的描述和古人遗留下的诗文,表达出时间的变
迁和牛渚岛的历史积淀。
题目三:《秋夜将晓数星星》
答案:秋夜寒风忽来袭,萧瑟之声穿耳入。
天空湛蓝如洗,繁星点
缀如织。
斗牛星高悬天宇,北斗七星熠熠生辉。
夜如漆,星如雪,悠
远的宇宙映入眼。
解析:这首诗描绘了秋夜的星空景象。
诗人通过对夜晚的寒风、湛蓝的天空和繁星点缀的描写,表达出秋夜的寂静和美丽,同时也展现出对宇宙的敬畏之情。
以上就是《古诗三首》的参考答案,希望能帮助你理解并完成相应的习题。
这些诗歌具有深刻的意境,希望你能从中体会到古人的智慧和对自然世界的审美。
阅读诗歌不仅有助于扩大词汇量,还能培养审美情趣,欢迎你继续深入阅读和欣赏古诗。
部编版语文六上第一单元第三课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有答案)部编版语文六上第一单元第三课古诗词三首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1) 宿(sùxiǔ)建德江(2) 移舟泊(bópō)烟渚(zhězhǔ)(3) 卷(juǎn juàn)地风来忽吹散(sàn sǎn)(4) 路转溪桥忽见(jiàn xiàn)单选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B.C.D.选择填空给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字母。
(1) 移舟泊烟渚_________________。
A.停下脚步___B.移船近岸C.江中雾气笼罩的小块陆地D.烟雾弥漫的小水洼(2) 卷地风来忽吹散。
A.狂风卷地而来B.龙卷风来了C.忽然D.忽略(3) 旧时茅店社林边。
A.用茅草盖的旅舍B.用茅草盖的商店C.公社旁的树林D.社庙丛林(4) 明月别枝惊鹊。
A.别的树枝B.横斜的树枝C.离开树枝D.别的树上的枝条单选下列诗词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B.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D.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羁旅之思——《宿建德江》(1) 解题意:这首诗是朝诗人写的一首五言绝句,“宿”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2) 品味“愁"(1)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①这两句诗中最能表达诗人感情的一个字是“”。
他心中的愁是(A.思乡之愁B.忧国之愁),这从诗中的“"字可以看出来。
②请你查阅相关资料,结合诗人当时的处境,说说你对“客愁新”的理解。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对这两句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这两句诗借景抒情,非常鲜明地烘托出了诗人孤寂、愁闷的心情。
B.诗人看到,原野空旷辽阔,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心情更觉压抑。
3.古诗词三首一、填空。
1.“移舟泊烟渚”的“移舟”的意思是,“泊”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2.“日暮客愁新”中的“客”是指,勾起愁思不用“生”而用“新”,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请说说“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中“跳珠”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完成练习。
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写出了骤雨初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的。
2.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四句诗分别写了四个场景,分别是:、、、。
在诗人笔下的这场雨的特点是。
3.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调动的是哪些感官?为什么这样写?这句词在文中有什么重要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了作者欢快的心情。
这是辛弃疾在被贬官之后写下的。
虽然正在经受坎坷,但作者仍能体会到乡村之乐,体现出了作者的豁达、乐观的心胸。
你见过美丽的乡村景色吗,在那样的景色里,你会想些什么,你最想说什么呢?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参考答案:一、1.划船靠岸停船夜宿 2.“客”是诗人自指,“新”有增添的意思,愁上加愁。
3.示例:这句意思是说湖上落下白花花的大雨,雨水敲打着湖面,水花飞溅,宛如无数颗晶莹的珍珠,乱纷纷跳进游人的船舱。
3古诗词三首字词模块一、看拼音,写词语。
dào déxǐquèchán mínɡ二、填空。
1.“路转溪桥忽见”中的“见”同“______”,读音是______。
2.“卷地风来忽吹散”中的“散”读______,可以组词为________。
它的另一个读音是________,可以组词为________。
三、给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移舟泊烟渚.。
( )A.陆地上的小面积水域B.水中间的小块陆地2.黑云翻墨..未遮山。
( )A.翻动的墨水B.打翻的墨水句子模块四、下面的每句诗都是一幅画,仔细读一读,把你眼中的画面写下来。
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写模块五、(一)课内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路转溪桥忽见。
