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方法途径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方法途径

【摘要】语文学科具有鲜明的人文性和情感色彩,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纽带,具有塑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的作用;能直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巩固、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然而当下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对情感教育认识不足的问题。本文着力从实施语文情感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进行研究,让情感“滋润”语文教学,以期达到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功能,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教育作用方法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类的基础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更具情感性。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教学要求决定了它肩负着培养和发展学生情感的独特使命。情感因素对智力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语文是什么?我认为语文是工具,它是做人的工具,生活的工具,发展智力的工具。”

但是近几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着重知识、轻情感,重智育、轻美育和重视语言的逻辑性而忽视语文的情感性等倾向,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背离了语文教学的初衷和本质意义。因此,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应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情感教育为主要手段,大力加强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本文着重从语文情感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加以阐述。

一、语文备课中的情感投入

1、披文生情,研读动情

这是指在审视研究语文教材时被课文引发的情感活动。对于一些优美的课文,老师十分喜爱,愿意阅读并且去努力把握它的知识,把握它的教学,被它所感动,产生了比较强烈的创造美的愿望。教师初读课文时对课文产生的喜爱之情,这是披文生情。语文课文情感感染教师,让教师和课文人物与课文作者同欢喜共悲伤,并且有比较深切的体验。对课文深入研读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可以使老师深刻领会课文的意义,深刻领会作者的创作思想,帮助教师更好的设计教学,受课文感动便产生创造美的教学的冲动和欲望,这是研读动情。在初读诗文《大堰河——我的保姆》时,便会情不自禁地被诗文中洋溢着的浓浓的深情所感动,进而对课文深入研读所产生的情感的体验可以使老师深刻领会课文的意义,深刻领会作者的创作思想,便会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情境将自己的情感体验努力传递给学生,使师生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2、情动辞发,容情入辞

动情之后,带着一种急切的心情去着手设计教学,去构思教学过程,这就是情动辞发的阶段。构思设计了教学的大致过程、环节以后,教师就要静下心来写教案。写教案的过程是一个相对平稳的过程,情感要趋于相对的平稳,保持着阅读时的兴奋,保持着构思的热情,这样就会写出一份情感浓烈的教案,设计出一堂情感浓烈的教学。教师要善于调动、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引发学生的情感。情感具有感染性和迁移功能,教师要善于把课文的

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再把自己的情感传达给别人,就会使别人为这些情感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在此基础上,再把学生的情感引入到所感知的对象之中。于漪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要使学生真正在思想品德、情操等方面受到陶冶,教师自己要进入角色,披文以入情”。

二、语文讲课中的情感教育

1、把握作品的基调,带着感情讲课

与其它学科相比,语文学科有自身的特点。语文课本中的文章,或喜,或怒,或乐,或悲;或语言犀利,或平实厚重,或流畅自然,或庄重典雅,或多或少带有一些感情色彩。教师在教学前,应当先熟悉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确定用什么样的感情和学生一起走进课文。要准确地再现课文的情感基调,唤起学生的情感。这样有利于教学中随时把握和掌握自己的教学感情,有利于控制和调节学生的学习情感。一般来说,语文教学的基调可以平实、稳重、温和为主。平实、稳重和温和,比较接近学生的审美习惯,比较符合学生听课的心理要求,同时也可以使教师的情感情绪比较持久稳定,教师不至于太过心理疲劳。但是,语文老师也应该根据所教课文和学生当时的情绪状态来确定自己的教学基调。于漪老师回忆她的老师:“至今我还记得几位语文老师给我们上课的情景。我永远忘不了年轻的黄老师在教《故乡》一文时的眼神。他身穿长衫,戴着金丝边眼镜,文质彬彬。讲到少年闰土出现在月下瓜田美景之中时,他眼睛睁得大大的,放出异样的光彩。他描述得那样生动,那

么富于感情,我被深深地吸引住了,犹如身历其境,品尝着其中的欢乐。”

2、创设情境,以情激情

(1)科学导入,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是课文教学的第一环,如何在新课伊始,就很快地把学生引入规定的情境,使他们迅速地注意美和感知美呢?关键就在于精心设计好新课的导入。导入新课的手段主要是语言直观与实物直观两种。运用语言直观导入新课,就要精心设计好导语,要针对课文内容,依据审美需要,设计好一篇能够吸引学生注意乃至能够打动学生心灵的开场白,或抒发感情,或设置悬念,或提出问题,或引述故事,一上课就把学生注意的目光和期盼的心情抓住,引导他们迅速进入审美主体的角色。运用实物直观导入,则要根据需要选好用好教具,或挂图,或模型,或物品,或录音,或录像,做到精心选用,得心应手,恰到好处,能够激发学生审美的欲求。

(2)利用图片的直观性,借助音乐,角色扮演等艺术手段,再现美的情景

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揭示了诗与画之间的相互关系。可见,文与画也是相通的。借助图画可以再现课文情景,使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音乐,能激荡人的心灵,抚慰人的心灵,对渲染情景,创造气氛,却是不可多得。在教学中如果能将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教学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学习《雨霖铃》前,一曲《雨霖铃》,深情的

旋律自然而然的营造出哀怨凄恻的意境。表演式教学是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方法,也是形象化教学艺术的一种具体体现。实践证明,此法运用得当,可起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的作用。

(3)运用多媒体展现情境

以多媒体展现情境是指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计算机、电视、录像、投影、录音等,为学生再现具体可感的情境。多媒体教学图文并举、视听结合、信息丰富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直接生动的感知,能迅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并以生动的具象接通学生的生活经验,启迪学生的内心情感。

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需要,尽可能运用电脑视频,音频等多媒体电教手段,再现真实场景。电化教学的最大好处就在于它可以迅速收到直观形象的教学效果,更有利于学生领会所学内容本身的音韵美,形式美和意境美。

语文特级教师罗贵昌老师说:“在教授《林黛玉进贾府》《祝福》《阿q正传》《群英会蒋干中计》《失街亭》《智取生辰纲》等课文时,我都有意识地借助录像,创造出一个声像俱现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对所学的课文有一种感性的认识,并在最大限度上激发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3、咬文嚼字,推敲关键词句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

所谓咬文嚼字就是对那些言简意明的关键词句作细细的品味,悟出其蕴涵的深意。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老师一般都会抓关键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