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肝郁气滞型失眠怎么办

肝郁气滞型失眠怎么办

肝郁气滞型失眠怎么办
肝郁气滞型失眠怎么办

肝郁气滞型失眠怎么办

肝郁气滞型失眠是一种因为肝功能下降而导致的失眠,患者脾气往往比较暴躁,比较严重的情况是患者无法正常的入睡,这时候常常,食欲下降,出现胸闷肋痛等症状,会引起口苦口干的情况,出现这种症状的时候,可以通过一定的中药来进行治疗,另外可以通过一定的穴位按摩达到缓解的作用。

★肝郁气滞型失眠怎么办

★ 1.方法一

(1)选穴肝俞、内关、神门、太冲。

(2)定位肝俞: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由平双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往下推2个椎骨,即第9胸椎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内关:见前。

神门:见前。

太冲: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由第1、第2趾间缝纹向足背上推,至其两骨联合缘凹陷中(约缝纹头上2横指)处,为取穴部位。

(3)拔罐方法神门、内关、肝俞3穴采取单纯拔罐法,留罐10分钟。太冲穴点刺出血,以微微出血为度。每日1次,5次为1周期。

★ 2.方法二

(1)选穴肝俞、胆俞、内关、阳陵泉。

(2)定位肝俞:见前。

胆俞:在背部,当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由平双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往下推3个椎骨,即第10胸椎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内关:见前。

阳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坐位,屈膝成90°,膝关节外下方,腓骨小头前缘与下缘交叉处的凹陷,为取穴部位。

(3)拔罐方法单纯拔罐法。每日1次,每次留罐10分钟,5次为1周期。

产后缺乳中医需辨证治疗

产后乳少指产后乳汁少或全无,不能满足哺乳的需要,又称产后缺乳。多发生在产后数天至半个月内,也可发生于整个哺乳期。产后缺乳的发病率约为20%~30%,且有逐渐上升趋势。 中医学对该病的认识较为丰富和全面,早在隋《诸病源候论》中就有“产后无乳汁候”,首先提出了津液暴竭,经血不足可导致无乳。《千金要方》列出了“治妇人乳无汁共二十一首下乳方”,其中有至今临床上仍沿用的几种药物,如通草、漏芦、瓜蒌根,以及猪蹄、鲫鱼等催乳食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将本病分为虚实两类,“产妇有二种乳汁不行,有气血盛而壅闭不行者;有血少气弱涩而不行者。虚当补之,盛当疏之”。这个指导原则至今仍在临床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病的诊断较为简单,患者多为产后数天至半个月内,开始哺乳时,乳房无胀满感觉,乳汁稀少或全无。也有产后曾正常哺乳,后因种种原因导致乳汁减少或无乳。乳房多无任何不适,也可有胀痛,或伴乳房结块。 病因病机 缺乳常见的病因病机有两种,一种是患者素体气血虚弱,又因产时失血耗气,或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乳汁化生乏源,导致乳汁甚少或全无。这种类型的缺乳很容易理解,所以老百姓都有给产妇补的经验,给产妇喝汤、让产妇吃高蛋白高营养的食品,都是为了达到补益的目的。 还有一种类型的缺乳是大家了解较少的,很容易被忽视的,那就是肝郁气滞型缺乳。患者常因产后抑郁,肝失条达,气机不畅,导致乳脉不通,乳汁运行不畅,因而缺乳。这种情况不是化源不足,而是有乳汁但是排出不通畅。现在临床上这样的病例并不少见,且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现在的生活条件好,因虚而致乳少的情况较少,很多患者舌苔厚腻很明显,脉也没有明显虚象。常见患者这样自诉:“昨天穿山甲、今天王不留,早上猪蹄汤、晚上鲫鱼汤。乳房胀痛特别明显,但乳汁就是下不来。”这种情况下再盲目去补反而适得其反,越补患者乳房胀痛感越甚,但是乳汁就是出不来,这种类型属于实证。 故做出缺乳的诊断时,要明辨虚实。乳汁为血所化生,赖气以运行及控制,乳汁的有无、多少及排出情况均与气血有密切关系。故缺乳有虚有实,若气血虚弱,乳汁分泌障碍,内无乳汁可下,为真性缺乳,属虚;若乳汁来源本非缺乏,而由气机壅遏郁滞,管道不通,乳汁不能排出,为假性缺乳,属实。临床诊断过程中首先要询问病史,虚证患者常有产时失血过多等病史,而实证患者多有情志不遂等诱因。虚证患者通常乳房柔软,乳汁清稀,而实证患者乳房胀硬,乳汁质地浓稠。 另外,缺乳类型中还有一种是大家较少意识到的,那就是衣物纤维堵塞乳络导致乳脉不通,引起缺乳。主要原因在于怀孕期间或哺乳期间不注意乳罩及衣物的质地及乳头卫生等,衣服的细小纤维脱落,堵塞乳脉,致使乳汁排出不畅而缺乳。国外有人对一批缺乳、少乳的哺乳期妇女进行乳汁检查,发现80%以上的人乳汁中有化纤纤维、羊毛。反复发作的缺乳在询问病史时要注意这一方面。 辨证治疗 既然产后乳少有虚实之分,那么治疗时不能一味通乳,而是寓通于补、寓通于疏,方获良效。虚则补之、实则疏之是本病治疗大法,对于气血虚弱型以补益为主,肝郁气滞型以疏泄为主。不论哪种证型,均宜佐以通乳之品。 气血虚弱证:表现为产后哺乳时乳汁不足,甚或全无。乳房无胀感而柔软,乳汁量少清稀。伴气血虚弱证表现,如面色无华,神疲倦怠,纳食量少,舌质淡白或淡胖,苔薄白,脉细弱。

