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七章技能的形成»»名词解释“物质化”过程“物质化”过程:创拟确立模型的过程实际是把专家头脑中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经验“外化”为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心理模型”的过程。
操作技能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高原期[参考答案]高原期: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的现象,称为“高原期”,在高原期过后,练习曲线又继续上升。
原型定向[参考答案]原型定向: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动作构成要素、动作执行次序和动作的执行要求),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
试述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参考答案](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任何学习任务的完成均依赖于主体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取决于主体对学习任务的自觉需要。
在培养工作中,教师应采取适当措施,以激发主体的学习动机,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在原型建立阶段,一切教学措施都要考虑到有利于建立完备、独立而具有概括性的定向映象。
所谓的完备性是指对活动结构(动作的构成要素、执行顺序和执行要求)要有清楚的了解,不能模糊或缺漏。
所谓独立性是指应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独立地来确定或理解活动的结构及其操作方式,而不能是教师给予学生现成的模式。
所谓概括性,是指要不断变更操作对象,提高活动原型的概括程度,使之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扩大其迁移价值。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言语在不同的阶段上,其作用是不同的。
言语在原型定向与原型操作阶段,其作用在于标志心智动作,并对活动的进行起组织作用。
所以,这时的培养重点在于使学生了解动作本身,利用言语来标志动作,并巩固对动作的认知,在学生熟悉动作的基础上再提出言语要求。
宁夏中学教师招考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操作技
能的形成上
2014-02-17 13:03:56 来源:宁夏中公教育
欢迎来到宁夏教师招聘网,中公宁夏教师考试网是中国教师第一门户网站,提供宁夏历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面试辅导、最新教师考试讲座等全方位教师考试信息,预祝广大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原文地址。
操作技能的形成
一、操作技能的分类
1、从对外部刺激的调节方式看,分为连续性动作技能和非连续性动作技能;
2、从对外部条件的利用程度看,可分为封闭型动作技能和开放性动作技能;
3、从所涉及的骨骼、肌肉及动作幅度大小,可分为精细动作技能和粗放动作技能。
二、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1、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的过程。
在操作定向阶段形成的映像应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操作活动的结构要素及其关系的认识;二是与操作技能学习有关或无关的各种内外刺激的认识与区分。
2、操作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
(1)动作品质: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
(2)动作结构:各个动作之间的协调性较差;
(3)动作控制:主要靠视觉控制,动觉控制水平较低;
(4)动作效能:完成一个动作往往比标准速度要慢,个体经常感到疲劳紧张。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原文地址。
简述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操作技能形成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认知阶段:也称为观察阶段,指学习者通过观察、听讲、模仿
等方式了解任务的要求和目标规定,掌握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巧。
2.联合阶段:也称为同伴互动阶段,指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学习
者在同伴的帮助和指导下,反复练习和修正技能,逐渐形成稳定的动
作程序和执行模式。
3.自主阶段:也称为熟练阶段,指学习者通过大量的实践和反馈,逐渐形成自己的操作技能,并且能够在不同情境下进行灵活的应用和
变通。
在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细节:操作技能的形成和巩固需要注意细节,尤其是一些
关键步骤和难点,要反复练习和强化。
2.及时反馈:及时的反馈是巩固操作技能的重要因素,学习者需
要能够及时获得正确的反馈信息,及时做出调整和纠正。
3.刻意练习:刻意练习是巩固和提高操作技能的关键手段,学习
者需要通过大量的反复练习,加深技能的印象,提高技能的准确性和
速度。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技能的形成》考点预测最新版(二)1、单选题心智技能形成中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和内部言语阶段可以合称为下列哪一阶段_____A : 原型定向B : 原型模仿C : 原型操作D : 原型内化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
解析:原型内化阶段包括了加里培林及其学派所称的“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 、“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和“内部言语动作阶段”三个阶段。
2、简答题操作技能训练的要求有哪些?参考答案:【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操作技能训练要求的掌握。
【参考答案】 (1) 准确地示范与讲解示范、讲解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准确的示范与讲解有利于学习者不断地调整头脑中的动作表象,形成准确的定向映像,进而在实际操作活动中可以调节动作的执行。
示范与讲解相结合。
如何结合,视情况而定,如果强调操作,示范为主;如强调学习的法则与原理,以讲解为主。
