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教师个人工作计划(五篇)
- 格式:doc
- 大小:24.26 KB
- 文档页数:17
初三物理教师个人工作计划(五篇)
初三物理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一)
一、指导思想
以物理课本为蓝本, 以课程标准为理念, 以考试说明为指导,
教学中, 应该关注学习过程中如何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究、归纳总结得出物理概念及规律的能力,
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创新精神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 教学的活动中心放在使学生自我获得知识, 完善知识, 弥补不足, 以真正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二、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使他们能独立进行实验操作, 力争中考实验操作考试合格率达90%以上。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各种类型的习题, 能运用多种途径进行解答。
3、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答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措施
1、重视基础:对物理现象、规律和基本的实验操作, 要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因此, 认真研究书本中出现的每个问题, 是学习的第一步。在学习过程中, 要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
尽量减少超过教学要求的繁难试题的无效练习, 提高学习效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灵活多样、适当拓宽, 促进有意义学习。
2、联系实际:注意观察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物理现象(如家用电器等), 能利用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设计实验, 会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对习题中出现的与生活相关的电现象进行透彻的分析是学好电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切忌就题论题。能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是学好物理的必经之路。
3、关注探究:在中考的各类试题中, 实验与探究题所占的比例既是的, 也是部分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头疼的问题。对实验探究的学习, 应以考试说明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为依据。实验能力作为进行科学探究所需的重要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也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实验学习应包括: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操作、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及必要的分析与论证等内容。
4、强化规范:规范是成功学习的前提。因此, 在学习过程中应强化解题规范化训练, 明确方法、严格要求。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严格实验的规范训练, 强调过程与方法, 注意问题的开放性;
(2)作图应严禁随意性、强化准确与规范的训练;
(3)注意书写格式的规范:简答题应强化“有所依据、有所说明、简要结论”三步书写;计算题中的重要步骤应有简要的有助于解题的文字说明。各种题型都有不同的书写要求和解题格式, 按规范格式书写既有益于问题的顺利解决, 又能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对自己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也是有益的。
四、教学安排
1、八年级:上好新课, 做好期末复习
2、九年级:
三月至四月底完成第一轮章节复习
五月上、中旬完成第二轮分块复习
五月下旬至六月上旬综合复习迎接中考
五、其它工作:
1、积极参加教科研的活动, 向其他有经验的老师讨教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 积极参加科研活动, 提高自己在科研活动方面的能力。
2、积累教学中的得与失。有空时多写一些教学中的体会, 注意积累教学工作中的得与失, 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2、注重教材体系, 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新教材不仅在传授文化知识, 更注重于培养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各类实验, 做到一个一个学生过好训练关, 凡是做不好一律重做, 直到做到熟练为止。每一个实验都要写好实验报告,
写好实验体会。
3、讲求教学的多样性与灵活性, 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不能默守陈规, 应该要时时更新教学方法。本期我要继续实践好兴趣教学法, 双向交流法, 还要充分运用多媒体, 进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 让科学进入物理课堂, 让新的理念武装学生头脑。使得受教育的学生:学习的观念更新, 学习的内容科学, 学习的方法优秀。
4、严格要求学生, 练好学生扎实功底。学生虽逐步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 也会学习, 爱学习, 但终究学生的自制力不及成人。所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必须以学生严格要求, 不能放松任何一个细节的管理。做到课前有预习, 课后有复习, 课堂勤学习;每课必有一练, 杜绝学生不做作业、少做作业, 严禁学生抄袭他人作业;教育学生养成独立思问题的能力, 使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学习成为自已终身的乐趣。
5、开展好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课外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 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在狠抓课堂教学的同时, 要注重利用业余时间, 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教学活动。如本期要进行野外考察、下农村进行实验调查、到工厂去进行劳动实习等。以此达到培养学生的能力, 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6、加强教师自身的业务进修, 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本期我在教学之余, 要认真学习大学有关的物理课程, 扩大自己的学识范围, 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 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增进教学艺术。多听课, 吸取他人教学之长, 全期力争听课达20节以上,
