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法的基本知识及其编制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法的基本知识及其编制、申报要求

1、工法概念

工法一词来自日本。1984年,我国在建设鲁布革水电站时,该工程的引水系统由日本大成建设公司承包,在工程建造过程中,大成建设公司运用了一系列现代化的工程技术和管理方法,以精干的组织、科学的管理和适用的技术,使隧洞建造达到了工程质量好、用工用料省、工程造价低的显著效果,创造了施工的世界一流水平,引起了国内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思考,当时在国内称之为“鲁布革冲击”。大成公司的成功,其中包括采用公司特有的“工法”,如隧洞施工采用的《圆形全断面一次开挖法》,混凝土拌制采用的《分次投料搅拌工法》等。

在日本,工法的原意是“建造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施工方法或建造方法”,属于技术方法和工程方法的范畴。我国建设部门在引进工法后,已经将其规范化地定义为:“以工程为对象,工艺为核心,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把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结合起来,经过工程实践形成的综合配套的施工方法”。因此工法有以下特征:

1)主要服务对象是工程建设,是施工。它来自工程实践,并从中总结出确有经

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施工规律性,又回到施工实践中出应用,为工程建设服务。

2)工法既不是单纯的施工技术,也不是单项技术,而是技术和管理结合的、综

合配套的施工技术。不仅有工艺特点(或原理)、工艺程序,而且有配套的机具、质量标准、劳动组织与技术经济指标等,放映技术和管理的结合。3)工法是利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总结出来的施工经验,具有系统性、科学性

和实用性。

4)工法的核心是工艺,而不时材料、设备,也不是组织管理。在工法中,采用

某种工艺技术是核心内容,至于采用什么样的设备,如何去组织施工,以及保证质量、安全的措施等,都是为了保证工艺的顺利实施。

5)工法是企业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施工经验总结,是企业的宝贵技术财富,

并为管理服务。工法应具有新颖性、适用性,从而对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成本有重大作用。

工法与我国的施工技术、施工方法、施工组织设计等都属于一个专有名词。只是施工方法一般是对施工工艺或施工技术的一种泛指,而工法则要求与管理相结合,强调必须是经过工程实践形成综合配套的施工方法。施工方案与工法的差别主要是前者针对工程施工的技术难点,按照过去工程实践经验在工程施工前形成的技术文件,而工法则是工程实践的经验总结,是施工规律性的综合体现,在经过若干工程实践后形成。至于施工组织设计,则是施工企业针对工程项目形成的施工管理性文件,与工法有本质上的差异。

2、我国工法管理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在鲁布革冲击下,国家建设部对国内外的建设、施工企业技术管理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了日本企业工法的内涵。于1989年印发了“关于在推广鲁布革工程管理经验试点企业试行工法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开始了我国推行工法制度的步伐。

1989年11月,建设部印发了“施工企业实行工法制度的试行办法”,在全国推行工法制度,以提高我国施工企业的技术素质和管理水平,促进企业进行技术积累和技术跟踪,调动施工企业广大职工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施工新技术的积极性,逐步形成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的施工技术管理机制。

在建设部的组织和推动下,全国各施工企业开始研究、编制工法,并取得了相著的成果。1991年建设部开始组织国家级(一级)工法评审,共评出41项国家级工法。在安装方面有《球形储罐安装工法》、《大型拱顶贮罐气顶倒装工法》等。

经过几年的工法编制、评审、发布与实践,建设部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于1996年颁发了《建筑施工企业工法管理办法》,后又于2005年修改为《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建质[2005]145号文),一直实施至今。

目前实施的工法管理办法对推行工法制度的目的、适用范围、分类和分级方法、内容要求、申报条件和程序、评审、公示以及其他相关事项作了明确规定。主要有:

1)规定工法是“以工程为对象,工艺为核心,运用系统工程原理,把先进技

术和科学管理结合起来,经过工程实践形成的综合配套的施工方法”;

2)工法必须符合国家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标准规范。必须具有先进性、

科学性和实用性,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成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特点;

3)工法分为国家级、省(部)级和企业级。

(1)企业级工法由企业根据承建工程特点、科研发展规划和市场需求开发,经企业组织审定;

(2)省(部)级工法由企业自愿申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主管部门或国务院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中央企业)负责审定和公布;

(3)国家级工法由企业自愿申报,建设部负责审定和公布。

4)国家级工法申报的条件是:

(1)已公布为省部级工法;

(2)工法的关键性技术属于国内领先水平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工法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尚无相应国家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的,

应经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

部门组织的建设工程技术专家委员会审定;

(3)工法经过工程应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4)工法的整体技术立足与国内,必须是申报单位自行研制开发或会同其他单位联合研制开发;

(5)工法编写内容齐全完整,应包括:

a.前言;

b.工法特点;

c.适用范围;

d.工艺原理;

e.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f.材料与设备;

g.质量控制;

h.安全措施;

i.环保措施;

j.效益分析;

k.应用实例。

5)国家级工法评审每两年评审一次(1991、1992年为每年评审一次,今后由

于申报数量增加也可能改为每年一次)。由建设部从“国家级工法评审专家库”中选取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具体组织工作由中国建筑业协会负责。评审委员会下设房屋建筑工程、土木工程、工业安装工程等三类评审组,并严格遵循国家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坚持科学、公正、公平的原则,按照评审标准开展工作。评审专家应对所提的评审意见负责,保证评审的严肃性、科学性和工法技术的保密性;6)国家级工法评审程序:

(1)评审组至少由7名评审专家组成,由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任组长;(去年[01]由于申报项目多达800余项,建设部除了组织21人

的评审委员会外,还约请了63名专家参加评审,分为9个小组进行。

组长由副主任委员或委员担任)。

(2)实行主、副审制,每项工法由一名主审、两名副审进行审查并提出基本评审意见;主、副审的评审意见主要依据是:技术的先进性;

应用范围和推广前景;经济和社会效益(包括环保、节能及其他社

会效益);编写水平;申报资料的完整性(包括二级工法证明文件、

关键技术鉴定资料、新技术查新报告或专利证书、工程应用证明文

件、效益证明文件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