(2) 必要而适当的练习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通过应用不同形式的练习’可以使个体掌握某种操作技能。
一般来说,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多,动作的精确性、速度、协调性等会逐步提高。
虽然不同的学习者的练习曲线存在差异,但也具有共同点,表现在:第一,开始进步快;第二,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期;第三,后期进步较慢;第四,总趋势是进步的,但有时出现暂时的退步。
为了促进操作技能的形成,过度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3) 充分而有效的反馈一般来讲,反馈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的感觉系统提供的感觉反馈;二是外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知识。
前者是个体通过自身的视免、听觉、触觉、动觉等获取的反馈信息,尤其是动觉反馈信息最有代表性。
后者是教师、教练、示范者、录像、计算机等外部信息源对学习者的操作结果及其操作过程的反馈。
毫无疑问,反馈在操作技能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其中结果反馈的作用尤为明显。
儿童操作动作技能发展模式儿童操作动作技能的发展是儿童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运动和操作,儿童能够锻炼身体,培养协调能力和灵活性。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他们逐渐掌握了一系列的操作动作技能,这一过程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阶段来描述。
第一阶段:基础操作动作的发展儿童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开始展示出基础的操作动作技能。
他们能够通过抓握物体、翻身、爬行等动作来探索周围的环境。
这一阶段的关键是儿童的运动控制能力的发展,他们需要通过不断的尝试和练习来掌握这些基础的操作动作技能。
第二阶段:手眼协调的发展在儿童一岁左右,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开始发展。
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动作来学习新的操作动作技能。
例如,他们能够用勺子吃饭,用笔画画等。
这一阶段的关键是儿童的感知和运动的整合,他们需要将视觉信息和动作协调起来,才能完成复杂的操作动作。
第三阶段:精细操作动作的发展在儿童两三岁时,他们的精细操作动作开始发展。
他们能够用手指进行精细的操作,如穿扣子、拼积木等。
这一阶段的关键是儿童的手指灵活性和手眼协调能力的提高,他们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来掌握这些精细的操作动作技能。
第四阶段:复杂操作动作的发展在儿童四五岁时,他们的操作动作技能开始变得更加复杂。
他们能够进行复杂的操作,如剪纸、系鞋带等。
这一阶段的关键是儿童的认知和运动的整合,他们需要将复杂的操作分解成多个步骤,并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反复尝试,儿童能够逐渐掌握这些复杂的操作动作技能。
第五阶段:创造性操作动作的发展在儿童六七岁时,他们的操作动作技能开始展示出一定的创造性。
他们能够将已经掌握的技能进行创新和组合,创造出新的操作动作。
例如,他们能够用积木建造复杂的结构,用绳子编织各种手工艺品等。
这一阶段的关键是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和运动的整合,他们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创造出新的操作动作。
总结起来,儿童操作动作技能的发展经历了基础操作动作、手眼协调、精细操作动作、复杂操作动作和创造性操作动作等几个阶段。
简述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和重点,通过逐步提升技能和经验,人们可以逐渐达到高级水平。
在初级阶段,人们开始接触和学习一项新的操作技能。
在这个阶段,人们通常对技能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还不太了解,需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逐渐掌握。
初学者往往需要依赖指导和教练的帮助,以确保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正确理解和操作。
在中级阶段,人们已经掌握了技能的基本要领,并且能够独立地进行一些常见的操作。
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积累更多的经验,并且逐渐提高他们的技巧和效率。
他们可以更加灵活地运用技能,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并且能够适应不同的情境和需求。
在高级阶段,人们已经成为该领域的专家,并且能够处理各种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操作。
在这个阶段,人们具备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入的理解,能够灵活地运用技能解决各种问题。
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创新,并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指导和培训其他人。
在每个阶段,人们都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技能。
学习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和资料,参加培训课程,观看教学视频等方式进行。
实践则是通过不断地尝试和实践技能,逐渐掌握和熟练运用。
态度和动力也是形成操作技能的关键因素。
一个积极主动的态度和持续的动力可以帮助人们克服困难和挫折,保持学习和实践的动力。
同时,与同行和专家的交流和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分享经验和互相学习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
总结起来,操作技能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经过初级、中级和高级阶段的学习和实践。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人们可以逐渐掌握和熟练运用技能,并在实际操作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同时,积极的态度和持续的动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人们克服困难和挫折,保持学习和进步的动力。