1.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____________(词牌名词题),“夜行黄沙道中”是____________(词牌名词题)。
2.把下阕补充完整。
3.词中画“____”的句子中,作者由____________联想到了即将到来的________景象。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3古诗词三首》课后习题答案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
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
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2.《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结合诗句说一说。
答:两首诗词都写了月夜的景色,同是明月,但在两首诗词中表达的情感却完全不同。
《宿建德江》中诗人受到打击,恰好此刻正是黄昏时分、人们返家的时候,
诗人的心头又增添了新的愁绪,不由得思念起亲人,心情倍加孤寂愁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明月”“惊鹊”“清风”“鸣蝉”等词语富有画面感,并充满情趣,写出了词人闲居乡村时内心的宁静,感受到丰收时内心的喜悦,表达了词人夜行黄沙道时内心轻松愉悦的情感。
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答:黑云翻滚如同打翻的墨砚与远山纠缠。
白色的雨点就像珍珠一样乱跳入小船中。
一阵狂风平地而来,将暴雨和云都吹散了。
我逃到望湖楼上,喝酒聊天,看到的却是天蓝蓝,水蓝蓝。
《古诗三首》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让学生充分利用教材的空白处,把一些字、词、句的读音及所表达的意义记上去,下面是小偏整理的《古诗三首》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古诗三首》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说说《浪淘沙》这首诗是怎样写出黄河的雄伟气势的?诗的前两句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黄河来自天边、奔腾千里的壮丽图景。
“九曲”用夸张的手法写黄河曲曲折折,“自天涯”写出了黄河的源远流长。
后两句作者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牛郎织女家,侧面表现了黄河的雄伟。
2、想想《江南春》这首诗抓住哪些景物写出江南春天的特点的?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写出了江南到处是黄莺婉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
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朝展的酒旗。
3、读一读这两句诗,你发现了什么?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这两句诗运用了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山水写得有情有趣。
古人云:“字如其人,人如其字。
”不同的字迹,亦能反映出不同的人的性格和精神面貌。
所以拥有一手好字,是语文学习的一部分。
我们班写字工整、美观的同学有:曾凤、肖锋丽、杨李平等。
我建议学生可以利用假期跟随书法老师练习楷书,久而久之的楷书练习,其精神与风格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扎实有恒的要求,让学生的意志受到了考验与磨炼。
小学六年级语文学习方法一、圈点读书法从事语文教学20年来,我让届届学生养成了“不动笔墨不翻书”的读书习惯,同时,也把自称为“圈点读书法”的学习方法渗透于其中。
不仅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而且为学生预习课文(课题)找难点,阅读分析找重点,复习归纳找考点方面理清了思路,取得了实效。
所谓“圈点读书法”,就是在读书的过程中用一些特殊的符号在书中做标记,以便在学习的过程中抓住重点、难点、考点。
其就是“遇到生字画圆圈‘○’;碰到生词加四边‘□’;优美词句波浪线‘﹋’;疑难问题一根线‘—?’;重点词句加大山‘△’”,还有其他可自编。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课后习题含答案朗读课文1.我已经读了遍诗词,我能把课文读得(达标请打“√”)正确()流利()有感情()2.我能背诵这三首诗(),我还能默写这三首诗。
()(达标请打“√”)生字新词1.给下列生字注音。
渚()轼()遮()2.描一描,写一写,并口头组词。
3.我认识了多音字,能注音,还会组词。
宿()泊()()()()()散()转()卷()()()()4.在古诗中找出下列词语,并解释加粗词语的意思。
日暮稻花茅店社林蛙声别枝鸣蝉惊鹊西江月建德江德蝉鹊预习完,我(有没有)地方不明白。
有的话请写在横线上。
1.搜集有关描写月夜的古诗词,并尝试分享给大家。
2.搜集孟浩然、苏轼、辛弃疾的资料及这三首诗的写作背景。
参考答案朗读课文1.我已经读了略遍诗词,我能把课文读得(达标请打“√”)正确()流利()有感情()2.我能背诵这三首诗(),我还能默写这三首诗。
()(达标请打“√”)生字新词1.给下列生字注音。
渚(zhū)轼(shì)遮(zhē)2.描一描,写一写,并口头组词。
3.我认识了多音字,能注音,还会组词。
宿xiǔ(一宿)泊bó(停泊)行xíng(行人)sù(宿舍)pō(水泊)háng(银行)散sǎn(散文)转zhuǎn(旋转)卷juǎn(一卷)sàn(散步)zhuàn(转动)juàn(试卷)4.在古诗中找出下列词语,并解释加粗词语的意思。
