贮罐类重大危险源三维风险分级模型研究_赵璟玲
- 格式:pdf
- 大小:481.21 KB
- 文档页数:6
液化石油气储罐风险程度分析评价及对策措施摘要:压力容器在设计时事先考虑全寿命过程中可能的主要失效模式和损伤机理产生的风险对设备安全性与寿命的影响,通过合理选材,改进结构设计、优化制造工艺等措施,在设计、制造早期控制和降低压力容器在使用过程中的风险,并结合从工艺流程上采取的措施,使其安全服役到预定的设计寿命。
关键词:失效模式和损伤机理;控制;预防压力容器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受压元件的失效。
由于压力容器本身具有的爆炸能量,以及所含介质外泄可能导致的次生灾害,都会危害容器附近的人员和设施,因此在各行各业使用的压力容器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风险。
压力容器破坏的原因可以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分析,外因指介质的压力,温度和腐蚀特征等。
内因是指结构材料的内在缺陷。
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必须从设计,选材,制造工艺,安装,使用和检验各环节加以控制。
在《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中引入设计阶段的风险评估要求,对高参数,高危险性的Ⅲ类压力容器开始进入基于失效模式的设计和风险控制的尝试性工作,目的在于在设计阶段全面分析压力容器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更可靠地进行设计,保障压力容器的的本质安全,对于压力容器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控制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1.风险评估———容器的失效与破坏1.1容器的失效模式压力容器由于载荷或温度过高而失去正常工作能力称为失效。
其表现形式一般有三种情况:(1)强度不足。
即在确定的压力或其他载荷下,容器发生过量塑性变形或破裂。
(2)刚度不足。
即容器不是因强度不足而发生过量塑性变形或破裂,而是由于弹性变形大而导致运输安装困难或丧失正常工作能力。
(3)失稳。
即在压应力的作用下,容器形状突然改变而不能工作。
1.1容器在使用中的失效模式除了传统设计考虑的失效模式外,容器在使用中的失效模式有二类,其一是泄漏,可能由器壁减薄、焊缝(角焊缝)缺陷、法兰连接密封结构失效等引起;其二是开裂,可能有冷裂纹、再热裂纹、应力腐蚀开裂等。
基于集对分析的码头储罐区重大危险源动态分级
王晓丽;王文杰;彭士涛;关文玲
【期刊名称】《工业安全与环保》
【年(卷),期】2014(040)002
【摘要】重大危险源分级是对危险源监管的重要依据,合理分级能够有效预防重特大事故.研究利用集对分析法对码头储罐区危险源进行动态分级,依据码头储罐区液体化学品特有的危险性,并根据池火灾伤害模型、爆炸模型、高斯烟团模型计算出危险源的灾害后果作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LabVIEW软件编程,对宁波港青峙化工码头储罐区危险源进行动态评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集对分析的码头储罐区重大危险源动态分级法克服了重大危险源静态分级过程中事故形态和评级指标单一的不足,能够反映石化码头的危险源时时变化的动态特征.
