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性司法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控制和预防——以刑法与教育相结合为视角
- 格式:pdf
- 大小:277.63 KB
- 文档页数:3
Open Journal of Legal Science 法学, 2021, 9(2), 230-236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21 in Hans. /journal/ojlshttps:///10.12677/ojls.2021.92032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下降低刑事责任年龄问题研究——以《刑法修正案(十一)》为视角王秋雨天津商业大学,天津收稿日期:2021年2月26日;录用日期:2021年3月12日;发布日期:2021年3月26日摘要2020年12月26日《刑法修正案(十一)》正式通过,此次修正案最大特色之一是就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做出下调规定,这在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指导的基础上对当前社会上频发的低龄未成年人恶性犯罪案件做出了刑事立法上的回应。
现行《刑法》第17条将刑事责任年龄下调的同时,又对低龄未成年人犯罪追究其刑事责任设置了诸多条件限制,不难看出,该条规定在总体上坚持做到了宽严相济,但在某些规定方面却呈现失衡化从宽表现。
因此本文就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结合《刑法修正案(十一)》第17条规定,分析当下刑事责任年龄规定应如何走向,以此更好维护社会总体利益目标。
关键词刑事责任年龄下调,宽严相济,失衡化从宽,社会总体利益Research on Reducing the Age of CriminalResponsibility under the Criminal Policy of Temper Justice with Mercy—On the View of “Amendment (XI) to the Criminal Law of the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Qiuyu Wang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TianjinReceived: Feb. 26th, 2021; accepted: Mar. 12th, 2021; published: Mar. 26th, 2021王秋雨AbstractOn December 26, 2020, the Criminal Law Amendment (11) was officially passed. One of the biggest features of the amendment is to lower the age of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of minors, which makes a criminal legislative response to the frequent vicious crimes of young minors in the current society on the basis of adhering to the criminal policy guidance of combining punishment with mercy. While Article 17 of the current Criminal Law reduces the age of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it also sets many restrictions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of young minors. It is not difficult to see that this article insists on the principle of combining punishment with leniency on the whole, but shows imbalance and leniency in some aspects. Therefore, based on the criminal policy of temper justice with mercy, combined with Article 17 of Criminal Law Amendment (11), this pa-per analyzes how the current age of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should go, so as to better safeguard the overall interests of society. KeywordsCriminal Responsibility Age Down, Temper Justice with Mercy, Imbalance of Leniency, Overall Social InterestsCopyright © 2021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licenses/by/4.0/1. 引言刑事政策作为国家预防和控制犯罪的一种对策,对我国的刑事立法工作发挥着重要的指导引领作用。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日期】2012.10.22•【文号】高检发诉字[2012]152号•【施行日期】2012.10.22•【效力等级】司法指导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检察机关正文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的决定(2012年10月22日高检发诉字[2012]152号)为全面贯彻对涉罪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挽救”方针、“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和“两扩大、两减少”政策,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挽救涉罪未成年人,最大限度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现就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决定如下:一、加强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的重要意义、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1.重要意义。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未来和民族希望,关系着亿万家庭幸福安宁和社会和谐稳定。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中央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将探索处理未成年人犯罪的司法制度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先后颁布、修改了一系列法律,特别是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专章规定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为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多年来,检察机关积极开展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组织领导不够有力、工作开展不平衡、办案工作配套机制不完备和帮教预防社会化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其职责涉及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的全过程。
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是抓根本、固基础、强民族的需要,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方针、原则和法律、政策的需要,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
各级人民检察院要切实强化思想认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习贯彻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为契机,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认真抓好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专业化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日期】2016.03.25•【文号】高检发未检字〔2016〕1号•【施行日期】2016.03.25•【效力等级】司法指导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未成年人保护,检察机关正文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专业化建设的意见高检发未检字〔2016〕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我国有3亿多未成年人,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关系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既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责。