日暮稻花茅店社林蛙声别枝鸣蝉惊鹊西江月建德江德蝉鹊《宿建德江》这首诗写作者对官场的失望的失望和隐居山林之乐,表现出作者恬静淡泊、乐山乐水的情怀。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通过在夏天夜行乡间所见到的情景,流露出自己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预习完,我(有没有)地方不明白。
3一、积累与运用1.看拼音,写词语。
dào tián zhù sù dào dé xǐ quètàn jiūchán míng rì mù xǐ yuè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烟渚(zhǔ)宿建德江(sù)B.野旷(kuàng)遮山(zhē)C.吹散(sǎn)惊鹊(què)D.蛙声(wā)忽见(xiàn)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没有用错的一项是()A.我们老师口才好,讲起道理夸夸其谈。
B.王老师对我们可好了,说话总是甜言蜜语的。
C.同学们都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D.目前,正值北京黄金季节,各国游客纷至沓来。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野旷天低树(旷野)B.移舟泊烟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C.明月别枝惊鹊(横斜突兀的树枝)D.路转溪桥忽见(同“现”)5.《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的作者辛弃疾是( )人。
A.南宋B.北宋C.南唐6.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B.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C.明月/别枝/惊鹃,清风/半夜/鸣蝉。
D.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7.下列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宿建德江》这首诗,诗人通过写宿建德江畔所见之景,抒发了自己的孤寂情怀。
B.《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是杭州西湖六月急雨来去匆匆的变幻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西湖奇特美景和对大自然变化的赞叹。
C.《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词人对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
D.《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采用白描手法,如实地描写词人的所感所闻,表达了词人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
8.给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课时练习题(含答案)古诗三首:《听雷》《山村咏怀》《出塞》课时练习题古诗一:《听雷》雷东宅穴亦奇哉,九垓朔气四方来。
云流万古声犹在,虎踞龙蟠灵秀 。
问题一: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答案一:作者是唐代詩人劉兼。
问题二:这首诗讲述的内容是什么?答案二:这首诗描绘了雷声的威力和壮丽,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景物的赞美之情。
问题三:诗中的“雷东宅穴”是指什么?答案三:这里指的是雷声隆隆传来的地方。
问题四:诗中的“九垓朔气”是描述什么?答案四:这里指的是雷声响亮,回荡在九天之上。
古诗二:《山村咏怀》簇锦山村万卉衰,不见高庆何凄迷。
绿槐下蜂黄花暗,青石上蝶白蛾飞。
问题一: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答案一:作者是唐代詩人杜牧。
问题二:这首诗讲述的是什么场景?答案二:这首诗描绘了农村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农村变迁的思考和感叹。
问题三:诗中的“高庆”是指什么?答案三:这里指的是高庆市,一个古代的县城。
问题四:诗中的“绿槐下蜂黄花暗,青石上蝶白蛾飞”描写了什么?答案四:这里描绘了山村的繁华景象,以及蜜蜂和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的生动场景。
古诗三:《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问题一: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答案一:作者是唐代詩人王之涣。
问题二: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情景?答案二:这首诗描述的是秦时和汉时,即中国历史上的两个朝代。
问题三:诗中的“龙城”指的是哪里?答案三:这里指的是长城。
问题四:诗中的“胡马度阴山”是表达了什么意思?答案四:这里意指如果有一位将领前去阻止胡人的入侵,那么胡马就不会越过阴山。
通过对以上三首古诗的分析,可以感受到古人对自然、对祖国的热爱和深思。
这些诗作以优美的词藻和深刻的意境,传达了诗人们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
我们应当学习古人的智慧,珍视自然环境,热爱和保护我们的祖国。
3古诗词三首
字词模块
一、看拼音,写词语。
dào déxǐquèchán mínɡ
二、填空。
1.“路转溪桥忽见”中的“见”同“______”,读音是______。
2.“卷地风来忽吹散”中的“散”读______,可以组词为________。
它的另一个读音是________,可以组词为________。
三、给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移舟泊烟渚.。
