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建造师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特训讲义案例复习要点电子版
- 格式:doc
- 大小:8.99 MB
- 文档页数:118
二级建造师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考点与重点第一部分建筑工程技术P1 荷载分类措施(一) 随时间旳变异分类1. 永久作用(构造自重,土压力,预加应力,混凝土收缩,,基础沉降,焊接变形)2. 可变作用(安装荷载,屋面与楼面活荷载,雪荷载,风荷载,吊车荷载,积灰荷载)3. 偶尔作用(爆炸力,撞击力,雪崩,严重腐蚀,地震,台风)(二) 按荷载作用面大小分类1. 均布面荷载Q(铺设旳木地板,地砖,花岗石,大理石面层)2. 线荷载(建筑物原有旳楼面或屋面上旳多种面荷载传到梁上或线条基础上)3. 集中荷载(放置或悬挂较重旳物品)不需要详细掌握,给出详细旳例子会分类P2平面力系旳平衡条件2.平面汇交力系旳平衡条件:∑X=0, ∑Y=0,这部分也许会出计算题(图2A311011-1)3.懂得∑X=0, ∑Y=0, ∑M=0旳应用条件P5安全性、合用性和持久性概括称为构造旳可靠性。
承载力极限状态是对于构造旳安全性而言;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是对于构造或构件到达正常使用和耐久性(和合用性)旳某项规定旳限值。
P6临界力旳计算公式:P lj=π2EI/l2临界力旳大小与下列原因有关:(1)压杆旳材料(2)压杆旳截面形状与大小(3)压杆旳长度l(4)压杆旳支承状况P7 跨中最大位移,不会考到计算,也许波及到各个影响原因以及趋势:(1)材料性能:与材料旳弹性模量E成反比(2)构件旳截面:与截面旳惯性矩I成反比(3)构件旳跨度:此影响原因最大(由于与跨度l旳n次方成正比)P8 梁旳正截面破坏影响最大旳是配筋率;P9梁旳斜截面破坏影响最大旳是配箍率。
P9纵向受力钢筋承受由于弯矩作用产生旳拉力,常用HPB235,HRB335,HRB400。
纵向受力钢筋应沿梁宽均匀分布,尽量排成一排;当钢筋根数较多时,一排排不下,可排成两排。
箍筋常采用HPB235钢筋P10持续板旳受力特点:跨中按最大正弯矩计算正筋,支座按最大负弯矩计算负筋。
一般配筋规定(1)受力钢筋,如:单跨板跨中产生正弯矩,受力钢筋应布置在板下;悬臂板在支座处产生负弯矩,受力钢筋应布置在板上。
第四讲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案例11.背景某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签订了一标段施工承包合同,施工任务包括一幢多层住宅楼工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砖混结构,合同工期12个月。
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事件1: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经营部门主持编制了该工程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事件2:项目经理对该工程的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了审批。
事件3:项目监理机构接到施工项目部报送的该工程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发现其内容不全,不符合《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50502-2009要求,退回要求修改。
2.问题(1)按构造分类常见的基础形式有哪些?(2)事件1有何不妥,写出正确做法。
(3)事件2有何不妥,写出正确做法。
(4)事件3中,根据《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要求,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哪些内容?[答疑编号950017104101]3.分析与答案:(1)按构造分类(2)开工前施工单位经营部门主持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不妥;正确做法:应由项目经理主持编制。
(3)项目经理对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审批不妥;正确做法:应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授权的技术人员审批。
(4)单位工程施组织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50502-2009①编制依据;②工程概况;③施工部署;④施工进度计划;⑤施工准备与资源计划;⑥主要施工方法;⑦施工现场平面布置;⑧主要施工管理计划。