实现未成年人检察专业化,是做好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为此,现就加强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专业化建设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专业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具有特殊性,在职责任务、内在规律、司法理念、评价标准等方面都与成人司法有显著的区别,是独立的检察业务类别。
未成年人检察不以实现惩罚为首要目的,而以保护未成年人权益、预防再犯、帮教未成年人为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除司法办案和诉讼监督职能外,还承担着帮扶教育、预防犯罪等社会职能。
未成年人检察不以定罪量刑和定分止争为最终目标,而是以案件事实为切入点,探究未成年人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必要的干预手段,改善未成年人的心理状况、家庭教养和社会环境,帮助陷入困境的未成年人重回正常轨道,呵护其健康成长。
未成年人检察部门实行“捕、诉、监、防”一体化工作模式,是检察机关其他内设部门都不能涵盖的。
实践证明,未成年人检察专业化建设比较扎实,专门机构、专门人员比较充实的地方,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成效就比较突出。
我国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经过30年发展,专业化建设已取得长足进步。
但同时必须认识到,目前全国只有900多个独立的未成年人检察专门机构,很多地方专人不专,全国有半数以上的省级人民检察院还没有设置专门的未成年人检察机构,专业化建设仍然任重而道远。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基础知识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自()起施行。
A. 1999年6月28日B. 2012年10月26日C. 2021年6月1日答案:C2.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立足于(),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
A. 预防为主、提前干预B. 教育为主、惩罚为辅C. 矫治为主、教育为辅D. 引导为主、干预为辅答案:A3.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不良行为?A. 吸烟、饮酒B. 旷课、夜不归宿C. 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D. 参加迷信活动答案:D4. 严重不良行为是指未成年人实施的有刑法规定、因不满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不予刑事处罚的行为,以及()以下的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违法行为。
A. 十四周岁B. 十六周岁C. 十八周岁D. 二十周岁答案:A5.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方式对未成年人实施危害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的行为。
A. 营利B. 教育C. 公益D. 科研答案:A6.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查阅未成年人的()或者其他私人文件。
A. 信件B. 邮件C. 电话D. 网络通讯答案:A7. 教职员工应当()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A. 尊重和保护B. 尊重但不保护C. 教育和引导D. 严厉批评答案:A8. 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在学校无力管教或者管教无效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的申请。
A. 劝诫B. 教育C. 矫治D. 撤销监护人资格答案:C9. 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可以组织()和其他成年人参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活动。
A. 未成年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B. 未成年人子女C. 未成年人朋友D. 未成年人亲属答案:A10. 公安机关接到举报或者发现有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应当及时依法查处,对()的,可以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严加管教。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21 年 6 月第37卷第3期Jun. 2021Vol. 37 No. 3犯罪低龄化之应对一一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为视角屈舒阳(云南财经大学法学院,昆明650221)〔摘要〕青少年“依法犯罪”案件频发导致了社会的愤怒与焦虑,要求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呼声此起彼伏,《刑法修正案(十一)》对民意予以积极回应,并将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作个别下调处理。
刑事责任年龄的设定关系到多 学科的科学评估和理性探讨。
在我国应对青少年犯罪的刑事政策指导下,根据刑罚的局限性、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殊 性、救济措施的多元性以及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律性,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不应当作为应对犯罪低龄化的主要手段。
在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下降的背景下,进一步明确专门矫治教育的适用条件,合理适用教育惩戒措施,增加监护人刑事监督责任,平衡惩罚与保护的边界,才是法律层面应对犯罪低龄化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刑事责任年龄;刑罚;专门矫治教育;教育惩戒;监护人刑事监督责任〔中图分类号〕DF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89(2021)03-0282-08一、问题源起:刑事责任年龄个别下调的现实背景(一)青少年“依法犯罪”案件的频繁出现2019年10月20日,发生在大连的一起故意杀人案引发了全国人民的关注,年仅10岁的女童被未满 14周岁的蔡某某残忍杀害。
案发后,蔡某某曾多次自我脱罪,强调自己还未满14周岁,不应承担刑事责 任。
在2019年1月15日,安徽滁州来安县警方破获了一起盗窃案,两名14岁少年被抓获归案。
两人在多地作案40余起,涉案金额达20万元。
更令人瞠目 结舌的是,二人被抓后,其中一人竟得意地说:“我知 道我还能偷400多天,到16岁我就不偷了。
恢复性司法下未成年人犯罪防控研究【摘要】本文主要研究恢复性司法在未成年人犯罪防控中的作用。
通过对恢复性司法的概念和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了恢复性司法对未成年人犯罪防控的重要性。
结合未成年人犯罪防控策略,探讨了恢复性司法在实践中的运用。
研究认为,恢复性司法可以帮助未成年人意识到自身行为的错误,促使其主动改正,并减少再次犯罪的可能性。
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犯罪防控工作,提高恢复性司法的应用效果,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关键词】恢复性司法、未成年人犯罪、防控研究、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概念、特点、作用、策略、重要性、展望、结论1. 引言1.1 研究背景未成年人犯罪是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低龄化、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给社会治安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形势依然严峻,未成年人犯罪人数不断增加,犯罪形式日益新颖,犯罪手段愈发隐蔽。
1.2 研究意义深入研究恢复性司法在未成年人犯罪防控中的具体实践和效果,可以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证依据。
通过分析案例和实地调研,可以更好地了解恢复性司法对未成年人犯罪防控的实际影响,为未成年人犯罪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恢复性司法在未成年人犯罪防控中的作用,可以为未成年犯罪者的再教育和社会融入提供有效途径。
恢复性司法注重恢复犯罪者与受害者及社会的关系,通过对犯罪者的心理疏导和社会适应培训,促进其回归社会、接受教育和工作。
研究恢复性司法在未成年人犯罪防控中的意义,将有助于探索更加有效和可持续的未成年人犯罪防控策略,为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启示。
2. 正文2.1 恢复性司法的概念恢复性司法是一种重点关注罪犯个体特点和背景的司法理念。
它强调的是对罪犯进行个性化的矫治和教育,以期最大程度地减少可能再次犯罪的风险。
恢复性司法关注的是犯罪行为背后的原因,试图通过心理矫治和社会帮助,让罪犯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他们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