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缺乳

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缺乳 1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缺乳的诊断、辨证和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缺乳的诊断和治疗。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缺乳agalactia 缺乳是指产妇在哺乳期内,乳汁甚少或全无。又称“乳汁不行”、“乳汁不通”、“乳无汁”、“乳汁不足”、“乳汁不下”、“乳迟不来”。 3诊断 3.1诊断要点 3.1.1病史(证据分级:Ⅰ/推荐级别:B)[1-4] 产后失血过多;产后情志不畅;产后过食肥甘;劳逸失常;哺乳不当,开乳过迟,未按需哺乳。 3.1.2症状(证据分级:Ⅰ/推荐级别:B)[1-4] 产妇在哺乳期内,乳汁排出量少,或逐渐减少甚或全无。 3.1.3体征(证据分级:Ⅰ/推荐级别:B)[1-4] 检查时,乳腺发育正常或欠佳,乳房柔软,挤压乳汁点滴而出,质稀;或乳房胀硬,或有积块,皮色不变,挤压乳汁疼痛难出,质稠;或乳房丰满,按之松软,乳汁不多,质稀。 3.1.4辅助检查 血常规检查了解有无贫血及感染。 血清泌乳素检测(证据分级:Ⅰ/推荐级别:B)[5-8] 3.2鉴别诊断[9-10] 乳痈可表现为乳汁缺少,但初期恶寒发热,乳房红肿热痛,有块或有波动感,继而化脓溃破成痈,缺乳则无此症,可资鉴别。 4辨证 4.1辨证要点 根据乳房有无胀痛、乳汁的稀或稠,结合全身症状及舌脉辨其虚实。乳汁清稀,乳房柔软无胀感,多为虚证;乳汁浓稠,乳房胀硬,多为实证。 4.2证候[1] 4.2.1气血虚弱证 产后乳少,或逐渐减少甚或全无,乳汁清稀,乳房柔软无胀感,挤压乳汁点滴而出;面色少华,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头昏眼花,心悸怔忡,纳少便溏;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弱。 4.2.2肝郁气滞证 产后乳汁涩少或不下,浓稠,乳房胀硬,或有积块,或突然情志所伤,乳汁骤减或不下;情志抑郁不乐,嗳气叹息,胸胁胀满,胃脘不舒,食欲不振;舌质正常,舌苔薄白,脉弦。 4.2.3痰湿阻滞证 产后乳汁稀少,或点滴皆无,乳汁不稠,乳房丰满,按之松软而无胀感;形体肥胖,胸闷泛恶,纳少 1