案例2 [案例2A320012-1]改编1.背景某办公楼工程,条形基础,地上三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6000m2。
某施工单位通过招投标与建设单位签订了施工承包合同。
合同约定:工程开工时间为2012年3月1日,工程竣工时间为2012年12月25日,合同工期为300天。
工程开工前,依据《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50502-2009,项目经理主持编制了该工程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其中施工部署中确定的工程施工管理目标如下:进度目标:考虑春节放假因素,计划开工时间为2012年3月5日,计划竣工时间为2012年12月29日,计划工期300天。
2018年二级建造师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考点与重点第一部分建筑工程技术P1荷载分类方法(一)随时间的变异分类1.永久作用(结构自重,土压力,预加应力,混凝土收缩”基础沉降,焊接变形)2.可变作用(安装荷载,屋面与楼面活荷载,雪荷载,风荷载,吊车荷载,积灰荷载)3•偶然作用(爆炸力,撞击力,雪崩,严重腐蚀,地震,台风)(二)按荷载作用面大小分类1.均布面荷载Q(铺设的木地板,地砖,花岗石,大理石面层)2.线荷载(建筑物原有的楼面或屋面上的各种面荷载传到梁上或线条基础上)3•集中荷载(放置或悬挂较重的物品)不需要具体掌握,给岀具体的例子会分类P2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2.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条件:刀X=0,刀Y=0,这部分可能会出计算题(图2A311011-1)3.知道刀X=0,刀Y=0,刀M=0的应用条件P5安全性、适用性和持久性概括称为结构的可靠性。
承载力极限状态是对于结构的安全性而言;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是对于结构或构件达到正常使用和耐久性(和适用性)的某项规定的限值。
P6临界力的计算公式:P j = n 2EI/I 2临界力的大小与下列因素有关:(1)压杆的材料(2)压杆的截面形状与大小(3)压杆的长度I(4)压杆的支承情况P7跨中最大位移,不会考到计算,可能涉及到各个影响因素以及趋势:(1)材料性能:与材料的弹性模量E成反比(2)构件的截面:与截面的惯性矩I成反比(3)构件的跨度:此影响因素最大(因为与跨度I的n次方成正比)P8梁的正截面破坏影响最大的是配筋率;P9梁的斜截面破坏影响最大的是配箍率。
P9纵向受力钢筋承受由于弯矩作用产生的拉力,常用HPB235,HRB335,HRB400纵向受力钢筋应沿梁宽均匀分布,尽量排成一排;当钢筋根数较多时,一排排不下,可排成两排。
箍筋常采用HPB235钢筋P10连续板的受力特点:跨中按最大正弯矩计算正筋,支座按最大负弯矩计算负筋。
一般配筋要求(1)受力钢筋,如:单跨板跨中产生正弯矩,受力钢筋应布置在板下;悬臂板在支座处产生负弯矩,受力钢筋应布置在板上。
专题一:结构受力基础1.前导课程本专题的内容是结构受力原理,是整个技术部分和质量管理部分学习的基础,非常重要。
内容包含教材技术部分(2A310000)与受力相关的知识点和力学原理。
2.逻辑脉络专题一模块细分知识点知识点来源逻辑关系结构受力混凝土梁受力原理;结构体系分类;结构抗震;技术部分(2A311000)略结构变形弯曲变形;结构的功能要求;3.应试意义本部分内容重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并建立知识体系,不针对考试试题,考试中受力部分直接考察的内容只有1-2分。
4.学习要求本部分内容重在理解,通过本部分内容将其它内容联系成整体,在后面的课程中会经常联系到本专题知识,务必重视。
模块一:结构受力1.结构受五种力:拉伸、压缩、弯曲、剪切和扭转;2.混凝土梁受力原理力偶:两个等大反向的力在距离上的叠加,导致物体转动,是梁所受的主要外力;适筋梁的受力状态:上部混凝土受压,下部钢筋受拉①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居中,主梁的钢筋在下;当有圈梁或垫梁时,主梁的钢筋在上。
②大部分混凝土构件都是带裂缝工作的,裂缝控制分为三个等级:1)构件不出现拉应力;2)构件虽有拉应力,但不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3)允许出现裂缝,但裂缝宽度不超过允许值。
对1)、2)等级的混凝土构件,一般只有预应力构件才能达到。
③混凝土梁正截面破坏形式粱的正截面破坏形式与配筋率、混凝土强度等级、截面形式等有关,影响最大的是配筋率。