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和与他人交流合作,人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为个人和组织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精选第七章技能的形成一、单项选择题1.吹拉弹唱属于( )。
A.识记技能 B.心智技能 C.操作技能 D.认知技能2.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可将操作技能分为( )。
A.细微型与粗放型操作技能 B.连续型与断续型操作技能C.闭合性与开放性操作技能 D.徒手型与器械型操作技能8.( )阶段,活动的执行是在物质与物质化水平上进行的,相当于加里培林的“物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A.原型内化 B.原型模拟 C.原型定向 D.原型操作9.( )阶段的动作具有高度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准确性。
A.原型内化 B.操作定向 C.操作熟练 D.操作模仿10.言语在不同的阶段上,其作用是不同的,在原型定向与原型操作阶段,其作用是( )。
A.标志动作并组织活动的进行 B.巩固与进一步概括动作表象C.外部言语转化为内部言语 D.改变动作方向11.在安德森提出的心智技能三阶段中,( )阶段的任务是把某一领域的描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的过程。
A.认知 B,联结 C.自动化 D.内化12.以下属于内部反馈的是( )。
A.视听觉获得的反馈信息 B.教师给予的反馈C.看录像得到的反馈 D.计算机给予的反馈A.操作模仿 B.操作整合 C.操作熟练 D.操作定向19.主要靠视觉控制,动觉控制水平较低,不能主动发现错误与纠正错误是处于操作技能形成的哪一阶段?(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20.动觉控制增强,不需要视觉的专门控制和有意识的活动,视觉注意范围扩大,能准确地觉察到外界环境的变化并调整动作方式是处于操作技能形成的哪一阶段?(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21.技能是通过学习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一般分为( )。
A.操作技能和动作技能 B.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C.理解技能和运用技能 D.智力技能和运用技能22.智力技能的特点是( )。
A.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B.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C.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D.观念性、内潜性、展开性A.认知阶段. B.联结阶段 C.评价阶段 D.自动化阶段27.操作技能的特点是( )。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强化练习最新版(二)1、单选题最早提出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活动的是_____。
A : 柏拉图B : 格罗斯C : 杜威D : 福禄倍尔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D【解析】五个选项中,福禄倍尔是最早提出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活动的人。
故选 D。
2、单选题在操作技能形成的哪个阶段,动觉控制起主导作用?_____A : 操作模仿B : 操作整合C : 操作熟练D : 操作定向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出题思路】本题考查了考生对操作技能形成阶段的理解。
【参考答案】C【名师点睛】操作技能的形成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的过程。
操作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
模仿的实质是将头脑中形成的定向映像以外显的实际动作表现出来。
操作的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这个阶段视觉控制开始让位于动觉控制。
操作熟练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
操作熟练是操作技能形成的高级阶段,也是操作技能转换为能力的关键环节,各种技术能力的形成都是以操作的熟练为基础的。
在熟练阶段,个体已经完全可以通过动觉来对动作进行调节和监控。
因此本题选 C。
3、单选题儿童气质类型差异的稳定性证明,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_____。
A : 遗传因素B : 生理成熟C : 社会环境D : 教育训练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解析:气质类型差异的稳定性证明,遗传因素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4、多选题课堂管理的目标是使学生能_____。
A : 拥有更多的学习时间B : 进行自我管理C : 投入到学习中去D : 安静和驯服参考答案: AB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B,C。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题预测最新版(二)1、单选题人们只想到事物的通常用途,而很少想到其他用途。
如大家只把书拿来读,而想不到还能当凳子用。
心理学家将这称为_____。
A : 迁移作用B : 问题表征C : 原型启发D : 功能固着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
故本题选 D。
2、填空题一个人敏捷好动、适应能力强,它的高级神经系统属于____。
参考答案: 活泼型本题解释:参考解析:【答案】活泼型3、判断题在实际的教育情境里,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一定会发生自我应验的语言效应。
_____参考答案: 错误本题解释:参考答案:错。
参考解析:在实际的教育情境里,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不一定会发生自我应验的语言效应。
因为教师期望的效应的发生,既取决于教师方面的因素,也取决于学生的人格特征、原有认知水平、归因风格和自我意识等众多的心理因素。
4、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_____制定本法。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D :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5、单选题德国邓克尔发现:人看到某物品具有一种功能后就很难看出其他功能,进而影响问题的解决。
这一现象被称为_____。