缺乳的中医辨证论治

缺乳的中医辨证论治 1.缺乳,产后乳汁甚少或乳汁全无。又称产后乳汁不行。缺乳多因素体脾胃虚弱,产时失血耗气,产生气血津液生化不足,乳汁生成无源,或素体抑郁,产时不顺,产后肝失条达,气机不畅,经脉滞涩,阻碍乳汁运行等引起[辨证论治] 2.缺乳有虚实两端。一般乳房柔软、乳汁清稀者,多为虚证;乳房胀硬而痛,乳汁浓稠者,多为实证。虚者补气养血,实者疏肝解郁,均宜佐以通乳之品。 一、气血虚弱型 主要证候:产后乳少,甚或全无,乳汁清稀,乳房柔软,无胀满感,神倦食少,面色无华,舌淡,苔少,脉细弱。 证候分析:气血虚弱,乳汁化源不足,无乳可下,故乳少或全无;乳腺空虚,故乳房柔软,无胀满感;气血不足,阳气不振,脾失健运,故神倦食少;气虚血少,不能上荣,则面色无华。舌淡,苔少,脉细弱,为气血不足之征。 治疗法则:补气养血,佐以通乳。 方药举例:通乳丹(《傅青主女科》)。 人参、生黄芪、当归、麦冬、木通、桔梗、七孔猪蹄 方中人参、黄芪大补元气;当归、麦冬养血滋液;猪蹄补血通乳;木通宣络通乳;桔梗载药上行。全方共奏补气养血,宣络通乳之效。 若纳少便溏者,酌加炒白术、茯苓、山药以健脾止泻。 二、肝气郁滞型 主要证候:产后乳汁涩少,浓稠,或乳汁不下,乳房胀硬疼痛,情志抑郁,胸胁胀闷,食欲不振,或身有微热,舌质正常,苔薄黄,脉弦细或弦数。 证候分析: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气机不畅,乳脉淤滞,致令乳汁不得出而乳汁涩少;乳汁淤积,则乳房胀硬、疼痛,乳汁浓稠;肝脉布胁肋,肝气郁滞,失于宣达,则胸胁胀闷;肝气不舒,则情志抑郁;木郁克土,脾失健运,则食欲不振;乳淤日久化热,则身有微热。舌质正常,苔薄黄,脉弦细或弦数,为肝郁气滞或化热之征。 治疗法则:疏肝解郁,活络通乳。 方药举例:下乳涌泉散(《清太医院配方》)。 当归、川芎、天花粉、白芍药、生地黄、柴胡、青皮、漏芦、桔梗、通草、白芷、穿山甲、王不留行、甘草 方中青皮、柴胡舒肝解郁;四物、天花粉养血滋液;穿山甲、王不留行、漏芦活络下;乳;桔梗、,草宣络通乳;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疏肝解郁,通络下乳之效。三,痰浊阻滞 主证:乳汁甚少或无乳可下,乳房硕大或下垂不胀满,乳汁不稠+痰浊内盛证:肥胖,胸闷痰多,纳少便溏或食多乳少,舌淡胖,苔腻,脉沉细。 治法:健脾化痰,佐以通乳 方药:苍附导痰丸合漏芦散。 漏芦散:漏芦、瓜蒌、蛇蜕

产后针灸联合按摩治疗肝郁气滞型缺乳的临床疗效研究

产后针灸联合按摩治疗肝郁气滞型缺乳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评价产后针灸联合按摩治疗产妇缺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产后缺乳患者41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22例,选用针灸联合按摩进行治疗,对照组19例,单纯选用按摩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泌乳量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泌乳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针灸联合按摩治疗产妇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好,能有效提高产后缺乳产妇的泌乳量,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massage treatment of Ganyuqizhi kind of postpartum hypogalactia. Methods:41 patients with postpartum hypogalactia from January 2012 to February 2013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For 22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chose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massage therapy;for 19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chose only massage physiotherapy treatment.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changes in amount of lactation. Results:The clinical efficacy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the amount of lacta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Acupuncture combined massage treatment of postpartum hypogalactia has good clinical efficacy,can effectively improve lactation of patients with postpartum hypogalactia and deserves to be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Postpartum hypogalactia;Acupuncture;Prolactin massage 產后缺乳是指产后母乳量较少或全无,不能满足正常哺乳需要,多发生在产后15天以内,据中国卫生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产后缺乳发病率约占全部产妇的20%左右,且仍有上升趋势[1]。由于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以及多种抗感染物质,使用代乳品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婴儿生长发育,且无法起到协助婴儿抗感染、抗过敏的作用。近年来,我院通过对收治的病人进行分组研究,评价产后针灸辅助治疗产妇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产后缺乳患者41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22例,年龄(25.7±3.5)岁,病程(3.7±1.1)d,分娩方式:自然分娩6例,剖宫产16例,对照组19例,年龄(26.5±2.7)岁,病程(3.4±0.6)d,分娩方式:自然分娩5例,剖宫产14例,两组患者均符合《中医妇科学》中关于产后缺乳所述的诊断标准,即:主症:产后乳汁分泌少或全无,乳房胀硬、