还要上了一堂教学观摩课。
7、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教材中有许多科学家、爱国人士、唯物论者, 他们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 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使学生从小就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爱科学、爱祖国等优秀品质。
六、教学进度:
第一周:19章
第二周:20章总结上期所学知识,
第三周:第一章声现象第二章
第四周:第三章第四章
第五周:第五章第六章
第六周:第七章第八章
第七周:第九章第十章
第八周: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一次模拟考试第九周:第十三章第十四章 第十周:第十五章第十六章
第十一周:第十七章专题复习一
第十二周专题复习二
第十三周专题复习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第十四周专题复习四
第十五周综合复习第三次模拟考试
初三物理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二)
初中物理总复习是九年级物理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 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对已学过的、零碎的物理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网络化, 对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思考、总结、处理, 从而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为扎实, 更为系统;更具有实际应用的本领, 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九年级学生面临着升学与就业压力, 复习过程中还应考虑到学生心理变化、情绪等因素, 因此制定有效的复习计划, 提高复习效率更显重要。
一、教学内容
1、学完九年级物理下册课本三章内容。
2、复习八、九年级物理所有内容。
3、做好专项和综合训练。
二、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1、力学和电学两大部分。力学的重点是压强、浮力、杠杆、机械效率。而且出题的综合性较强, 与前面学过的力的平衡等知识联系密切。
其中浮力是历年中考的热点, 也是中考的难点, 也是学生认为是最难入手的知识。
电学的重点是欧姆定律、电功率。它们的综合题又是电学考试的难点。学生对于画等效电路图的问题总是理解不好, 造成失误。
2、声学、热学、光学中, 热量的计算和光学做图是考试常出的考点。尤其是光学作图是学生最容易出错的知识。
三、复习方法
1、夯实基础, 巩固双基。
以课本为主线, 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规律, 让他们正确理解, 并以书上的习题和例题通过小测试的方式来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及时反馈, 与学生做到知识日日清。
2、连点成线, 版块拓展。
根据中考题“源于课本以高于课本”的考试特点, 在复习将各个知识点进行纵向和横向的知识联系, 形成知识的主线贞, 再将知识主线交织成面, 形成系统, 配合精选的习题对知识增强提炼性。
分成力学、电学、热学、声学和光学五大版块, 并且对知识进行综合梳理, 通过口诀、推论、简便方法的渗透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新的整合过程, 理清知识脉络, 知道侧重点。
3、综合训练, 能力提高。
通过前两步的阶梯学习后, 通过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做图等综合应用能力, 希望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有一部分学生通过这一轮的复习, 在知识的认知能力方面上会有一个可喜的质的飞跃。
4、模拟中考, 素质适应。
在复习的最后阶段, 通过模拟考试让学生开阔视野, 多见各类题型, 让学生
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简洁省时的解题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应试心理, 形成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
四、复习安排
(一)第一轮复习
1、第一轮复习的形式
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过三关”:
(1)记忆关。要求记住所有的计算公式。没有准确的记忆, 就不可能有良好的结果, 尤其在我校学生整体基础偏差的情况下。
(2)基本方法关。如控制变量法的理解等。
(3)基本的解题技巧关。要求熟练掌握解基础题的思路。
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 练习专题化, 专题规律化。利用这一阶段的教学, 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 复习每个单元后进行一次单元测试, 重视补缺工作。
2、第一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
(2)中考有些基础题是能力自测上的改造题, 必须深钻自测书, 以能力自测为本。
(3)不搞题海战术, 精讲精练,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大练习量”是相对而言的, 它不是盲目的大, 也不是盲目的练。而是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习。
(4)定期检查学生的作业, 及时反馈。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 应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 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
(5)面向全体学生, 因材施教, 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 全面提高复习效率。
(6)注重思想教育, 不断激发他们学好物理的自信心, 并创造条件, 让学困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第二轮复习
1、第二轮复习的形式
如果说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 是重点, 侧重双基训练,
那么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 应侧重培养学生的物理能力。第二轮复习的时间相对集中, 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 进行拔高, 适当增加难度;第二轮复习重点突出, 主要集中在