( )
A.陆地上的小面积水域
B.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2.黑云翻墨
..未遮山。
( )
A.翻动的墨水B.打翻的墨水
句子模块
四、下面的每句诗都是一幅画,仔细读一读,把你眼中的画面写下来。
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写模块
五、(一)课内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路转溪桥忽见。
1.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____________(词牌名词题),“夜行黄沙道中”是____________(词牌名词题)。
2.把下阕补充完整。
3.词中画“____”的句子中,作者由____________联想到了即将到来的________景象。
4.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两句词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
B.上阕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阕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
C.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而忘了道路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
6.这首词与《宿建德江》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你说一说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兰溪棹歌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结合语境给加点词语选择合适的意思。
(1)凉月
..如眉挂柳湾。
( )
A.圆圆的月亮。
B.新月。
(2)越中
..山色镜中看。
( )
A.越过中间。
B.周代诸侯国名。
(3)兰溪三日桃花
..雨.。
( )
A.桃花瓣落下来,像下雨一样。
B.江南春天桃花盛开时下的雨。
2.根据下面的画面,写出合适的诗句。
(1)一弯新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鱼群在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对的画“√”,错的画“×”。
(1)这是一首富有民歌风味的船歌。
全诗清新灵妙地写出了兰溪的山水之美及渔家的欢乐之情。
( )
(2)首句写行舟看见的江岸边的景色,因为是雨后的春夜,因此皎洁的月色显得更加清澄。
( )
(3)古诗描写的是江南春天的景色,从“桃花雨”一词可以判断出来。
( )
(4)“越中山色镜中看”,描绘出越中一带水清如镜,两岸秀色尽映水底的美丽图景。
( )
4.我们还学过很多与月亮有关的古诗,请你写一首自己积累的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想一想,写出相关诗句。
1.读一读《宿建德江》,写出两句你知道的描写秋天愁思的其他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的“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是描写夏雨的。
请你回忆平时读过的关于春雨、夏雨、秋雨的诗句,各写出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察词句“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的特点,写出你联想到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的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道德喜鹊蝉鸣
二、1.现xiàn 2.sàn散步sǎn散文
三、1.B 2.B
四、1.旷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树还低沉。
江水清清,明月和人相亲相近。
2.乌云翻滚,就如墨汁泼下,天边却露出一片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五、(一)1.词牌名词题 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 3.稻花的香气丰收 4.从前熟悉的茅草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里,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又呈现在眼前。
5.A 6.《宿建德江》表达的是作者内心的忧愁,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则表达了作者对丰收所怀有的喜悦之情及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1.(1)B(2)B(3)B 2.(1)凉月如眉挂柳湾。
(2)半夜鲤鱼来上滩。
3.(1)√(2)×(3)√(4)√
4.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六、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答案不唯一) 2.【示例】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夏: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3.七八个星外天,两三点雨山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