产后缺乳的健康宣教处1

产后缺乳的健康宣教处方 一、常见症状 1、产后乳汁少而稀薄,甚或点滴不下。 2、有时乳房胀痛,胸闷不畅或食欲不振。 二、治疗原则: 1、气血虚弱型产后乳少,甚或全无,乳汁清稀,不胀不痛,乳房柔软,无胀感,面色少华,神疲食少,舌淡少苔。治宜:补气养血通乳 2、肝郁气滞型产后乳汁分泌少,甚或全无,胸肋胀闷。情志抑郁不乐,或有微热,食欲不振。苔薄黄。治宜:疏肝解郁通乳。 健康宣教: 1、产后缺乳的治疗注重“三分治疗,七分调养”。 2、在哺乳期间,应鼓励患者及家属确保乳母的睡眠,保持心情舒畅,乐观开朗,避免情绪的困扰。 3、乳头内陷要及时矫正;乳头皲裂者要及时治疗,以免乳母惧疼而停止或减少哺乳, 4、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注意勤吸吮及按需哺乳,及时排空乳汁。 5、母婴患病,不能哺乳,应先将乳汁挤出,每天挤奶至少6-8次,以保持泌乳,待去除 疾病后继续母乳喂养。 6、多饮汤水,忌食寒凉或辛辣刺激性食物及肥甘厚腻之物。饮食上可以配合食用鲫鱼通草汤或猪蹄通草水煮服食,酒酿鸡蛋汤、黄芪通草鸡等。服 食蛋汤、黄芪通草鸡等。 乳腺穴位按摩的应用 1、选穴:檀中穴、天池穴、乳根穴、期门穴 2、适应症:乳房保健、产后开乳 3、操作流程: (1)以大拇指一边,另外四指合拢为一边,虎口张开,从两边胸部的外侧往中央推,以防胸部外扩,每边30次。 手保持同样的形状,从左胸开始。左手从外侧将左乳向中央推,推到中央后同时用右手从左乳下方将左乳往上推,要一直推到锁骨处。即两手交错推左乳,重复30次以后换右乳。手做成罩子状,五指稍分开,能罩住乳房。稍稍弯腰,双手罩住乳房后从底部往乳头方向作提拉动作,重复20次。 双手绕着乳房作圆周形按摩,按摩到胸部上剩下的所有的油都吸收完为止。 (5)10次。拇指按摩:檀中穴、天池穴、乳根穴、期门穴顺时针逆时针各10次,时间为2分钟。 (6)梳理双侧乳腺肝经,来回各10次。

普通型缺乳

针对不同症状的乳房护理 一般缺乳主要有三种:普通型缺乳、气血虚弱型、肝郁气滞型 上次咱们已经讲了普通型缺乳的护理步骤,大家还记得吗?普通型缺乳 产妇分娩三天以后,乳汁不足或全无,称为产后缺乳。产后缺乳多由乳腺发育不良或产后失血过多及疲劳过度所致,表现为乳房柔软不涨。 按摩手法: 梳法、按揉法、捏拿法 两手搓热,乳房上涂上麻油。 1、三指按揉檀中穴1分钟(转动手腕) 2、按揉乳中、乳根、天池、膺窗、神封共2分钟 3、捏拿乳头1分钟,做吸吮状。 4、五指从远端梳乳房5分钟 5、点按云门、中府、曲池、合谷各5次。 6、产妇俯卧位,盖条毛巾被,滚按后背肝俞、脾俞、肾俞5分钟,自下而上捏提后背3—5遍。 7、捏拿肩可以疏通全身的经络。