原理特性少筋梁钢筋太少,混凝土受拉破坏脆性破坏,既不安全又不经济,通过控制最小配筋率来避免适筋梁钢筋适量,钢筋受拉破坏塑性破坏,既安全又经济,是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极限状态验算的依据超筋梁钢筋太多,混凝土受压破坏脆性破坏,既不安全又不经济,通过控制最大配筋率来避免④有较高要求的抗震结构适用的钢筋牌号后加E(例如:HRB400E,HRBF400E),需满足下列要求:1)钢筋实测抗拉强度与实测屈服强度之比不小于1.25;2)钢筋实测屈服强度与标准屈服强度特征值之比不大于1.30;3)钢筋的最大力总伸长率不小于9%;⑤连续梁、板的受力特点是,跨中有正弯矩,支座有负弯矩。
因此,跨中按最大正弯矩计算正筋,支座按最大负弯矩计算负筋。
⑥连续梁、板的上部钢筋接头位置宜设置在跨中1/3跨度范围内,下部钢筋接头位置宜设置在梁端1/3跨度范围内;⑦预应力混凝土构件1)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先张拉钢筋,再浇筑混凝土;2)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
先浇筑混凝土,预留孔道,再张拉钢筋3)知识点内容4)无粘结预应力施工张拉顺序:先张拉楼板,后张拉楼面梁【案例1】【一建2014】某办公楼工程,建筑面积45000m2,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一层,地上十二层,层高5m,抗震等级一级,内墙装饰面层为油漆、涂料,地下工程防水为混凝土自防水和外粘卷材防水。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事件一:项目部按规定向监理工程师提交调直后HRB400EФ12钢筋复试报告。
主要检测数据为:抗拉强度实测值561N/mm2,屈服强度实测值460N/mm2,实测重量0.816kg/m(HRB400EФ12钢筋:屈服强度标准值400N/mm2,极限强度标准值540N/mm2,理论重量0.888kg/m)。
问题1.事件一中,计算钢筋的强屈比、屈强比(超屈比)。
重量偏差(保留两位小数)。
并根据计算结果分别判断该指标是否符合要求。
【答案】1)强屈比=抗拉强度实测值/屈服强度实测值=561/460=1.22;屈强比(超屈比)=屈服强度实测值/屈服强度标准值=460/400=1.15;重量偏差=(实测重量-理论重量)/理论重量×100=(0.816-0.888)/0.888=-8.11%;2)强屈比不符合要求,因为根据规定抗震等级一级的结构强屈比应不小于1.25(1.22<1.25);屈强比(超屈比)符合要求,因为根据规定抗震等级一级的结构屈强比(超屈比)应不大于1.30(1.15<1.30);重量偏差不符合要求,因为(GB50204-2011版表5.3.2-A)HRB400Ф6~Ф12钢筋允许重量偏差为8%(8.11超过8%范围)。
3.结构体系分类(补充内容)①混合结构体系1)概念:砌体与混凝土的混合结构2)有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抗震多层砖房,应先绑扎钢筋,而后砌砖墙,最后浇筑混凝土,砖墙应砌成马牙槎。
②框架结构体系概念:利用梁、柱组成纵、横两个方向的框架受力体系,是一种柔性结构。
③剪力墙体系概念:利用剪力墙(能承受水平力)来承重的刚性体系。
④框架-剪力墙结构概念:在框架结构中设置适当剪力墙的半刚性结构。
特点:拥有平面布置灵活和侧向刚度大两个优点。
受力性能:竖向荷载主要由框架承担;横向荷载主要由剪力墙承担(80%以上)。
4.结构抗震①框架结构抗震1)框架结构震害的严重部位多发生在框架梁柱节点和填充墙处;2)柱的震害重于梁,柱顶的震害重于柱底,角柱的震害重于内柱,短柱的震害重于一般柱;3)抗震措施:把框架设计成延性框架,遵守强柱、强节点、强锚固,避免短柱、加强角柱,框架沿高度不宜突变,避免出现薄弱层,控制最小配筋率,限制配筋最小直径等原则。
②砌体结构抗震(1)多层砌体房屋的破坏部位主要是墙身;(2)采取措施:1)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提高延性;2)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与构造柱连接起来,增强房屋的整体性;3)加强墙体的连接,楼板和梁应有足够的支承长度和可靠连接;4)加强楼梯间的整体性;③抗震目标小震不坏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主体结构不受损坏或不需要修理仍可继续使用;中震可修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性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大震不倒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模块二:结构变形1.弯曲变形①悬臂梁端部位移计算公式:简支梁计算公式:EIql f 38454【注意】外荷载与长度越大,结构受力越不利;材料与截面越好,结构受力越有利; ②影响位移因素:1)材料性能:与材料的弹性模量E 成反比; 2)构件的截面:与截面的惯性矩I 成反比;3)构件的跨度:与跨度l 的n 次方成正比,此因素影响最大; 4)荷载:与荷载大小q 成正比; ③主体结构模板工程 1)起拱对象:梁、板≥4m ,起拱高度:跨度的1/1000~3/1000; 2)底模拆除要求(关键词:8m ,75%):构件类型构件跨度(m )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板≤2≥50 >2,≤8 ≥75 >8 ≥100 梁、拱、壳≤8≥75>8≥100 悬臂结构≥100 2.