【总页数】5页(P63-67)
【作者】王晓丽;王文杰;彭士涛;关文玲
【作者单位】天津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安全工程学院天津300384;天津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安全工程学院天津300384;天津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安全工程学院天津300384;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水路交通环境保护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天津300456;天津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安全工程学院天津300384【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基于BP神经网络的储罐区危险源动态分级研究 [J], 吕强;彭士涛;王晓丽
2.基于LabVIEW的码头储罐区重大危险源动态分级方法研究 [J], 王晓丽;王文杰;关文玲
3.基于Z-number的煤矿瓦斯重大危险源分级研究 [J], 张爱然;李晓霞;姚有利
4.基于熵权-集对分析模型的重大危险源安全等级评价研究 [J], 刘惠临;麻金继
5.基于神经网络的重大危险源动态分级研究 [J], 钟茂华;陈宝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22卷第4期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3年8月 V ol.22 No.4 Journal of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Aug. 2003收稿日期:2003-06-14作者简介:沈斐敏(1951-),男,福建 诏安人,教授。
本文编校:唐巧凤文章编号:1008-0562(2003)04-0497-03化工贮罐区安全评价的探讨沈斐敏,陈伯辉(福州大学 环境与资源工程系,福建 福州 350002)摘 要:应用DOW法和重大危险源法,对一化工贮罐区进行了安全评价,得出该罐区为重大危险源。
对两种评价方法及结果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化工贮罐区安全评价的基本模式。
该模式是几种评价方法的有机组合,是一个综合型的安全评价模式,该模式也是动态的,该模式对系统事故发生的概率和事故发生后的损失大小都进行了评价,它又是全面的。
关键词:安全评价;DOW法;重大危险源法;化工贮罐区 中图号:TQ 022.113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safety assessments on vessels in a chemical plantSHEN Fei-min, CHEN Bo-hui(College of Resourcessand Environment, Fuzhou University, Fuzhou 350002, China)Abstract :DOW Fire Explosion Index and major danger source method are used to evaluate the risk of some vessels in a chemical plant. A conclusion is drawn that the vessels is a major hazard source. Analyzing the tow risk assessments and the conclusions, an elementary model about safety assessments for vessels in a chemical plant is advanced. The mode is the combination of several assessment methods, and it is a generalized type of safety assessment mode. The mode is dynamic. The mode can evaluate the probability of the occurrence of system accidents and the loss after the occurrence of accidents, so the mode is also comprehensive.Key words :safety assessment ;DOW Fire/Explosion Index ;major danger source method ;vessels in chemical plant.0 引 言 化工贮罐区贮放的通常为易燃、易爆、有毒物质,其安全工作特别重要,开展化工贮罐区的安全评价工作日益为人们所重视。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2018年11月19日发布2019年3月1日起实施)前言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的。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 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与GB 18218—2009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适用范围中明确厂外运输不包括在辨识范围内【见第1章d,2009年版本的第1章d】;——修改了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定义(见 3.1、3.4,2009年版的3.1、3.4);——增加了混合物的定义(见 3.7);——修改了重大危险源分类,分为生产单元重大危险源和储存单元危险源(见4.1.1,2009年版的4.1.1);——修改了危险化学品名称(见表1,2009年版的表1);——修改了危险化学品分类方法(见 4.1.2,2009年版的4.1.2);——增加了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的确定方式(见 4.2.2);——增加了对混合物的辨识要求(见 4.2.3);——增加了重大危险源的分级方法(见 4.3)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魏利军、王如君、多英全、师立晨、张圣柱、于立见、罗艾民、杨春生、宋占兵、杨国梁、李运才、赵文芳、王家见。