A : 定势B : 功能固着C : 问题表现D : 知识结构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功能固着是指某一物体在一定场合下,被作为起特殊功能的工具使用后,再在其他场合起其他功能的工具作用就变得困难的现象,也就是只能看到一件物品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的其他可能有的功能的现象。
一、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一)操作的定向
1.操作定向的含义
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的过程。
2.操作定向的作用
操作定向是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操作活动的自我调控机制。
3.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
在操作定向阶段形成的映像应包括两方面,一是有关操作动作本身的各种信息,包括对操作活动的结构要素及其关系的认识和对操作活动方式的认识等;二是与操作技能学习有关或无关的各种内外刺激的认识与区分。
定向映像的建立,是通过如下心理活动完成的。
首先,通过对教师示范动作的直接感知而形成动作表象。
然后,通过教师的进一步讲解,学生在头脑中正确区分动作的内部特性,建立有关动作的基本概念,掌握动作要领。
(二)操作的模仿
1.操作模仿的含义
操作的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
2.模仿的实质
模仿的实质是将头脑中形成的定向映像以外显的实际动作表现出来。
模仿是形成操作技能的重要环节,这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模仿可以检验已形成的动作定向映像。
二是可以加强个体的动觉感受。
3.操作模仿阶段的动作特点
(1)动作品质。
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
(2)动作结构。
各个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较差,互相干扰,相互衔接不连贯,常有多余动作产生。
(3)动作控制。
主要靠视觉控制,动觉控制水平较低.不能主动发现错误与纠正错误。
(4)动作效能。
完成一个动作往往比标准速度要慢,个体经常感到疲劳、紧张。
(三)操作的整合
1.操作整合的含义
操作的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2.操作整合的作用
只有通过整合,各动作成分之间才能协调联系.动作结构才逐步趋于合理,动作的初步概括化才得以实现。
因此,整合是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是从模仿到熟练的一个过渡阶段.也为熟练的活动方式的形成打下基础。
3.操作整合阶段的动作特点
(1)动作品质。
外界条件保持不变时,动作可以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和灵活性.但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动作的这些特点都有所降低。
(2)动作结构。
动作的各个成分趋于分化、精确,整体动作趋于协调、连贯,各动作成分间的相互干扰减少,多余动作也有所减少。
(3)动作控制。
视觉控制不起主导作用,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
肌肉运动感觉变得较清晰、准确,并成为动作执行的主要调节器。
(4)动作效能。
疲劳感、紧张感降低。
心理能量的不必要的消耗减少,但没有完全消除。
(四)操作的熟练
1.操作熟练的含义
操作的熟练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
2.操作熟练的作用
操作的熟练是操作技能形成的高级阶段,是由操作技能转化为能力的关键环节,各种技术能力的形成都是以操作的熟练为基础的。
3.操作熟练阶段的动作特点
(1)动作品质。
动作具有高度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准确性。
在各种变化的条件下都能顺利完成动作。
(2)动作结构。
各个动作之间的二F扰消失。
衔接连贯、流畅,高度协调,多余动作消失。
(3)动作控制。
动觉控制增强,不需要视觉的专门控制和有意识的活动,视觉注意范围扩大,能准确地觉察到外界环境的变化并调整动作方式。
(4)动作效能。
心理消耗和体力消耗降至最低,表现在紧张感、疲劳感减少,动作具有轻快感
二、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一)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1.作用:示范可以促进操作技能的形成。
言语讲解在技能形成过程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2.影响示范有效性的因素
(1)示范者的身份;(2)示范的准确性;(3)何时给予示范。
3.讲解注意事项:(1)要注意言语的简洁、概括与形象化;(2)不仅要讲解动作的结构与具体要求.也要讲解动作所包含的基本啄理;(3)不仅要讲解动作的物理特性.也要指导学生注意、体验执行动作时的肌肉运动知觉。
(二)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1.练习曲线可看出练习的共同点:第一,开始进步快;第二,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期;第三,后期进步较慢;第四,总趋势是进步的。
但有时出现暂时的退步。
2.影响练习的因素:
(1)练习量。
过度学习是必要的,但并非过度学习的量越大越好。
(2)练习方式。
练习方式有多种,根据练习时间分配的不同有集中练习与分散练习;根据练习内容的完整性的不同有整体练习与部分练习;根据练习途径的不同有模拟练习、实际练习与心理练习等等。
练习方式的选择决定于学习任务的性质。
(三)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1.反馈的来源
一般来讲,反馈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的感觉系统提供的感觉反馈;它是个体通过自身的视觉、听觉、触觉、动觉等获取的反馈信息,尤其是动觉反馈信息最有代表性。
二是外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知识。
是教师、教练、示范者、录像、计算机等外部信息源对学习者的操作结果及其操作过程的反馈。
2.反馈的作用
反馈在操作技能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其中结果反馈的作用尤为明显。
准确的结果反馈可以引导学生矫正错误动作,强化正确动作,并鼓励学生努力改善其操作。
3.影响反馈效果的因素
(1)反馈的内容;(2)反馈的频率;(3)反馈的方式。
(四)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动觉是复杂的内部运动知觉,它反映的主要是身体运动时的各种肌肉活动的特性,有必要进行专门的动觉训练,以提高其稳定性和清晰性,充分发挥动觉在技能学习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