结构的功能要求 定义实例安全性在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的条件厂房结构平时受自重、吊车、专题二:土方与基础工程1.前导课程本专题涉及技术部分中土方与基础工程施工技术(2A312020)、管理部分中土方与基础工程质量管理(2A320031-2A320032)、法规部分(2A332021)这三部分内容中关于土方工程的知识点,要求学员在学习之前掌握专题一的内容,并通过精讲班的学习对技术部分土方与基础工程的各知识点有一定的掌握程度。
2.逻辑脉络3.应试意义本部分内容作为质量控制的专题之一,其内容覆盖教材技术、管理、法规三部分内容,且安全控制中也可能出现,每年的考试分值在10分左右4.学习要求技术部分内容重在理解,要掌握基本原理,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管理与法规部分内容重在记忆,尤其是记忆数据类知识点一定要细心。
模块一:基坑开挖与验槽一、基坑开挖【选择/案例】(一)开挖方法无支护土方工程:放坡挖土;有支护土方工程:中心岛式(也称墩式)挖土、盆式挖土和逆作法挖土等方法。
1.放坡挖土适用条件:基坑开挖深度不大、周围环境允许,经验算能确保土坡的稳定性。
2.中心岛式挖土(2015)优点:挖土和运土的速度快;缺点:在软黏土中对于支护结构受力不利。
3.盆式挖土优点:有利于减少围护墙的变形;缺点:大量的土方不能直接外运。
(二)开挖要求1.基坑边缘堆置土方和建筑材料,或沿挖方边缘移动运输工具和机械,一般应距基坑上部边缘不少于2m,堆置高度不应超过1.5m。
(2013案例)2.基坑开挖完成后,应及时清底、验槽,减少暴露时间,防止暴晒和雨水浸刷破坏地基土的原状结构。
【管理部分2A320031】3.基坑规模①深度≥3m:专项方案②深度≥5m:专家论证4.机械挖土时,如深度在5m以内,可一次开挖,在接近设计坑底高程或边坡边界时应预留20~30cm 厚的土层,用人工开挖和修坡,边挖边修坡,保证高程符合设计要求。
(2014案例)5.超挖时,不准用松土回填到设计高程,应用砂、碎石或低强度混凝土填实至设计高程。
6.土方开挖过程中应检查平面位置、高程、边坡坡度、压实度、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情况,并随时观测周围的环境变化。
(2015案例)7.挖土必须做好地表和坑内排水、地面截水和地下降水,地下水位应保持低于开挖面500mm以下。
8.基坑(槽)验槽时,应做好验槽记录。
对柱基、墙角、承重墙等沉降灵敏部位和受力较大的部位,应作出详细记录。
9.雨期施工应在基坑顶部和底部设置有排水沟、集水井等截排水设施。
10.基底发现软弱土层时,施工单位应及时与设计单位、监理或建设单位联系,共同商讨处理意见,形成书面洽商文件,并四方签字认可。
【法规部分2A332021】11.基坑开挖原则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12.基坑分级①符合下列情况之一,为一级基坑:1)重要工程或支护结构做主体结构的一部分;2)开挖深度大于10m;3)与邻近建筑物,重要设施的距离在开挖深度以内的基坑;4)基坑范围内有历史文物、近代优秀建筑、重要管线等需严加保护的基坑。
②三级基坑为开挖深度小于7m,且周围环境无特别要求时的基坑。
③除一级和三级外的基坑属二级基坑。
二、基坑降水【选择】1.降水方法开挖深度<3m:集水明排;开挖深度≥3m:井点降水。
①集水明排1)排水明沟宜布置在拟建建筑基础边0.4m以外,沟边缘离开边坡坡脚应不小于0.3m。
2)集水井底面应比沟底面低0.5m以上,并随基坑的挖深而加深,以保持水流畅通。
②井点降水2.井点回灌回灌井点与降水井点的距离不宜小于6m。
三、基坑验槽【选择/案例】1.验槽时必须具备的资料①详勘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②附有基础平面和结构总说明的施工图阶段的结构图;③其他必须提供的文件或记录。
2.验槽程序①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进行。
施工单位确认自检合格后提出验收申请;②由总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建设、监理、勘察、设计及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技术质量负责人,共同按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进行。
(2013)3.验槽的主要内容①根据设计图纸检查基槽的开挖平面位置、尺寸、槽底深度,检查是否与设计图纸相符,开挖深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