按摩热敷完,让产妇喝一杯热开水,这样可以增加按摩效果,按摩结束后一定让宝宝反复多次吸吮,以刺激泌乳量。 普通型缺乳的按摩疗程 一天一次,3—5天为一个疗程? 普通型缺乳的注意事项 给新生儿喂奶时先用乳头刺激宝宝口唇,让宝宝上下唇分开,等宝宝张大嘴时迅速将乳头及大部分乳晕送入口中,你能感觉到她的舌头是向上,只有这样才能吸出乳汁。如果让宝宝只含着一点乳头,不但吸不出乳汁,而且还容易造成乳头皲裂。 如用吸奶器吸奶,你可以一边用按摩梳进行按摩一边用吸奶器吸出乳汁 乳房按摩的注意事项 1、保持卫生:因为产妇、婴儿的抵抗力都比较差,如不注意卫生,细菌很容易侵入,因此,按摩者应注意个人卫生,不留长指甲,不戴戒指等饰物,以免刮伤产妇乳房。 2、使产妇心情舒畅:按摩者态度一定要柔和,尽量不要讲消极泄气的话,以免使产妇担心、焦虑、影响乳汁分泌。

3、使产妇姿势舒适:按摩时的姿势应以产妇舒服为主,按摩时的力度应根据产妇的反应随时增减,以免产妇因疼痛拒绝接受按摩,失去增加泌乳量的机会。 这是普通型缺乳的按摩手法和步骤,其实大家知道,乳汁不足通过手法按摩只是一方面,还要配合食疗、休息、心情放松等多方面的配合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普通型缺乳的食疗法 1、公鸡汤 科学分析证明,产后过早过多地喝母鸡汤,是造成产妇奶少、无奶或回奶的重要原因之一。分娩后,产妇体内血液的雌激素浓度大大降低,这时,催乳素就会发挥作用,促进乳汁分泌。而母鸡体内含有一定的雌激素,因此,产后如果过早过多地喝母鸡汤,就会增强血中的雌激素作用,使催乳素的作用减弱,甚至消失,从而导致乳少或无乳 材料:公鸡半只,红枣3颗,当归5克、黄芪8克、红枣3颗、大葱、姜片、盐适量。 做法:公鸡洗净剁块,过水,放入沙锅,加满水,放葱姜片,红枣,中药大火烧开,改用小火继续炖2个小时左右,出锅放一点盐。

产后缺乳的中医护理方案

产后缺乳的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气血虚弱型:症见产后乳少,甚至全无,乳汁清晰,乳房柔软,无胀满感。神倦食少,面色无华,舌淡,苔少,脉细弱。 肝气郁滞型:症见产后乳汁涩少,浓稠,或乳汁不下、乳房胀硬疼痛。情志抑郁,胸胁胀满,食欲不振。舌质正常,苔微黄,脉弦数或弦滑。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缺乳 (1)加强母乳喂养的指导:按需哺乳,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勤吸吮每日不少于8次,特别是夜间是泌乳素分泌旺盛,吸吮越多,泌乳越多。所以应该坚持夜间喂哺婴儿。 (2)穴位按摩,辩证取穴: 气血虚弱型:?中、乳根、少泽、足三里、乳中、脾俞等。 肝郁气滞型:内关、?中、乳根、少泽、太冲、肝俞等。 治疗方法:气血虚弱型用补法手法按摩,肝郁气滞型用泻法手法按摩,在?中、乳根、少泽、足三里等部位可采取点按或揉按的方法,每个穴位操作1-2分钟,然后沿着输乳管的方向,五个手指从乳根部向乳头方向按摩5分钟,按摩完一侧再按摩另一侧,一天两次,力度适中。力度以有酸、胀、痛为准。 (3)遵医嘱使用耳穴埋籽,取穴:胸、乳腺、内分泌等。 (4)遵医嘱艾灸?中、乳根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 (二)特色技术 1、穴位按摩 2、耳穴埋豆 3、艾灸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注意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睡眠(与新生儿同步睡眠)以助产妇机体功能迅速恢复。适当运动,注意劳逸结合,促使气血流通。 (二)饮食调养 乳汁缺少,宜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加强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低盐、少油、且富有营养、品种多样化不偏食。如鲫鱼、冬瓜、海藻、丝瓜、香菇、山药、木耳、蛋、精肉。忌食辛辣刺激助阳化火之品,注意增加水分摄入,多喝汤。 1、豆腐丝瓜汤:取豆腐二块,丝瓜150克,猪蹄1只,香菇30克,盐、姜、味精各适量。先将猪蹄煮烂,再入豆腐块、丝瓜片与香菇、调料,煮约20分钟即成。能补气血,疗虚弱。增进乳汁分泌。 2、冬瓜鲫鱼汤:鲫鱼1-2条、冬瓜、葱、姜、盐少许。先将鱼下冷水锅,大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