本标准所替代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18218-2000、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储存、使用和经营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单位。
本标准不适用于:a) 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b) 军事设施;c) 采矿业,但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加工工艺及储存活动除外;d) 危险化学品的厂外运输(包括铁路、道路、水路、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e) 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
常压储罐风险评估简单分析摘要:结合常压储罐低失效可能性高后果严重性的风险特点,依据API 581方法本文给出了常压储罐的风险评价方法,分析其结构特点以及工艺数据,识别潜在风险,确定失效可能性等级。
关键词:常压储罐;风险评价;地震风险评价是对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事故后果严重性分布定级,然后根据可能性后果和事故后果定出风险级别。
RBI方法主要有定性、半定量和定量三种分析方法。
定性方法简单易用,需要的资料较少,可以应用于工厂或车间、成套装置和单台设备三种范围;半定量方法比较简单,考虑的因素多于定性方法,通常应用于成套装置和单台设备两种范围;定量方法适用于装置单台设备的评估,考虑的因素较多,获得的结果也更准确,是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
1 风险分析特点与传统的检验方法和大检修计划相对比,RBI技术全面考虑了评价对象的经济性、安全性以及潜在的失效风险,根据不同设备的失效机理确定相应的检验计划。
RBI风险分析对设备进行风险排序,确定较高风险设备,并可根据风险驱动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检验计划。
(1)失效机理压力容器的失效机理包括腐蚀减薄、衬里损伤、外部损伤、应力腐蚀、高温氢腐蚀开裂、机械损伤、脆性破坏。
对于常压储罐而言,由于其特殊的运行状态、可适用的失效机理也少于压力容器,常压储罐主要的失效机理包括腐蚀减薄和外部损伤。
(2)失效可能性的计算根据API581的内容,风险评估的可能性计算受到通用失效频率、安全管理因子和损伤因子三者共同影响,压力容器风险评估时可能性计算的损伤因子包括减薄因子、内衬因子、外部损伤因子、应力腐蚀开裂因子、高温氢蚀因子、脆性断裂因子等;而在进行常压储罐失效可能性计算时损伤因子中主要以减薄因子为主,同时包含其它可适用失效机理的损伤因子。
(3)失效后果分析对于压力容器失效后果可以通过Level 1和Level 2两种分析方法来计算,且可以用影响区域和经济损失两种方式衡量计算结果;分析常压储罐失效产生的后果时,仅能用Level 1后果分析方法中经济损失的方式来衡量。
1 丙烯理化性质和事故后果分析1.1 丙烯理化性质丙烯,C 3H 6,分子量约为42,比空气重,常温下为无色、稍带有甜味的气体,是一种单纯窒息剂、轻度麻醉剂、致癌的物质;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
冰点-185.3℃,沸点-47.4℃,易燃,爆炸极限为2%~11%,按照火灾危险性划分,属于甲类危险性物质。
丙烯是三大合成材料的基本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聚丙烯、丙烯腈、异丙醇、丙酮和环氧丙烷等,是多种合成化工原料的主要物质。
1.2 泄露事故后果分析表1给出了丙烯储罐发生泄露后可能产生的事故后果类型及危险等级。
表1 丙烯储罐泄露预先性危险性分析丙烯罐泄露丙烯局部积聚,造成窒息中毒Ⅲ级采用泄露报警系统,定期进行检测在气象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形成蒸气云团,达到爆炸极限,遇火源,产生蒸汽云爆炸Ⅳ级避免任何形式的火源、火种或者电火花存在。
0 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化工企业生产规模快速发展,危化品种类、所需数量急剧增多,且大多数往往具有易燃易爆、有毒危险特性。
若在生产、使用、储存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当或者操作不慎往往会造成危化品大面积的泄露,就有可能发生灾难性后果。
因此,加强对危化品管预控理就显得意义重大。
因此,针对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展开深入研究,同时建立有效的应急机制十分必要[1]。
截止目前为止,国内外一些学者对危险化学品泄漏扩散模型的相关研究主要包括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实际应用3个方面。
至今已出现数以百计的典型事故后果模型,如高斯模型、BM 模型、Sutton 模型、FEM3模型、箱及相似模型、P-G 模型等[2-5]。
每个模型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及应用范围,为试验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理论依据。
