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254窟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图 在一个结构严密的独幅画面 上,围绕着王太子舍 身饲虎勇于自我牺牲这个主题,批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故事的主要人物反复出出, 不断深化它所要宣扬的主题。再加上它以深棕色为主调,错综着青、绿、灰黑、白等冷色, 构成了一种严肃沉重、阴森凄厉的气氛,使人看了透不过气来。象这样一种用极其残酷的 方式,以自身去喂一只饿虎的故事,显然是因宗教宣传需要而编造出来的一种宗教神化。
敦煌藻井图案
敦 煌 莫 高 窟 窟 作 战 图
12
Hale Waihona Puke 敦 煌 莫 高 窟 窟 雨 中 耕 作
23
敦 煌 莫 高 窟 窟 天 王 菩 萨
35
敦煌莫高窟45窟 胡商遇盗
盛唐
敦 煌 莫 高 窟 壁 画
特别是唐代的飞天,她们面型丰韵,体态婀娜多姿,临风起舞,自由自 在地轻轻飘浮于天空云彩灾害间,真是优美之极!值得注意的是飞天 的”飞”并不是靠身上的翅膀而是仅靠她们身上几条临风飞舞的 彩带,不论平驰、斜趋、仰升还是俯降都如同游鱼戏水、飞鸟当空, 显得那样自在,轻盈而以非常美妙,这是世界绘画史是最巧妙而 又优美的艺术形象之一。
敦煌莫高窟壁画
飞天
飞天是佛教八部众天神之一, 据佛经上说,她们住在风光 明媚的宝山之中,不食酒肉, 专采百花香露,散天雨花, 放百花香.每当乐鼓齐鸣开 花乱坠的佛说法的时刻她们 就出现在天空.敦煌壁画是 飞天集中的地方,在492个洞 窟中就是270多个洞窟绘有飞 天,总计有4500余身..有的身 长2.5米,也有不足5厘米的飞 天,她们大都画在洞窟内较高 的壁面,配合整窟壁画起到装 饰的作用。
经变(指佛经的图像化)这种题材在唐代的敦煌壁画中放乎完全取代了过去的本生故事
,这主要是因为充满动乱和苦难和南北朝已过去,人们正生活在太平盛世,像萨埵那太 子舍身饲虎那样 悲惨的事情已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人们更希望看到佛教宣扬的死后的 天堂,即所谓的“极乐世界”的样子。 172窟西方净土 变(即宣扬佛 教的佛、菩萨 所生活的极乐 世界。在唐代 的许多西方净 土变的壁画中, 除了画中央描 绘庄严肃穆的 佛和围绕在其 周围的菩萨弟 子外,画面上 还有极其壮丽 的楼台亭榭, 欢乐的歌舞伎 乐和优美的飞 天散花等景象, 充满了欢乐的 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