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学院信息化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方案(草案)概要

  • 格式:doc
  • 大小:60.0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宿州学院信息化建设

“十三五”发展规划方案

(初稿)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数字化校园”为核心的高校信息化建设,成为新的历史时期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辟专门章节提出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并深刻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技[2012]5号),《安徽省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皖政〔2014〕25号)文件精神,以建设与“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相适应的信息化水平,推动学校核心竞争力提升为总体目标,立足当前实际,制定“十三五”期间我校信息化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期间主要工作

基于校园网的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建设从无到有,逐渐丰富和完善,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开始走上稳步发展的历程,在教育教学和学校科学发展中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具体表现在:

1.网络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已经建成连接两个校区的万兆核心、千兆主干、百兆到桌面的IPv4/IPv6双栈校园基础网络,覆盖除学生宿舍以外的全部教学、科研、家属区域。校园网拥有教育网、移动、电信、联通四个出口链路,总出口带宽1G,无线校园网已经实现对部分公共楼宇的覆盖。

截止到2015年底,校园网信息点3000余个(不含学生公寓),实名认证的注册用户数近20000余名。铺设各类光电缆超过30公里,部署网络交换机数量300余台,两校区之间租用电信裸光纤直连互通。建成专业化的网络和数据中心机房一座,统一管理的公共服务器近30台,专为教师与学生提供的网络存储空间超过40TB。

2.信息资源和公共服务具备一定基础。立足校园网,提供稳定的门户网站服务、DNS 服务、认证计费服务、Email 服务、VPN 服务等公共基础服务。教学科研资源方面,建设了包含10490门全球开放课程、全国精品课程、清华精品课程、视频资源的“清华教育在线”教学资源库,150余门尔雅视频公选课,历年来依托网络教学平台自行建设的省级精品课程、校级精品课程、MOOCs课程等,电子图书资源已达106万册,中外文数据库26个。文化资源方面,为全校师生提供IPTV(网络电视)等特色网络文化资源服务。

3.门户网站成为学校主要展示和交流渠道。宿州学院门户网站是校园网的首批应用项目,由网络信息中心自行开发和管理,建成已有近10余年历史,历程了四次改版,功能不断完善,在促进信息公开、网络办公和对外宣传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将新闻网与门户网站进行互嵌,强化了网站的信息服务功能。此后,又重点推动了各二级部门网站,以及本科教学评估、质量工程、信息公开、文明创建、教育思想大讨论等专题网站和互动栏目的建设,促进校务信息公开,强化门户网站对师生和社会各界的服务职能。目前我校门户网站日访问数超过2万次,是学校对外最主要的窗口和平台。

4.建设了一批部门级应用信息系统。随着校园网的普及和广泛应用,学校各项业务系统逐渐建立。网络教务管理系统构成了我校信息化的教学管理体系,网络教学平台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应用环境,数字图书馆已形成了图书的采购、编目、查询、借还等全程信息化管理,建立了图书管理系统、移动图书馆等管理应用平台。此外,数字迎新系统、学工管理系统、档案网络管理系统、国有资产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信息系统,实现了学校资产、财务等方面的信息化管理。基于校园网的“一卡通”系统即将进入全面实施应用的阶段。

5.初步建立了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在建设校园网和应用系统时,安全管理体系也逐步建设。成立了由分管领导、学科专家、网络管理部门组成的计算机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制定了《宿州学院网络信息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宿州学院信息安全监测和预警机制》、《宿州学院网络安全应急预案》、《宿州学院校园网信息发布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明确规定了校园网管理机构体系、总

体规范、监管方式、职责划分和安全保障的具体措施,初步形成了校园网“校、院(部)、个人”三级管理的制度体系。

二、“十二五”期间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十二五”期间,省内外许多兄弟高校都着手进行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规划,整体布局,分步实施,成效显著。对于我校,虽然信息化应用取得一定成果,但总体而言,建设力度不够,信息化发展步伐较慢。主要问题表现在:1.实施策略上:全校层面的整体规划制定较晚,没有形成统一的推进机制。学校信息化建设十多年来(自1999年校园网建立),直至2014年才从学校层面制定了数字校园和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专项经费支持不足,长期缺乏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各部门没有形成统一的编码标准,数据来源多样,信息各成壁垒,就必然出现“信息孤岛”,并存在一定的重复建设现象。

2.实施方法上:重建设轻管理,运行管理体系尚不完善。“十二五”期间学校加大了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信息化对教学、科研、管理的支撑能力大幅提升,但自身的管理维护能力明显滞后,维护技术人员不足,二级部门信息化管理队伍更是缺失。导致学校整体信息化运行维护能力还不高,各类应用系统和网络设备的日常管理、定期维护不能及时到位,故障发生的概率较高。

3.建设效果上:总体水平低,与学校定位不相称。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与省内同类高校仍存在较大差距,对“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发展目标的支撑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当前,国内多数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数字校园的“第二代”、“第三代”阶段,而我校基于信息系统整合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刚刚起步,还没有完全实现校级信息系统的数据整合、资源共享和交换体系,“信息孤岛”现象还很突出,这与学校的社会定位和发展目标相距甚远。

三、“十三五”规划指导思想

十三五期间,要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安徽省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为指导,从加快学校“建设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出发,适应当代师生对数字校园的强烈需求,坚持以下原则,实现我校信息化的超越式发展: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坚持从学校全局高度统一标准,统一规划,整体部署;根据实际情况分步分期实施具体项目,保证规划的逐步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