本文选取某工业园区丙烯罐区使用规格最多的单罐为例,利用ALOHA 软件对其可能的泄露事故后果进行模拟分析,得出定量危害影响范围并提出合理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提高罐区风险预测及整体防范能力,为今后的储罐泄露救援处置决策提供指导。
化工园区储罐泄漏模拟分析及应急管理建设杨日丽1 包有宝2 盖轲1 冯碧阳1 樊静3(1.陇东学院,甘肃 庆阳 745000; 2.庆阳市应急管理局,甘肃 庆阳 745000;3.长庆油田第二采油厂,甘肃 庆阳 745100)摘要:危化品泄漏事故频发,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重大影响。
摘 要:该文采用层次分析法,从法律法规相符性、危险废物属性及防控措施完善性三个维度,设计专项检查表,建立炼化企业危险废物贮存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应用该指标体系评价国内某炼化企业危废贮存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企业危险废物合规性管理水平较高,但贮存环节防控措施存在不足,综合评价为二级风险。关键词:危险废物 贮存 风险评估
炼化企业危险废物贮存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丁禄彬(中国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青岛 266071)
收稿日期:2021-12-01作者简介:丁禄彬,硕士,注册安全工程师。现主要从事石化企业环保智能化管理研究工作。
石油化工行业生产过程涉及危险废物种类达百余种,其中相当数量的危险废物具有易燃性、反应性、急性毒性、腐蚀性等危险属性,危险废物在企业内收集、贮存环节面临风险隐患。“3.21响水爆炸事故”充分说明危险废物贮存过程处置不当会产生严重的安全环保事故,开展石油化工企业危险废物贮存风险评估,是降低此类恶性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目前关于危险废物收集、贮存等环节的研究方向主要聚焦于危险废物本身的信息化管理、危废贮存库物料动态实时监控以及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过程中的信息化监管等方面,对于整个环节的风险评估研究内容相对匮乏。该文从法律法规相符性、危险废物属性及防控措施完善性三个维度建立危险废物贮存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用以指导炼化企业识别危险废物贮存过程中的隐患,评估贮存风险。
1 研究方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系统化和层次化的分析方法。主要解决由众多因素构成且因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并缺少定量数据的系统分析问题。AHP建模分为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各层次
中的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以及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4个主要步骤。
1.1 评估指标体系炼化企业危险废物贮存过程主要涉及法律法规相符性、危险废物属性及控制措施3方面风险因素。从合规性及企业管理实践角度,选取危废管理制度、危废综合利用、危废台账、危废贮存库手续、危废属性、危废管理、监控措施、消防措施、防爆措施、危废贮存容器、危废贮存库功能等11项指标作为危险废物贮存风险评估指标,见图1。针对11项评估指标构建危险废物贮存风险评估AHP分析
50m3LPG储罐的风险评估作者:张健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3期摘要:分析LPG储配站50m3LPG储罐在特定的设计工况条件下可能发生的危害,如泄露、爆炸等,并通过危害的识别,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来保证设计工况的可靠性。
关键词:50m3LPG储罐;风险评估;泄露处理措施中图分类号:X820.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前言LPG,液化石油气的简称。
主要由丙烷(C3H8)、丁烷(C4H10)组成,有些还含有丙烯(C3H6)和丁烯(C4H8)。
一般从油气田、炼油厂或乙烯厂石油气中获得。
LPG具有污染少、发热量高、压力稳定、储存设备简单、易于运输等优点,因而被广泛用作工业、商业和民用燃料。
LPG极易燃易爆,具有很强的挥发性,闪点低于-60℃,与空气混合,当含量达到爆炸极限(1.7%―9%)时,一旦遇到火源,极易发生燃烧爆炸事故。
本文对LPG储配站50m3LPG储罐做风险评估,加强安全管理,防止事故发生。
2.基本设计参数·工作压力(MPa·G): 1.61 MPa·工作温度(℃):-19―50℃·设计压力(MPa·G): 1.77 MPa·设计温度(℃): 60℃·介质:液化石油气(丙烷)H2S·外载荷: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管道上无外加载荷。
·腐蚀裕量:1㎜·焊接接头系数:φ=1.0图1设备结构简图及管口表3.操作工况条件描述50m3LPG储罐主要由筒体、封头、支座、接管(排污口(a)、出渣口(b)、出气口(c)、进液口(d)、进气口(e)、放空口(f))、液位计(h1―2)、温度计(k)、安全阀(i)及压力表(j)等零部件组成,此外还有检修使用时人孔装置(g)。
各管口的工艺作用如下:1)LPG储罐的液化气体充装汽车槽车(或火车罐车)运输的LPG进入储配站,将LPG充装至50m3罐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