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名词解释

  • 格式:docx
  • 大小:15.04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刑法的溯及力:是指刑法生效后,对于其生效以前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的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

2犯罪构成四要件: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

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犯罪客观方面,是指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以及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犯罪主体,是指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实施危害行为的自然人。

犯罪主观方面,是指行为人有罪过(包括故意和过失)。

3犯罪同类客体:是指某一类犯罪行为所共同侵害的,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

4罪刑法定原则: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5犯罪的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犯罪的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6行为犯:指以法定犯罪行为的完成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

7危险犯:指以行为人实施的危害行为造成法律规定的发生某种危害结果的危险状态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

8犯罪预备:为实施犯罪而创造便利条件的行为。

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外的原因而未得逞。

犯罪既遂:行为人所故意实施的行为已经具备了某种犯罪构成要件的全部因素。9主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

从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

胁从犯:被迫参加犯罪。

教唆犯:故意唆使他人实行犯罪的人。

帮助犯(辅助作用):为共同犯罪人实行犯罪创造方便条件,帮助实行犯罪,而不直接参加实行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行为。

10立功:犯罪分子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情况的行为。

自首: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

一般自首:也称普通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

特别自首:亦称“准自首”或者“余罪自首”,是指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

11累犯:因犯罪而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之罪的犯罪人。

一般累犯:也称普通累犯,是指因犯罪而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之罪的。

特殊累犯:是指曾犯一定之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又再犯一定之罪的。

12一般缓刑:根据我国刑法典第72条规定,是指人民法院对于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前提下,暂缓其刑罚的执行,并规定一定的考验期,考验期内实行社区矫正,如果被宣告缓刑者在考验期内没有发生法律规定应当撤销缓刑的事由,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的制度。

13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实施的制止其不法侵害且未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行为。

紧急避险: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

14假释:对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而附条件地将其提前释放,在假释考验期内若不出现法定的情形,就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的制度。

15牵连犯:以实施某一犯罪为目的,其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形态。

16想象竟合:也称想象的数罪、观念的竟合,是指一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的犯罪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